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塞奇尤单抗成功转换治疗HLA-Cw6阳性寻常型银屑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性,23 岁.周身红斑鳞屑伴瘙痒17 年,加重10 d.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既往应用传统药物及外用药物疗效不佳,经生物制剂用药前筛查未见明显异常,予司库奇尤单抗治疗.16 周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应答率达90%.随后疗效衰减,逐渐出现新发皮疹,缩短用药间隔仍无法控制扩展.28周停用原生物制剂,应用传统药物维持治疗,疗效不满意.再次用药前筛查无异常,经唾液基因检测示人类白细胞抗原Cw6(HLA-Cw6,+),3 个半衰期后转为古塞奇尤单抗,转换后第20 周达PASI 100.随访至第 48周皮疹未复发.本例HLA-Cw6(+)的难治性银屑病患者,发生继发性治疗失败的原因未明确,古塞奇尤单抗表现出更好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前诊断7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8岁,G 3P 1,孕12 +5周超声测量胎儿颈后透明带为3.0 mm,孕中期血清学筛查21三体、18三体均为低风险,升级版无创产前检测提示胎儿7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综合征高风险。夫妻双方外观无异常,否认孕早期毒物及放射物接触史。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于孕18 +4周抽取羊水30 mL以及双方外周血样各2 mL,其中10 mL羊水用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结果为arr[hg19] 7p14.1p11.2(38529602_55367509)×1(图1),提示胎儿7p14.1p11.2区存在约16.8 Mb的缺失。对剩余20 mL羊水进行常规细胞培养、制片、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参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 2016)》进行描述,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N,del(7)(p11.2p14)(图2)。孕23 +1周超声提示胼胝体发育不良可能、心脏发育异常(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狭窄可能、房室间隔缺损可能)。孕妇夫妇系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病史,第1胎生长发育未见明显异常,双方染色体核型未见明显异常,但拒绝接受CMA亲代验证。鉴于胎儿7号染色体短臂存在大片段缺失以及超声提示的结构异常,孕妇夫妇选择终止妊娠。本研究通过了温州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审(2021)第(56)改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应用于基层单位新生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在基层单位对新生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筛查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2015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省黄骅开发区博爱医院、丰宁县中医院、唐县妇幼保健院和容城县妇幼保健院4个试点单位共71 580例新生儿采用“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进行CHD筛查。同时收集未开展“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上述单位超声检查后转诊至河北省儿童医院CHD筛查诊治中心(简称本中心)并得到手术证实的CHD患儿262例(其中复杂型CHD 39例),以本中心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新生儿复杂型CHD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采用 χ2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法对“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开展前、后新生儿复杂型CHD筛查的灵敏度进行比较分析;采用 χ2检验对培训后试点单位与本中心复杂型CHD诊断结果,以及各试点研究单位间复杂型CHD筛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共检出CHD 553例(占筛查总例数的0.77%),包括66例复杂型CHD和487例简单型CHD。经本中心明确诊断发现,复杂型CHD假阴性3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漏诊1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漏诊1例,双主动脉弓左主动脉弓左锁骨下动脉远端闭锁漏诊1例),复杂型CHD假阳性1例(主-肺动脉间隔假性回声失落误诊为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复杂型CHD类型误诊5例(肺静脉共同腔闭锁误诊为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永存第五主动脉弓狭窄误诊为主动脉缩窄1例,肺动脉吊带误诊为左肺动脉缺如1例,主动脉重度缩窄误诊为主动脉弓离断1例,主动脉峡部闭锁误诊为主动脉缩窄1例)。最终确诊的复杂型CHD 68例(占CHD总数的12.3%),筛查总体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6%(65/68)、99.8%(484/485)和86.8%(59/68),ROC曲线下面积为0.98,“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开展前复杂型CHD常规筛查诊断方法的筛查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9.2%(27/39)、95.5%(213/223)和61.5%(24/39),ROC曲线下面积为0.82。“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开展后,复杂型CHD筛查灵敏度较前明显提高( χ 2=14.28, P<0.05)。“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筛查结果与本中心以及各试点单位间复杂型CHD筛查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适用于基层单位开展新生儿复杂型CHD超声筛查工作;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CHD,基层单位超声诊断水平有待提高,建议到诊治中心进一步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l Kaissi综合征1例患儿的基因变异分析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1例Al Kaissi综合征患儿的遗传学病因,并为其家系提供产前诊断。