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对髋部骨折患者麻醉摆放体位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FIB)与单纯椎管内麻醉对髋部骨折患者麻醉摆放体位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临床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临床组采用FIB联合椎管内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围术期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骨折恢复Bromage评分、术后48 h内麻醉药物用量、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临床组麻醉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78.57%(x2=4.943,P=0.026);临床组变换体位时和术后6、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组镇痛后30 min及术后12~48 h的Bromag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组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和枸橼酸舒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970).结论 FIB在麻醉摆放体位和静息时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加速术后下肢肌力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是缓解髋部骨折患者疼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艾司氯胺酮预防性镇痛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预防性镇痛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PSF)治疗后疼痛、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收治的行PPSF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PPSF,采取常规麻醉诱导、维持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其中42例患者于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推注艾司氯胺酮10 mg(观察组),43例患者不作该处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应激反应[嗜酸性粒细胞(EOS)、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1(术毕)时观察组HR高,MAP低(P<0.05);术后2 h(T2)、术后6h(T3)时观察组VAS评分低,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少(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观察组EOS水平高,PLT水平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2%vs4.65%,x2=0.206,P=0.433).结论 艾司氯胺酮预防性镇痛有利于缓解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PPSF治疗术后近期疼痛,减轻应激反应和稳定血流动力学,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快速康复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快速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胸腔镜手术的6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2组均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肺癌手术,对照组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实施不插管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同时间节点平均动脉压、心率、疼痛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开始30 min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对照组(均P<0.001).手术开始30 min、术毕即刻,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麻醉诱导前(均P<0.05),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心率:(75±8)次/min 比(81±7)次/min、(76±8)次/min 比(83±10)次/min;平均动脉压:(81±9)mmHg(1 mmHg=0.133 kPa)比(90±9)mmHg、(82±8)mmHg 比(93±10)mmHg](均P<0.05).术前 30 min,2 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24、48 h,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1%(2/33)比24.2%(8/33)](x2=4.243,P=0.039).结论 相比较于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对于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可避免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麻醉方式下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嗜酸粒细胞减少与住院时长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下行髋部骨折手术术后早期患者嗜酸粒细胞(EOS)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术后住院时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北京天坛医院施行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和椎管内麻醉组。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筛查影响术后住院时间的协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嗜酸粒细胞减少与住院时长的关系,同时以麻醉方式进行交互作用及分层分析。结果:共纳入149例患者,其中全身麻醉组34例,椎管内麻醉组115例。全身麻醉组术后第1天EOS水平[ M( Q 1, Q 3)]为0(0,1.8)×10 7/L,低于椎管内麻醉组的1.0(0,6.0)×10 7/L ( Z=3.095, P<0.01)。在全身麻醉组中,通过调整混杂因素(年龄、性别、ASA分级、术中失血量、术中RBC输血量、术后第1天HCT、WBC、术后并发症),以及ASA分级、术中出血量、术中RBC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交互项后发现,术后住院时长和术后第1天EOS水平呈负相关(β=-0.39,95% CI:-0.74~-0.05, P<0.05)。 结论:全身麻醉组术后EOS明显下降,其术后住院时长与术后第1天EOS水平呈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度恶性中心气道狭窄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支气管镜支架置入术麻醉处理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性,年龄73岁,身高150 cm,体质量45 kg,BMI 19.7 kg/m 2,ASA分级Ⅳ级。因"咳嗽、咳痰10 d,加重伴气促1 d"入院,主要诊断为:1.右侧中央型支气管鳞癌;2.气管中段重度狭窄;3.Ⅱ型呼吸衰竭;4.强直性脊柱炎。既往强直性脊柱炎病史40余年。查体:T 36.0 ℃,HR 95次/min,RR 28次/min,SpO 284%,BP 132/75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呼吸浅快,三凹征,存在严重吸气性呼吸困难,伴喘鸣音,双肺可闻及呼吸双相干啰音。血气分析结果提示:pH值7.3、PaO 2 51 mmHg、PaCO 2 55 mmHg、HCO 3-30 mmol/L、BE -2.3 mmol/L。胸部CT结果提示:气管中段气管内软组织突向腔内,大小约15 mm×10 mm(见图1)。胸部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气管内软组织密度影,气管中段严重狭窄,最狭窄处气管直径2 mm(见图2-3)。支气管镜:距离隆突约3 cm见菜花样新生物,肿物长度20 mm(见图4);气道阻塞程度达90%。术前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病情重,若不尽快解除气道梗阻有窒息风险。经多学科联合会诊,拟急诊在喉罩全身麻醉下行经支气管镜支架置入术+球囊扩张术。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Ⅱ级,脊柱驼背畸形,胸椎向背侧凸起,颈椎成前屈状态,活动度受限,后伸、侧屈和旋转活动困难,无法平卧,以侧卧为主,少许半卧位。有活动性义齿,无小下颌畸形、巨舌,未见睡眠呼吸暂停。