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外泌体携带微小RNA-20a靶向CX43调控细胞缝隙连接促进PC-3细胞侵袭和迁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来源外泌体微小RNA(miR)-20a对前列腺癌细胞间通讯连接(GJIC)、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CAFs来源近红外荧光蛋白(IRFPs)标记外泌体,以不同浓度(0、10、100、200 mg/L)与PC-3细胞共培养。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C-3细胞中CX43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荧光漂白恢复技术测定PC-3细胞间缝隙连接功能;Transwell小室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PC-3侵袭能力。构建高表达和低表达miR-20a的CAFs,分别与PC-3细胞共培养,检测缝隙链接蛋白43(Connexin 43, CX43)表达、细胞缝隙连接功能、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PC-3细胞中miR-20a与CX43基因是否直接结合。用Student’ 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 结果:PC-3细胞的CX43表达水平及细胞缝隙连接功能均随外泌体浓度增加而降低(0.715±0.058、0.544±0.039、0.313±0.028和0.196±0.020, F=19.031,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小室检测结果表明,CAFs来源外泌体促进PC-3细胞迁移[各组每视野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76.0±9.2)、(485.0±12.8)、(159.5±9.7)和(198.0±10.5)个, F=11.475, P<0.01]和侵袭[各组每视野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50.0±8.4)、(443.0±21.7)、(182.0±11.2)和(153.5.0±10.1)个, F=16.306,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细胞缝隙连接能抑制此效应( F=14.052, P<0.01; F=14.804, P<0.01)。高表达miR-20a组的PC-3细胞的CX43表达水平(0.126±0.062比0.834±0.103, t=9.430, P<0.05)、荧光恢复率[(25.02±7.85)%比(46.65±6.98)%, t=5.782, P<0.05]均显著低于低表达miR-20a组,但细胞的迁移[(502.5±18.6)个比(128.5.0±9.4)个, t=9.120, P<0.05]和侵袭能力(458.0±16.8比194.5±9.2, t=6.286, P<0.05)均显著高于表达miR-20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野生型CX43的PC-3细胞中,转染miR-20a的细胞荧光活性显著低于miR-NC组(0.46±0.08比0.99±0.14, t=10.208,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突变型CX43的PC-3细胞中,miR-20a组与miR-NC组细胞荧光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4±0.06比0.97±0.08, t=0.142, P>0.05)。 结论:CAFs来源外泌体miR-20a通过直接作用CX43基因,下调PC-3细胞CX43的表达,从而显著降低细胞间通讯连接功能,增强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X43对S24细胞裸鼠脑移植瘤放射敏感性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对胶质母细胞瘤(S24-GBM)细胞间网络连接的影响及其在GBM放射抵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敲除S24-GBM干细胞(S24-GBMSCs)表面CX43的表达或生胃酮(CBX)特异性阻断CX43的功能后,用多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S24-GBMSCs移植裸鼠大脑中肿瘤细胞表面微管(TMs)的形成和小分子物质(Ca 2++和SR101)在细胞间的传递。采用MRI检测放射对GBM体积变化的影响,记录和分析裸鼠生存时间。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敲除CX43基因后S24-GBMSCs的TMs明显缩短,TMs参与形成的网络连接减少;细胞间Ca 2+同步性和SR101扩散能力下降,肿瘤体积缩小,荷瘤裸鼠生存时间显著延长( P均<0.01);CBX可以抑制Ca 2+和SR101的扩散,延缓GBM的生长,但不影响TMs的形成( P>0.05)。采用CBX阻断TMs形成缺陷的S24-GBMSCs表面CX43的功能可以进一步增强上述效应,提高S24-GBM对放射的敏感性( P均<0.05)。 结论:CX43参与S24-GBM细胞间网络连接的形成,影响细胞间信号分子的传递,在S24-GBM放射抵抗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缝隙连接蛋白43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NFH)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和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股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培养至第3代用于实验。