-
基于"以通为用,寓补于通"探析早泄因机证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基于《黄帝内经》"以通为用"理论,结合临床早泄的病机特点,总结出"精室失用,虚实夹杂"的核心病机.提出早泄基础病机为心肾不交,精室统摄失司;肾虚邪滞,精室开阖无度;肝郁脾虚,精室藏泄失调."以通为用,寓补于通"是核心治法,该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为:交通心肾,率精室统摄之权,方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交泰丸加减;益肾祛邪,固精室开阖之枢,方选金匮肾气丸合水陆二仙丹加减;疏肝健脾,畅精室藏泄之机,方选自拟柴芍畅精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国名中医田振国"以补治秘"理论的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病,也可以说是某些疾病的一种症状,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其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肺、肝、肾密切相关.田振国教授认为功能性便秘的病位在大肠,病性以虚为主,病理基础为各种因素导致的大肠气、血、津液循行异常,以津液不足、气血亏虚、肠道失润、推动无力为主要病理表现.因此,田振国教授提出"以补治秘"的理论,建立"调肝理脾,补肺强肾,通腑润肠"的治疗法则,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降钙素原在脓毒血症与肺部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脓毒血症(sepsis)是由于机体特别是肺感染的不协调反应引起的一种危及生命的器官脏器功能障碍,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危重症,其因高发生率及病死率备受关注[1]。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减少病死率。目前关于脓毒血症在临床上主要面临着早期诊断缺乏快速准确生物标志物、治疗时抗生素使用与停止时机难把控、预后指标指示性较差等主要问题。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的出现解决了这些的困难。生理情况下PCT主要由甲状腺的C-细胞合成,在肝、脾、肺、肾等器官也有少量分泌,并在PCT进入全身循环之前转化为降钙素。PCT作为传统的炎症标记物,应用在脓毒血症的诊断中准确有效,经济简便,同时在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及评估预后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目前脓毒血症的指南共识中PCT是唯一推荐在脓毒血症中大量使用的生物标志物。引起脓毒血症的病原学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其中以细菌性感染为主,由于不能准确识别感染源,无法准确选用合适的抗生素类型[2]。Le Moullec等1984年首次提出PCT是降钙素116个氨基酸残基,正常情况下由甲状腺合成并释放进入血液,在正常人群血清及病毒感染层面处于较低水平(<0.05 ng/ml),脓毒血症患者由于感染较为严重,PCT水平较高;对脓毒症患者进行抗菌治疗后,PCT的水平会明显下降,提示PCT在脓毒血症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PCT在细菌性脓毒血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3,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从"土枢四象"探析王海强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黄元御认为"土枢四象"与"肝升肺降"是保持人体气机正常运行的关键.现基于该理论,试以中医理论阐述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CAG提供更多思路.王海强教授认为CAG核心病机为中土亏虚,水湿困阻,临床表现由脾胃失和,肝气不畅,肺气不通,气机壅塞中土所致.中土如轴,肝肺如轮,轮运轴转,轴运轮灵,故治疗CAG应注重调畅中土,斡旋气机流转,肝肺升降相得则诸症自除.王海强教授调畅中土气机善用半夏泻心汤,升举肝木善用达郁汤,沉降肺金善用下气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刘鑫教授治疗肺结节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刘鑫教授治疗肺结节处方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组合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刘鑫教授门诊的肺结节患者198例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四气、五味、归经、核心药物组合、潜在新药物组合及新方等用药规律.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核心药物组合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和通路等作用机制.结果 198例处方中涉及163味中药,药性以温、平、寒居多,药味以甘、辛、苦居多,归经以肺经、肝经、脾经和心经为主.高频药物组合为甘草-桔梗、甘草-石上柏等,核心药物为柴胡、生地黄、川牛膝、当归、红花、桃仁、赤芍、桔梗、枳壳、川芎、甘草、浙贝母、桑白皮、石见穿和石上柏,得到潜在新药物组合10个、新处方5个.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核心药物组合治疗肺结节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等,通过作用TP53、Akt1、JUN等靶点,调控AGE-RAGE、TNF、IL-17、HIF-1、PI3K-Akt、FoxO等信号通路起作用.结论 刘鑫教授治疗肺结节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和温肺化饮为主,兼以健脾益肾,体现其基于"龙虎回环"理论、"从肝论治"肺结节的学术特点,得出潜在新的药物组合及新方,为临床治疗肺结节提供新的思路,其核心药物组合治疗肺结节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主要参与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细胞增殖与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为进一步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红曲茯苓片对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调节作用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采用血清代谢组学探讨红曲茯苓片对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节制饮食并每日负重游泳进行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造模,造模4周后将造模组分为模型组、红曲茯苓片组、血脂康组、阿托伐他汀组,分别予以红曲茯苓片混悬液[0.5g/(kg·d)]、血脂康混悬液[0.12g/(kg·d)]、阿托伐他汀钙片混悬液[0.12 