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与固定野逆向调强放疗剂量分布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左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FIF-IMRT)与固定野逆向调强放疗(FFIO-IMRT)剂量分布的差异。方法:选取江苏省肿瘤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早期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0例,均设计FIF-IMRT与FFIO-IMRT两组放疗计划,乳腺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5次/周,2 Gy/次。在计划靶区满足处方剂量前提下,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两种计划中计划靶体积(PTV)、危及器官、治疗跳数的剂量学差异。结果:PTV方面,两种计划适形指数(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FIF-IMRT均匀性指数(HI)高于FFIO-IMRT(0.13±0.02比0.10±0.04, P<0.05);两种计划95%处方剂量曲线包括的体积比例(V 95%)、V 100%及最大放疗剂量(D 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105%及平均放疗剂量(D mean)均高于FFIO-IMRT[(37.63±8.85)%比(18.64±5.27)%,(51.81±0.17)Gy比(51.37±0.26)Gy,均 P<0.05]。心脏剂量方面,两种计划不小于30 Gy照射的体积比例(V 30 Gy)、V 40 Gy、D 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5 Gy、V 10 Gy、D mean均低于FFIO-IMRT(均 P<0.05)。冠状动脉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 20 Gy、V 30 Gy、D max、D 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5 Gy、V 10 Gy均低于FFIO-IMRT(均 P<0.05)。左心室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 20 Gy、V 30 Gy、V 40 Gy、D 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5 Gy、V 10 Gy、D mean均低于FFIO-IMRT(均 P<0.05)。左肺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 20 Gy、V 30 Gy、D max、D 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5 Gy低于FFIO-IMRT( P<0.05)。右肺、右乳及脊髓剂量方面,两种计划D max、D 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总跳数方面,FIF-IMRT低于FFIO-IMRT(255.6±5.6比525.8±86.9, P<0.01)。 结论:与FFIO-IMRT相比,FIF-IMRT虽然靶区均匀性略差、靶区高剂量区体积大,但仍在可控范围内,可满足治疗的要求。FIF-IMRT可有效降低正常组织低剂量辐射,治疗跳数明显低于常规FFIO-IMRT,可缩短单次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过程中患者体位移动造成的不准确性,并对机器损耗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低音频-运动刺激对农村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对农村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干预效果。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80名,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40名。对照组给予手指保健操训练,试验组在手指保健操训练基础上,给予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后使用数字划销任务(number cancellation test,NCT)、基于Stroop效应设计的E-prime范式对持续性注意力和选择性注意力进行测评,使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ivermead behavioral memory test,version 2,RBMT-Ⅱ)进行记忆力测评。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持续注意力指数(0.86±0.48)显著高于对照组(0.63±0.47, t=4.336, 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一致反应时[(2 263.38±437.87)ms]和逆向反应时[(2 335.75±599.86)ms]显著低于对照组[(2 703.95±506.34)ms,(2 667.43±585.38)ms]( t=-4.068,-2.447, P<0.05),一致正确率[(0.84±0.14)]和逆向正确率[(0.87±0.10)]显著高于对照组[(0.71±0.19),(0.73±0.15)]( t=3.571,4.931,均 P<0.05)。干预后试验组RBMT-Ⅱ各维度及总标准分[19.00(18.00,20.00)分]均高于对照组[11.00(10.00,12.00)分]( Z=7.299, P<0.05)。 结论: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对农村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注意力和记忆力有改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预成咬合记录帽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自主研发的预成咬合记录帽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转移咬合关系的精确性。