构建携Cx43的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实验分为A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BMSCs组;B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BMSCs经Cx43重组慢病毒感染组;C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BMSCs经空载体感染组;D组:股骨颈骨折患者BMSCs组。检测上述分组中细胞增殖,细胞内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E1(Cyclin E1)、Cx43 mRNA的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D组细胞增殖能力高于A、B、C组,B组细胞增殖能力高于A、C组;D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高于A、B、C组(11.07±0.63比4.84±0.42、9.18±0.35、6.09±0.46, t=70.618、10.761、57.631, P<0.05)。B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高于A、C组(9.18±0.35比4.84±0.42、6.09±0.46, t=57.719、46.456, P<0.01),但仍低于D组;D组ROS水平明显低于A、B、C组(82.71±6.98比258.91±10.87、108.22±5.33、263.54±12.79, t=-93.457、-8.453、-11.304, P<0.05)。B组的ROS水平明显低于A、C组(108.22±5.33比258.91±10.87、263.54±12.79, t=-65.134、-9.562, P<0.01),但仍高于D组;经Cx43重组慢病毒感染后,B组Cx43 mRNA量显著增多,感染效果满意;过表达Cx43能明显促进PCNA、Cyclin D1、Cyclin E1基因转录。 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BMSCs中Cx43表达明显降低,过表达Cx43能显著地促进BMSCs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线粒体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线粒体是目前研究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的主要细胞器。线粒体蛋白如缝隙连接蛋白43 (connexins, Cx43)、亲环蛋白(cyclophilin D, CyPD)等通过调节线粒体膜ATP敏感性K +通道(mitochondrial mem-brane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 mitoK ATP)、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及线粒体钠钙交换蛋白等通道的开放与关闭,参与调控线粒体生物功能,影响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此外,IPC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过度自噬,发挥IPC心肌保护作用。IPC调节miRNA、线粒体DNA等线粒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线粒体结构完整性及ATP合成,减轻MI/RI. IPC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与线粒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IPC心肌保护作用的线粒体机制,有益于发现减轻MI/RI的新靶点,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间隙连接蛋白-43对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活性的影响及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 Cx43)对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在地塞米松作用下以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检测成骨细胞的成骨活性;Western-blot检测成骨细胞中Cx43的表达、成骨蛋白Runx2、ALP、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type,COL-Ⅰ)及增殖相关蛋白PCNA、CDK4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成骨细胞成骨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活力。构建慢病毒介导的Cx43基因过表达质粒(Lv-Cx43)并转染成骨细胞,检测成骨细胞的成骨活性及增殖能力。PD98059预处理过表达Cx43的成骨细胞,检测过表达Cx43成骨细胞的成骨活性及增殖能力。结果:分离的成骨细胞具备成骨分化能力,1×10 -6 mol/L地塞米松处理能够降低成骨细胞钙结节的形成;随地塞米松作用的时间增加,成骨细胞中Cx43、Runx2、ALP、COL-Ⅰ蛋白表达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PCNA、CDK4及p-ERK1/2表达均下降;正常组成骨细胞在第0、1、2、3、4天的OD值分别为0.316±0.043、0.891±0.623、1.683±0.154、2.315±0.721、2.891±0.323,在地塞米松处理成骨细胞后分别为0.376±0.021、0.657±0.121、1.124±0.285、1.521±0.272、1.987±0.584,地塞米松处理组成骨细胞OD值在第2、3、4天均小于正常组( P<0.05)。对照组、转染空载慢病毒质粒(Lv-NC)组和Lv-Cx43组中Cx4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41±0.086、0.598±0.018、1.000±0.082,Lv-Cx43组中Cx43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Lv-NC组( P<0.05)。