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显微外科史考证:艰难起步(1960-1973)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文献为准、以时间为序,梳理中国显微外科1960-1973年这个阶段的历史。方法:检索收集公开及内部出版中、英文科技期刊、学术专著等,精读分析中、英文"显微外科"及"显微外科相关"文献,重点记录确认手术、交流、报道时间等。结果:中国显微外科起步,得益于1963年初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报道;此后3年,多个单位开展显微血管技术实验研究、探索断指再植,于1964年世界首例断腿再植,于1966年世界首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世界首批完全离断手指显微血管缝合再植成功;1972年广州全国断肢再植经验交流会,完全断指260例,再植存活率44.9%;首次使用"显微外科"术语;1973年3月,完成世界第2例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1973年5月,北美再植代表团访华,开启中、外显微外科学术交流先河。近十年临床实践、原创性、先进的中国断肢(指)再植技术与原则被国际同行认可。结论:中国显微外科史考证:艰难起步(1960-1973)——中国显微外科发展基本与世界同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尹烈教授访谈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尹烈教授曾先后工作于第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即西京医院)、广州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现为珠江医院),1993年7月创建广州恒福手外科中心,1997年退休后正式加入广州和平手外科医院(现为广州和平骨科医院)工作,具有多年骨科、显微外科和手外科的工作经验。他所领导的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骨科是全军的骨科中心。1967年参与完成西京医院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小腿离断),1979年9月完成第2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之后陆续完成 甲瓣移植再造拇指和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等手术,因拇指再造方法改进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参与完成世界首例十指离断再植成功,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本刊在广州和平骨科医院的协助下,对尹烈教授进行了一次书面访谈,现将访谈内容整理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LTPF移植联合Ilizarov骨延长技术修复足踝部完全离断伤1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ALTPF移植联合Ilizarov骨延长技术修复足踝部完全离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11例足踝部完全离断伤的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21~47岁。入院后,急诊行断肢再植术,再植过程中,因吻合血管的需要,患肢需要短缩,而致患肢短于健侧肢体。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足趾坏死及足背部皮肤坏死,创面行ALTPF移植术,大多采用单侧ALTPF移植;创面面积较大者采用双侧ALTPF串联移植。待皮瓣成活后,患肢接受Ilizarov骨延长术,以恢复患肢长度。随访方式包括门诊复诊、微信联系或电话询问等。结果:11例断肢再植术后均成活,所移植ALTPF均成活。随访0.6~3.0年,平均1.8年,所移植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其中6例皮瓣略显臃肿,经皮瓣整形后均得以改善。Ilizarov骨延长效果满意;术后患者足踝部功能AOFAS平均分为93.8分。结论:ALTPF移植联合Ilizarov骨延长技术修复足踝部完全离断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手四指末节缺损分期再造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12年10月,收治1例22岁男性患者,因粉碎机伤及双手末端导致疼痛、出血伴活动受限,离断指体未找到,诊断为:①右手中、环指Ⅰb度缺损;②左手示指Ⅰa度缺损、左中指Ⅱ度缺损、左环指Ⅰb度缺损。通过与家属及患者沟通,决定分期行多足趾的移植再造术。