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与衰老密切相关的老年痴呆人数也不断增长,阿尔茨海默病(AD)是引起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病因,对患者及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对于脑衰老及AD的研究已经成为迫切需求.本文就近年来AD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脑衰老造成的神经退行性AD等疾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清FAM19A5、IL-34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序列相似家族19成员5(FAM19A5)、白介素-34(IL-34)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非痴呆血管性认知损害(VCIND)患者125例(VCIND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58例(健康对照组),VCIND组患者随访1年根据是否进展为血管性痴呆(VaD)分为VaD亚组45例和非VaD亚组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FAM19A5、IL-34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CIND进展至VaD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FAM19A5、IL-34水平对VCIND进展至VaD的预测能效.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VCIND组血清FAM19A5水平升高,IL-34水平降低(t=19.808、15.706,P均<0.001).随访1年,125例VCIND患者VaD发生率为36.00%(45/125).与非VaD亚组比较,VaD亚组血清FAM19A5水平升高,IL-34水平降低(t=7.100、5.952,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增加(OR=1.137,95%CI 1.014~1.275)、FAM19A5 升高(OR=1.079,95%CI 1.040~1.119)为 VCIND 进展至 VaD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增加(OR=0.603,95%CI 0.437~0.832)、IL-34升高(OR=0.737,95%CI 0.624~0.870)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FAM19A5、IL-34水平联合预测VCIND进展至VaD的曲线下面积为0.880,大于血清FAM19A5、IL-34水平单独预测的0.813、0.781(Z=2.529、2.855,P均<0.05).结论 血清FAM19A5水平升高和IL-34水平降低与VCIND进展至VaD密切相关,血清FAM19A5、IL-34水平联合检测对VCIND进展至VaD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由脑血管病或血管危险因素引起的进展性认知功能缺损,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认知损害类型。VCI可由多种信号通路和代谢途径引起,其核心是脑血管病变对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脑血管内皮细胞共同构成的神经血管单元造成破坏。文章对目前已知的VCI机制进行归纳和讨论,以期加深对VCI分子病理学过程的了解,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功能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功能性认知障碍(FCD)是指患者主诉存在持续的认知下降,认知下降具备“内部不一致性”特征,并且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的一组临床综合征。FCD在临床很常见,但存在普遍认识不足、诊断率低的现状。在老龄化社会认知障碍高发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后的公共卫生问题背景下,FCD的识别和规范诊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FCD的概念演变、临床表现与诊断进行阐述,分析其与相似疾病概念的关系,探讨其临床诊断的重要性,并对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治疗现状进行综述。元认知受损被认为是FCD的关键机制,非药物治疗可能对FCD尤其重要,药物治疗尚有待研究。客观、标准化的诊断工具是FCD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阴离子纳米塑料污染物促进帕金森病相关α-synuclein聚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帕金森病(PD)及相关痴呆是世界上增长率最快的神经疾病之一,其病理机制之一是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在大脑脆弱神经元中的积累。寿命的延长、遗传因素和长期暴露于相关环境被怀疑是PD风险和进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世界范围内塑料生产及垃圾沉积导致的塑料污染已然成为全球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威胁之一,导致了水和食物中的微塑料污染物。微塑料是指直径<5 mm的颗粒,包括更小的纳米塑料(<1 μm)。一次性聚苯乙烯产品,如一次性外卖打包餐具可产生大量聚苯乙烯废物,造成广泛程度上的塑料污染。这些纳米塑料污染物通过与α-synuclein中的两个结构域(amphipathic和non-amyloid component)高亲和力的相互作用,促进了α-synuclein纤维的形成和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慢性肾脏病患者认知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慢性肾脏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常伴有认知障碍,可进展为痴呆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自我管理。本文从肾脑轴角度出发,分别阐述了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炎症反应引起的脑神经损伤、脑结构与功能改变、脑血流动力学失衡、脑代谢紊乱及肾脏替代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以期全面介绍慢性肾脏病患者认知障碍发生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炎症性肠病与阿尔茨海默病共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炎症性肠病(IBD)是由肠黏膜免疫系统功能异常、肠道菌群紊乱等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肠道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和人群平均寿命增加,IBD患者不断增加。而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研究显示IBD与AD存在一定关联,二者的病理生理机制相似,均涉及免疫失衡、慢性炎症和肠道菌群紊乱等。该文就IBD与AD的共病现象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加强临床医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为早期识别和更好地管理此类患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β-淀粉样蛋白寡聚物作为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癫痫病理机制关键分子的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以阿尔茨海默病(AD)为代表的痴呆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占晚发癫痫病例的20%,许多不明原因晚发癫痫的脑内存在AD病理特点,表明AD合并癫痫研究的重要性。β-淀粉样蛋白寡聚物(AβOs)近年来因其在AD病理早期阶段的突出作用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从AβOs对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膜上各类与癫痫发病联系密切的离子通道的作用方面进行综述,发现AβOs抑制某些钾离子通道的表达和活性,上调钠离子通道的活性及表达,调控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及谷氨酸受体通道,抑制γ-氨基丁酸受体通道从而影响神经元及回路兴奋性,在产生认知功能损害的同时也引起神经网络的过度兴奋甚至是癫痫易感性增加。最后,总结了部分目前临床上常用抗癫痫发作药物对AβOs引起神经元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旨在为AD合并癫痫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阿尔茨海默病共患癫痫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癫痫患病率及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痴呆与变性病专病数据库中AD患者,统计AD合并癫痫的患病率,分析神经心理学评估特点、临床发作表现、脑电图特征等,并与不合并癫痫的AD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在376例AD患者中11.4%合并癫痫。其中4.0%患者出现非诱发性癫痫发作早于AD确诊时间,7.5%在AD确诊后出现。AD患者中首次出现癫痫年龄为(59.8±19.9)岁,确诊为AD年龄为(62.8±6.6)岁。癫痫类型多为局灶性发作(65.1%),脑电图表现多为局灶慢波(69.8%)及局灶癫痫样放电(23.3%)。合并癫痫AD患者较不合并癫痫AD患者确诊AD时间提前8年。结论:癫痫在AD患者中具有更高的患病率,癫痫可能是认知损害进展为AD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癫痫及认知损害可能对延缓痴呆进展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基因检测确诊的3例成人家族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患者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成年起病的家族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内科在2021年8月、2022年1月、2022年8月经基因检测确诊3例成人家族型NIID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病理特征、 NOTCH2NLC基因突变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 结果:3例患者的年龄分别为73、67、65岁,发病年龄分别为68、64、56岁。临床表现呈高度异质性。患者1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均受累,出现痴呆、癫痫、帕金森综合征、肌无力、尿毒症等症状;患者2仅累及中枢神经,出现帕金森综合征症状;患者3累及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以反复呕吐为突出表现。3例患者头颅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皮髓交界处持续非对称高信号。皮肤活检显示2例患者的部分汗腺导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核内检出多个嗜酸性包涵体。基因检测显示3例患者 NOTCH2NLC基因均存在GGC重复扩增突变,突变次数>134次。3例患者均以对症治疗为主,病情仍在逐渐进展。 结论:家族型NIID患者临床表现呈高度异质性,头颅DWI及皮肤活检有助于诊断, NOTCH2NL基因检测可确诊NII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