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荧光引导下手术在重建外科中的应用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荧光引导下手术(Fluorescence-guided surgery,FGS)是应用荧光造影剂可视化目标组织,并提供实时动态的图像,其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应用方式等优于核磁共振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超声,主要在肿瘤切除术中应用.重建外科手术常涉及血管、淋巴和神经的定位及辨别.本文将从上述三个方面概述FGS在皮瓣外科、淋巴重建和神经重建等手术中的应用现状,以及相关荧光造影剂及成像系统的开发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76例全腹腔镜活体肝移植供肝获取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本中心腹腔镜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的临床效果和技术改进,探讨活体肝移植供者全腔镜手术的临床特点和价值。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实施的76例全腹腔镜下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手术的临床资料。对76例供者及其移植物的围手术期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吲哚菁绿荧光显像在胆道劈分以及改进后的血管切开闭合器在肝静脉离断中应用临床效果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结果:76例全腹腔镜活体供肝获取手术中,不包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获取7例,左半肝获取12例(6例包含肝中静脉),肝左外叶获取55例,单独肝段(Ⅱ段)获取2例。所有供者手术均未输血,1例左外叶供者术后门静脉右支血栓形成,行开腹门静脉右支(经左支残端)取栓术,术后顺利恢复出院;余供者术后均无Clavien-Dino分级Ⅱ级以上并发症发生。除最初8例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取术中未施行胆道造影外,其余68例腹腔镜供者手术均采用ICG荧光显像实时引导下离断胆道。69例供者手术(左肝及右肝移植物)采用改进的直线型血管闭合器(one-side stapler)离断肝静脉,仅3例需进行流出道的补片延长性重建。结论:具备丰富的活体肝移植供者开腹获取手术和一定的腹腔镜肝脏手术经验是开展腹腔镜活体供肝获取手术的基础。对于腔镜下的胆道和肝静脉的离断,采用新的方法和器械有助于保障临床效果的同时提高手术操作的便捷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吲哚菁绿荧光引导下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引导下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到2022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术中使用ICG荧光引导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7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资料。男性53例,女性19例,年龄(55.5±12.9)岁(范围:42.6~68.4岁)。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为A级。其中接受超选择性经肝动脉荧光正染13例(动脉正染组),接受门静脉反染43例(门静脉反染组),接受门静脉穿刺正染16例(门静脉正染组)。三组间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分类资料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手术均达到根治性切除。动脉正染组、门静脉反染组、门静脉正染组的肿瘤最大径[ M(IQR)]分别为2.5(2.4)cm、3.0(2.5)cm、3.0(2.4)cm,距肿瘤最小切缘分别为1.1(1.1)cm、1.0(1.0)cm、1.1(1.6)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364、0.878)。动脉正染组、门静脉反染组、门静脉正染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48±93)min、(277±112)min、(295±116)min,出血量分别为80(150)ml、200(350)ml、100(150)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134、0.743)。所有病例术中均未输血,均未中转开腹。动脉染色组术后第1、2天的ALT水平较门静脉反染组高[(559±398)IU/L比307(257)IU/L, q=235.5, P=0.004;(611±389)IU/L比(331±242)IU/L, q=265.2, P=0.002]。门静脉正染组和反染组均有1例发生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Ⅲ级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2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均降至正常范围内。 结论:经动脉流域或门静脉流域进行ICG荧光引导的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较为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射频加热联合重组人5型腺病毒H101治疗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射频加热(RFH)联合重组人5型腺病毒H101治疗肝细胞癌的作用。方法:体外细胞治疗实验采用荧光素酶/红色荧光蛋白/慢病毒转导McA-RH7777细胞,分为4组,每组治疗重复6次:(1)H101+ RFH组:病毒的感染复数(MOI)=0.2,RFH维持在42℃治疗30 min;(2)单纯H101组:MOI=0.2;(3)单纯RFH组:RFH维持在42℃治疗30 min;(4)对照组:生理盐水。选取体重为180~220 g的裸大鼠24只,建立裸大鼠原位肝细胞癌模型,分为4组,每组6只:(1)H101+RFH联合治疗组:超声引导下将RFH电极针穿刺至裸大鼠肝内肿瘤中心,经电极注射端直接输注H101,将RFH递送至肿瘤,温度保持在42℃,持续30 min;(2)H101治疗组:MOI=0.2;(3)RFH治疗组;(4)假手术组。采用荧光显微镜成像来评价体外细胞的生存能力。采用超声成像技术监测肿瘤的大小,比较各组裸大鼠肿瘤体积的变化和病理学改变。结果:治疗后24 h,荧光显微镜下可见H101+RFH组细胞的存活率最低。