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筋膜导向的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筋膜导向的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9例,女31例;年龄为58(32~85)岁。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以筋膜为导向行LLND。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门诊、病案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疾病进展、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生存时间为手术日期至死亡时间或末次随访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8月。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 结果:(1)手术情况:100例患者中,44例行新辅助治疗,56例未行术前治疗。10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其中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60例(单侧LLND 49例、双侧LLND 11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0例(单侧LLND 16例、双侧LLND 4例),全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12例(单侧和双侧LLND各6例),Hartmann术5例(单侧LLND 3例、双侧LLND 2例),后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3例(单侧LLND 2例、双侧LLND 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58(200~325)min,术中出血量为100(50~200)mL。19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同时行回肠保护性造瘘术。3例患者术中因淋巴结侵犯闭孔神经致剥离时损伤(未离断)。100例患者中,12例(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患者)切除输尿管腹下神经筋膜,88例保持输尿管腹下神经筋膜完整。(2)术后情况:100例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拔除尿管时间为4(3~7)d,住院时间为11(9~15)d。26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3)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00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为4.5(3.8~5.9)cm;肿瘤大体分型肿块型21例、溃疡型79例;肿瘤分化程度为高分化和中分化82例、低分化和未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18例;TNM分期Ⅰ期14例,Ⅱ期38例,Ⅲ期48例;T分期T0~2期16例,T3~4期84例;N分期N0期52例,N1~2期48例;清扫总淋巴结数目为23(18~27)枚/人,单侧LLND数目为5(3~9)枚/人。100例患者中,侧方淋巴结阳性36例(行新辅助治疗14例)。(4)随访情况:100例患者中,9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1(1~69)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81.6%,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70.6%。97例患者随访期间,其中4例骶前肿瘤复发,1例LLND清扫区域肿瘤复发;11例肝转移,5例骨转移,单侧LLND对侧侧方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腹膜种植转移各2例。97例患者随访期间,其中无瘤生存76例,带瘤生存4例,肿瘤相关死亡15例,非肿瘤相关死亡2例。结论:以筋膜导向的腹腔镜LLND运用于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癌症筛查的影响及其方案调整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许多有组织性筛查的国家暂停了结直肠癌筛查服务,这可能会导致癌前病变和结直肠癌的诊断延迟,进展期腺瘤和结直肠癌发病率升高。然而随着疫情的控制,筛查项目的重启,其对结直肠癌发病率及其各分期分布的影响未知。本研究基于荷兰肿瘤登记系统收集的2018—2020年25家医院所有确诊的55~75岁(当地筛查起止年龄)结直肠癌患者信息,分析每月总体及各临床分期诊断数量。基于筛查暂停前的发病率推断2020年3—12月的预期发病率,并将其与实际发病率比较,分析结直肠癌筛查活动暂停与重启的影响。结果显示,2020年4—6月结直肠癌总发病率大幅下降,其中Ⅰ期的占比最高(48%),其次是Ⅱ期(23%)和Ⅲ期(23%),Ⅳ期仅占5%。同年5月,当地政府根据先进先出的原则分阶段重启筛查计划,并通过提高结肠镜检查工作量(1.2倍)等措施,实现结直肠癌诊断量的追赶。7月观察到结直肠癌诊断数量增加,10月的实际诊断数量已远超预期。该研究提示,疫情导致结直肠癌筛查项目暂停,对结直肠癌总发病率的影响主要在于短期内早期癌的下降,对结直肠癌分期和死亡率的长期影响可能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进展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pCR)进展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模式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展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新辅助治疗后pCR的患者基线特征、治疗方案对pCR率的影响、复发模式、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结果:504例局部进展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及手术,其中452例(89.7%)接受了R 0切除,44例(9.7%)经新辅助治疗及手术后pCR。靶向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pCR率最高,为32.1%(9/28), pCR组的无疾病生存率(χ 2=17.322, P=0.001)和总体生存率(χ 2=7.848, P=0.005)均明显高于非pCR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Lauren分型、ypT、ypN及是否pCR。复发转移主要部位为腹膜。 结论:新辅助治疗后pCR不仅可用于判断进展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短期疗效,同时可以作为远期复发及生存的判定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联合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1例(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了1例内镜下全层切除术联合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病例。1例保肛意愿强烈的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新辅助放化疗达近临床完全缓解后,进一步行内镜下全层切除术切除病灶。病理示直肠腺癌,浸润肠壁深肌层,局部浸润深肌层外结缔组织。术后患者进一步追加辅助放疗,随访至今肛门功能良好,无复发转移征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株洲市年龄≥50岁男性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株洲市年龄≥50岁男性运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前列腺癌(PC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路社区的1 567例年龄≥50岁男性为研究对象,均采集其空腹静脉血,检查PSA水平,然后对于PSA≥4.0 ng/mL者判断为PCa可疑病例,并且及时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再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35例PCa患者为对照组,对筛查得到的PCa患者与对照组的临床病理分期(TNM)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的1 567例受检者中,109例(6.96%)血清PSA≥4.0 ng/mL,其中7例确诊为PCa,检出率为6.42%;PCa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和PSA水平的升高而升高( P<0.05);通过分析PSA的不同浓度水平,发现PCa的发病率随着PSA水平的上升而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PCa病理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1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2期以下的局限癌所占比例较高,而T3期以上的进展期癌所占比例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于社区老年男性人群,运用血清PSA对PCa进行筛查可以尽早发现PCa,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尽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结直肠镜初筛阴性人群再次行结直肠镜筛查的时间间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结直肠镜初筛阴性人群再次进行结直肠镜筛查的时间间隔。