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非热点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化疗的疗效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背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是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案之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然而不同类型EGFR的突变对EGFR-TKIs治疗的反应不同.目的 比较EGFR非热点突变型NSCLC一线应用EGFR-TKIs及化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2 年 4 月—2019 年 6 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术后复发或晚期NSCLC患者,并确认为EGFR非热点突变型患者共 90 例.以患者一线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一线EGFR-TKIs治疗组和一线化疗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EGFR基因突变情况.所有患者通过电话进行随访或复查住院及门诊病例获得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24-03-31.观察并比较患者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90 例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 52 例,一线化疗组 38 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 16 例,初诊分期为ⅢB~Ⅳ期患者 74 例.EGFR非热点突变患者中,单基因突变 51 例,复合突变 39 例.一线EGFR-TKIs治疗进展后二线EGFR-TKIs治疗患者 8 例,二线化疗患者 9 例.一线化疗进展后二线EGFR-TKIs治疗患者 8 例,二线化疗患者 16 例,免疫治疗患者 1 例.EGFR非热点突变不同亚型接受一线EGFR-TKIs治疗的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6,P<0.001).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突变亚型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合位点突变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线化疗进展后的患者中,二线EGFR-TKIs治疗(8 例)与化疗(16 例)的中位PFS分别为 11.3 个月和 5.6 个月,二线EGFR-TKIs治疗与化疗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7,P=0.006).结论 在EGFR非热点突变型术后复发或晚期NSCLC中,EGFR ex20ins和E20 S768I突变患者与其他突变类型患者接受一线EGFR-TKIs治疗后的生存期存在差异.而在各突变亚型中,与一线化疗相比,一线EGFR-TKIs治疗均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探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与TKI相关皮疹的关联机制及潜在中药预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相关皮疹间的关联机制并预测潜在中药.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收集使用TKI厄洛替尼处理前后EGFR突变NSCLC细胞、正常成纤维细胞的基因芯片数据,用R 4.3.2软件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用venn包筛选交集靶基因,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差异表达基因及交集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对交集靶基因进行潜在中药预测,统计性味归经,并利用分子对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 126个交集靶基因,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提示差异表达基因及交集靶基因均富集在染色体、纺锤体等区域,参与有丝分裂、DNA复制等生物学过程及DNA复制、溶酶体、细胞循环等相关信号通路.基因集富集分析显示厄洛替尼处理后,NSCLC细胞的趋化因子通路、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信号通路等被激活,成纤维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氨基酸代谢通路出现扰动.通过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预测了354种主要性属寒、温、平,味属苦、辛、甘,归胃、肺、肝经的中药.以黄芩为例筛选有实验支持的靶基因及对应活性成分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发现靶基因与活性成分结合性能好.结论 EGFR突变NSCLC、TKI相关皮疹在发病机制上具有同源性,均涉及DNA复制、细胞循环等,可为EGFR突变NSCLC伴TKI相关皮疹患者的临证用药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MARCA4缺失性肺腺癌4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SMARCA4缺失性肺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诊断为肺腺癌且伴有SMARCA4缺失病例42例,回顾性分析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总结临床病理特征,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对部分病例进行二代测序。结果:42例SMARCA4缺失性肺腺癌,穿刺标本35例,手术标本7例。男性38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为9.5∶1.0。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2岁。吸烟者33例,平均吸烟时长37年。有呼吸系统症状25例(59.5%)。TNM分期Ⅰ期4例(9.5%),Ⅱ期2例(4.7%),Ⅲ期18例(42.9%),Ⅳ期18例(42.9%)。