甲基纤维素定量分析结果显示,H101+RFH组细胞的甲赞相对吸光度低于单纯H101组[(25.00±2.27)%比(69.50±4.53)%]、单纯RFH组[(25.00±2.27)%比(92.83±1.66)%]和对照组[(25.00±2.27)%比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H101+RFH组的凋亡细胞多于单纯H101组[(54.5±3.1)%比(25.2±1.4)%]、单纯RFH组[(54.5±3.1)%比(5.7±0.6)%]和对照组[(54.5±3.1)%比(3.9±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H101+RFH联合治疗组裸大鼠的相对肿瘤体积小于H101治疗组(0.776±0.127比1.312±0.188)、RFH治疗组(0.776±0.127比1.893±0.571)和假手术组(0.776±0.127比1.977±0.59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H101+RFH联合治疗组裸大鼠的凋亡细胞多于H101治疗组[(49.85±4.00%)%比(22.70±0.65)%]、RFH治疗组[(49.85±4.00%)%比(5.36±0.84)%]和假手术组[(49.85±4.00)%比(5.96±0.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超声引导下RFH联合重组人5型腺病毒H101具有促进肝细胞癌治疗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下丘脑外侧区星形胶质细胞NLRP3在小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下丘脑外侧区星形胶质细胞NOD样受体相关蛋白3(NLRP3)在小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C57BL/6小鼠48只,10周龄,体质量25~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假手术组(C组)、失血性休克复苏组(H组)、失血性休克复苏+腺病毒组(HI组)和失血性休克复苏+对照腺病毒组(HIV组)。H组、HI组和HIV组小鼠通过股静脉放血-回输法建立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建模前21 d时,HI组小鼠在立体定位仪引导下向双侧下丘脑外侧区注射AAV-GfaABC1D-EGFP-Cre腺病毒,HIV组注射AAV-GfaABC1D-EGFP对照腺病毒。复苏后14 d时,采用埋珠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估焦虑样行为;行为学实验结束后立即处死小鼠,取含有下丘脑外侧区的脑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紫藤凝集素荧光强度反映细胞外基质表达,测定NLRP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共定位情况,计算cleaved caspase-1/GFAP、IL-18/GFAP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的百分比。 结果:与C组比较,H组、HI组和HIV组埋珠数量减少,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下丘脑外侧区细胞外基质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1/GFAP和IL-18/GFAP阳性细胞百分比增加,HI组NLRP3与GFAP共定位系数降低( P<0.01)。与H组比较,HI组埋珠数量增加,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下丘脑外侧区细胞外基质表达上调,NLRP3与GFAP共定位系数降低,cleaved caspase-1/GFAP和IL-18/GFAP阳性细胞百分比降低( P<0.01),HIV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小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焦虑样行为与下丘脑外侧区星形胶质细胞NLRP3诱发焦亡,减少细胞外基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引导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联合左盆侧方淋巴结和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 ICG)荧光成像技术可提高结直肠癌手术中淋巴结切除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已被用于引导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本视频介绍1例ICG荧光成像技术引导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联合左盆侧方与左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扫码观看手术视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orton神经瘤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Morton神经瘤是前足疼痛的常见原因,好发于中年女性,通常在第三跖骨间隙;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是慢性创伤所致。Morton神经瘤的典型症状是跖趾关节水平存在局部疼痛、感觉异常或刺痛感;临床诊断准确性高。治疗Morton神经瘤的方法尚无金标准,非手术治疗包括非侵入性和侵入性治疗(如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Ⅰ型胶原注射等),手术治疗传统采用神经切除术,目前最近的进展是在超声、荧光显微镜、神经电图和经皮电极刺激技术辅助下的乙醇和类固醇注射,以及神经松解术伴或不伴神经背侧移位、跖骨间深横韧带松解、跖骨截骨术、神经横断或神经切除术后的附加靶向肌肉神经移植等,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有效性,从而改善整体临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增强现实导航联合吲哚菁绿荧光影像技术在精准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切除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导航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影像技术在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收治的8例肿瘤位于肝脏8段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0~72岁。术中使用自主研发的腹腔镜增强现实手术导航系统,将肝脏三维模型与腹腔镜场景进行配准融合,同时结合ICG荧光影像技术引导解剖性肝脏8段切除。分析患者术前评估预切除肝体积与实际切除体积、相关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例患者中,4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全段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腹侧亚段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联合腹侧亚段和内侧亚段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背侧亚段切除术。手术均在增强现实导航联合ICG荧光影像引导下完成,无中转开腹情况。