方法:选择美国前列腺、肺、结直肠及卵巢筛查数据库中基线期结肠镜检查结果正常(初筛阴性)、完成两次结肠镜筛查的14 606名研究对象,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态、种族、吸烟)、生活习惯、癌症家族史及结直肠筛查结果等信息。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随着筛查间隔的延长阳性病例(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腺瘤、息肉)检出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内部标准人口计算各筛查间隔组阳性病例的标化例数、阳性率和构成比。结果:研究对象基线期的年龄为(61.9±5.2)岁,男性占54.4%(7 948名);有癌症家族史占46.2%(6 745名);筛查间隔为(1 639.1±320.9)d,筛查阳性者共1 716例。随着筛查间隔的延长,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腺瘤和息肉的阳性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 P趋势<0.001)。经内部标准化人口(14 606名)标化后,采用3、5年筛查间隔方案分别检出17.99、11.57例结直肠癌和177.37、240.35例进展期腺瘤。 结论:基于美国结肠镜检查初筛阴性人群,3年筛查间隔方案能筛出相对较多的结直肠癌病例,但其卫生经济学评价尚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4K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规范及技术标准解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腹腔镜胃癌切除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胃癌外科治疗领域,腹腔镜胃癌手术指征也在不断扩展。基于CLASS-01的研究结果,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已作为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推荐手术方式之一。随着胃上部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的比例逐渐上升。但是,由于肿瘤复发风险高和术后严重胃酸反流症状,近端胃切除术的手术指征越来越严格。考虑到腹腔镜的微创优势,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仍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众所周知,淋巴结清扫是标准胃癌根治术的关键步骤,根据日本胃癌协会(JGCA)胃癌治疗指南,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标准手术方式为近端胃切除术联合D 1(第1、2、3a、4sa、4sb、7组淋巴结)或D 1+(D 1淋巴结+第8a、9、11p组淋巴结)淋巴结清扫。笔者就近端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进行阐述,并对腹腔镜近端胃癌淋巴结清扫技术标准进行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TBI+rATG为基础的联合预处理方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化疗耐药进展期外周T细胞淋巴瘤1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以全身放射治疗(TBI)+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为基础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化疗耐药进展期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力泉医院和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接受TBI+rATG为基础预处理方案haplo-HSCT的11例化疗耐药进展期PTCL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1例患者中男6例,女5例,中位年龄40(22~58)岁;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6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3例,蕈样真菌病(大细胞转化)1例,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Lugano分期均为Ⅲ、Ⅳ期;8例患者有B症状;移植前中位化疗线程数为4(2~10)线,移植前疾病状态均为疾病进展(PD)。诊断至移植的中位时间为17(6~36)个月。②预处理方案:TBI总量10 Gy;rATG 2.5 mg·kg -1·d -1、-5 d~-2 d;依托泊苷15 mg·kg -1·d -1,-5 d、-4 d,环磷酰胺50 mg·kg -1·d -1,-3 d、-2 d。原发病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患者,将依托泊苷和环磷酰胺替换为塞替派(5 mg·kg -1·d -1,-5 d、-4 d)并加用阿糖胞苷(2.0 g/m 2每日2次,-3 d、-2 d)。③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中位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4.5(11~16)d,中位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3(8~18)d。1例患者发生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患者发生Ⅲ/Ⅳ度急性GVHD,8例存活患者中4例发生慢性GVHD。④移植后有9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⑤所有患者预处理后发生造血抑制,3例出现腹泻,4例发生黏膜炎,3例转氨酶/胆红素升高,7例发生感染,经过治疗均得到缓解。⑥移植后1年非复发死亡率(NRM)为(22.5±14.0)%,累积复发率(CIR)为(20.2±12.7)%,总生存(OS)率为(72.7±13.4)%,无病生存(DFS)率为(63.6±14.5)%。 结论:TBI+rATG为基础预处理haplo-HSCT是化疗耐药进展期PTCL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DOS方案在进展期胃腺癌D2根治术后辅助化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DOS(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在进展期胃腺癌D2根治术后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晋城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130例进展期胃腺癌行D2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为DOS方案化疗组(DOS组,63例)和SOX(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化疗组(SOX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因治疗时间不规律原因两组中各脱组2例,最终DOS组61例,SOX组65例。DOS组1、2、3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80.33%、73.77%、62.30%,SOX组分别为73.85%、55.38%、43.54%,两组间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43, P=0.022);DOS组1、2、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3.44%、80.33%、70.50%,SOX组分别为96.92%、73.85%、52.31%,两组间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8, P=0.045)。两组间Ⅰ~Ⅱ级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乏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Ⅲ~Ⅳ级恶心呕吐、乏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Ⅲ~Ⅳ级腹泻、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DOS方案辅助治疗进展期胃腺癌D2根治术后患者疗效好,可延长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管引流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PDAC是最常见的胰腺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部分胰头癌可致胆管出口梗阻引起黄疸。根据能否外科手术切除,PDAC可分为可切除肿瘤、交界可切除肿瘤、局部进展期肿瘤和转移性肿瘤。不同类型患者的治疗目标、方法不同,需要采取的减黄策略亦不同,不同中心、专业医师采取的治疗手段亦有差异。多学科协作讨论有望为患者制定更合适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本文结合近年研究及临床实践,阐述不同类型PDAC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管引流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