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AHP法评估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药用植物资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为了摸清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家底,掌握和了解沙河口区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建立中药资源数据库,进一步为沙河口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方法: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技术规范,通过野外调查和层次模型评估方法,对沙河口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普查和统计分析,基于价值链视角对沙河口区可开发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评估.结果:本次累计调查研究药用植物资源总数492种,其中重点药材36种,特色药材9种.在19个标准层指标中,权重值排在前3位的为繁殖能力(0.234 5),道地性(0.260 6)和濒危等级(0.152 7).综合层次分析法可将药材资源分为3个等级,其中Ⅰ级包含药用植物6种,Ⅱ级包含药用植物9种,Ⅲ级包含药用植物5种.结论: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野外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总体完成,沙河口区生态环境较为丰富,构建的药用植物资源评价模型科学合理,可优先选择桃、海带、青花椒、茵陈蒿、石莼和孔石莼等药用资源开发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人类活动对辽河口海岸线和海岸带景观演变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
海岸线和海岸带景观对于维系河口海岸带生态系统稳定意义重大.利用遥感(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获取辽河口海岸线1985-2017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对海岸线长度变化、岸线属性变化以及海岸带景观类型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17 年辽河口海岸线呈淤积的趋势,海岸线总体向海迁移,海岸线类型由天然岸线向人工岸线转变.海岸线长度减少 5.09 km,海岸线蜿蜒形态无明显变化.人类活动是辽河口海岸线迁移和转变的主要因素.(2)辽河口潮滩的边缘密度整体下降;道路的斑块密度总体 PD上升 0.15,最低值为 0.01(1985);自然景观斑块所占面积比例逐渐下降,农田的PLAND值逐渐升高;人为景观的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指数逐渐变小表明人类活动对辽河口海岸带景观的干扰逐渐变强.(3)1985-2017 年间,泥滩和河流面积减少,养殖、城镇、水库、油井、农田、道路等用地面积增长 7975.42 hm2,增长占比为 11.37%.1994 年出的现农田和水库岸线,且均由自然岸线转化而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生物有机改良剂对辽河口翅碱蓬湿地滩涂土壤改良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12
辽河口翅碱蓬湿地出现严重退化现象,滩涂土壤质量下降是翅碱蓬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施加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改善和提高土壤质量.本研究以盘锦红海滩湿地多年未生长翅碱蓬区域为对象,通过现场小区试验探究施加改良生物炭、腐殖土、有机肥、稻草秸秆和生物菌肥5种生物有机改良剂对翅碱蓬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翅碱蓬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5种生物有机改良剂后,土壤含盐量、容重及<0.25 mm粒级团聚体百分含量降低,其与翅碱蓬根长、株高、株密度及生物量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而土壤孔隙度、>0.25 mm粒级团聚体百分含量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高,除有机质外它们均与翅碱蓬根长、株高、株密度及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施加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对滩壤的改良效果较好,其次是施加腐殖土.本研究结果可为探寻低成本的翅碱蓬湿地土壤改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基于PSR模型的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预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凌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是辽河流域主要的湿地保护区域.选取1995年、2000年、2005年、2009年和2014年TM影像作为研究的数据源,在3S技术平台支撑下构建了凌河口湿地空间信息数据库,获取了5个时期的景观格局指数.运用PSR数学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10个评价指数,构建了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方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指数,应用逻辑斯蒂增长模型(Logistic growth model)对各个单项指标进行单因子评价,最后用计算CEI的综合评价法对5个时期湿地的生态健康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5年、2000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0.642、0.617,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状态为比较健康;2005年、2009年和2014年生态健康指数为0.524、0.436和0.405,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应及时采取措施对该研究区进行生态系统保护.最后通过选取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构建凌河口湿地生态健康预测模型GM(1,1),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发现灰色绝对关联度、后验差比值和小误差概率的精度检验等级均为一级,预测模型精度较为理想,因此采用GM(1,1)模型对凌河口湿地进行生态系统健康预测研究.预测结果表明:未来20年的湿地生态健康值分别为:0.357、0.321、0.291、0.267,研究区处于一般病态,并有向病态发展的趋势,生态健康面临愈来愈严重的威胁,对湿地进行保护和管理刻不容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吉林省山刺玫药用情况及资源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深入了解吉林省山刺玫的传统药用情况、资源及使用现状.方法:运用文献整理、野外样方调查和走访调查等多种方式.结果:山刺玫在吉林省内民间传统应用广泛,药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群众认知度高,其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内山区、半山区的东辽县、通化市、临江市、抚松县、靖宇县、二道白河、安图县、珲春市、蛟河市、吉林市、九台市、梅河口市等地,资源量丰富,呈聚集成片分布.结论:建议相关部门对丰富的山刺玫资源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开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不同受益者的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主导服务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由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多样性、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人类使用的选择性等特性,在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服务功能之间会出现权衡或者相互增益的变化特征.明确不同受益者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注程度,对制定区域发展与湿地生态保护“双赢”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典型滨海湿地辽宁省双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当地受益者、省域受益者、全国受益者和全球受益者四个层次对双台河口湿地的物质生产、调蓄洪水、固碳、气候调节、大气调节、促於造陆、消浪护岸和休闲旅游等8项服务进行两两比较,并运用专家打分法进行打分.