肿瘤组织均为非黏液腺癌,无贴壁模式,大部分为低分化腺癌,组织形态多样,可见横纹肌样形态细胞、瘤巨细胞及坏死。肿瘤细胞胞质大部分嗜酸性,胞质内有嗜酸性小球,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及胆固醇结晶。免疫组织化学:29例(69.0%,29/42)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10例(40.0%,10/25)表达Napsin A,20例(100.0%,20/20)INI1未缺失;40例(95.2%,40/42)肿瘤细胞BRG1完全缺失,2例(4.8%,2/42)为BRG1部分缺失;PD-L1(22C3)59.2%(16/27)阳性。二代测序检测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ROS1、MET、RET及KRAS突变,6例(6/8)SMARCA4突变,7例(7/15)p53、4例(4/8)STK11及1例(1/8)KEAP1突变。驱动基因改变多见于女性患者( P<0.05)。随访1~25个月,4例死亡,20例进展。 结论:SMARCA4缺失性肺腺癌缺乏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大部分表达TTF1,少数病例有驱动基因的改变,有必要对肺腺癌常规进行BRG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筛选出此类病例,以便采用更精准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云贵高原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驱动基因的表达情况和突变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云贵高原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驱动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突变分布特征,为高发区肺癌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行肺癌8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RAS)、RET原癌基因(RET)、鼠肉瘤病毒v-Raft同源致癌基因(BRAF)、肉瘤致癌因子(ROS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联合检测的2 249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云贵高原地区NSCLC驱动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突变分布特征。结果:云贵高原地区NSCLC驱动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为67.05%(1 508/2 249),其中西双版纳、玉溪、宣威、红河和曲靖地区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6.92%、72.38%、71.88%、71.79%和71.24%;回族、哈尼族、壮族、布依族、满族、土家族和阿昌族患者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4.38%、85.00%、75.00%、100%、100%、100%和100%。NSCLC患者驱动基因的阳性率与性别( P<0.001)、吸烟史( P<0.001)、年龄( P<0.001)、病理类型( P<0.001)及是否宣威地区( P=0.027)有关,与民族( P=0.748)和肺癌家族史( P=0.676)无关。EGFR、RAS、BRAF、HER-2和MET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4.46%、10.98%、1.24%、0.89%和0.76%,ALK、RET、ROS1基因重排率分别为4.67%、1.29%和0.89%。女性患者EGFR突变率为56.67%,高于男性患者(33.19%, P<0.001);男性患者RAS突变率为12.66%,高于女性患者(9.17%, P=0.010)。汉族患者RAS突变率为11.49%,高于少数民族患者(7.17%, P=0.032)。宣威地区患者RAS突变率为24.74%,高于非宣威地区患者(8.15%, P<0.001);而EGFR突变率为40.63%,低于非宣威地区患者(45.25%, P=0.045);ALK重排率为1.56%,低于非宣威地区患者(5.31%, P<0.001);宣威地区未检出HER-2突变患者。无吸烟史患者EGFR突变率为51.10%,高于有吸烟史患者(29.70%, P<0.001);无吸烟史患者ALK重排率为5.35%,也高于有吸烟史患者(3.16%, P<0.001);无吸烟史患者RAS突变率为9.34%,低于有吸烟史患者(14.63%, P=0.008)。 结论:云贵高原地区NSCLC驱动基因表达的阳性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EGFR、RAS突变率与国内平均水平相近,ROS1、ALK和RET基因重排率以及BRAF、HER-2和MET基因突变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EGFR、RAS、ALK基因在云贵高原地区NSCLC患者中阳性率较高,且具有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在选择靶向治疗人群中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8F-FDG PET/CT联合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预测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FDG PET/CT)与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对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分型的诊断价值潜能。 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11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男72例、女44例,年龄31~85岁。高分化37例,中分化53例,低分化26例,做EGFR基因检测者共50例(突变型30例,野生型20例)。所有患者在做EGFR基因检测前均行全身PET/CT及肺部MR-IVIM成像检查。采用Student-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EGFR阴阳性间PET/CT, IVIM半定量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对基因EGFR的诊断效能,并计算出最佳诊断阈值、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从而计算出诊断正确率。