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与固定野逆向调强放疗剂量分布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左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FIF-IMRT)与固定野逆向调强放疗(FFIO-IMRT)剂量分布的差异。方法:选取江苏省肿瘤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早期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0例,均设计FIF-IMRT与FFIO-IMRT两组放疗计划,乳腺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5次/周,2 Gy/次。在计划靶区满足处方剂量前提下,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两种计划中计划靶体积(PTV)、危及器官、治疗跳数的剂量学差异。结果:PTV方面,两种计划适形指数(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FIF-IMRT均匀性指数(HI)高于FFIO-IMRT(0.13±0.02比0.10±0.04, P<0.05);两种计划95%处方剂量曲线包括的体积比例(V 95%)、V 100%及最大放疗剂量(D 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105%及平均放疗剂量(D mean)均高于FFIO-IMRT[(37.63±8.85)%比(18.64±5.27)%,(51.81±0.17)Gy比(51.37±0.26)Gy,均 P<0.05]。心脏剂量方面,两种计划不小于30 Gy照射的体积比例(V 30 Gy)、V 40 Gy、D 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5 Gy、V 10 Gy、D mean均低于FFIO-IMRT(均 P<0.05)。冠状动脉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 20 Gy、V 30 Gy、D max、D 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5 Gy、V 10 Gy均低于FFIO-IMRT(均 P<0.05)。左心室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 20 Gy、V 30 Gy、V 40 Gy、D 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5 Gy、V 10 Gy、D mean均低于FFIO-IMRT(均 P<0.05)。左肺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 20 Gy、V 30 Gy、D max、D 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5 Gy低于FFIO-IMRT( P<0.05)。右肺、右乳及脊髓剂量方面,两种计划D max、D 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总跳数方面,FIF-IMRT低于FFIO-IMRT(255.6±5.6比525.8±86.9, P<0.01)。 结论:与FFIO-IMRT相比,FIF-IMRT虽然靶区均匀性略差、靶区高剂量区体积大,但仍在可控范围内,可满足治疗的要求。FIF-IMRT可有效降低正常组织低剂量辐射,治疗跳数明显低于常规FFIO-IMRT,可缩短单次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过程中患者体位移动造成的不准确性,并对机器损耗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左侧乳腺癌术后内乳区域淋巴结照射的心脏剂量学分析和生命质量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左侧乳腺癌术后内乳区域淋巴结照射的心脏剂量学进行分析,并评估其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8例左侧乳腺癌术后行逆向调强放疗(IMRT)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放疗是否含内乳区域淋巴结照射分为研究组(含内乳,55例)和对照组(不含内乳,53例)。比较两组计划靶区(PTV)剂量学指标、心脏受量、放疗前后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生命质量情况。结果:PTV剂量学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适形指数(CI)分别为0.73±0.07、0.75±0.08,均匀性指数(HI)分别为0.17±0.03、0.17±0.02,D max分别为(55.69±1.02)Gy、(55.46±1.13)Gy,D mean分别为(50.54±0.23)Gy、(50.48±0.21)Gy,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38, P=0.169; t<0.01, P>0.999; t=1.11, P=0.269; t=1.41, P=0.160)。