方法:选取2021年3月6日于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例Al Kaissi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提取患儿基因组DNA,应用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对患儿进行遗传变异筛查,应用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对筛查结果进行验证,同时验证其父母以明确变异来源,并对该家系的产前绒毛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患儿为6岁4个月男性,具有低耳位、招风耳和三角脸等特殊面容,语言和智力发育迟缓,存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CNV-seq结果未见明显异常,WES结果提示患儿 CDK10基因第1、2外显子纯合缺失,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qPCR结果进一步证实患儿父母均为 CDK10基因第1、2外显子杂合缺失携带者。该家系产前绒毛样本提示胎儿为 CDK10基因第1、2外显子杂合缺失携带者。 结论:结合临床表型,上述患儿考虑为 CDK10基因第1、2外显子纯合缺失所致的Al Kaissi综合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随机森林的空腹血糖受损与血液指标的关系:一项随访队列风险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液检测指标及其变化情况与空腹血糖受损的关系,进行风险预测研究。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2次体检时间间隔6个月及以上、第1年进行健康体检时无糖尿病史且空腹血糖正常者为研究对象,以第2年空腹血糖水平为因变量,分别以第1年一般检查和血液检查指标、第2年一般检查和血液检查指标的变化量为自变量构建模型。首先使用随机森林模型筛选自变量,然后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自变量的效应值。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 416人,经1年随访,基线血糖正常者中3.45%(133/3 851)发展为糖尿病前期血糖,0.42%(16/3 851)发展为糖尿病血糖。利用血液检测指标预测1年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的灵敏度为67.1%,特异度为100.0%,年龄偏大( OR值为1.024,95% CI 1.014~1.035)、收缩压偏高( OR值为1.018,95% CI 1.011~1.025)、体质量指数偏高( OR值为1.079,95% CI 1.036~1.125)、尿酸偏高( OR值为1.003,95% CI 1.002~1.005)、谷氨酰转肽酶偏高( OR值为1.006,95% CI 1.003~1.010)、肌酐偏低( OR值为0.971,95% CI 0.957~0.985)、AST/ALT偏低( OR值为0.614,95% CI 0.411~0.917)、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偏低( OR值为0.972,95% CI 0.958~0.988)者1年后出现空腹血糖受损的可能性大。利用血液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预测1年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的灵敏度为65.2%,特异度为99.7%,1年内三酰甘油升高( OR值为1.152,95% CI 1.057~1.257)、碱性磷酸酶升高( OR值为1.021,95% CI 1.012~1.030)、白蛋白升高( OR值为1.087,95% CI 1.029~1.148)、AST升高( OR值为1.006,95% CI 1.003~1.009)、体质量增加( OR值为1.049,95% CI 1.019~1.081)者出现空腹血糖受损的可能性大。 结论:年龄偏大、收缩压偏高、体质量指数偏高、尿酸偏高、谷氨酰转肽酶偏高、肌酐偏低、AST/ALT偏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偏低者1年后出现空腹血糖受损的可能性大,1年内三酰甘油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白蛋白升高、AST升高、体质量增加者出现空腹血糖受损的可能性大。当体检者出现以上情况时,应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进行干预,以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描述分析2020年2月1日至11月30日北京市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北京市54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平均年龄(37.19±15.99)岁,男女比例为1.45 : 1;以接触确诊病例(45.28%)或其污染的环境(43.40%)而感染为主;42.59%(23例)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发现;从末次暴露到首次核酸检出阳性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1 d;仅2例无症状感染者的2名密切接触者(2/1 139,0.18%)不排除为续发病例。结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以中青年为主,主要通过接触确诊病例或其污染的环境感染,密切接触者筛查是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主要途径,不排除无症状感染者造成传播的可能,应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现力度,继续严格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结直肠镜初筛阴性人群再次行结直肠镜筛查的时间间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结直肠镜初筛阴性人群再次进行结直肠镜筛查的时间间隔。方法:选择美国前列腺、肺、结直肠及卵巢筛查数据库中基线期结肠镜检查结果正常(初筛阴性)、完成两次结肠镜筛查的14 606名研究对象,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态、种族、吸烟)、生活习惯、癌症家族史及结直肠筛查结果等信息。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随着筛查间隔的延长阳性病例(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腺瘤、息肉)检出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内部标准人口计算各筛查间隔组阳性病例的标化例数、阳性率和构成比。