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肠型腺癌合并骨化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提高对肺肠型腺癌(PEAC)合并骨化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21年9月收治的1例PEAC伴有骨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胸部CT发现左肺下叶占位伴有钙化灶,考虑肺错构瘤。完善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证,行胸腔镜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PEAC合并骨化。结论:PEAC是一种少见的肺腺癌病理类型,伴有骨化者罕见,易误诊,需注意与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相鉴别,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宜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睾丸消退性生殖细胞肿瘤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睾丸消退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6至2020年收治的3例睾丸消退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平均年龄32岁。例1术前甲胎蛋白水平升高(810.18 μg/L),因腹膜后占位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膜后病损切除”。术后病理示胚胎性癌,需除外性腺转移,行彩超见右侧睾丸实性占位,部分区域低回声伴散在钙化。例2为“右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标本”,胸片提示双肺多发转移灶,穿刺活检病理示转移性胚胎性癌,行双侧睾丸彩超见右侧睾丸内异常钙化灶。例3因发现右侧睾丸囊实性占位伴钙化。3例均行“根治性右侧睾丸切除术”。大体观察:睾丸瘢痕区界限清楚,灰白-棕黄,单灶或多灶,最大径0.6~1.5 cm。镜下观察:瘢痕内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玻璃样变的管状结构影、簇状血管增生、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瘢痕周边见萎缩和硬化的生精小管、簇状的间质细胞(Leydig cells)增生、管内微小或粗颗粒状钙化,其中例1见精原细胞瘤和原位生殖细胞肿瘤,例2见原位生殖细胞肿瘤,例3见生精细胞不典型增生。免疫表型:胚胎性癌表达SALL4、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和CD30;精原细胞瘤和原位生殖细胞肿瘤表达OCT3/4、SALL4、CD117;不典型增生的生精细胞表达CD99和SALL4,Ki-67阳性指数约20%,而OCT3/4、CD117均阴性。结论:睾丸消退性生殖细胞肿瘤罕见,性腺外的生殖细胞肿瘤首先要考虑到来自性腺睾丸转移的可能性,如果在睾丸内发现瘢痕,一定要判断是否为睾丸消退性生殖细胞肿瘤,消退机制可能与肿瘤免疫介导和局部缺血性损伤的微环境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硫代硫酸钠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合并转移性肺钙化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转移性肺钙化(metastatic pulmonary calcification,MPC)是由钙盐在正常肺组织中异常沉积所致,好发于慢性肾衰竭患者。该文报道1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出现肺部快速进展性病变病例,经锝-99m-亚甲基二磷酸钠全身骨扫描以及经皮肺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MPC。经硫代硫酸钠静脉输注加非含钙磷结合剂治疗后,患者肺部钙化范围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停用硫代硫酸钠后,肺部病变未见进展。提示硫代硫酸钠联合非含钙磷结合剂治疗MPC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儿童白血病伴发急性阑尾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女,3岁。因"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M5 1年余,转移性右下腹痛4天"于2020年5月11日转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曾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内科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M5型,经规律化学药物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2020年3月患儿复查骨穿结果提示AML-M5复发,入院续行DAH方案化学药物治疗。4 d前,患儿化学药物治疗期间出现脐周疼痛,而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伴发热,热峰38. 4 ℃,腹泻2次,大便呈稀糊状,无恶心、呕吐等不适。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右下腹阑尾区盲管样回声(考虑阑尾炎)。给予美罗培南及奥硝唑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腹痛仍持续。经会诊后转入小儿外科。体格检查:体温36. 4℃,脉搏108次/min,呼吸27次/min,血压98/52 mmHg(1 mmHg=0. 133 kPa)。神志清,精神可。腹部平坦,脐周及右下腹压痛明显,无腹肌紧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听诊肠鸣音3次/min,心肺体格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结果:白细胞3. 79×10 9/L,血小板100×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57. 7%,C反应蛋白20. 9 mg/L。超声提示:右下腹可见约18 mm×7. 7 mm的阑尾管状回声,壁厚约2. 7 mm,直径约6. 6 mm,其旁肠管增宽,内透声差,肠壁结构不清晰。右下腹肠间隙见明显不规则液性暗区。CT提示:阑尾增粗,内见钙化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状旁腺切除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转移性肺钙化的影响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甲状旁腺切除术是否可阻止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转移性肺钙化(MPC)的进展。方法:1例接受血液透析的男性CRF合并MPC患者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甲状旁腺腺瘤接受了甲状旁腺切除术,术后随访10年,观察MPC及血钙、血磷变化。并分别以metastatic pulmonary calcification和parathyroidectomy、转移性肺钙化和甲状旁腺切除术为检索词,在PubMed和万方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并手工搜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对14篇文献中17例以及本例共18例患者进行分析,通过比较MPC改善组和MPC进展组的相关特点,探讨影响甲状旁腺切除术后MPC转归的因素。结果:本例患者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术后,胸部CT影像由正常逐渐加重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表明甲状旁腺切除术未能阻止该患者MPC的进展。18例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术的MPC患者中,术后MPC改善者10例,其中3例存在CRF,2例分别接受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治疗;进展者8例,均是CRF患者,1例接受腹膜透析,其余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两组比较,进展组CRF患者所占比例( P=0.004)及血液透析患者所占比例( P=0.003)均明显高于改善组。 