术后再造患指均成活,术后随访,患指功能良好,外观欠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游离血流与神经桥接型第2趾胫侧皮瓣治疗近指间关节重度屈曲挛缩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血流、神经桥接型第2趾胫侧皮瓣治疗近指间关节重度屈曲挛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3年3月—2019年10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外伤术后近指间关节重度屈曲挛缩(Ⅲ型)患者,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7~62岁。切断影响近指间关节伸直的挛缩组织并切除瘢痕组织后,伸直位近指间关节掌侧创面大小为2.0 cm×1.0 cm~2.5 cm×1.5 cm,指固有动脉、神经缺损长1.0~1.5 cm。于第2趾胫侧切取与创面大小相同的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用长约1.5 cm胫侧趾足底固有动脉、神经桥接修复缺损的指固有动脉、神经,于小腿近端胫侧切取全厚皮片修复皮瓣供区创面,将皮片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和皮片成活情况;随访患者并于末次随访时,观察患指与第2趾包括其上供受区恢复情况,同时观测皮瓣修复处及患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对患指行Allen试验检查桥接血管血流通畅性,按照中华医学会近指间关节活动范围标准评价患指近指间关节功能。结果:术后皮瓣和皮片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5~22个月,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修复处外形良好,色泽、质地佳,两点辨别觉距离为9~12 mm,患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为6~10 mm;患指Allen试验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即桥接血管血流通畅性良好),无屈曲挛缩复发,近指间关节功能均评定为优;第2趾植皮区无破溃但伴少许色素沉着,足趾屈伸活动良好。结论:采用游离血流、神经桥接型第2趾胫侧皮瓣治疗近指间关节重度屈曲挛缩,疗效可靠,皮瓣修复处色泽、质地佳,桥接修复挛缩严重的指固有动脉、神经有利于改善指体血供及重建感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的解剖学观察与治疗重度糖尿病足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技术治疗重度糖尿病足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显微外科用红色乳胶经股动脉灌注10侧成人下肢标本,观测胫骨结节下方6.0~10.0 cm以内在胫骨内后缘胫后动脉发出骨筋膜皮支的出现率,以及其所发出的皮支和骨膜支的数目、分布、外径等指标。结合解剖学观察结果设计带胫骨后内侧骨筋膜皮支的嵌合瓣,改良TTT治疗糖尿病足。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按Wagner诊断标准确诊为Ⅲ~Ⅳ期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用12例,采用改良TTT进行治疗,其中截骨骨瓣大小为10.0 cm×2.5 cm。术后5例患者坏疽足趾于拆除骨搬移外固定架时行不同程度足趾残端修整,2例患者足跟、足底创面行拱顶石皮瓣修复,3例患者创面自行愈合,2例Wagner Ⅳ期患者行小腿近端截肢。术后通过门诊随访,并总结该方法的初步应用效果。结果:10侧标本中,在胫骨结节远端6.0~10.0 cm以内从胫骨内后缘共发出骨筋膜皮支11条(1例为2条,9例为1条),距离胫骨结节为(9.23±0.62)cm,外径为(1.10±0.10)mm,骨筋膜皮支穿出深筋膜后发出皮支营养小腿内侧皮肤,外径为(0.59±0.09)mm,同时也发出营养胫骨内侧骨膜的骨膜支,外径为(0.85±0.10)mm。所有患者手术顺利,与术前比较,术后所有患者足部皮温显著升高、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2例患者随访时间24~36(29.33±4.36)个月,术后10例患者患肢疼痛及麻木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消失,足部创面均完全愈合,小腿TTT创面均得到I期愈合,胫骨骨搬运节段完全愈合,愈合时间为(6.17±0.83)个月。