方法:基于愈合基台设计系列预成咬合记录帽,光固化三维打印实物。前瞻性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Kennedy Ⅰ类或Ⅱ类牙列缺损拟行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12例,需满足不少于2颗后牙连续游离缺失。采用自身对照,对病例同时采用2种方法制取咬合记录:试验组用预成咬合记录帽,对照组用硅橡胶咬合记录材料直接在愈合基台上制取。分别根据两组咬合记录上 架,评价模型咬合关系精确性。采用诊断试验的方法计算模型咬合接触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并利用口内扫描、模型扫描获取修复前牙尖交错位咬合关系数据,导入三维逆向工程软件计算上下颌余留后牙 面间距,以及配准模型扫描与口内扫描的上颌,计算下颌模型余留牙 面三维偏差值。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两组比较。 结果:纳入男性病例3例、女性9例,年龄(52.6±12.1)岁,缺失牙共36颗。预成咬合记录帽在口内能直接就位,固位、稳定性良好。试验组模型咬合接触的灵敏度(0.73±0.14)显著优于对照组(0.63±0.12, P<0.01),阳性预测值(0.79±0.15)与对照组(0.75±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 面三维偏差值[分别为(357.0±140.2)和(399.4±206.3)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用预成咬合记录帽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可提高模型与口内咬合关系的一致性,具备良好的精确性、临床便利性和易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驻留时间差异限制对宫颈癌三维后装放疗计划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逆向优化过程中驻留时间差异限制参数对宫颈癌三维后装计划质量和位置误差鲁棒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的20例患者。使用Eclipse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分别将计划系统中的驻留时间差异限制参数smooth值设置为0.00、0.25、0.50、0.75、1.00,采用逆向剂量体积优化算法生成不同的smooth计划,优化条件同原始临床计划,对比分析关键剂量学指标和总驻留时间差异。对施源器人为引入左右、腹背和头脚六个方向的位置误差(0.2~1.0 cm),评估不同smooth值对计划质量和鲁棒性的影响。每个病例133个计划,20例患者共计2 660个计划。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smooth值增大,调制因子逐渐减小,膀胱和直肠D 2 cm3增大。smooth值为0.25、0.50、0.75、1.00计划的调制因子分别为0.72±0.09、0.63±0.08、0.55±0.08、0.51±0.06,均低于smooth值为0.00计划的调制因子0.75±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4、0.002、0.002、0.002);smooth值为0.50、0.75、1.00计划的膀胱D 2 cm3分别为(475.4±41.0)、(483.7±46.2)、(489.0±46.8)cGy,均高于smooth值为0.00计划的膀胱D 2 cm3,值为(469.8±41.8)c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2);smooth值为0.50、0.75计划的直肠D 2 cm3分别为(413.2±93.3)、(418.6±96.4)cGy,均高于smooth值为0.00计划的直肠D 2 cm3,值为(410.2±91.5)c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6、0.010)。当引入位置误差后,多数位置误差下不同smooth计划的高危临床靶区(HR-CTV)D 90%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ooth值为0.00计划的危及器官D 2 cm3均低于其他smooth值计划,对于膀胱和直肠,此差异在多数位置误差下都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驻留时间差异限制参数对计划质量影响较大,限制参数越小,计划质量越高;驻留时间差异限制参数对靶区和关键危及器官剂量学指标的位置误差鲁棒性影响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轻咬合和重咬合状态对下颌运动轨迹及虚拟预调 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轻咬合和重咬合状态对下颌运动轨迹的影响及咬合状态对数字化全冠修复体虚拟预调 的影响。 方法: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招募10名个别正常 研究生志愿者(男性3名,女性7名,年龄22~26岁),通过口内扫描获得其上下颌牙列数字化模型,重咬合状态下完成数字化颌间关系转移并利用下颌运动分析系统记录轻咬合和重咬合状态下的下颌运动轨迹,标定3个下颌标志点(中切牙近中邻接点及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测量两种咬合状态下相同标志点牙尖交错位时的三维距离、对刃颌位时三维距离的矢状面投影以及侧方运动至上下后牙颊尖顶相对(尖对尖位)时三维距离的冠状面投影,分别采用单样本 t检验比较各测量值与0的差异。