手术时间为(276.3±54.8)min(范围:200~360 min);术中出血量为(75.0±35.4)ml(范围:50~15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住院时间为(7.6±0.8)d(范围:7~9 d)。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未发生出血、胆瘘等并发症。结论:增强现实导航联合ICG荧光影像技术能够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脏8段切除手术的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脂滴靶向光敏剂用于骨肿瘤细胞成像和光动力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聚集诱导发光材料LD-Orange对骨肿瘤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肿瘤细胞内吞能力,细胞器定位和对骨肿瘤细胞的光动力杀伤效果。方法:采用骨肿瘤细胞系143B作为模型细胞,应用激光共聚焦成像探究LD-Orange与143B细胞孵育后的荧光成像以评估其内吞性能,用商业脂滴染料尼罗红(Nile Red)和LD-Orange共染,应用激光共聚焦成像确定其亚细胞定位并评估其细胞器靶向性能,用DCFH-DA作为活性氧指示剂,探究LD-Orange的细胞内、外活性氧产生能力,用Calcein-AM/碘化丙锭(PI)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和噻唑蓝(MTT)实验评估研究细胞杀伤和生物相容性,采用 t检验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显著性。 结果:LD-Orange能够被骨肉瘤细胞系143B内吞,定位于细胞脂滴中,且其与商业脂滴染料具有95%的共染率,是一种靶向脂滴的染料。在30 mW/cm 2的低功率普通LED白光的照射下,LD-Orange表现出优异的活性氧产生能力。MTT细胞毒性实验表明,与对照组143B细胞存活率比较LD-Orange为15 μmol/L时,143B细胞存活率不受影响( t=0.474,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经过白光(30 mW/cm 2)照射后,143B细胞的杀伤率为98.27%( t=39.610, P<0.01)。 结论:LD-Orange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能够被骨肉瘤细胞143B内吞,具有高的脂滴靶向性,具备较为优异的活性氧产生能力。LD-Orange对骨肿瘤细胞的脂滴良好的靶向成像能力和荧光成像引导下对骨肉瘤细胞的光动力治疗效果确认其为一种有效的脂滴细胞器靶向性光敏剂,为协助下的骨肉瘤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的效果提升提供了较为有效的尝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吲哚菁绿荧光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段获取术在小儿活体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段获取术在小儿活体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2例行活体肝移植患儿和2例供者的临床资料。病例1,女,年龄为1岁,体质量为8.7 kg。供者为患儿父亲,年龄为35岁,体质量为93.1 kg。病例2,男,年龄为1岁,体质量为7.5 kg。供者为患儿父亲,年龄为39岁,体质量为84.0 kg。2例供者均行吲哚菁绿荧光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段获取术获取供肝。观察指标:(1)供者手术情况。(2)供者术后情况。(3)受者术后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门诊、短信、微信方式进行随访。供者于术后第1、3、6个月随访1次,了解肝功能恢复情况。受者于术后每周随访1次,了解移植物功能情况,以及排斥反应、胆汁漏、胆道狭窄、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7月。结果:(1)供者手术情况。病例1供者总手术时间为234 min,供肝减体积处理时间为40 min,术中出血量为60 mL,未输血。经减体积处理后供肝实际质量为225.2 g。病例2供者总手术时间为220 min,供肝减体积处理时间为40 min,术中出血量为40 mL,未输血。经减体积处理后供肝实际质量为178.0 g。(2)供者术后情况。病例1供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于术后第2天达到峰值,分别为493 U/L、186.0 U/L、30.66 μmol/L,于术后第3天下降为388 U/L、90.9 U/L、22.57 μmol/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2 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术后1 d、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为术后3 d、术后住院时间为4 d、围术期无≥Clavien-Dindo Ⅱ级并发症发生。病例2供者ALT、AST、TBil于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分别为602 U/L、454.6 U/L、30.49 μmol/L,于术后第4天下降为355 U/L、55.7 U/L、20.65 μmol/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2 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术后1 d、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为术后3 d、术后住院时间为5 d、围术期无≥Clavien-Dindo Ⅱ级并发症发生。(3)受者术后情况。病例1 ALT、AST、TBil于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分别为670 U/L、288.7 U/L、22.13 μmol/L,于术后第14天下降为54 U/L、33.0 U/L、5.75 μmol/L;术后住院时间为20 d,围术期无≥Clavien-Dindo Ⅱ级并发症发生。病例2 ALT、AST、TBil于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分别为520 U/L、93.9 U/L、31.42 μmol/L,于术后第14天下降为87 U/L、60.8 U/L、11.51 μmol/L;术后住院时间为25 d,围术期无≥Clavien-Dindo Ⅱ级并发症发生。(4)随访情况。2例供者均获得术后1、3、6个月随访,术后1个月随访肝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肝功能未见异常。2例受者均获得术后每周随访。随访期间,移植物功能均正常,均未发生排斥反应、胆汁漏、胆道狭窄、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吲哚菁绿荧光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段获取术应用于小儿活体肝移植安全、可行,可由具有丰富腹腔镜供肝获取手术经验的团队施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