将 18F-FDG PET/CT联合IVIM,计算其诊断正确率。 结果:EGFR突变组的定量参数标准摄取值(SUV)、表观扩散系数(ADC)、真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 *)、灌注分数(f)分别为8.7±3.5,(1.59±0.26)×10 -3 mm 2/s,(1.04±0.12)×10 -3 mm 2/s,(3.9±3.0)×10 -2 mm 2/s,0.43±0.16。EGFR野生组的上述参数分别是14.3±3.3,(1.34±0.26)×10 -3 mm 2/s,(0.89±0.12)×10 -3 mm 2/s,(3.5±2.5)×10 -2 mm 2/s,0.40±0.11。EGFR突变组与野生组之间的定量参数SUV( t=4.196, P=0.0001)、ADC( t=2.502, P=0.0018)、D( t=3.158, 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参数D *( t=0.361, P=0.721)、f( t=0.627, P=0.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图,得到SUV、ADC、D、D *、f诊断EGFR突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0.755、0.820、0.575、0.550。上述参数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0.0%、76.7%、73.3%、66.7%、53.3%。将SUV与ADC、D值分别联合应用后,准确率分别为83.3%,80.0%。 结论:PET/CT与磁共振IVIM对肺癌基因EGFR分型均具有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变异被发现并确定为恶性肿瘤增殖驱动基因之后,靶向HER-2治疗在乳腺癌、胃癌领域中均取得了良好疗效。同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成员的HER-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也是一种肿瘤驱动基因。但迄今为止,无论是传统的靶向HER-2治疗还是靶向EGFR治疗,均未在NSCLC中取得抗HER-2突变的理想疗效。NSCLC中HER-2变异主要是发生于HER-2基因激酶区(绝大部分类型为HER-2基因第20号外显子非框移插入突变,少部分为激酶区其他外显子错义突变),而非HER-2基因拷贝数增加。这导致此类人群对传统的抗EGFR/HER-2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疗效差。文章从HER-2的激活机制、分子亚型、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现状入手,对HER-2突变型NSCLC进行综述,探讨了抗HER-2治疗在目前肺癌治疗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肺腺癌脑膜转移(L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经细胞病理学确诊为EGFR突变肺腺癌LM的8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33例,女48例;年龄31~76岁,中位年龄54岁。8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21.0个月(95% CI:12.5~29.5个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81例患者初诊肺癌到脑脊液细胞病理学确诊为LM的间隔时间为0~108个月,中位间隔时间为14个月。采用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52例(64.2%),EGFR-TKIs联合其他药物治疗17例(21.0%),最佳支持治疗(BSC)12例(14.8%)。60例(74.1%)患者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60分,71例(87.7%)患者合并脑实质转移和(或)脊柱转移。经鞘内脑脊液内给予培美曲塞治疗22例(27.2%),经Ommaya囊至脑室脑脊液内给予培美曲塞治疗17例(21.0%)。脑脊液培美曲塞给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1%(25/39),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其中白细胞减低22例,血红蛋白减低25例,血小板减低14例。81例患者的中位LM后总生存时间(pLM-OS)为11.0(95% CI:7.7~14.3)个月。KPS评分≥60分( HR=0.407,95% CI:0.170~0.973, P=0.043)、治疗后脑脊液异形细胞转阴(与持续阳性比较, HR=0.351,95% CI:0.155~0.792, P=0.012)、脑室内给予培美曲塞(与不给药比较, HR=0.319,95% CI:0.137~0.745, P=0.008)、LM后继续使用三代EGFR-TKIs治疗(与EGFR-TKIs联合治疗比较, HR=0.486,95% CI:0.237~0.998, P=0.049)是患者pLM-OS的影响因素。 结论:LM患者多合并脑实质或脊柱转移。KPS评分≥60分、治疗后脑脊液异形细胞转阴、脑室内给予培美曲塞、继续使用三代EGFR-TKIs是患者pLM-OS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31例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PPLEL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1例PPLEL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分析器官转移、肿瘤分期、血清肿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清蛋白等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31例患者中,男性13例(41.9%),女性18例(58.1%),年龄(50±9)岁,无吸烟史24例(77.4%),常见临床表现为咳嗽(24例,77.4%)、咳痰(19例,61.3%),7例(22.6%)患者由体检发现;24例(77.4%)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其余7例(22.6%)各肿瘤标志物水平正常;所有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右中肺多见(8例,25.8%);淋巴结转移23例(74.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K阳性率为67.7%(21/31),鳞状细胞癌标志物CK5/6、p63、p40阳性率分别为90.3%(28/31)、80.6%(25/31)、77.4%(24/31),EBER原位杂交检测阳性率85.2%(23/27)。