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部伽马刀治疗各类转移瘤临床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延长,癌症对人类的威胁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1位死因。随着病情进展,很多患者除了原发恶性肿瘤外,多数会有其他部位的转移瘤出现,因此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体部伽马刀治疗是一种精确的立体定向放疗方法,能够给予肿瘤较高剂量,并较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大量临床治疗结果显示体部伽马刀治疗肺转移瘤、肝转移瘤和肾上腺转移瘤可获得较高的局控率。本文就体部伽马刀治疗各类转移瘤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射波刀对70岁及以上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射波刀对70岁及以上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肿瘤放疗中心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经病理或影像学诊断的70岁及以上大肝癌患者82例,男58例,女24例,年龄70~85(75±4)岁,中位肿瘤直径6.7 cm(5.0~10.0 cm),均接受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1、2、3年肿瘤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PFS)、局部控制率(LC)和总生存率(OS)及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射治疗,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中位PFS为10个月,客观缓解率为64.63%(53/82),疾病控制率为85.37%(70/82),治疗后1、2和3年的PFS分别为39.0%(32/82)、22.1%(18/82)和17.1%(14/82),1、2和3年LC分别为95.1%(78/82)、92.3%(76/82)和92.3%(76/82),1、2和3年的OS分别为68.3%(56/82)、48.8%(40/82)和31.7%(26/82)。9例患者出现放射性肝损伤,无因放射性肝损伤死亡病例。Cox回归分析显示甲胎蛋白水平是影响OS的独立风险因素( HR=2.304,95 %CI 1.118~4.747, P<0.05)。 结论:射波刀治疗70岁及以上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LC和OS高,疗效较好,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R加速器在肝脏肿瘤放疗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MR加速器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流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15例采用MR加速器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探讨肝脏肿瘤采用MR加速器治疗的流程,分析患者肿瘤的图像识别率、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15例患者中肝细胞癌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8例、乳腺癌肝转移1例;肝内1个病灶10例、2个病灶4例、3个病灶1例;中位肿瘤最长径2.4 cm (0.8~9.8 cm)。MR加速器大体肿瘤体积(GTV)识别率达13/15,2例患者GTV显示不清,采用肿瘤周边大血管或胆管识别辅助仍可达精准配准。全组患者均接受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肝细胞癌患者中位分割次数9次(5~10次),GTV或计划靶体积(PGTV)中位单次剂量6 Gy (5~10 Gy),中位总剂量52 Gy (50~54 Gy), α/ β=10的中位2 Gy等效剂量(EQD 2Gy)为72 Gy (62.5~83.3 Gy)。肝转移瘤患者中位分割次数10次(5~10次),GTV或PGTV的中位单次剂量5 Gy (5~10 Gy),中位总剂量50 Gy (40~50 Gy), α/ β=5的中位EQD 2Gy为71.4 Gy (71.4~107.1 Gy)。放疗后1个月野内总有效率8/13,疾病控制率13/13,放疗后3~6个月野内总有效率6/6。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0个月(0.3~11.6个月),4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分别为15/15、11/15和15/15。放疗不良反应轻微,未见≥3级不良反应。 结论:MR加速器对肝内肿瘤显示率高,且可通过周边大血管或胆管的显示辅助精准配准,在肝脏肿瘤的精准治疗上初步展现优势,局部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寡转移性乳腺癌的立体定向放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远处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晚期乳腺癌是不可治愈的。寡转移是介于局限期和广泛转移的一种中间状态。放疗在寡转移性乳腺癌的局部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立体定向放疗(SBRT)技术的发展,可以予以根治剂量,同时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既往研究证明SBRT是安全有效的,对乳腺癌的骨、肺、肝、脑、淋巴结等寡转移的局控率>80%。但是,如何筛选真正的寡转移还存在一定争议,进一步的随机临床研究证实放疗能否改善患者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肿瘤寡转移,乳腺/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研究进展 Neoplasm oligometastasis, breast/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Research progress...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立体定向放疗用于结直肠癌肝与肺寡转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寡转移是肿瘤从局部区域病变进展到远处广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一种中间状态,通过局部治疗有获得长期生存的可能。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单次剂量高、分割次数少,是一种高精准的局部消融治疗手段。结直肠癌有近一半患者会发生转移,主要转移部位为肝和肺。本文主要阐述SBRT治疗结直肠癌肝、肺寡转移灶的安全性、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也总结了SBRT具体实施的要点。