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状RNA_0054537联合连翘苷调控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连翘苷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及其对环状RNA_0054537(circ_0054537)/微小RNA(miRNA,miR)-409-3p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Hep3B,使用不同剂量(5、10、20 μmol/L)的连翘苷处理Hep3B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circ_0054537、miR-409-3p的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_0054537、miR-409-3p的靶向关系;Hep3B细胞中分别转染si-circ_0054537、pcDNA-circ_0054537,采用上述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连翘苷可明显降低细胞活力[(1.276±0.110)个比(1.031±0.090)、(0.637±0.050)、(0.507±0.040)个, F=244.841, P<0.05],增高凋亡率[(7.34±0.62)%比(12.44±1.03)%、(22.86±2.12)%、(28.16±2.71)%, F=244.841, P<0.05],减少迁移细胞数[(154.15±12.76)个比(124.06±10.04)、(78.05±7.25)、(61.13±5.83)个]及侵袭细胞数[(112.04±10.08)个比(89.43±8.13)、(57.11±5.12)、(43.08±4.05)个, F=186.018、166.514, P<0.05],抑制circ_0054537的表达[(1.00±0.10)比(0.40±0.04), t=16.713, P<0.05],促进miR-409-3p的表达[(1.02±0.11)比(3.42±0.31), t=21.889, P<0.05];转染si-circ_0054537可明显抑制细胞活力[(1.264±0.10)比(0.686±0.06)]、迁移[(151.96±11.17)比(79.03±7.21)]及侵袭能力[(115.28±11.05)比(68.14±6.43), t=14.869、16.457、11.062, P<0.05],增高凋亡率[(7.26±0.71)%比(23.79±2.06)%, t=22.759, 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circ_0054537可靶向结合miR-409-3p;转染pcDNA-circ_0054537可明显逆转连翘苷对Hep3B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调控作用。 结论:连翘苷可通过下调circ_0054537的表达而上调miR-409-3p的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促进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调配方法优化及其成品输液稳定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优化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调配方法,并考察其在不同溶媒(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最佳溶解方法;通过测定成品输液中不溶性微粒、pH值及主要成分黄芩苷、连翘苷、绿原酸的含量变化,考察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在不同溶媒中配伍的稳定性。结果: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最佳调配工艺为:加入5 ml灭菌注射用水,以1 200 r/min振荡5 min。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在4种成品输液中8 h内主要成分含量均较稳定;8 h内0.9%氯化钠输液、5%葡萄糖输液不溶性微粒符合要求,4 h内10%葡萄糖输液、6 h内葡萄糖氯化钠输液不溶性微粒符合要求;8 h内0.9%氯化钠输液pH值满足最佳配伍要求,2 h内5%葡萄糖输液pH值满足最佳配伍要求,4 h内葡萄糖氯化钠输液满足最佳配伍要求。结论:本研究优化了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最佳调配方法,临床应用宜使用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配制成品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的成品输液应现用现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儿金翘颗粒中10种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儿金翘颗粒中绿原酸、葛根素、连翘酯苷A、甘草苷、苦参碱、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连翘苷、甘草酸铵、靛玉红10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TMC18柱(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 ℃;进样量2 μl。结果:绿原酸、葛根素、连翘酯苷A、甘草苷、苦参碱、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连翘苷、甘草酸铵、靛玉红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789 5~15.793 4 μg ( r=0.999 6)、0.571 8~11.445 6 μg( r=0.999 4)、0.110 7~2.214 7 μg( r=0.999 3)、0.047 5~0.950 5 μg( r=0.999 2)、0.269 8~5.395 8 μg( r=0.999 7)、0.085 1~1.703 9 μg( r=0.999 5)、0.105 7~2.113 0 μg( r=0.999 4)、0.065 6~1.312 1 μg( r=0.999 3)、0.080 5~1.611 2 μg( r=0.999 5)、0.057 7~1.153 3 μg( r=0.999 4);定量限分别为8.322、9.023、9.857、4.583、6.872、7.844、8.643、5.895、7.568、5.251 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1%、98.87%、97.83%、98.10%、98.17%、98.30%、98.10%、98.14%、97.99%、98.02% ( RSD<2.0%);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 RSD<2.0%。 结论:所建立的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快捷、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儿金翘颗粒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冠状病毒所致心力衰竭的组学机制分析及药物预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冠状病毒感染所致心力衰竭(心衰)的机制,并预测对其可能有效的药物。