心脏受量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的D mean分别为(5.93±0.32)Gy、(5.64±0.30)Gy,V 40分别为(0.47±0.10)%、(0.41±0.11)%,V 30分别为(2.48±0.51)%、(2.06±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86, P<0.001; t=2.97, P=0.004; t=4.36, P<0.001)。研究组和对照组放疗前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分别为(0.09±0.02)ng/ml、(0.09±0.01)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分别为(0.27±0.08)U/L、(0.25±0.08)U/L,肌红蛋白(MYo)水平分别为(3.84±1.02)μg/L、(3.69±0.97)μg/L,脑钠肽(BNP)水平分别为(172.35±16.24)pg/ml、(169.81±15.93)p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01, P>0.999; t=1.30, P=0.197; t=0.78, P=0.436; t=0.82, P=0.414);两组患者放疗后1个月血清cTnⅠ水平分别为(0.09±0.03)ng/ml、(0.09±0.02)ng/ml,CK-MB水平分别为(0.29±0.09)U/L、(0.28±0.08)U/L,MYo水平分别为(4.06±1.08)μg/L、(4.01±1.03)μg/L,BNP水平分别为(175.13±17.09)pg/ml、(172.47±16.28)p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01, P>0.999; t=0.61, P=0.544; t=0.25, P=0.806; t=0.83, P=0.410)。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放疗前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生命质量量表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分分别为(60.24±5.13)分、(61.19±5.46)分,放疗后1个月EORTC QLQ-C30评分分别为(74.12±7.20)分、(75.35±7.88)分,放疗后6个月EORTC QLQ-C30评分分别为(77.53±7.14)分、(78.95±7.08)分,放疗后1年EORTC QLQ-C30评分分别为(75.02±6.93)分、(76.68±6.74)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93, P=0.353; t=0.85, P=0.399; t=1.04, P=0.302; t=1.26, P=0.210);两组患者放疗后1个月、6个月、1年EORTC QLQ-C30评分均高于放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左侧乳腺癌术后含内乳区域淋巴结照射的IMRT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心脏剂量增加,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可行的,短期内对患者心脏功能、生命质量不会造成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逆向IMRT下内乳放疗心肺剂量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逆向IMRT (IP-IMRT)技术下内乳淋巴结放疗(IMNI)能否把正常组织体积剂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方法:回顾性入组2015-2016年间上海瑞金医院收治的以IP-IMRT技术行乳房切除术后放疗、处方剂量为50 Gy分25次的乳腺癌患者并按比例抽样。在定位CT上对抽样患者全心、患侧肺进行勾画,并在ADAC Pinnacle系统上收集心肺"剂量-体积"参数。结果:对67例左侧乳腺癌IMNI患者全心D mean 2016年低于2015年,分别为(976.65±411.16) cGy和(687.47±134.65) cGy ( P=0.008)。样本中2015年心脏D mean在12、10、8 Gy以上的各占33.3%、33.3%、66.7%,而2016年则各分别占0%、3.8%、11.5%。对65例右侧乳腺癌患者,2016年IMNI组心脏D mean、V 2Gy、V 10Gy、V 15Gy、V 20Gy均较无IMNI组显著增高(均 P<0.05)。对于患侧肺,IMNI组D mean、V 10Gy、V 20Gy、V 30Gy均较无IMNI组有所增高(均 P<0.05)。 结论:IMNI客观上带来一定程度的心肺体积剂量增加,但随着调强放疗实践经验的增加及对心脏剂量限制意义的强化,将心脏剂量增加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是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剂量水平鼻咽癌容积调强与动态调强放射治疗剂量比较及传输效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研究目的为系统地比较双弧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动态调强放射治疗(d-IMRT)两种技术方法在多剂量水平鼻咽癌(NPC)计划质量和传输效能上的异同,分析靶体积与计划质量差异的相关性.为20例2014年-2015年在本机构进行过4~5剂量水平全颈同步加量(SIB)调强放疗的NPC患者重新设计双弧VMAT计划,其逆向优化条件与设计IMRT计划时相同.