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离 趾腓侧皮瓣修复儿童末节指腹缺损1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游离 趾腓侧皮瓣修复儿童末节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徐州仁慈医院小儿骨科基于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应用游离 趾腓侧皮瓣修复儿童末节指腹缺损患者11例,年龄5~11岁,平均8岁;致伤原因:机器挤伤5例,石头挤伤2例,门挤伤4例。损伤手指:示指2例,中指3例,环指6例。指腹缺损面积1.0 cm×0.8 cm~1.8 cm×1.2 cm,切取皮瓣面积1.2 cm×1.0 cm~2.0 cm×1.4 cm,8例切取对侧 趾,3例切取同侧 趾。血管吻合比例:7例吻合1条动脉2条静脉,4例吻合1条动脉1条静脉。 趾供区均一期缝合。术后常规局部烤灯,抗感染、止痛、解痉药物应用,绝对卧床7~10 d。通过门诊、微信等方式随访,内容包括皮瓣色泽、质地、臃肿程度、受区及供区瘢痕、手指及 趾关节活动度及家属的主观满意度。 结果:动脉管径0.30~0.75 mm,平均0.53 mm,静脉管径0.45~0.80 mm,平均0.63 mm。11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吻合1条动脉1条静脉的皮瓣术后第2天出现静脉危象,予及时拆除部分缝线和皮瓣远端切口放血,最终顺利成活。随访5~12个月,平均8.5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颜色红润,色泽与受区组织基本相同,外形饱满,无明显臃肿,弹性及质地均良好,受区皮瓣缝合处瘢痕不明显,外形接近正常手指。皮瓣 趾供区均一期缝合,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挛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功能无明显障碍。参考谢仁国等对皮瓣臃肿、供区瘢痕评分,皮瓣臃肿度评分:优8例,良3例。 趾供区瘢痕评分:正常或不明显瘢痕9例,少许可见瘢痕2例,优良率100%。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患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分:优9例,良2例。 结论:在熟练掌握超级显微技术的基础上,应用 趾腓侧皮瓣修复儿童末节指腹缺损效果满意,不仅受区外观良好,而且供区隐蔽,功能恢复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级显微技术结合改良顺行再植法在YamanoⅠ区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级显微技术结合改良顺行再植法在YamanoⅠ区断指再植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10月徐州仁慈医院YamanoⅠ区断指再植病例资料,患者均采用超级显微技术结合改良顺行再植法成比例吻合动、静脉进行断指再植。改良顺行再植法为:按吻合动脉、神经→固定骨骼→吻合皮下静脉→缝合皮肤伤口的顺序进行手术。在吻合动脉及神经时将再植体位进行改良:将患指以往的水平体位改为竖立位,以掌侧创缘为翻转轴线,将断指向掌侧翻转,从背侧伤口入路进行吻合。此体位可使近侧断面与远侧断面均向上暴露,使术者对创面的视角由以往的斜视变为直视,从而最大程度暴露手术视野,便于术者的观察及操作。术后通过门诊、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共纳入38例患者,男23例,女15例;年龄1~58岁,平均27.3岁。均为单指自YamanoⅠ区完全离断。受伤原因:电锯伤6例,刀切伤5例,挤压伤19例,撕脱伤8例。按YamanoⅠ区分型:Ⅰ型4例,Ⅱ型14例,Ⅲ型11例,Ⅳ型6例,Ⅴ型3例。其中受损指为拇指12例,示指9例,中指6例,环指7例,小指4例。缺血时间最短1 h,最长12 h。术后38指成活36指,成活率94.7%。其中33例获得6~12个月随访,指体长度、外形与健侧相似,甲板生长完整、外形良好,两点辨距觉为3~5 mm,手部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对于YamanoⅠ区离断,采用超级显微技术结合改良顺行再植法,可完成动脉与静脉吻合的指尖再植,再植指体成活率高,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该术式是治疗YamanoⅠ区离断较好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在小儿单指Yamano Ⅰ区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在小儿Yamano Ⅰ区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徐州仁慈医院行单指Yamano Ⅰ区断指再植术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7例均为单指男患儿,年龄为5.6(2~12)岁。采用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吻合动、静脉进行断指再植,术后予预防感染、抗血管栓塞、抗血管痉挛等对症治疗,通过门诊、电话、微信等方式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7例断指再植后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出现血管动脉危象,予解痉治疗后血管动脉危象解除;1例术后出现血管静脉危象,予侧切口放血后血管静脉危象解除。随访时间6~18个月,成活的患指无畸形,外形饱满,颜色红润,质地饱满,甲床完整,手指各关节屈伸活动正常。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可用于小儿Yamano Ⅰ区断指再植手术,是小儿Yamano Ⅰ区断指再植的理想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处理耳廓离断伤1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再植离断耳廓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耳廓离断伤11例,其中完全离断2例,不全离断9例;手术距受伤时间1.0~8.5 h,平均5.5 h。运用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吻合损伤的耳廓动脉、静脉,术后予抗凝、解痉、预防感染治疗,随访观察疗效。结果:11例均完成再植,其中7例血管断端直接吻合,2例行静脉移植修复,共吻合血管17条。术后发生静脉危象1例,经切口放血后缓解,余10例顺利成活,外形满意;经6~26个月随访,再植耳廓外观良好,伤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应用超级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耳廓离断伤,可提高微小血管吻合成功率,减少血管危象,提高耳廓再植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胫后动脉肌间隔穿支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于2020年2月收治的1例左拇指桡侧指骨间关节处激光除痣术后软组织坏死并感染患者,利用CTA结合Mimics软件数字化技术精确定位小腿合适部位的皮瓣穿支点,并设计精准匹配的超级皮瓣(1.20 cm×0.80 cm×0.46 cm)进行修复。术后1年随访,左拇指皮瓣无臃肿,质地外观满意,感觉恢复至S 3,左拇指运动完全正常。