方法: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检索冠状病毒和心衰,并筛选符合实验要求的组学数据。采用R语言Limma程序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将两组差异基因导入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本体学(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取两组结果的交集。采用STRING数据库对所有差异表达基因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并筛选核心基因。最后采用团队自主研发的表观精准治疗预测平台EpiMed预测冠状病毒所致心衰的治疗药物。结果:在GEO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得到GSE59185冠状病毒数据集,根据不同的亚型分为wt组、?E组、?3组、?5组、对照组5组样本,差异分析发现各亚组交集上调基因191?个,下调基因18?个。在GEO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得到GSE126062心衰数据集,共筛选差异表达基因495?个,其中上调165?个,下调330?个。冠状病毒与心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取交集处理共有GO条目20条,主要富集在病毒反应、病毒防御反应、Ⅰ型干扰素反应、γ干扰素调节、先天免疫反应调节、病毒生命周期负调控、病毒基因组复制调控等;共有5条KEGG通路,主要与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细胞因子与受体相互作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出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IL-10、IL-17、TNF、干扰素调节因子9、2′, 5′-寡腺苷酸合成酶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S-腺苷甲硫氨酸基区域蛋白2、CXC趋化因子配体10、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共10?个核心基因。EpiMed平台预测可能对冠状病毒所致心衰有效的药物为TNF-α抑制剂、白藜醇、利托那韦、白芍、维甲酸、连翘、鱼腥草等。结论:多个炎症通路的异常活化可能是冠状病毒感染所致心衰的原因,白藜芦醇、利托那韦、维甲酸、白芍、连翘、鱼腥草可能对其具有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对比贯叶连翘水提物和醇提物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贯叶连翘水提物和醇提物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运用UPLC-Q-TOF-MS/MS技术,利用Peak View 1.2软件,结合保留时间、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碎片,鉴定贯叶连翘水提物和醇提物的体内外成分.结果:从贯叶连翘水提物中鉴定出 72个化学成分,从醇提物中鉴定出58个化学成分;从灌胃给予贯叶连翘水提物中鉴定出20个人血成分,从灌胃给予醇提物中鉴定出14个人血成分.结论:贯叶连翘水提物和醇提物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显著差异,两者皆以黄酮、糖及酸类成分为主,但醇提物中黄酮苷元成分较多,水提物中黄酮苷成分较多,蒽醌及萜类化合物只存在于醇提物中.该研究结果为贯叶连翘后续相关应用提供更优的提取溶剂选择以及为阐明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桑菊饮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一致性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桑菊饮中药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的化学组成差异,为桑菊饮的质量评价提供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桑菊饮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指纹图谱,从化学成分种类、指纹图谱相似度、化学模式识别分析、代表性指标成分含量4个方面分析桑菊饮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的化学组成差异。结果:10批传统汤剂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88,标定出35个特征峰,指认其中12个共有峰(7号峰为新绿原酸、10号峰为绿原酸、11号峰为隐绿原酸、13号峰为1,3-二咖啡酰奎宁酸、17号峰为芦丁、19号峰为连翘酯苷A、20号峰为木犀草苷、24号峰为异绿原酸B、25号峰为3,5-O-二咖啡酰奎宁酸、31号峰为连翘苷、32号峰为蒙花苷、35号峰为甘草酸铵);配方颗粒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83,标定出29个特征峰。与传统汤剂相比,配方颗粒部分批次缺少14、26、27、30、32、34号峰,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均可区分二者。传统汤剂中指标性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连翘酯苷A、草苷、异绿原酸B、3,5-O-二咖啡酰奎宁酸、连翘苷、蒙花苷10个成分含量高于配方颗粒,配方颗粒中芦丁、甘草酸铵含量高于传统汤剂。结论:桑菊饮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汤剂存在成分种类及含量差异。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评价桑菊饮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差异,为桑菊饮配方颗粒质量控制及临床合理应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测多评法测定桑菊感冒颗粒中5种有效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桑菊感冒颗粒中5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绿原酸、芦丁检测波长为340 nm,连翘苷检测波长205 nm,槲皮素、甘草酸铵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芦丁、连翘苷、槲皮素和甘草酸铵4种成分的相对较正因子并计算其含量,并与外标法分析比较以上5种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一测多评法测得桑菊感冒颗粒中绿原酸、芦丁、连翘苷、槲皮素和甘草酸铵5种成分含量与外标法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一测多评法可用于桑菊感冒颗粒中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且方法简单、有效、结果准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连翘酯苷A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连翘酯苷A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和连翘酯苷A干预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假手术组仅行开关腹手术;模型组和连翘酯苷A干预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连翘酯苷A干预组于术后0.5 