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功能留置针敷贴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多功能留置针敷贴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某三级医院输液室输液的21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7例)与试验组(109例)。试验组患儿采用多功能留置针敷贴固定,对照组患儿采用留置针自带透明贴膜固定。观察两组患儿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脱出或移位、敷贴卷边、皮肤破损及胶布残留的情况,比较两组的静脉输液配合度与家属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留置针脱出或移位、敷贴卷边、皮肤破损及胶布残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的配合度及家属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多功能留置针敷贴牢固性强,能减少皮肤破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可以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及家属满意度,推荐应用于小儿临床护理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角膜屈光手术的快速发展和变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国的角膜屈光手术以激光手术为代表,历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30余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每年近百万人接受此类手术。新技术革新速度快,使手术效果不断提高,并发症不断减少,同时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学术实力不断接近国际水平。尤其近年来,各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学术研究成果的增多以及相关规范的制定,均标志着我国角膜屈光手术步入了多元化、智能化和规范化阶段。回顾30余年的发展历程,面对成绩的同时,仍应认识到不足。让我们携手同行,继续为我国屈光不正患者提供更高质量和更趋于自然的视觉矫正效果。谨以此文祝贺《中华眼科杂志》创刊70周年。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81-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早产儿无创机械通气管路固定方法的改良与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超早产儿无创机械通气(NIV)治疗中的通气管、鼻塞/罩(以下简称组件)固定方法进行改良,探讨其在超早产儿NIV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超早产儿特点及临床需求,循证设计、制作一款新型固定帽,用于固定超早产儿NIV治疗中的组件。选取2019年1—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超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NIV治疗中的75例超早产儿作为研究组,选取2018年7—12月NIV治疗中的75例超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改良方法固定NIV治疗中的组件,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患儿NIV相关组件在位情况以及通气压力达标情况,观察两组患儿鼻、面、额部损伤情况以及医护人员对改良固定方法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超早产儿的NIV相关组件在位率、通气压力达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鼻、面、额部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医护人员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由50.7%提升至81.3% ( P<0.01)。 结论:改良固定方法能有效提高NIV治疗中相关组件在位率、通气压力达标情况,从而提高通气效果,可以有效降低超早产儿NIV治疗中的鼻、面、额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种分体式膀胱冲洗引流液容器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结直肠外科20年回顾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结直肠外科发展迅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理念不断革新。我国结直肠外科同道在顺应世界潮流的同时,积极开展和推广普及新技术,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并在获得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结直肠癌外科治疗指南与专家共识。目前我国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已进入个体化精准微创医疗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笔者对我国近20余年结直肠外科领域进展进行系统回顾,对中国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未来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技术接受视域下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银发浪潮与数字化、智能化浪潮的叠加,推动我国养老服务智慧化革新,重塑养老服务新生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施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老年服务科技化、智能化升级,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应用。持续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拓展信息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是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提高养老服务质效的可行路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消融区体积缩小率应作为甲状腺结节热消融预后评价指标而非疗效评价指标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热消融已经作为甲状腺结节的新型超微创治疗手段日渐普及,以往多采用消融区体积缩小率(VRR)作为热消融疗效的核心评价指标。但VRR在不同患者间甚至同一患者的不同甲状腺结节间经常出现难以解释的参差乃至矛盾,致使医患双方对热消融疗效的认知产生困惑的现象有增无减。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VRR的真实科学含义以及探讨合适的甲状腺结节热消融疗效评价指标。本研究设计了甲状腺消融手术医师和消融术后患者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含热消融评价指标、消融区体积缩小率的计算方法、对消融区体积缩小率差异的解释等内容,收集并分析调查问卷填写信息,结合典型案例超声影像报告解析,从准确把握热消融治疗的本质特征入手,分析VRR的真正含义及其现行计算方法的缺陷。文章不仅报告了现行VRR计算方法存在概念性错误,还阐述了VRR不该用于热消融疗效评价而应用于消融区吸收的预后评价的道理,并提出了VRR的正确计算方法。文中以两段论的理论模型清晰地诠释了热消融治疗的本质特征。笔者认为,认清热消融治疗的本质与特征,运用两段论模型,确立正确的疗效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纠正VRR长期以来被误为疗效评价指标,还其预后评价的真正作用,对甲状腺疾病热消融治疗是一次思想认知革新和评价方法创新,对甲状腺疾病热消融治疗的科学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促进意义,由此推广,还可能对其他脏器肿瘤热消融疗效的正确评价产生借鉴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治疗肝细胞癌的若干问题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由于肝脏解剖的复杂性和手术操作的风险性,腹腔镜肝切除术仍是具有较高技术挑战的微创手术方式。腹腔镜肝切除术前需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肝脏储备功能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进行充分评估,方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开腹手术,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优势已得到广泛认可。解剖性肝切除术、流域切除技术和精准肝切除理念的提出,推动了肝脏微创外科的全面发展。腹腔镜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联合超声引导、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方法、术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等技术的革新,使得腹腔镜肝切除技术有望为肝细胞癌手术治疗带来新的突破。虽然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患者数量呈明显增多趋势,但目前国内外对于该技术推广应用的诸多问题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就腹腔镜切除手术治疗肝细胞癌的入路选择、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理念转变、技术革新、并发症的防控等问题作一简要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4K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幽门下区淋巴结清扫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腹腔镜独特的多视角及手术视野放大作用使胃外科步入更为精准、微创的领域。4K腹腔镜的技术革新让外科医师认识更为精细的亚微结构——膜解剖。膜解剖理论指导下胃周区域淋巴结清扫创伤更小和出血量更少的优势得到广泛认可。幽门下区淋巴结作为进展期远端胃癌常见转移部位,在胃癌根治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幽门下区血管变异多,胃、结肠系膜层次复杂,胃网膜右系膜的完整切除能增加更大的手术获益。笔者通过手术实例探讨4K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幽门下区淋巴结清扫技术要点,旨在推广基于膜解剖的4K腹腔镜幽门下区淋巴结清扫标准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理念革新:微创外科新视角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腹腔镜视觉平台的发展与革新,推动了整个外科从开腹手术到微创手术的理念革新与技术变革。从最初利用烛光反射镜装置窥视人体内部的内镜雏形,到高清、超高清腹腔镜视觉系统,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到腹腔镜下包括肿瘤根治手术在内的各类普通外科手术的普及与推广,外科手术因微创技术而发生巨大变革。进入新时代,3D、4K腹腔镜的应用,再次给微创外科带来新视角,从而推动手术朝着精准解剖和功能保护方向发展。未来,新型冠状病毒后疫情时代带来的理念革新,有可能使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加持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和机器人手术,及在此基础上的远程医疗与远程教学成为微创外科发展的新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