甲颏距离6 cm,张口度4 c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对全身麻醉复合PVB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炎性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对全身麻醉复合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PVB)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2020年8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实施全身麻醉复合PVB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利多卡因组及复合组,每组25例。4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行PVB。右美托咪定组、利多卡因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2%盐酸利多卡因1.5 mg/kg,10 min内输注完毕,后分别以0.4 μg·kg -1·h -1和1.5 mg·kg -1·h -1的剂量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复合组麻醉诱导前10 min输注右美托咪定+2%盐酸利多卡因,方法剂量同前;对照组静脉输注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4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用量及瑞芬太尼用量,比较4组患者诱导前(T 1)、手术完成时(T 2)、术后2 h(T 3)、术后24 h(T 4)血清IL-6和TNF-α水平,观察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4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和利多卡因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和复合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增加,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减少( P<0.05),复合组的改变幅度更大。T 1时4组血清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 2~T 4时,4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T 1时升高( P<0.05)。T 3~T 4时,利多卡因组的血清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T 2~T 4时,与对照组和利多卡因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和复合组血清IL-6、TNF-α水平降低( P<0.05),复合组的改变幅度更大。4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能够明显减轻全身麻醉复合PVB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炎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的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患者648例,调查患者低体温发生情况,并根据患者恢复期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和正常体温组,分析导致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648例患者中有50例发生低体温,发生率为7.7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急诊/住院手术、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补液量、室温与发生低体温有明显相关性(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BMI<18.5、开胸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 h、麻醉时间>4 h、术中补液量≥2 000 ml、室温<22 ℃均是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结论:高龄、BMI低、手术和麻醉时间长、开腹开胸手术、术中补液多、室温低均是影响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针对高危因素对加强对患者的保温管理,预防低体温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胫前隧道推顶复位胫骨平台塌陷骨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经胫前开孔隧道推顶复位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应用经胫前开孔骨隧道顶起复位微创治疗的9例胫骨平台患者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26~63岁,平均38岁;左侧5例,右侧4例。按照Schatzker分型:Ⅱ型7例,Ⅲ型2例;按照胫骨平台骨折综合分型均为Ⅰ型。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根据骨折线波及的长度,在胫骨结节内下方远端骨折线以远1~2 cm胫骨前内侧面使用环钻建立骨隧道,经骨隧道顶棒复位塌陷骨折,之后选择自身双皮质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棒进行植骨支撑。使用膝关节外侧小切口置入接骨板,术中使用关节镜测量骨折移位程度,记录每位患者的手术时间、胫前切口长度、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0~60 min,平均48.3 min;术中出血量为35~60 mL,平均46.1 mL;透视次数为12~21次,平均为17.4次;复位切口长度为1.6~3.0 cm,平均2.3 cm;固定完成后关节镜检查骨折移位程度为0~2.0 mm,平均0.8 mm;术后15 d膝关节最大活动度125°~140°,平均128.9°。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小腿腓静脉血栓,无术后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胫前开孔骨隧道微创推顶复位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短期效果肯定,但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病例,从而获得更加可靠的研究结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蝶腭神经节阻滞治疗硬脊膜穿刺后头痛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DPH)是椎管内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指由于穿刺导致硬脊膜破损引起的低颅压性头痛。以往多采用自体硬膜外血补丁(EBP)治疗,但由于其潜在的并发症患者接受度不高。近年来有研究证明一种新的、简单且微创的手术——蝶腭神经节(SPG)阻滞可以有效缓解PDPH。文章回顾SPG阻滞的解剖基础、发展历史、治疗PDPH的机制及相关操作方法,以期为SPG阻滞治疗PDPH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艾司氯胺酮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沙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2月至10月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并行术后镇痛的初产妇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三组均行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A组胎儿娩出后静脉泵入小剂量艾司氯胺酮,PCIA配方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B、C组胎儿娩出后静脉泵入等剂量生理盐水,B组PCIA配方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C组PCIA配方舒芬太尼。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术后镇痛补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B组术后48 h内VAS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术后24 h内VAS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A、B组术后镇痛补救率明显低于C组,术后7 d内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且术后3 d内A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42 d三组产后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可协同加强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亦可降低术后早期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