h内灌胃连翘酯苷A 75 mL/kg,6 h后重复灌胃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术后12 h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制备肺组织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肺组织均无明显病理学改变,且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肺间质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结构破坏明显,肺泡隔增宽,肺泡腔内广泛出血,毛细血管扩张;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MDA含量及NF-κB p65蛋白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显著升高〔TNF-α(ng/L):132.81±16.15比45.08±5.98、46.10±6.72,IL-1β(ng/L):137.32±15.22比51.03±7.89、50.92±8.13,IL-6(ng/L):138.39±14.28比51.68±7.03、52.48±7.36,MDA(kU/g):1.79±0.13比0.96±0.05、0.97±0.05,NF-κB p65蛋白(NF-κB p65/GAPDH):2.82±0.23比1.76±0.12、1.82±0.13,均 P<0.05〕,SOD活性则显著降低(kU/g:45.90±5.46比92.11±10.13、93.36±10.56,均 P<0.05)。连翘酯苷A干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表现为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肺泡隔增宽程度明显减小,出血明显减少,结构也较完整;肺组织TNF-α、IL-1β、IL-6、MDA含量及NF-κB p65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TNF-α(ng/L):72.48±9.78比132.81±16.15,IL-1β(ng/L):83.85±12.46比137.32±15.22,IL-6(ng/L):81.88±11.89比138.39±14.28,MDA(kU/L):1.29±0.09比1.79±0.13,NF-κB p65蛋白(NF-κB p65/GAPDH):2.29±0.19比2.82±0.23,均 P<0.05〕,SOD活性则显著升高(kU/g:66.03±7.98比45.90±5.46, P<0.05)。 结论:连翘酯苷A可有效减轻脓毒症大鼠ALI,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 p65的表达,降低肺组织炎症因子和自由基水平,从而保护脓毒症大鼠肺组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连翘苷对奈玛特韦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考察连翘苷单次或多次给药对奈玛特韦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LC-MS/MS法检测大鼠血浆中奈玛特韦的浓度,并验证方法学.将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单次或连续21 d经尾静脉注射2 mg·kg-1连翘苷,灌胃30 mg·kg-1奈玛特韦,考察其药动学特征.采用WinNonlin 8.1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次给药连翘苷后,大鼠体内奈玛特韦的药动学过程无显著变化;连续给药21 d连翘苷后,对照组和连翘苷组中奈玛特韦的清除率分别为10.33±1.67、14.77±1.98 mL·h-1·g-1,AUC0-t分别为2.98±0.56、2.10±0.25h·μg·mL-1,AUC0-∞分别为2.99±0.55、2.11±0.25 h·μg·mL-1;与对照组比较,连翘苷组中奈玛特韦的清除率增加了 43.0%,而AUC0-t、AUC0-∞分别降低了 42.4%、41.7%.结论 长期给予连翘苷会加快奈玛特韦的体内清除,降低生物利用度,提示连翘苷与奈玛特韦联用后可能降低后者的治疗效果,需要谨慎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连翘苷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连翘苷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小鼠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用RSV滴鼻感染法构建呼吸道感染模型,将RSV感染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另对照组小鼠给予等量的DMEM培养基滴鼻.实验组小鼠灌胃给予200 mg·kg-1·d-1连翘苷,阳性对照组小鼠灌胃给予27.6 mg·kg-1·d-1利巴韦林,对照组与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等量0.9%NaCl,连续干预14 d.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IL-13及γ-干扰素(INF-γ)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肺组织TLR4、MyD88 mRNA的转录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TLR4、MyD88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BALF中IL-4水平分别为(490.63±27.45)、(1 382.37±41.28)、(970.32±36.01)和(738.41±30.27)pg·mL-1,IL-13 水平分别为(4.02±2.63)、(18.33±5.62)、(12.97±3.73)和(7.51±2.74)pg·mL-1,INF-γ 水平分别为(54.42±2.68)、(30.26±4.68)、(42.80±3.36)和(45.01±3.82)pg·mL-1,肺组织 TLR4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43±0.06、1.63±0.12、0.98±0.10 和 0.86±0.06,肺组织 MyD88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56±0.09、1.78±0.15、1.02±0.07 和0.75±0.06,肺组织TLR4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02±0.00、0.11±0.02、0.06±0.01和0.03±0.00,MyD88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01±0.00、0.09±0.02、0.05±0.01和0.03±0.01.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连翘苷可减轻RSV感染小鼠的肺损伤,可能与调节免疫细胞的平衡,抑制TLR4/MyD88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