2例截肢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 结论:改良TTT通过设计胫骨后内侧骨筋膜皮支的嵌合瓣治疗重度糖尿病足,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足部的症状,促进创面愈合,而且可减少骨搬移区域的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物三维打印类细胞外基质硬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皮肤附属器细胞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生物三维打印类细胞外基质(ECM)硬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皮肤附属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1)分别将1 g海藻酸钠和4 g明胶、3 g海藻酸钠和8 g明胶混匀,混合物分别溶于100 mL超纯水中,配制2种海藻酸钠-明胶复合水凝胶,分别命名为1A4G水凝胶、3A8G水凝胶,用于后续实验。观察2种水凝胶室温下、4 ℃冷凝15~30 min(冷凝条件下同)后、冷凝且用25 g/L氯化钙溶液交联(交联条件下同)后、冷凝后且用生物三维打印机(三维打印仪器下同)进行三维打印且交联后形态。取2种水凝胶冷凝并交联后,采用杨氏模量测定仪检测杨氏模量(硬度),样本数为3。取2种水凝胶交联并冷冻干燥,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孔隙结构。取2种水凝胶交联并冷冻干燥,用无水乙醇置换法检测孔隙率,样本数为3。(2)从20只1周龄雌雄不限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中分离培养BMSC,取第2代细胞进行实验。分别将1.0×10 7个/mL的BMSC单细胞悬液与1A4G水凝胶、3A8G水凝胶以1∶9的体积比充分混匀,制备载BMSC的1A4G水凝胶、载BMSC的3A8G水凝胶,进行三维打印,1 mL载细胞水凝胶(打印用量下同)打印1块,交联后加入间充质干细胞(MSC)专用培养基培养。根据水凝胶不同,将打印块分为1A4G组和3A8G组。取2组打印块各1块,培养7 d,采用细胞活/死试剂盒计数50倍视野下活、死细胞。取2组打印块各9块,另将9孔用2 mL MSC专用培养基培养的每孔1.0×10 6个BMSC设为二维培养组。分别于培养1、3、5 d,1A4G组与3A8G组各取3块打印块、二维培养组取3孔细胞,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培养液中吸光度值,以此表示细胞增殖活性。(3)同实验(2)制备载BMSC的1A4G水凝胶、载BMSC的3A8G水凝胶各10 mL,分别加入从10只新生1 d雌雄不明C57BL/6小鼠提取的足趾垫匀浆液各0.5 mL混匀进行三维打印及交联,加入MSC专用培养基培养3 d,更换为汗腺专用培养基培养。根据水凝胶不同,将打印块分为1A4G组和3A8G组。汗腺专用培养基培养7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组打印块中细胞的上皮细胞表面标志物细胞角蛋白5(CK5)和CK14、汗腺细胞表面标志物CK18和钠钾ATP酶(NKA)、毛囊细胞表面标志物CK17和碱性磷酸酶(ALP)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2组打印块中细胞的CK5、CK14、CK18、NKA(检测ATP1a1转录本)、CK17、ALP mRNA表达(样本数为3)。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法。 结果:(1)与3A8G水凝胶比较,1A4G水凝胶室温下黏度稍低、流动性稍好。2种水凝胶冷凝后均呈凝胶状,在此基础上,交联后形状均匀规则,经三维打印且交联后为固态的纵横交错的圆柱块。1A4G水凝胶杨氏模量为(52±6)kPa,明显低于3A8G水凝胶的(218±5)kPa( t=40.470, P<0.01)。2种水凝胶孔隙结构相似,横断面均呈多孔网状结构;2种水凝胶的孔隙率相近( t=0.930, P>0.05)。(2)培养7 d,1A4G组和3A8G组打印块中活、死细胞分布相近( P>0.05),绝大部分为活细胞。培养1、3、5 d,1A4G组和3A8G组打印块及二维培养组培养液中吸光度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组内培养1 d比较,1A4G组、3A8G组打印块培养3、5 d培养液中吸光度值均明显升高( P<0.05或 P<0.01),二维培养组细胞培养5 d培养液中吸光度值明显升高( P<0.01);与组内培养3 d比较,1A4G组、3A8G组打印块及二维培养组细胞培养5 d培养液中吸光度值均明显升高( P<0.01)。(3)汗腺专用培养基培养7 d,2组打印块中细胞均可见CK5、CK14、CK18、NKA、CK17、ALP蛋白表达。汗腺专用培养基培养7 d,2组打印块中细胞的CK5、CK14、CK18、NKA mRNA表达量相近( t=0.362、0.807、0.223、1.356, P>0.05);3A8G组打印块中细胞的CK17、ALP mRNA表达量分别为1.96±0.21、55.57±11.49,均明显高于1A4G组的1.05±0.42、2.01±0.27( t=3.333、8.074, P<0.05或 P<0.01)。 结论:1A4G水凝胶和3A8G水凝胶三维培养的BMSC均有向汗腺细胞分化的趋势,但3A8G水凝胶三维培养的BMSC向毛囊细胞分化的趋势比1A4G水凝胶明显。