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高分辨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和图像表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估CT(CT)在高冠状动脉钙负荷患者的超高分辨率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CTA)的可行性和质量.方法 纳入20例患者接受PCD-CCTA,使用离散视觉量表评估图像噪声和冠状动脉斑块和邻近血管腔,表征图像噪声纹理.结果 CCTA在所有患者中都是可行的.在Bv40核和0.6 mm层厚重建的患者中,虚化伪影最大(55.2%±9.8%),血管锐度最低(477.1±73.6 ΔHU/mm),信噪比最高(27.4±5.6),CNR最高(32.9±6.6),噪声最低(17.1±2.2 HU).考虑到薄片厚度为0.2mm的重建,图像噪声、信噪比、CNR、血管清晰度和虚化伪影在不同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随着内核清晰度的提高,信噪比和CNR不断降低,图像噪声和血管清晰度增加,其中Bv89内核的清晰度最高(2383.4±787.1 ΔHU/mm).结论 超高分辨率CCTA结合CT是可行的,可以实现钙化冠状动脉的可视化,图像质量好,清晰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荧光引导下手术在重建外科中的应用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荧光引导下手术(Fluorescence-guided surgery,FGS)是应用荧光造影剂可视化目标组织,并提供实时动态的图像,其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应用方式等优于核磁共振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超声,主要在肿瘤切除术中应用.重建外科手术常涉及血管、淋巴和神经的定位及辨别.本文将从上述三个方面概述FGS在皮瓣外科、淋巴重建和神经重建等手术中的应用现状,以及相关荧光造影剂及成像系统的开发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颈内动脉血流导向装置置入后不同稀释浓度等渗对比剂对高分辨C型臂CT图像影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在巴马小型猪颈内动脉置入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FD)后,给予不同稀释浓度的等渗对比剂对高分辨C型臂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9头3~4个月龄健康实验猪,分别在左侧颈总动脉内置入FD。对FD置入区域行高分辨C型臂CT扫描的同时,每头实验猪依次经动脉注射以生理盐水稀释为10%、12%、14%,16%及18%浓度的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320),每次总量为44 ml。由1名神经影像科医生和1名神经介入医生分别对后处理图像的质量(支架、血管壁和血管的显影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评分(1~3分,评分越低图像质量越好)。以血管内超声(IVUS)为标准,评估给予不同稀释浓度的对比剂获得的重建图像显示FD贴壁的准确性。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9头实验猪均成功置入FD。2名医生对后处理图像质量的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6, P<0.05)。给予稀释10%、12%、14%,16%及18%等渗对比剂进行高分辨C型臂CT扫描后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33±0.50)分、(2.06±0.39)分、(1.72±0.57)分、(1.11±0.32)分、(1.83±0.50)分( P<0.01);分别有4、6、8、9及7头实验猪能清晰显示FD的贴壁情况,IVUS证实9头实验猪的9枚FD均完全贴壁。术中3头实验猪给予对比剂时出现血管中度痉挛,给予肝素后好转。术后均未观察到穿刺点出血、血管夹层、血栓脱落等并发症。 结论:Tubridge FD置入后,给予16%稀释浓度的等渗对比剂进行高分辨C型臂CT扫描图像质量最优,均能清晰显示FD的贴壁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分重建技术改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沉默性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准确精度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基于普通影像及超分辨率(SR)重建技术的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支架介入术后沉默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接受支架介入治疗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并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筛选沉默性脑梗死患者218例。使用SR重建技术提高了图像质量,分别对普通DWI图像及SR重建技术处理的图像提取大量的影像组学特征,并采用相关分析、单因素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来选择最佳的影像组学特征。基于这些特征通过逻辑回归分类器建立临床预后预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根据每个患者的影像均提取1 835个影像组学特征。在测试集中,基于SR重建技术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患者临床预后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性能,ROC分析显示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64,而基于普通DWI影像构建的模型的AUC值为0.714。结论:相较于普通DWI影像,SR重建技术有望于提高图像质量并增加对预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支架介入术后出现沉默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预后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TED与STORM显微成像技术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显微成像仍是最常用的技术之一。由于衍射极限的存在,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长期被限制在200 nm。近年来,突破衍射极限的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动了生物医学研究的进展。