基因检测6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无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组中位生存时间[ M( Q1, Q3)]分别为33.0个月(7.3个月,9.3个月)、19.0个月(7.0个月,27.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0个月(12.5个月,42.0个月)、18.5个月(6.5个月,38.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1例Ⅰ A期患者采用单纯手术治疗,随访92个月仍生存。10例采用免疫治疗,疗效较好。 结论:PPLELC好发于不吸烟人群,病灶多发于右中肺,易被误诊为鳞状细胞癌,EBER原位杂交检测阳性有助于诊断,淋巴结转移常见;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CYFRA21-1水平与患者生存可能相关;患者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抗血管生成联合化疗是一种可选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治疗前CT影像组学结合机器学习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亚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治疗前胸部平扫CT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结合机器学习算法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和突变亚型(19Del/21L858R)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第二医院经活检病理证实和接受EGFR基因检测的280例NSCLC患者的治疗前胸部平扫CT和临床特征数据,其中EFGR突变患者为136例。由两位高年资影像和肿瘤医师勾画原发肺部大体肿瘤区域(GTV),然后提取851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RELIEFF算法筛选具有预测性的特征,两家医院分别为训练组和验证组。经特征选择的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构建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并与单独采用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模型进行比较。采用序贯建模流程,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机器学习模型预测EGFR突变状态和突变亚型。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ROC)评估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经特征筛选各有21个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EGFR突变和突变亚型时具有预测效能并用于建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影像组学模型表现出最好的预测效能,预测EGFR突变状态的模型AUC在训练组为0.956(95% CI:0.952~1.000)、验证组为0.961(95% CI:0.924~0.998),预测19Del/21L858R突变亚型的AUC在训练组为0.926(95% CI:0.893~0.959)、验证组为0.938(95% CI:0.876~1.000)。 结论:基于治疗前CT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结合机器学习的序贯模型能够精准预测EGFR的突变状态和突变亚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发性乳腺癌的遗传易感基因及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中国早发性(发病年龄≤35岁)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的胚系突变率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50例发病年龄≤35岁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和外周血标本,提取DNA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ATM)、BRCA2定位协作基因(PALB2)、肿瘤蛋白53(TP53)和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2(CHEK2)基因的胚系突变。根据遗传变异的分类标准与指南对突变进行解读,分为致病、可能致病、意义未明、可能良性和良性。根据有无携带致病或可能致病胚系突变,将患者分为突变组( n=18)和非突变组( n=132),采用 χ2检验分析组间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150例早发性乳腺癌中检测到18例致病或可能致病胚系突变,总突变率为12.0%。其中,8例(5.3%)BRCA2突变,7例(4.7%)BRCA1突变,1例(0.7%)PALB2突变,2例(1.3%)TP53突变,ATM和CHEK2基因未检测到致病或可能致病突变。突变类型以移码突变(9/18,50.0%)为主,其次是无义突变(7/18,38.9%),错义突变(1/18,5.6%)和剪接受体突变(1/18,5.6%)。18例突变携带者分子分型中,9例Luminal B,6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2例Luminal A,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扩增仅1例。其中,8例BRCA2突变携带者均为Luminal分型,7例BRCA1突变携带者中6例是TNBC分型。突变组和非突变组乳腺癌患者家族史( P=0.343)、雌激素受体(ER)状态( χ2=0.16, P=0.688)、HER-2状态( χ2=2.89, P=0.089)、分子分型( χ2=1.99, P=0.575)、初诊TNM分期( χ2=2.49, P=0.1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早发性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胚系突变率,建议早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遗传咨询和多基因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