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边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目的:探讨单边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创伤骨科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术治疗21例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资料。男14例,女7例;年龄(46.3 ± 11.3)岁。骨缺损原因:外伤骨缺损5例,外伤骨不连硬化骨切除9例,骨感染切除6例,骨肿瘤切除1例。骨缺损长度为(8.3 ± 1.7)cm。术后10~12 d开始搬运骨段,搬运速度1 mm/d,分4次完成,每2周复查X线片,随访记录骨愈合时间、外固定支架戴架时间(EFT)、外固定支架指数(EFI)、对接端处理情况和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Paley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3.5 ± 5.5)个月。本组患者的新生骨均矿化良好,骨愈合时间为(9.6 ± 2.2)个月;EFT为(10.3 ± 4.0)个月;EFI为(1.3 ± 0.4)个月/cm。对接端均愈合,行对接端清理者14例,其中单纯外固定支架加压5例,对接端植骨者9例。术后钉道感染6例,胫骨力线偏移1例,足下垂畸形5例,马蹄内翻足畸形1例,足趾屈曲畸形3例,1例拆除外固定支架后矿化区再骨折。末次随访时患者的Paley评分骨性结果:优16例,良5例;功能结果:优10例,良7例,一般4例。结论:单边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术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
脑卒中后足下垂及内翻畸形的现代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脑卒中在中医上称之为"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经济负担的特点[1].脑卒中后足下垂及内翻畸形是影响患者步态及平衡功能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对脑卒中后患者出现足下垂内翻症状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康复评定,现代康复治疗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相关康复治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两种胫后肌外移术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内翻畸形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传统和改良胫后肌外移术在矫正小儿麻痹(儿麻)后遗症足下垂内翻畸形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48俐儿麻后遗症足下垂内翻畸形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分别采用传统胫后肌外移术和改良胫后肌外移术.其中,A组将胫后肌从止点切断,通过骨间膜后将肌腱末端用钢丝编织缝合,再通过外侧楔骨骨孔至足底并固定在纽扣上;B组将胫后肌腱止点连同软骨和骨质一起截断,通过骨间膜孔将肌腱止点重新固定在外侧楔骨骨孔内,同时用锚钉尾线加固缝合止点.评估两组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根据儿麻后遗症矫治疗效评定标准,A组优1例,良19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3%;B组优3例,良20例,中1例,优良率为95.83%.结论:两种胫后肌外移术均是治疗儿麻后遗症足下垂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但改良胫后肌外移术不仅使转移肌腱长度变长,而且通过骨-骨愈合使疗效更加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截骨治疗青少年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截骨治疗青少年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的疗效.方法 2014年6月至2018年7月收治30例共36足青少年CCF,其中男22足,女14足;年龄12~22岁,平均17岁.应用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截骨方案,术后7天开始旋转Ilizarov牵伸器上的螺纹杆,逐步矫正足内翻、内收和前足下垂畸形,在牵伸矫形过程中,患足可负重行走.结果 本组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6个月,患足畸形无复发,负重行走功能良好,根据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会(international club foot study group,ICFSG)评分系统,本组获优28足,良6足,可2足,优良率94%.结论 应用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截骨治疗青少年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遵循了骨自然重建理念,保留了患足的原有结构并重建其部分功能,是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胫后肌腱转位治疗足下垂的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胫后肌腱转位作为治疗腓总神经不可逆性损害所致足下垂的金标准,对其临床疗效研究报道甚多,但一直缺少详细的有限元受力分析.目的:建立腓总神经损伤所致足下垂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力学特性,并与传统经验相互验证.方法:①导入1例左侧腓总神经损伤导致左侧足下垂男性患者的足踝部CT数据,运用MIMICS、Cero、Abaqus、ANSYS等一系列软件重建足踝部骨骼;②选择10位受试者,测量计算出表面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幅值RMS,对肌力大小进行预估;③赋予各个部分的材料参数,得出具有正常足的有限元模型,模拟腓总神经完全损伤所致的足下垂畸形状态;④在此基础上,对胫后肌腱转位,锚定点分别确定为内、中、外侧楔骨,转位肌腱将足固定于背伸10°位,且转位后胫后肌肌力下降一级;⑤对3个不同锚定位置的2次下垂状态进行有限元受力分析,分别计算这9种工况下的踝关节背屈、内外翻角度以及转位肌腱的最大应力.