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皮内针疗法适宜病症与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皮内针疗法的临床文献,探讨皮内针疗法的适宜病症与临床应用进展.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与皮内针疗法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皮内针疗法发文量、病谱和适宜病症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涉及论文共2 220 篇,近 10 年发文量显著增长.皮内针疗法临床涉及病症 208 种.一级适宜病症为手术后疼痛、失眠症、偏瘫、面神经麻痹;二级适宜病症为肩痛、颈椎病、癌痛、膝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移位、便秘、头痛;三级适宜病症为带状疱疹、遗尿、放化疗后不良反应、变应性鼻炎、呃逆、面肌痉挛;四级适宜病症包括痛经、高血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痹证、吞咽障碍、腰扭伤、肥胖症.结论 皮内针疗法是近年来的临床研究热点,其治疗疾病以痛症居多,其次为各类慢性病.不同针具中,揿针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湖南省中医护理门诊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了解湖南省中医护理门诊开设现状,为制订中医护理门诊的建设及管理规范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10-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湖南省中医护理门诊开展现状调查问卷》对湖南省公立中医医院的门诊环境、运作模式、人员资质、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97所公立中医医院参与问卷填写,回收问卷104份.调查结果显示,44.33%(43/97)的医院开设独立的中医护理门诊,均为近5年内开办;37.21%(16/43)的中医护理门诊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10项;出诊模式以医护合作为主,病症覆盖范围包括慢病管理、治未病等;18.60%(8/43)的中医护理门诊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三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门诊开展情况优于二级中医医院.结论:湖南省中医护理门诊发展迅速,开设的中医护理门诊在满足患者健康需求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应进一步促进相关管理规范的完善、重视中医护理人才梯队培养、加强基层科研发展和规范中医护理收费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耳尖放血病谱与适宜病症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探讨耳尖放血疗法病谱与适宜病症,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等数据库中耳尖放血的相关文献,提取纳人文献的疾病名称与不良反应,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25日.结果 共纳入581篇文献,耳尖放血疗法涉及11个临床分科,病谱纳入66种病症,主要集中在五官科、神经内科及皮肤科;共发现20种适宜病症,一级适宜病症8种,为高血压、睑腺炎、痤疮、发热、结膜炎、头痛、失眠与扁桃体炎,耳尖放血降压与泻热抗炎功用是当前研究热点.结论 耳尖放血疗法已取得长足进展,但临床需开展耳尖放血疗法的诊疗培训,加强推广宣教及资金投入,进一步拓宽耳穴放血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浅析《审视瑶函》论治小儿眼病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审视瑶函》由明代医家傅仁宇纂辑,该书详细阐述了眼科基础理论、眼科病症、常用方剂、外治法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傅仁宇将小儿眼病的病因概括为"胎毒"与饮食内伤致病,并结合五轮学说,论小儿眼病的病机,强调在遣方用药时,不宜过用攻伐,同时应顾护小儿脾胃,并选择适宜小儿的煎服方法.吴宁玲根据"胎毒"学说,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认为风毒、热毒、湿毒是引起小儿眼病的常见原因.临床治疗需准确辨证,结合《审视瑶函》的用药原则可取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基于数据挖掘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皮肤病临床取穴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研究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皮肤病的适宜病症及取穴规律.方法:收集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12月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皮肤病的临床文献,建立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皮肤病的病种及选穴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皮肤病的疾病谱共涉及9类疾病19个具体病症,总病例数为4811例,有效病例数为4618例,有效率为96.0%.适宜病症包括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痤疮和疣;常用适宜病症包括湿疹、斑秃、疖肿、疮疡;次常用适宜病症包括癣类疾病.治疗方案选择方面,各病症治疗以单纯应用壮医药线点灸最多,其次是采用综合疗法,以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中药外敷和中药内服等为多.最常用体穴为皮损处、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关联性最强的穴位组合为局梅穴与手三里穴和内关穴、三阴交穴与足三里穴.