提示相对高的生物三维打印类ECM硬度,不仅有利于BMSC向汗腺细胞分化,还有利于其向毛囊细胞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精分5型诊断技术在指端损伤精准修复中的应用:38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一种精分5型诊断技术在一体化手指指端损伤精准修复与重建方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3月-2022年6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共收治手指指端损伤38例45指,患者平均年龄33岁,其中拇指15指,示指9指,中指16指,环指4指,小指1指。在显微镜视下按离断小组织块内有效血管情况精分5型诊断:Ⅰ型指掌侧固有动脉型(10指)、Ⅱ型细小动脉型(5指)、Ⅲ型全静脉型(4指)、Ⅳ型掌浅弓型(4指)及Ⅴ型血管缺失型(22指)。根据精分5型诊断选择手术时机及方法:①Ⅰ~Ⅳ型16例(23指),急诊分型、小组织块原位再植。其中Ⅰ~Ⅱ型常规再植;Ⅲ型静脉动脉化再植;Ⅳ型动、静脉转流再植。②Ⅴ型22例(22指),分期分类足趾小组织瓣移植修复。移植修复手术时机:急诊手术7例,亚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3例;优选足趾小组织瓣类型: 甲瓣9例,重建末节指骨的 甲瓣3例, 趾腓侧皮瓣5例, 趾腹皮瓣3例,第2趾末节甲床复合组织瓣2例。45个再植(或移植)的小组织块(或组织瓣)的大小1.0 cm×0.6 cm×0.4 cm~2.2 cm×1.5 cm×0.8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应用医疗APP延伸指导手指功能锻炼,通过门诊和医疗APP定期随访,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45指再植和(或)移植术后的小组织块(或组织瓣)均成活,并获得6个月~7年随访,平均36个月,伤指指端外观接近正常,两点辨别觉(TPD)为3~7 mm。按《密歇根大学手概况问卷调查表》(MHQ)进行评价,结果优32例(37指),良5例(7指),差1例(1指),优良率97.78%。结论:精分5型诊断技术是手指指端损伤一体化精准修复与重建方式的关键,该方式经临床验证,伤指可获得逼真外形恢复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陈统一教授访谈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陈统一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显微外科专家,曾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在创伤外科、断肢再植与游离组织移植、人工关节置换、周围神经损伤和脊柱外科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图1)。陈教授在显微外科领域辛勤耕耘五十余载,将不断奋斗作为人生的座右铭。他为人谦虚低调,对显微外科后辈关怀备至、倾囊相授,曾协助陈中伟院士培养博士生18人。陈教授十分关心新疆地区显微外科的发展,从1988年开始进疆数十次,指导、帮助新疆各地骨科、显微外科同仁诊治"从颅底到足趾"数以千计的骨科、显微重建外科患者,造福新疆各族人民(图2)。本刊编辑部特此对陈统一教授进行了一次书面访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牺牲足趾的修饰性第2足趾趾甲瓣再造手指末节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第2足趾趾甲瓣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同时保留第2足趾全长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2018年4月-2020年6月,共收治手指末节脱套伤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8~45岁,平均29岁;均为手指末节脱套伤,其中示指5例,中指7例,环指3例,小指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5~3.0 h,平均1.5 h。应用第2足趾趾甲瓣修复,将第2足趾腓侧皮瓣旋转至足底跖侧后,其余创面取断层皮片游离移植固定。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6例手指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足趾皮瓣坏死,行第2足趾趾端残端缝合术。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5.7个月。全部皮瓣血运良好,皮瓣萎缩后与正常指体直径相当,TPD达6.5(4~10) mm;全部患者均恢复工作。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优13例,良2例,可1例。结论:应用第2足趾趾甲瓣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可以有效地恢复患指的长度及美观,并且可以保留足趾的长度,适宜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