小腿皮瓣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超级显微外科技术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儿足踝部创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超级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动脉筋膜穿支为受区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小儿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手足外科和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小儿骨科共应用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ALTPF修复小儿足踝部创面17例,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5~14岁,平均8.2岁。致伤原因:均为车祸伤。其中左侧6例,右侧1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一期行骨折固定加肌腱、韧带、血管、神经探查修补,二期皮瓣手术时软组织缺损部位:足跟部3例,外踝部6例,足背4例,内踝部4例。创面缺损面积9 cm×5 cm~15 cm×6 cm,皮瓣切取面积10 cm×6 cm~16 cm× 7 cm。血管穿支分离及受区血管吻合均基于超级显微外科技术,血管在肌肉穿支中分离至所需长度后断蒂,受区血管吻合采用穿支-胫前/后动脉筋膜穿支的修复方式。术后常规护架烤灯、抬高患肢、抗炎、消肿、解痉、镇痛、抗凝等治疗,出院后定期采用门诊、微信、QQ等方式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评价足踝关节功能,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提出的感觉功能评价标准评价皮瓣感觉恢复情况。结果:17例皮瓣均完全成活,穿支血管蒂长度(7.1±1.5)cm,口径(0.6±0.2)mm,手术时间(145.7±15.4)min,术中出血量(72.5±10.4)ml。术后无血管危象、皮瓣(部分)坏死等情况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1(平均20.3)个月,其中14例患者术后半年行皮瓣修整术;末次随访皮瓣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皮肤无溃疡发生,足踝关节功能按照AOFAS踝-后足评分为85.0±4.8分,皮瓣感觉恢复按照BMRC,结果S 3+ 5例,S 3 7例,S 2 5例。 结论:基于超级显微外科技术的游离ALTPF修复小儿足踝部创面效果确切,在减少供、受区损伤的同时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级显微外科血管吻合训练模型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超级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目前主流的两种操作训练模型——离体鸡翅血管模型和活体实验鼠血管模型,逐渐不能满足需要。为了训练吻合直径小于0.8 mm的血管,特别是直径小于0.3 mm的血管,离体动物血管的灌注标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活体动物模型面临着获取困难、对后勤保障要求高的问题。以活体动物雏鸡为模型有望建立一种较为经济、低风险、高成效,可反复训练、可用于科学研究的超级显微外科模型;其分支可以满足超级显微外科领域直径小于0.8 mm的血管要求,可以模拟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更接近临床真实操作。但是,活体动物雏鸡模型尚有不足之处,在技能训练或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稳定的血管模型及其评价系统,并在术中对雏鸡进行麻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耳前皮瓣游离移植再造鼻尖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鼻尖缺损对容貌影响明显,重建较为困难。2021年2月徐州仁慈医院诊治1例人咬伤后鼻尖软组织缺损病例,男,44岁,采用颞浅动静脉为血管蒂的耳前游离皮瓣重建鼻尖,以面动静脉终末支为受区血管,应用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蒂。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抗凝、解痉治疗。皮瓣顺利成活,3个月后随访,切口瘢痕不明显,再造鼻尖外观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带测量系统显微镜在超级显微血管测量鸡翅模型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带测量系统的手术显微镜在超级显微外科血管外径测量鸡翅模型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11月-2023年1月,徐州仁慈医院显微外科对12只鸡翅模型进行解剖,分离出鸡翅主要血管,分别采用带测量系统的显微镜及数显游标卡尺测量血管外径,数据用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并比较两种测量结果及所有时间,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性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的2种方法间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采用带测量系统的显微镜、数显游标卡尺分别测量不同动脉血管外径结果分别为:鸡翅肱动脉(1.29±0.08)mm、(1.28±0.07)mm;桡动脉(1.11±0.11)mm、(1.09±0.11)mm;尺动脉(0.98±0.09)mm、(0.99±0.12)mm;掌背动脉(0.63±0.06)mm、(0.64±0.07)mm;掌心动脉(0.39±0.06)mm、(0.40±0.09)mm,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测量方法用时分别为(5.90±1.12)s和(8.86±1.74)s,显微镜组用时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带测量系统显微镜进行显微血管外径测量,具有准确、便捷、直观的特点,值得在超级显微外科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级显微外科理念及技术在颌面部整复中的现状和前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超级显微外科是目前显微外科和修复重建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核心理念是精细和微创,这与颌面部整复理念不谋而合。口腔颌面部在美观和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口腔颌面部的组织形态结构复杂。颌面部各式各样复杂缺损的修复需要各种类型的皮瓣,尤其是血管化游离皮瓣。然而,目前常规显微外科无法满足特殊情况下颌面修复需求。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可以进一步补充常规修复重建手段在颌面部整复中的不足。在其引领下,必然出现很多新的颌面部手术方式。超级显微外科在颌面头颈部的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仍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深入研究。超级显微外科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技术更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有望或正在口腔颌面部整复领域展现其应用价值。本文就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及理念在颌面部整复中应用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