利用Geomagic Studio 2015逆向工程软件,对左上中切牙及左下第一磨牙进行虚拟牙体预备,利用牙科设计软件通过复制法设计数字化全冠修复体,分别用轻咬合和重咬合下颌运动轨迹对修复体进行预调 ;分析预调 后左上中切牙修复体舌面或左下第一磨牙 面与预备前天然牙的三维偏差(平均偏差和均方根),结果分为轻咬合组和重咬合组(每组左上中切牙和左下第一磨牙样本量均为10),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 结果:两种咬合状态下牙尖交错位时中切牙近中邻接点、左侧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的三维距离分别为(0.217±0.135)、(0.210±0.133)和(0.237±0.101)mm,对刃颌位时上述标志点三维距离的矢状面投影分别为(0.204±0.133)、(0.288±0.148)和(0.292±0.136)mm;尖对尖位时左侧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三维距离的冠状面投影分别为(0.254±0.140)和(0.295±0.190)mm,以上各测量值与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预调 结果显示,轻咬合和重咬合组左上中切牙全冠修复体舌面与预备前天然牙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215±0.036)和(0.195±0.041)mm( t=3.95, P=0.004);左下第一磨牙全冠修复体 面与预备前天然牙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144±0.084)和(0.100±0.096)mm( t=0.84, P=0.03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轻咬合和重咬合状态对下颌运动轨迹均有影响,用重咬合下颌运动轨迹进行修复体虚拟预调 可获得更接近预备前天然牙的舌面或 面形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激光选区熔化制作口腔修复体纯钛大跨度支架的精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采用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作纯钛及钴铬合金下颌全牙弓种植固定义齿上部结构支架和上颌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精度,为SLM纯钛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下颌无牙颌模型1个,于双侧尖牙和第一磨牙处制作螺丝固位的基台替代体,作为下颌全牙弓种植修复用牙颌模型;同时选用上颌Kennedy第一类牙列缺损牙颌模型1个;扫描牙颌模型获得数字化模型,并用扫描仪配套软件设计下颌全牙弓种植固定义齿上部结构金属支架和上颌可摘局部义齿金属支架(设计模型)。通过改良的双激光金属打印机分别制作钴铬合金组和纯钛组下颌支架各12个(每组6个进行热处理,其余6个不进行热处理),以及钴铬合金组和纯钛组上颌支架各7个,扫描获得数字化模型,借助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重叠数字化模型与设计模型。以牙颌模型矢状轴为X轴,牙颌模型冠状轴为Y轴,打印粉末堆积方向为Z轴,分析下颌支架数字化模型基台替代体接口中心点在X、Y、Z轴方向上与设计模型的偏差,作为下颌支架的正确度,偏差数据越大,正确度越差。分析上颌支架整体和7个测量点(腭板中心点和双侧 支托、I杆、邻面板)与设计模型的均方根,作为上颌支架的适合度,均方根数据越大,适合度越差。比较每组下颌支架热处理前后正确度差异以及下颌支架正确度和上颌支架适合度的组间差异。 结果:钴铬合金组下颌支架热处理前X、Y、Z轴方向上的正确度[(96.3±12.1)、(86.3±11.4)、(61.2±13.2) μm]与纯钛组[(82.3±11.2)、(72.2±10.2)、(51.2±11.6) μ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热处理能减小两组支架的变形,热处理后纯钛组下颌支架在X、Y、Z轴方向上的正确度[(62.4±11.3)、(55.2±13.2)、(41.3±10.8) μm]均显著优于钴铬合金组[(84.5±10.5)、(72.3±11.2)、(54.2±11.6) μm]( P<0.05)。纯钛组上颌支架的整体适合度[(121.3±17.0) μm]显著好于钴铬合金组[(174.0±18.3) μm]( P<0.05)。 结论:SLM纯钛支架可满足全牙弓种植修复和可摘局部义齿纯钛大跨度支架的制作要求,且相应热处理后下颌纯钛支架的正确度优于钴铬合金支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逆向思维在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超声诊断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逆向思维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19级医学影像学专业30名本科生的超声诊断学实习教学为例,阐述了逆向思维融入超声诊断实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通过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学生实习总成绩为(83.15±8.32)分,其中过程性评价的优秀率为63.3%(19/30),终结性评价的优秀率为76.7%(23/30)。学生对逆向思维教学的满意度评分均在4.50分以上。逆向思维教学融入超声诊断学实习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实习教学总体较为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基于榫卯结构的腓骨重建下颌骨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下颌骨重建时应用腓骨榫卯结构设计结合拉力螺钉固位的应力及位移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的1例66岁男性下颌骨无骨折及畸形的患者作为志愿者。通过CT扫描获取患者下颌骨及腓骨影像学数据,应用Mimics 17.0、GeomagicWrap 2017软件进行三维重建、逆向重建获取下颌骨与腓骨三维模型。经过Solidworks 2017与Geomagic Design X 64软件最终获得腓骨重建下颌骨模型。采用布尔运算分割皮质骨与松质骨。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模拟垂直咬合状态(载荷条件为在中切牙沿轴线向下125 N,第2、3磨牙沿轴线向下250 N),对比分析榫卯结构结合拉力螺钉与传统钛板两种固定方式在骨断端愈合前、后,下颌骨及内固定物的应力与位移分布特点。在榫卯固定模式中优化下颌骨边界条件,再次测量未愈合时应力条件下榫卯固定模式内固定物的应力分布及下颌骨的移位情况。结果:在应力分布方面:骨断端未愈合条件下,榫卯结构固定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分布于骨断面与内固定物的交界处,为304.07 MPa;钛板固定方式的应力峰值位于后端骨断端处,为345.39 MPa。