然后对两组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参数、传输效能进行了比较,用三维剂量验证系统进行了质量保证验证,分析肿瘤靶体积与计划质量差异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双弧VMAT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I)优于d-IMRT (P< 0.05),未发现两者差异与靶体积明显相关(P>0.05).VMAT在靶区PTV1、PGTVnd和PTV3的剂量分布与d-IMRT相似或前者略好.VMAT降低了PTV2剂量,均匀指数(HI)变差.对脊髓、脑干等,VMAT有更好的保护作用,但会增加腮腺剂量.d-IMRT计划跳数为VMAT计划的3.32倍,出束时间为VMAT计划的2.19倍.在COMPASS*质量保证(QA)验证中,VMAT与IMRT计划的靶区γ(3 mm,3%)通过率均大于97%.本研究结果表明,VMAT和d-IMRT两种技术对多水平处方剂量NPC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差不大,VMAT能提高靶区的适形度,但使除颈部转移淋巴结外的颈部靶区剂量覆盖率和剂量分布变差.VMAT的QA优于d-IMRT,且VMAT在传输效率上也明显高于d-IMR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保乳术后逆向、正向IMRT和3DCRT计划下内乳区非计划性受量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保乳术后逆向调强(I-IMRT)、正向调强(F-IMRT)和三维适形(3DCRT)计划间内乳区非计划性受照剂量的差异,为临床判断能否将内乳区免于放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84例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勾画前3肋间内乳区,为每例患者设计3种放疗计划,内乳区不包括在计划靶区内, 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比较3种计划间的差异.结果 前3肋间I-IMRT、F-IMRT、3DCRT计划间内乳区Dmean均无差异,中位数分别为2740.2、2973.9、2951.4 cGy.3个肋间单独分析,3种计划第1肋间和第2肋间的Dmean相近,第3肋间I-IMRT的Dmean明显高于3DCRT和F-IMRT.3种计划单独分析,每种计划第3肋间的Dmean均最高,其次为第2肋间,第1肋间最低.结论 3种计划均不能达到治疗亚临床病灶的处方剂量,且3种计划间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临床上有指征照射内乳的患者来说,应用该3种放疗技术中的任何一种,将内乳靶区排除在外是不保险的.然而,随着化疗、内分泌及靶向等治疗方式的综合应用,内乳区非计划性受照剂量能否达到临床要求尚需进一步的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LC叶片厚度对颅内SRS逆向IMRT计划的影响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微型MLC (2 mm叶片厚度)和普通MLC (10 mm叶片厚度)在颅内SRS逆向IMRT计划中的剂量分布差异.方法 鉴于微型MLC开野小的特点,选取30例颅内最大直径<10 cm肿瘤进行比较,分别使用常规和微型MLC进行剂量学对比,保持所有计划优化参数一致,得到满足临床要求的逆向动态调强计划,T检验比较两种MLC条件下放疗计划中靶区和OAR受量.结果 微型MLC和普通MLC相比,在靶区剂量分布方面前者优于后者(P=0.019),但D98、D95、D50、D3相近(P=0.774、0.650、0.170、0.080),而前者HI均值比后者低58.7%(P=0.000),CI均值比后者高20.1%(P=0.044);OAR受量前者均小于后者,其中脑干Dmean、Dmax均值前者均低于后者,分别为10.0%、8.2%(P=0.768、0.753),右眼和左眼Dmean、Dmax均值前者低于后者,依次为16.5%、19.3%和21.4%、13.4%(P=0.572、0.775和0.734、0.630),左晶状体、右晶状体、左视神经、右视神经、视交叉Dmax均值前者均低于后者,依次为50.4%、24.1%、38.5%、27.8%、5.7%(P=0.172、0.467、0.521、0.740、0.899);正常组织PRV100、PRV50、PRV25前者体积均≤后者(P=0.839、0.832、0.972).结论 微型MLC在颅内SRS逆向IMRT计划中优于普通MLC,其提高了靶区适形性,降低了OAR受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Python脚本的RayStation治疗计划系统逆向调强放疗计划半自动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利用RayStation治疗计划系统提供的基于Python语言的脚本平台,进行逆向调强放疗计划半自动设计.方法:以胸部放疗计划设计为例,介绍了RayStation治疗计划系统下利用Python脚本进行半自动计划设计的关键步骤,包括感兴趣区轮廓名称和颜色的标准化、计划的创建和修改、临床目标和优化函数的设置、优化函数的自动更新等.结果:通过Python语言可以实现放疗计划制定过程中各步骤的自动化,并编写成可根据处方剂量一键生成放疗计划的脚本程序,支持不同肿瘤类型、处方和其他个性化设置.