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3201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所有受试者均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结果 与结论:①正常足模型的背伸、跖屈角度均接近且小于极限角度(背伸25.62°<27°,跖屈43.67°<45°);下垂足模型背伸状态的背伸角度为-44.65°,与研究对象的背伸角度-47°相比,较为接近;②纠正足下垂畸形的效果最明显、肌腱所受应力最小的是锚定中间楔骨;纠正足下垂畸形的效果最差、肌腱所受应力最大、有轻度外翻踝作用的是锚定外侧楔骨;具有内翻踝作用的是锚定内侧楔骨;③转位后肌腱的应力集中点在肌腱与骨接触的锚定点附近;④结果说明,有限元建立的足踝生物力学模型可以初步模拟正常足和腓总神经完全损伤源性的下垂足;治疗足下垂畸形时,优选中间楔骨作为转位后锚定点,可以获得较佳的力学效应.此结论与传统手术经验相符合,但也强调个体化治疗方案,个体的受力分析结果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胫骨近端与远端骨搬移治疗骨髓炎骨缺损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与远端骨搬运在骨髓炎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本院60例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近端和远端截骨搬运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带架时间、带架期间VAS评分、疗效、EFI评分、AOFAS评分、ROM评分以及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近端截骨搬运组患者的下地时间、带架期间的VAS评分和马蹄内翻足畸形出现比例显著低于远端组.近端截骨搬运组患者的AOFAS值和ROM值显著高于远端组患者.近端截骨搬运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远端组.[结论]近端截骨搬运手术能显著增加足踝关节的活动度,降低出现马蹄内翻足畸形的风险,临床疗效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型矫形高腰鞋在预防脊髓损伤患者足下垂畸形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下肢截瘫患者穿戴新型矫形高腰鞋对预防脊髓损伤后足下垂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4月—2018年1月选择44例脊髓损伤截瘫患者,依照患者入院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从入院的第1天开始穿戴新型矫形高腰鞋,对照组患者使用足底放置方形软枕的方法.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住院2周后足下垂畸形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足下垂发生率为18.2%,对照组患者足下垂畸形发生率为40.9%;试验组患者足部皮肤压疮的发生率为4.5%,对照组患者为18.2%;试验组患者足内翻的发生率为27.3%,对照组患者为59.1%.两组患者足部总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新型矫形高腰鞋可有效预防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发生足下垂,保护踝关节功能,促进患肢神经肌肉功能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型矫形高腰鞋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穿戴新型矫形高腰鞋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78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成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40),研究组在入院当天开始穿戴新型矫形高腰鞋联合常规床边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入院当天开始仅给予常规床边康复训练,比较两组3个月后下肢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足下垂、足内翻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偏瘫侧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偏瘫侧下肢足下垂、足内翻的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15.0%),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戴新型矫形高腰鞋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偏瘫侧的下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且降低足下垂、足内翻畸形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分期Ilizarov技术肌腱转移矫正儿麻后遗重度足畸形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分期Ilizarov技术肌腱转移治疗儿麻后遗症重度足下垂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8年6月本院一期行跟腱延长联合Ilizarov技术矫正足下垂内翻畸形、二期行胫后肌外移术维持软组织肌力平衡治疗的24例儿麻后遗症重度足下垂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6±0.8)年.术后8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踝背伸-跖屈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AOFAS踝-后足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8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踝关节退变分级Morrey-Wiedeman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分期Ilizarov技术肌腱转移矫正儿麻后遗症重度足下垂内翻畸形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