骨愈合后,榫卯结构固定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分布不变,为58.47 MPa;钛板固定方式内固定物的应力集中在钛钉与钛板的接触点,为92.06 MPa;此外,榫卯固定模式优化边界条件后,在骨未愈合条件下,骨两端应力分布均匀,内固定物应力峰值为88.56 MPa,显著低于钛的最大屈服强度860 MPa。在位移方面:在骨未愈合条件下,两种固定方式的位移峰值均分布于下颌骨下缘正中部偏右侧颏孔区,累及前端截骨面。榫卯固定方式的下颌骨位移峰值(1.307 mm)略小于钛板固定方式的下颌骨位移峰值(1.447 mm);在骨愈合后,两种固定方式的主要位移位置均靠近下颌骨下缘正中部,不累及截骨面。钛板固定方式的位移峰值(0.518 mm)小于榫卯固定方式的峰值(0.750 mm)。在骨未愈合条件下,榫卯结构固定模型优化边界后,下颌骨位移峰值为0.212 mm。结论:应用腓骨进行下颌骨重建时,榫卯结构设计联合拉力螺钉的固位方式安全、有效,是一种新型的下颌骨重建固定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由穿支血管组合皮瓣修复腹股沟及邻近部位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自由穿支血管组合皮瓣在腹股沟及邻近部位肿瘤扩大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8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行腹股沟及邻近部位软组织缺损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预判缺损面积或体积,用便携式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腹股沟周边潜在供区的所有穿支血管,根据穿支血管位置、多普勒血流回声强度、单个自由式穿支血管营养的皮瓣安全面积,并需满足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的要求,将大范围的缺损划分为数个较小的组成部分,而每个组成部分对应一个自由式穿支皮瓣;逆向分离自由式穿支血管,形成以穿支血管为蒂的V-Y推进、旋转、螺旋桨等形式的小面积皮瓣(可根据实际解剖的穿支血管情况修正皮瓣);所有皮瓣转移至缺损处,按术前设计(胶片模拟)重新组合,修复腹股沟及邻近器官肿瘤扩大切除后的较大创面或较深腔隙,同时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前3 d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反应,后期随访观察修复后外形及功能。结果:共纳入31例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48~82岁,平均66岁。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8.0 cm×10.0 cm~15.5 cm×20.0 cm,平均12.0 cm×15.0 cm。共切取65个皮瓣,螺旋桨皮瓣32个、旋转皮瓣18个、V-Y推进皮瓣15个;3个皮瓣组合者3例,2个皮瓣组合者28例。皮瓣切取面积:5.0 cm×10.0 cm~12.0 cm×20.0 cm,平均8.0 cm×13.0 cm,皮瓣蒂部穿支血管直径0.5 mm~4.0 mm。术后3 d皮瓣的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反应正常;1例皮瓣淤血,切口愈合不良,换药处理,2周后愈合,其余30例皮瓣均一期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平均1.5年,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自由穿支血管皮瓣组合,可以修复腹股沟及邻近部位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较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供瓣区可以直接缝合;该方法操作简便,避免了显微吻合及植皮,是一种可供临床借鉴的修复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金属定位片辅助半面短小畸形下颌骨截骨的精确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金属手术定位片辅助半面短小畸形患者下颌骨截骨的可行性和精确性。方法:选择2018年5至11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就诊的PruzanskyⅡ型半面短小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术前拍摄CT,通过Mimics 19.0设计截骨方案,制备金属手术定位片。术中在手术定位片的引导下,行半面短小畸形的截骨、牵引器置入术。待牵引达到术前设计的长度后结束牵引,拍摄CT。利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Control对术前和牵引完成后的2组下颌骨数据进行配准,随机选取截骨面上的6个点获得误差值,取其平均值记作截骨面之间的距离误差,同时计算截骨面之间的夹角,记作角度误差。距离误差采用2 mm作为参考值,角度误差采用5°作为参考值,在SPSS 25.0中进行单样本 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入组10例半面短小畸形患儿,男6例,女4例,年龄3~8岁,平均4.9岁,左侧3例,右侧7例。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牵引器置入术,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无明显并发症。所有患儿均随访1年,牵引成骨效果良好,面部不对称改善明显,咬合平面偏斜的情况基本矫正。通过Geomagic Control配准,可直观展现术前和术后下颌骨的误差分布,2组下颌骨拟合的误差为(0.94±0.92) mm。截骨面之间的距离误差为(2.05±0.40) mm,角度误差为(4.76±1.95)°,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金属手术定位片辅助半面短小畸形下颌骨截骨具有可行性,精确性较高,有利于术前设计方案在术中实现,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