结论:甲状旁腺切除术不能阻止CRF血液透析患者MPC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转移性肺钙化为首发症状的原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可表现为高钙血症,但有关pHPT以转移性肺钙化(Metastatic pulmonary Calcification, MPC)为首发症状并伴MPC快速进展的案例较为罕见,易被误诊为原发性肺部疾病而延误诊治,危及患者生命 [1]。本案例探讨1例以MPC伴高钙危象为首发症状的pHPT患者采用了局部枸橼酸抗凝的连续肾脏替代治疗(regionalcitrate anticoagulation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RCA-CRRT),使血钙降低至安全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MTS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10例;年龄(56.4±11.4)岁。无症状10例,血尿2例,腰疼3例,下肢疼痛1例。12例术前行增强CT检查,6例行超声检查,3例行MRI检查,1例行骨扫描检查。影像学表现:肿物为圆形或类圆形,有明显边界;其中2例合并出血,3例合并钙化;5例表现为外生性生长,10例部分外生性,1例完全内生性;肿瘤最大径为(65.7±27.4)mm。病变位于左肾11例,右肾5例。增强CT检查示肿瘤为轻度延迟强化;MRI检查示肿瘤呈长/短T1信号混杂长/短T2信号,DWI弥散受限高信号;超声检查肿瘤表现为低回声包块,无明显血流信号。术前诊断:12例为肾占位性病变,2例为乏血供肾肿瘤,1例为肾肿瘤破裂出血;1例骨扫描提示胸椎、骨盆转移,诊断为转移性肾肿瘤,行肾穿刺术明确诊断。11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2例术后分别予培唑帕尼、舒尼替尼辅助治疗;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转移未行手术,予甲磺酸阿帕替尼、唑来膦酸治疗。结果:术后病理标本可见肿物呈灰白、灰黄或灰红色,质软或质中。未见肾周、输尿管及肾上腺侵犯。镜下可见肿瘤细胞为圆形、卵圆形;瘤细胞排列成管状、条索状,局部可见黏液池;所有肿瘤均未见肉瘤样成分。16例均诊断为肾MTSCC。pT 1N 0M 0期9例,pT 2N 0M 0期6例,pT 1N 0M 1期1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0.7(25.8,75.0)个月,15例无复发转移;1例穿刺前转移患者,因肿瘤进展多发肺、骨转移而死亡,生存期为16.9个月。 结论:肾MTSCC罕见,多为体检发现,女性居多,影像学检查表现为乏血供肿瘤;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可根据肿瘤分期、肾功能及患者基础病情选择行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患者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发性骨髓瘤双肺弥漫性摄取99Tcm-MDP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笔者报道了一例腰骶部及双下肢疼痛、活动受限1年入院的病例.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高钙血症、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及肺部感染.行全身骨显像发现患者双肺弥漫性摄取99Tcm-MDP.相关文献显示,多发性骨髓瘤可引起肾功能不全,并通过诱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高钙血症,Ca2+沿浓度梯度被动转运至肺泡及支气管上皮细胞,与线粒体结合形成转移性微钙化灶,可摄取99Tcm-MDP并在SPECT中显影.结合患者病史、检查结果及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考虑双肺广泛转移性微钙沉积是引起99Tcm-MDP弥漫性显影的主要原因.由于双肺转移性钙化灶非常微小,通过普通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很难发现,而且此类患者常伴随重度通气障碍,预后极差,因此99Tcm-MDP显像不失为一种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手段,提示临床医师尽早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的影像及病理学对照研究(附6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的术前X线、CT表现,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有4例表现为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实性结节,边界清晰光整,与其他恶性肿瘤肺转移的影像表现相似,术后病理回报为良性平滑肌来源肿瘤,无恶性及增生活跃证据;有2例影像学表现较为特殊,为肺内较大的分叶状、椭圆形肿物伴双肺多发实性结节,伴有钙化及不均匀强化,病理学回报细胞生长较活跃,伴有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相.结论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大部分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多发边界清晰的实性结节,诊断需结合子宫肌瘤病史及手术史;病史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者,需通过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GB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8例E-GBM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检测其分子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E-GBM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E-GBM患者8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7例发生于幕上,好发于颞叶,以头昏、头痛为主要症状.MRI显示边界清楚或不清,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周围见片状水肿带,增强扫描显示不规则强化,瘤周水肿明显,可见囊性变、出血、钙化.镜下观察,肿瘤由上皮样细胞区域、横纹肌样细胞区域及局灶的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瘤(GBM)区域构成,上皮样细胞片状或弥漫生长,局部失去粘附性,部分由围绕血管生长,形成乳头状结构;上皮样细胞呈圆形、卵圆形,细胞膜明显,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大小不一,位于胞质一侧,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血管丰富,可见厚壁血管及微血管明显增生,可见肾小球样血管;坏死呈地图状,1例呈栅栏状坏死;局灶可见钙化.免疫组化:GFAP、Nestin、S-100、INI-1 及 vimentin(+),Nanog、MDM2、p53、c-Met 不同程度(+),1例 EGFR(+);Ki-67增殖指数为10% ~30%,而 NeuN、NF、Olig-2、IDHl、p16、Myogenin、MyoDl、SMA、desmin、CK、LCA、 HMB45、Melan-A、CD68、Syn、CD30、CD34、PTEN均为(-).分子病理表现:FISH显示8例 lp/19q 均未见缺失;未检测到EGFR扩增;MS-PCR显示2例MGMT启动子发生甲基化,6例MGMT启动子未发生甲基化;HRM-PCR显示8例均未见IDH1突变,4例BRAF V600E突变.结论 E-GBM罕见,需与横纹肌样脑膜瘤、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性伴横纹肌样特征的大细胞肺癌、伴横纹肌样细胞特征的肾细胞等进行鉴别,其确诊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进行综合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