对照组、Lv-NC组和Lv-Cx43组中Cx43蛋白条带与内参GAPDH条带灰度值的比值分别为0.816±0.737、0.738±0.643、1.145±1.101,与对照组和Lv-NC组比较Lv-Cx43的表达水平增高( P<0.05)。Lv-Cx43组中Runx2、ALP、COL mRNA的表达及相关标志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Lv-NC组;Lv-Cx43组中成骨细胞钙结节的数目高于对照组和Lv-NC组。Lv-Cx43+PD98059组中成骨细胞OD值和钙结节的数目低于Lv-Cx43组( P<0.05)。 结论:在地塞米松作用下成骨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明显下降,且细胞中Cx43表达下降;过表达Cx43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其调控机制可能通过ERK1/2通路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缝隙连接蛋白43通过调控凋亡参与大鼠牙周炎相关肾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大鼠牙周炎诱导慢性肾损伤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牙周炎组大鼠采用钢丝结扎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的颈部,构建牙周炎模型.建模8周后检查大鼠牙周临床指标.显微CT(micro-CT)扫描大鼠上颌骨重建其三维结构并分析牙槽骨吸收情况;组织病理学检测牙周及肾组织的病理改变;MitoSOX red试剂检测肾组织中活性氧(ROS)含量;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肾组织中Cx43、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BCL2-Associated X的蛋白质(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Cx43、NF-κB、IL-1β、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icro-CT三维重建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第一磨牙牙槽骨骨质吸收明显,牙槽嵴高度降低,且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显著大于对照组.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牙周组织内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牙槽骨明显吸收;牙周炎组大鼠肾组织中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鲍曼氏囊腔扩张,肾小管刷状缘破坏.MitoSOX red染色结果显示牙周炎组肾组织中ROS含量明显升高.生化检测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水平降低,丙二醛水平升高.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牙周炎组肾组织中Cx43、IL-1β、IL-6、Bax和Caspase-3 mRNA及Cx43、IL-1β、NF-κB、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升,而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牙周炎可能通过上调大鼠肾组织中Cx43的表达激活NF-κB信号分子,引起大鼠肾脏组织中炎症水平和凋亡水平升高,最终诱导肾脏损伤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Cx43研究产前应激对子代大鼠睾丸发育的影响及左归丸干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基于缝隙连接蛋白 43(connexin 43,Cx43)研究产前应激大鼠影响子代睾丸发育的机制及左归丸的防治作用.制备SD孕鼠 40 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左归丸高剂量组(18.9 g·kg-1)、左归丸低剂量组(9.45 g·kg-1)、维生素E组(1.44 mg·kg-1).除空白对照组以外,其余各组通过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法复制产前应激(prenatal stress,PS)孕鼠模型.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含量评估PS孕鼠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甲状腺素 4(thyroxine 4,T4)、睾酮(testosterone,T)、促卵泡生长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评估肾虚状态及性激素水平;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评估睾丸生殖细胞状况;全自动精子分析仪检测精子质量;免疫荧光双染检测子代大鼠睾丸Cx43 蛋白、促卵泡激素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RT-PCR)检测Cx43、促卵泡生长激素受体(FSHR)、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基因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子代大鼠睾丸Cx43、PI3K、FSHR、Akt蛋白表达.PS诱发子代大鼠睾丸发育障碍,HE染色结果显示,出生当天子代雄鼠睾丸曲精小管数量减少,血清FSH升高,睾丸组织Cx43 水平降低,60 日龄子代雄鼠睾丸生精功能降低,精子质量下降,血清FSH升高,T降低,睾丸组织Cx43、FSHR、PI3K、Akt蛋白及mRNA水平均降低;而给予左归丸防治后对子代大鼠上述睾丸发育异常及功能障碍均有改善.