g/(kg·d)]灌胃,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胃动素(MTL)、D-木糖、醛固酮(ALD)和白蛋白(ALB)含量;肝脏组织染色切片观察病理变化;UPLC-MS法分析大鼠血清样本,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红曲茯苓片对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体内代谢物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ALD含量显著升高(P<0.001),血清MTL、D-木糖、ALB、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01);与模型组比较,除阿托伐他汀组的LDL-C外,红曲茯苓片组、血脂康组以及阿托伐他汀组的其他指标含量均显著回调(P<0.05或P<0.01或P<0.001);代谢组学分析鉴定和筛选出106个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鞘脂类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等脂质和氨基酸代谢.结论 红曲茯苓片对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调节作用可能与其调节甘油磷脂代谢,鞘脂类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等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轮轴"理论探讨肝郁脾虚型郁证的腹针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人以五脏为中心,五脏之气周流不息,人体活动才能动而不止;五脏藏五神而主五志,脏气盈满平和,情志方可安而不乱.五脏对应五行,构成"中土"与"四维","中轴"与"外轮"的关系,即脾胃之气居中为"轴",肝心肺肾在四维为"轮";人体本身也存在轮轴关系,即躯干在中为"轴",四肢在外为"轮".生理状态下,轴运而轮行,五脏之气旋转升降,自成一圆,故身心无恙;病理状态下,轮滞而轴停,五脏之气不相交通,圆周中断,则郁病始生.轴停者常责之于土虚,轮滞者多归咎于木郁,故郁证分型虽多,但肝郁脾虚证临床最为常见.此类患者除有典型的精神症状外,还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表现,属于轮轴皆滞、形神共病,故应从整体出发选择轮轴并运法进行治疗.临床采用腹针,主取脘腹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和天枢等穴,重在健运脾胃以恢复中轴旋转;辅以四肢远端的太冲、合谷、内关、三阴交与足三里等穴位,通调心肝肺肾,来促进四维升降.诸穴相配,相得益彰,从而轴运轮行,郁证可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吴中朝背俞功能带诊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总结介绍吴中朝教授采用"背俞功能带"诊治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吴教授从脏腑理论出发,以"背俞功能带"诊察法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揣穴查因,明晰病位病性,并根据"肝脾传变、肾脾传变、肾肝传变"等不同辨证,选择毫火针、灸法及温针疗法在相应"背俞功能带"因症施治,达到调和肝脾、温补脾肾、滋养肝肾的作用.背俞功能带诊疗方法具有司外揣内、诊疗一体、标本兼治的特点,可有效调节由脏腑功能异常所诱发的强直性脊柱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医药调控脑-肠轴治疗GERD伴焦虑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GERD的发生与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密切相关.脑-肠轴作为大脑与胃肠道双向联系的中介,在GERD伴焦虑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中药复方内服疗法(平冲降逆汤、调中化湿汤等)、中医药内服外用联合疗法(连栀泄热汤联合穴位贴敷、针刺督脉背段联合疏肝利胆和胃中药等)、中西药内服联合疗法(健脾疏肝汤联合雷贝拉唑、雷贝拉唑联合建中降逆汤等)可通过调控脑肠肽、肠道菌群、炎症因子、胃肠激素等分子信号有效改善GERD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术前睡眠剥夺对术后免疫抑制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术前睡眠剥夺对术后免疫抑制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72只,体重23~25 g,8~10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手术组(O组, n=18)、术前睡眠剥夺组(SR组, n=18)、伪无菌小鼠生理盐水组(GF+V组, n=12)、伪无菌小鼠给予O组小鼠粪菌滤液移植组(GF+O组, n=12)和伪无菌小鼠给予SR组小鼠术前粪菌滤液移植组(GF+SR组, n=12)。O组和SR组腹腔探查和肝叶部分切除术前7 d开始每天20 h的睡眠剥夺,连续7 d。术前2周开始连续14 d在小鼠饮水中添加光谱抗生素制备伪无菌小鼠模型,伪无菌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或O组、SR组术后24 h小鼠的粪便滤液(200 μl),间隔24 h,连续14 d。术后24 h时收集小鼠粪便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术后或粪菌移植后24 h时测量脾脏长径并称重,流式细胞术检测血CD4 +T细胞、CD8 + 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 结果:与O组比较,SR组肠道菌群Simpson多样性指数降低,血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数减少,Treg细胞百分比增加,脾脏长径和重量减少,GF+V组血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数减少,Treg细胞百分比增加,脾脏长径和重量减少( P<0.05);与GF+V组比较,GF+O组血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数增加,Treg细胞百分比减少,脾脏长径和重量升高( P<0.05);与GF+O组比较,GF+SR组血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数减少,Treg细胞百分比增加,脾脏长径和重量减少( P<0.05)。 结论:术前睡眠剥夺加重小鼠术后免疫抑制的机制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