结果:研究对象基线期的年龄为(61.9±5.2)岁,男性占54.4%(7 948名);有癌症家族史占46.2%(6 745名);筛查间隔为(1 639.1±320.9)d,筛查阳性者共1 716例。随着筛查间隔的延长,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腺瘤和息肉的阳性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 P趋势<0.001)。经内部标准化人口(14 606名)标化后,采用3、5年筛查间隔方案分别检出17.99、11.57例结直肠癌和177.37、240.35例进展期腺瘤。 结论:基于美国结肠镜检查初筛阴性人群,3年筛查间隔方案能筛出相对较多的结直肠癌病例,但其卫生经济学评价尚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肺动脉吊带3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病例1:孕妇25岁,孕1产0,孕25周,未合并妊娠期并发症或高危因素,唐氏筛查非整倍体低风险。超声估计孕周与末次月经胎龄相符,无心外结构畸形。胎儿心脏超声显示膜周部室间隔回声连续中断3.5 mm,心室水平可见双向穿隔血流信号;主动脉骑跨于室间隔之上,骑跨率30%;肺动脉瓣环径略偏细,肺动脉瓣环径4.5 mm(Z值:-1.2),主肺动脉内径5.0 mm(Z值:-0.5),左肺动脉内径2.2 mm(Z值:-0.9),右肺动脉内径2.7 mm(Z值:-0.2);右肺动脉起源正常,左肺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远端,绕行于气管后方进入左肺内,主动脉弓降部、动脉导管正常(图1A,B)。产前诊断肺动脉吊带(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合并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终止妊娠,基因检测阴性,不同意尸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对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AFR)对体外循环(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安徽省儿童医院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的患儿,依照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KI将患儿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收集患儿人口学资料、术前资料、术中数据、术后数据以及CPB期间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AKI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FR对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AKI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15例患儿,其中AKI组28例,非AKI组187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肺炎史、慢性心力衰竭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KI组患儿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AKI组(0.526±0.028比0.538±0.030, P=0.048)。AKI组患儿CPB时间(min:74.1±12.1比65.8±11.3, P<0.001)、主动脉阻断时间(min:41.7±9.7比37.2±9.4, P=0.021)明显长于非AKI组,低温停循环比例明显高于非AKI组(21.4%比8.6%, P=0.047),而两组术中超滤比例和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KI组患儿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AKI组(d:5.3±2.0比4.0±1.7, P<0.001),但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低血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KI组患儿CPB期间血糖(mmol/L:9.4±1.3比8.8±0.8, P<0.001)、血乳酸(mmol/L:2.2±0.3比2.0±0.3, P=0.015)、血肌酐(μmol/L:79.7±11.5比74.4±10.9, P=0.018)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AFR明显低于非AKI组(8.5±1.3比10.2±1.6, P<0.001),而两组CPB期间血红蛋白、血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FR是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AKI的保护因素〔优势比( OR)=0.439,95%可信区间(95% CI)为0.288~0.669, P<0.001〕;血糖( OR=2.133,95% CI为1.239~3.672, P=0.006)、血乳酸( OR=5.568,95% CI为1.102~28.149, P=0.038)是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AKI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FR预测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AK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4(95% CI为0.712~0.897, P<0.001);最佳截断值为≤9.05时,对应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2.7%。 结论:CPB期间低AFR(≤9.05)是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CPB期间AFR对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AKI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共识意见(2021,南京)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5年生存率低,主要原因在于早期诊断困难。目前国内尚无胰腺癌早期筛查的规范化流程,本共识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针对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标、高危人群、起始筛查年龄、随访间隔、筛查项目及手术时机等问题,共提出26条推荐意见,最终形成国内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共识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