结论:使用Python脚本的半自动计划工具可提高RayStation治疗计划系统下放疗计划制定的效率,物理师可将更多时间留给个体化的计划修改和优化,有利于提高放疗计划的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动态调强精准放射治疗计划系统KylinRay-IMRT的研发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KylinRay-IMRT是精准放射治疗系统KylinRay中放疗计划制定子系统,其目标是为精准放射治疗的实施提供精准放疗计划制定平台.该文对KylinRay-IMRT的系统设计、主要功能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介绍.KylinRay-IMRT支持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多种放疗计划的制定,主要包括病人数据管理模块、影像配准与融合、影像勾画、三维重建、三维适形正向计划设计、逆向调强计划设计、计划评估与比较、报告输出等功能模块.根据中国医药行业标准YY/T 0889—2013《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性能和试验方法》进行系统测试,结果显示KylinRay-IMRT性能完全符合标准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益母草冲剂对Ⅲ-Ⅳ期宫颈癌放疗患者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Ⅲ-Ⅳ期宫颈癌单纯放疗的患者,放疗过程中口服益母草冲剂对放疗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6例单纯行宫颈癌放疗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71).对照组:放疗均采用逆向调强放疗即IMRT联合后装放疗.治疗组:放疗均采用逆向调强放疗联合后装放疗,放疗期间(从放疗第一天开始至后装放疗最后一次结束)口服益母草冲剂,温水冲服,一次5克,早晚各1次.患者完成放疗后4~6周内影像学复查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有效39例(86.67%),对照组有效41例(5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其中Ⅲ期治疗组有效14例,对照组有效15例,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9).Ⅳ期治疗组有效25例,对照组有效26例,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8).在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和骨髓抑制的毒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母草冲剂能有效增加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的近期疗效,且未增加放疗毒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活血化瘀机理有关,有望成为宫颈癌优良的放疗增敏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不同放疗计划方式下内乳区非计划性受照剂量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不同放疗计划方式间内乳区非计划性照射的剂量学参数差异.方法 13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接受胸壁±锁骨上放疗的患者均未接受内乳区放疗,依据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标准勾画患侧内乳区,按照计划方式不同分为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组、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F-IMRT)组和逆向调强放疗(I-IMRT)组.比较3组间内乳区受照剂量、不同肋间内乳区相关剂量体积参数的差异,分析内乳区受照剂量与心肺受照剂量的相关性.结果 3D-CRT组、F-IMRT组和I-IMRT组内乳区中位受照剂量分别为33.80、29.65和32.95 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412,P=0.299).3组间同一肋间内乳区受照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D-CRT组、F-IMRT组和I-IMRT组内乳区受照剂量≥45 Gy的患者分别占10.42%、2.04%、9.76%,3组内乳区受照剂量在不同剂量区段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均P>0.05).同一计划方式下,第2、3肋间内乳区的Dmean、V20、V30、V40、V50均明显高于第1肋间(均P<0.05).3D-CRT计划方式下,内乳区Dmean与心脏Dmean呈正相关(r=0.338,P=0.019),与肺Dmean无相关性.F-IMRT和I-IMRT方式下,内乳区Dmean与心脏受照剂量均无相关性,而与患侧肺Dmean及V20均呈正相关(F-IMRT方式:r=0.366,P=0.010;r=0.318,P=0.026;I-IMRT方式:r=0.427,P=0.005;r=0.411,P=0.008).结论 3D-CRT、F-IMRT和I-IMRT计划方式下,均有部分患者内乳区受照剂量可达到治疗量.相较于3D-CRT,F-IMRT和I-IMRT进一步降低了危及器官受照剂量,但内乳区为非计划靶区时,3种计划方式对内乳区的剂量覆盖没有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