综上,左归丸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调节睾丸Cx43表达改善PS对子代大鼠睾丸发育及生精功能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细胞焦亡分型和APOD预测胃癌患者预后作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寻找胃癌(GC)患者的预后标志物,实现GC的早诊早治,为提高GC患者的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从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和GSE84437数据集下载407和433例GC患者的临床数据和转录组数据并合并,根据细胞焦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和ConsensusClusterPlus数据包对GC组织样本进行聚类分型,分为A分型(342例)和B分型(465例),将GC患者按照载脂蛋白D(APOD)水平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采用survminer数据包比较不同分型患者预后的差异,采用ssGSEA算法比较不同分型患者免疫浸润的差异,采用Lasso回归和Cox回归构建GC患者预后风险模型,对模型基因进行临床性状过滤,采用公共数据库分析APOD在癌旁正常组织和GC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基因富集分析(GSEA)分析APOD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情况,采用CIBERSORT 算法评估免疫细胞含量并分析其与APOD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在线网站分析APOD的药物敏感性.结果:2种细胞焦亡分型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A分型患者中22种免疫细胞含量均高于B分型(P<0.01);不同年龄(P<0.01)、N分期(P=0.04)患者2种细胞焦亡分型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公共数据库分析,在GC患者肿瘤组织中APOD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生存分析,高表达组GC患者预后较低表达组差;临床相关性分析,不同T分期患者APOD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EA分析,高表达组在细胞黏附通路、白细胞内皮迁移通路和缝隙连接通路富集;免疫浸润分析,高表达组中滤泡辅助T淋巴细胞、CD4+记忆激活T淋巴细胞、静息自然杀伤(NK)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含量少于低表达组;APOD与CXC趋化因子配体 12(CXCL12)(r=0.500,P<0.01)、转化生长因子 B1(TGFB1)(r=0.313,P<0.01)、CC趋化因子配体 19(CCL19)(r=0.518,P<0.01)和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r=0.444,P<0.01)呈正相关关系;药物敏感性分析,APOD与AZD-7762、KW-2449和TG-101348呈正相关关系(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小鼠心脏缝隙连接蛋白节律性表达与生物钟系统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小鼠心脏内缝隙连接蛋白基因Cx40和Cx43的表达是否有节律性,及其与生物钟系统的相关性.方法:经过2周的单独饲养,每6 h采集野生型和Clock变异小鼠的心房、心室组织,用荧光定量PCR法观察生物钟基因Per2、Dbp和缝隙连接蛋白基因Cx40、Cx43的表达水平.结果:在野生型小鼠的心脏中,生物钟基因Per2、Dbp及缝隙连接蛋白基因Cx40、Cx43的表达有显著的节律性;在Clock变异小鼠心脏中,Per2、Dbp表达节律消失,而Cx40和Cx43表达虽然保持节律性,但其节律的位相发生显著改变,在心房中显著前移而在心室中显著后移.在心室中,Cx40、Cx43表达水平也增高.结论:缝隙连接蛋白基因Cx40和Cx43在心脏中呈节律性表达,这种节律性可能受到生物钟系统的调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恢复connexin26表达联合载酵母菌胞嘧啶脱氨酶自杀基因纳泡杀灭膀胱癌细胞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载双基因的阳离子纳泡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进行基因转染的有效性,探索恢复或上调膀胱癌细胞的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26(Cx26)表达,能否增强自杀基因系统(yeast cytosine deaminase/5-fluorocytosine,YCD/5-FC)的旁观者效应,提高杀灭肿瘤细胞的效率.方法 阳离子纳泡结合超声辐照(US)转染人膀胱癌T24细胞,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测转染效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质粒转染后的mRNA或蛋白相对表达量.将实验分为兀处理空白对照、载pcDNA3.1-EGFP纳泡组、载Cx26纳泡组、载YCD纳泡组、载YCD+ Cx26纳泡组;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恢复Cx26表达后对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qRT-PCR、Western blot显示纳泡结合超声辐照成功将目的基因转染并有效表达.恢复Cx26表达后,载YCD+Cx26纳泡组的细胞凋亡率为(60.68±2.61)%,明显高于单载YCD纳泡组的(46.42±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恢复缝隙连接蛋白Cx26表达,可改善细胞间通讯连接,加强自杀基因系统YCD/5-FC的旁观者效应,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提高杀灭膀胱癌细胞的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