结果表明:当地受益者关注的主导服务功能为物质生产和消浪护岸两项,其权重值分别为0.2234和0.2154;省域受益者主要关注休闲旅游和气候调节,其权重值分别为0.2740和0.2230;全国受益者主要关注气候调节和大气调节,其权重值分别为0.2155和0.2150;全球受益者主要关注固碳和大气调节,其权重值分别为0.2939和0.2161.针对不同受访者社会属性特征包括年龄、收入、教育背景和职业4个方面进行分析,表明不同社会特征的受益者关注的湿地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并不相同.本研究为今后不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取舍及不同受益者之间的权衡提供理论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湿地翅碱蓬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对盐度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辽河口翅碱蓬湿地是濒危物种黑嘴鸥的主要栖息地,其生长情况受海陆交汇带的盐分影响显著,近年来退化严重.探究适宜翅碱蓬生长的盐分范围对保护黑嘴鸥有重要意义.采用生长模拟装置,在翅碱蓬生长期内施用浓度为0、150、300、450和600 mmol·L-1盐溶液,模拟不同盐环境条件下,翅碱蓬生长状况及生理指标对盐度的响应.结果表明:盐浓度为300 mmol·L-1时,翅碱蓬地上高度及根长达到最大,分别为45.6 cm和14 cm;地上部分和根部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3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82和0.58、8.46和6.86、22.26和19.36 mg·g-1;盐浓度达到450 mmol·L-1时,翅碱蓬植株的株高和根长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也有减少;在浓度为600 mmol·L-1时,表现出生长缓慢、茎枝枯黄、叶片脱落等现象,甚至出现翅碱蓬植株死亡.在盐浓度低于300mmol·L-1时,翅碱蓬各项生长指标和渗透调节物质都处于上升趋势.研究表明,适当的盐浓度可促进翅碱蓬生长,辽河口湿地翅碱蓬生长的适宜盐度范围是150~450 mmol·L-1,在盐浓度为300 mmol·L-1时长势最好,超过600 mmol·L-1时翅碱蓬无法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渤海三湾表层水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环境因子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近海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河口输出以及人类活动干扰对渤海近岸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目的]选取2015年夏季渤海湾、辽东湾、莱州湾3个断面12个站位表层水样品,探究渤海三湾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方法]提取3个断面水环境样品DNA,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品进行测序分析,比较3个断面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结果]根据多样性指数和稀释曲线结果发现,3个断面的微生物多样性有着明显的差别,多样性依次为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分析3个断面中占优势地位的主要类群,渤海湾断面中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所占比例为39.8%,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25.7%,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占22.4%,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占5.85%,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占4.38%;辽东湾断面各类群所占比例依次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 37.8%,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25.7%,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 17.8%,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10.4%,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 5.64%;莱州湾断面主要类群所占比例为(Proteobacteria) 59.0%,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17.5%,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 8.2%,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7.88%.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热图相关性分析发现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布有显著的影响,通过Mantel test统计分析,其中硝酸盐的作用尤为显著.[结论]渤海三湾微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且存在较大的差异,莱州湾种群结构最复杂且物种最丰富,渤海湾和辽东湾次之,多样性分布与环境因子和空间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该研究将为进一步保护海洋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辽河口滨海湿地CH4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16年6-11月连续观测辽河口芦苇湿地、翅碱蓬湿地和裸滩湿地的CH4排放速率,同时测定温度、氧化还原电位(Eh)、pH值和电导率(EC)等相关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 表明,3种类型湿地的CH4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芦苇湿地、翅碱蓬湿地(涨潮前)和裸滩湿地(涨潮前)CH4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447-10.40、0.045-0.509 mg m-2 h-1和0.016-0.593 mg m-2 h-1,观测期内排放通量均值相应为(3.699±3.679)、(0.165±0.156) mg m-2 h-1和(0.198±0.191) mg m-2 h-1,不同类型湿地之间差异显著(P<0.01),芦苇湿地>裸滩湿地(涨潮前)>翅碱蓬湿地(涨潮前).涨潮过程中,翅碱蓬湿地和裸滩湿地的排放速率分别变化在0.009-0.353 mg m-2 h-1和0.018-0.335 mg m-2h-1,观测期间其排放速率均值分别为(0.119±0.132) mg m-2 h-1和(0.131±0.103) mg m-2 h-1,明显低于涨潮前(P<0.01).不同湿地类型间CH4排放通量与电导率(EC)呈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表明,潮汐和电导率均为影响辽河口不同类型湿地中CH4排放的关键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林龄、树种落叶松人工林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研究人工林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人工林合理经营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对在辽东山区广泛栽培的黄花落叶松(Larix olgensis)和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人工林,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建立了辽宁草河口和湾甸子林场落叶松人工林年表,分析了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气候条件、树种、立地条件和林分因子(林龄、密度、蓄积量等)的相对影响程度.结果 发现在影响年轮-气候关系的因素中,气象因子的潜在蒸发散(PET)的影响力最大;林龄、密度和蓄积量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中龄落叶松人工林径向生长主要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成熟落叶松人工林径向生长主要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而其他因素,如树种、立地条件等的影响作用不大.这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随着林龄增加,林分会逐渐受到气温升高导致的水分亏缺的限制,导致明显的生长下降趋势,因而气候变暖对成熟落叶松人工林威胁更为严重,所以要注重对成熟林的优先保护,同时可以预测,随着东北地区今后气候进一步变暖,可能将逐步影响到林龄更小的林分的生长,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在落叶松人工林经营中采取科学的措施来更好地应对未来气候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