SBRT在严格的呼吸运动管理和放疗质控下是治疗结直肠癌寡转移的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脏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脏肿瘤的标准治疗手段是手术.但往往由于就诊时病期已晚导致无法手术.且手术为有创性治疗,常由于年龄及内科基础疾病等因素无法手术.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肝动脉栓塞化疗、微波消融和无水酒精注射等为手术的补充治疗手段.在传统放疗年代,受技术原因的限制,放疗较少用于肝癌的治疗.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使靶区内达到可获得消融目的的高剂量,而靶区周边剂量跌落迅速,正常组织照射剂量低.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肝癌临床应用越来越多,不仅提高了局部控制率,而且有生存获益的趋势.本文就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肝癌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小肝癌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10月于解放军三○二医院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64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的肿瘤控制情况和治疗后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64例患者72个病灶.随访4~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44个病灶(61.1%)完全缓解,20个病灶(27.8%)部分缓解,5个病灶(6.9%)稳定,3个病灶(4.2%)进展.客观有效率88.9%,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4.4%、88.1%、78.7%.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3%、71.6%、55.9%;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3%、33.5%、10.8%.不良反应多为1~2级.1例患者出现了胆红素升高4级反应.另外,约1/4患者出现了3级白细胞和(或)血小板的降低,治疗后1年左右均恢复至基线水平.多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胆红素分级和肿瘤数目为影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小肝癌患者累积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小肝癌安全有效,白蛋白-胆红素分级和肿瘤数目与治疗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肝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国际上对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暂无一致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2001年制定的标准,将sHCC定义为单发的直径>2 cm且≤5 cm的肝癌.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将sHCC定义为单发肿瘤结节<5 cm或2个肿瘤结节直径总和<5 cm,但临床上诊断sHCC除直径以外,还应考虑肿瘤分期.过去认为sHCC的首选治疗是肝移植和肝切除术,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sHCC的治疗方法也呈现多样化.目前,国际上多个研究学会把肝移植、肝切除术和射频消融作为sHCC的根治性治疗方法.近年随着放疗新技术的发展,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大幅增加.对于不适合手术切除或局部消融治疗的原发性或复发性sHCC患者,SBRT是一种有前途的替代治疗方法.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sHCC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位于二级肝管与胆囊管开口之间的胆管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tskin瘤.手术是hCCA唯一潜在的治愈性方法.切缘性质是行切除手术的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最关键的因素,而作为胆管癌最常见的亚型,hCCA的病理学类型多为低-中分化腺癌,侵袭能力强,恶性程度高,早期症状不明显且无有效的检出手段,所以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疾病晚期,丧失手术指征.虽然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原位肝移植已经被证实是部分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hCCA的有效治疗方式,但纳入标准严格,肝源短缺,部分患者在等待肝源的期间肿瘤进展,失去移植条件,因此该治疗方式无法成为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方案.传统的放化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不可切除hCCA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其治疗效果始终有限.有研究表明新辅助放化疗能够将部分不可切除的hCCA降期为可切除,提高R0切除率,但相关数据较少且陈旧,缺乏可信度.随着科技的进步,包括立体定向放疗、三维适行放疗、放射粒子植入等在内的新型放疗技术和光动力疗法的出现,hCCA的局部治疗进入了更加精准的时代.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的发展和对肿瘤微环境的深入研究,在分子生物学层面抑制肿瘤进展是各种实体肿瘤研究的热门方向,针对不同靶点的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抗体、CTLA4抗体)层出不穷,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为不可切除的hCCA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虽然在肝内胆管癌的治疗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在hCCA治疗中的表现仍令人不满意.不可切除的hCCA的单一治疗效果较差,多种治疗方式联合治疗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综述不可切除的hCCA的治疗进展及新辅助治疗在实现R0切除方面的可行性,旨在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