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多种常见皮肤病疗效满意,临床治疗取穴特色鲜明,但文献数量较少,且文献质量较低,需进一步扩大临床应用并规范临床研究,加强实验研究力度,探讨治疗机制,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不断提高临床疗效并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单纯捏脊疗法在小儿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及手法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单纯应用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疾病的优势病种,对文献年份、适宜病症、具体操作进行统计分析,以促进捏脊疗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与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期刊文献系列研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5年-2015年)、万方数据库(1998年-2015年)、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年-2015年)中所有单纯应用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疾病的临床观察类文献,统计捏脊疗法治疗疾病的文献频次、病例总数,捏脊操作中具体捏脊手法、治疗频次、疗程等.结果:共检索出有效文献48篇,涉及疾病系统6类,病种14个,病例总数6 781例.分析显示单纯捏脊疗法在儿科临床中主要适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捏脊疗法操作细节不规范,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结论:单纯应用捏脊疗法治疗小儿临床疾病具有显著效果,但其临床具体操作方面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热奄包治疗62例尘肺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一旦发生,常呈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1-4].尘肺病人病程长,免疫力低下易感受外邪,引起咳嗽、咳痰等.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六淫邪气侵袭,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于肺,肺气失降,肺气上逆所致,以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5].而尘肺患者免疫力低下,易感染风寒,其治疗原则是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目前西医治疗方案多以抗感染、镇咳治疗为主,治疗周期长,费用高,副作用多[6],即使联合口服中药,仍有口感差,患者接受度低,急性期吸收差,熬制麻烦等方面缺点,所以寻找一种可以减少副作用,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治疗费用,让患者接受,提高依从性的适宜方式势在必行.目前本科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治法,中药热奄包来治疗尘肺辨证为风寒犯肺型咳嗽患者,取得很好疗效,本文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血沉、咳嗽积分、肺功能FEV1等数值来观察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急诊外科常见的病症,病死率极高,30%~40%的患者因失血过多死亡,急性失血是创伤首要的可预防性死因 [1].当然有少部分患者死亡是不恰当的治疗措施所致,约占10%~20%[2],及时、快速控制出血及有效的适宜的液体复苏,对于严重创伤患者至关重要,可有效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但对于创伤出血被控制前、后的液体复苏存在不同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古代医案刺络放血疗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索中国古代医案中刺络放血的治疗规律.方法:通过电脑检索和手工翻阅搜集整理秦代至清代相关书籍327本,构建古代刺络医案Excel数据库,从17个维度提取医案信息.结果:①共辑录要素齐备之刺络医案144则,刺络放血萌芽于新石器时代,奠基于秦汉,宋金元时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突破与发展,明清时期不断完善、日趋成熟;②适宜病症较多,包含6大系统,45种疾病,以五官科及内科病证较为多见;“诸痛为实,血实者宜决之”“热者泻之”“菀陈则除之”“急则治其标”为其治疗原则;③病灶局部为常用刺络部位;选择适宜刺络工具是保障临床疗效的关键;出血量及血色与病情关系密切.结论:实证、热证、瘀证、痛证及急证为刺络放血主要适宜病证;现代临床应统一规范病证-刺络部位-刺络工具,兼顾安全性和疗效的有机统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紫杉醇纳米水化药物在癌症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利在众多病症中,癌症是公认的极难治愈的一类疾病,紫杉醇则是有效治疗癌症药物的代表.然而,因为紫杉醇自身的结构使其具有很强的疏水性,限制了药效的发挥.想要提高药效以更有效地治疗癌症,提高紫杉醇的亲水性便是需要克服的首要难题.本综述聚焦于当前已研发出的使紫杉醇发生纳米水化从而具有疏水性的方法,如物理吸附法、简单聚合物包裹法、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胶束以及与适宜物质进行逐层自组装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制备紫杉醇递送系统,有助于紫杉醇杀伤癌细胞效率的提高,增加癌症的治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