本文主要对受激发射损耗(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STED)和随机光学重建(stochastic optical reconstruction microscopy,STORM)两类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生物医学应用、优劣势比较及应用局限性进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4K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Roux-en-Y吻合消化道重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腹腔镜视觉平台经历了从最初利用烛光反射镜装置到高清、3D、4K超高清腹腔镜的发展历程,是外科从开腹手术变革为微创手术的重要推手。随着腹腔镜技术在胃癌外科领域的持续发展,其在胃癌手术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得到确立。胃癌根治术主要包括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重建,术后消化道重建直接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生命质量密切相关。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一直是临床上讨论和研究的热点。笔者探讨4K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Roux-en-Y吻合消化道重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光子计数CT微小血管增强现实手术导航在巨乳缩小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该文报道1例重度乳腺肥大患者,借助光子计数CT微小血管增强现实手术导航工作流进行术前乳腺细小动脉分支走行规划,成功完成巨乳缩小整形术。患者女,62岁,乳腺重度肥大伴Ⅱ度下垂,术前行光子计数细小动脉CT血管成像评估乳腺血供情况,结合光子计数CT超高分辨率解析优势、三维全息仿生实景渲染技术,以及增强现实可视化手术技术手段将重建三维解剖信息图像投射至患者体表,完成细小动脉血供术前定位。术中结果显示乳头乳晕复合体供血良好,血管走行与CT影像及增强现实所见高度一致,手术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4K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管状吻合消化道重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是外科医师面临的难题之一。经典重建方式是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主要应用直线切割吻合器和管状吻合器2种器械完成。由于管状吻合器应用范围广、吻合安全等优势,目前临床最常用。应用管状吻合器行食管空肠吻合的传统方法是食管空肠端侧吻合。该方法从开腹手术直接移植而来,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是应用管状吻合器的一种改良消化道重建方式,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是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优化选择,借助4K腹腔镜超高清系统可使手术操作更精准。笔者总结4K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管状吻合消化道重建要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分辨率CT重建气道参数及一般人群参考值范围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及图像后处理软件对小气道的测量,通过重建气道参数筛选,分析小气道改变的最佳影像学生物标志物参数和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10月,从某水厂及某医学院选择169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肺部CT检测,结合图像后处理软件对CT数据重建。对一般人群参考值范围进行评估对气管支气管树进行分级,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调整年龄、性别、身高、超重、吸烟情况、气道重建方式以及不同肺段的位置,对气道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选取气管壁面积与总气管面积比值[WA(%)]作为气道改变的生物标志物参数。6级支气管WA(%)在左肺上叶支气管上支尖后段为(53.01±13.35)%、左肺下叶外侧基底段为(50.44±12.98)%、右肺上叶尖端为(52.73±12.22)%、右肺下叶外侧基底段为(52.93±11.85)%。9级支气管WA(%)在左肺上叶支气管上支尖后段为(44.08±14.66)%、左肺下叶外侧基底段为(42.44±15.89)%、右肺上叶尖端为(46.51±14.03)%、右肺下叶外侧基底段为(43.54±15.87)%。超重人群的6、9级气WA(%)均高于正常人群( β值=6.37、7.33, P<0.05)。 结论:高分辨率CT小气道形态学可对小气道相关疾病的易感人群根据参考值范围进行初步评估,并结合影响因素进行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颞骨高分辨率CT数据的3D打印个性化乳突建模方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耳显微手术中的应用及重建个性化乳突气房结构、精准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行显微乳突手术治疗的患者1名,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数据导入Mimics 21.0,获得模拟颞骨皮质骨与乳突气房一体的个性化三维模型,导入3-matic 12.0,将其转化为表面积(SA)、体积(V)和SA/V达到参考值范围的网格支架形成气房,输入3D打印设备使用相应材料快速成型。结果:①依据模拟轮廓化乳突腔三维模型设计的孔径分别为0.5、1.0、1.5、2.0、2.5、3.0 mm的重建气房支架中,所有孔径支架SA、V均在95%参考值范围内;孔径为1.0、1.5、2.0 mm的支架SA/V在95%参考值范围内;孔径为0.5 mm的支架SA/V超出95%参考值范围上限1.7888mm -1;孔径为2.5、3.0 mm的支架SA/V未能达到95%参考值范围下限0.8308mm -1;孔径为1.0 mm的支架SA/V为1.3856 mm -1,在所有不同孔径支架中最接近前期研究SA/V平均值1.3098 mm -1。②树脂光固化成型的孔径为1.0 mm的个性化重建乳突气房支架形态还原好,重建皮质骨及气房支架硬度还原可。 结论:通过显微解剖结构数字重建,3D打印乳突模型不仅可辅助耳显微手术设计,更是一种实现精准修复缺损、个性化治疗胆脂瘤的可行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