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旋转点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低旋转点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9月至2018年12月,以胫后动脉发出的最低点穿支为蒂,沿隐神经-大隐静脉轴线切取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踝部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3~75岁,平均29岁,皮瓣面积为4 cm×5 cm~9 cm×16 cm,旋转点位于内踝上3~5 cm,修复受区创面大小为3 cm×4 cm~8 cm×14 cm。术后门诊随访。结果:本组中12例完全成活,1例边缘部分坏死,予以II期缝合后治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至S 3级1例;S 3+级2例,TPD大于10 mm;S 4级10例;所有皮瓣均恢复了良好的感觉功能,痛觉灵敏,触觉和温度觉存在,皮瓣感觉、质地、色泽接近受区,皮瓣及植皮区皮肤无破溃、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无跛行,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 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能重建皮瓣感觉,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适合修复足踝部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设计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远端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辅助设计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足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1月至2018年2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19例足远端缺损患者,男12例,女7例,年龄16~45岁,平均29.6岁。术前行同侧足3D-CTA检查,了解供区血管情况,明确FDA2趾底内侧动脉浅支的位置、走行、长度、与周围邻近组织关系,设计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足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随访时根据Sanders等的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足、踝部功能,根据Swanson等的周围神经损伤临床效果评价标准对感觉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前采用3D-CTA均能检测到FDA2趾底内侧动脉浅支,术中所见穿支血管情况与检查图像结果显示基本一致。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较好,血运可靠,足、踝部功能基本正常,穿鞋及负重无明显影响。足、踝部功能恢复达优者8例,良10例,中1例。足远端皮肤感觉恢复达S4 5例,S3 10例,S2 4例;感觉恢复范围达R4 3例,R3 9例,R2 7例。结论:术前行3D-CTA检查,可以明确供区FDA2趾底内侧动脉浅支解剖情况,指导设计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足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血供可靠,创伤小,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asquelet技术结合小腿皮瓣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伴广泛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结合小腿皮瓣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伴广泛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采用Masquelet技术结合小腿皮瓣治疗的23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伴有广泛胫前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8~59岁(平均38.4岁);病程6~312个月(平均23.6个月);术前软组织缺损13例,窦道形成7例,贴骨瘢痕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两阶段手术:①清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抗生素骨水泥诱导成膜以及小腿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②感染控制后6~8周,去除骨水泥和固定物,清洗后再次固定断端,膜内植入松质骨颗粒。清创后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3.5 cm~18.0 cm×6.0 cm,骨缺损长度6~12 cm(平均8.4 cm)。应用局部带蒂筋膜皮瓣4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9例(顺行4例,逆行5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7例(顺行2例,逆行5例),逆行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例,游离皮瓣2例。术后根据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9~46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其中18例皮瓣一期愈合;5例未愈合的患者经再次清创后,3例植皮后创面愈合,2例再次行皮瓣修复。骨感染控制21例,复发2例(分别发生于二期术后9个月和14个月)。患者骨缺损愈合时间为4~11个月(平均6.2个月)。根据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优21例,良1例,差1例。结论:应用Masquelet技术结合小腿多种皮瓣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广泛软组织缺损,在兼顾皮肤软组织修复的同时,有利于控制感染、形成完整的诱导膜和骨重建进程,疗效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探讨促进皮瓣成活、外形美观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10例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8~54岁,平均42.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坏死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6.0 cm~16.0 cm×10.0 cm,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并优化方法:①把瓣部内小隐静脉分离出来保留于肢体内,优化静脉回流;②游离进入蒂部的腓动脉穿支血管,入蒂处为旋转点,蒂部内仅包含腓肠神经血管链、小隐静脉主干及筋膜组织,宽度2.0 cm左右,既增加皮瓣血供又美化蒂部;③蒂部扭转处设计成弧形皮瓣覆盖并采用明道转移,预防卡压;④供区采用接力皮瓣覆盖,根据供区位置选用腓动脉近端穿支皮瓣或腓肠内、外侧动脉穿支皮瓣;⑤部分病例腓肠神经与创周感觉神经缝接。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及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对皮瓣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供、受区皮瓣完全成活,小腿外形美观,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3例缝接神经的皮瓣感觉按照BMRC进行评定,达到S 3级以上,患者满意度高;末次随访时按照Maryland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85~98分,平均91.6分,获优8例,良2例。 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供血充足,静脉回流合理,皮瓣成活率高;供区接力皮瓣覆盖获得了良好的外形,缝接了感觉神经使皮瓣具有感觉;修复后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断裂术后跟腱外露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与总结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断裂修补术后跟腱外露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断裂术后跟腱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硬膜外麻醉下,对坏死的皮肤及软组织彻底清除,对跟腱不选择彻底清创,仅清除液化坏死的跟腱表面,且保留之前跟腱手术缝线,清创后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覆盖创面。术后随访观察皮瓣血运及外形情况、足部感觉及踝关节功能。结果:共纳入7例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24~69岁,平均45.7岁。跟腱外露处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大小约2.0 cm×5.0 cm~5.0 cm×7.0 cm,皮瓣面积约4.0 cm×7.0 cm~6.5 cm×9.0 cm。7例患者皮瓣供区伤口均能一期闭合。除1例术后10 d发现皮瓣远端约1 cm血运欠佳,后期经换药愈合外,其余患者转移的皮瓣均血运良好,全部供区及缺损区伤口均愈合良好。全部患者随访10~14个月,皮瓣色泽及质地良好,无明显臃肿,术区瘢痕较轻,足跟活动良好,除4例患者足外侧仍有轻度麻木感,其余患者无感觉异常。Kofoed踝关节评分为78~97分,平均88.3分,优6例,良1例。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邻近跟腱外露缺损区,虽然跟腱断裂开放性修补术后对跟腱区域周围的皮肤软组织及其血运有一定的影响,但仍可以形成蒂部稍高的逆行带蒂皮瓣转移修复跟腱外露。皮瓣供区能直接缝合,具有皮瓣切取简单、创伤小、效果良好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创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2例DFU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开展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移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VSD.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溃疡面积变化、创面恢复情况、疼痛好转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截肢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周、4周溃疡面积和术前比较均明显缩小(P<0.05),且观察组缩小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44%(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好转时间、肢端感觉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8%(P<0.05),观察组截肢率(4.26%)和对照组(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FU患者实施VSD联合小腿部位带蒂皮瓣移植治疗,可促进创面愈合、疼痛好转及肢端感觉恢复,减少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截肢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移植对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移植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移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对患者创面愈合情况进行评定,比较二组临床疗效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换药次数及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5d创面色泽评分、血管分布评分、厚度评分及柔软度评分及愈合时间,均低/短于对照组(P<0.05);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在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移植后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效果理想,能促进创面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腘窝直接动脉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挛缩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腘窝直接动脉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挛缩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6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5例采用腘窝直接动脉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8~15岁;外伤3例,烧伤2例;皮瓣切取最大面积18 cm×8 cm,最小10 cm×6 cm.结果 5例患者移植皮瓣均一期成活,随访6个月~3年,腘窝部均获得满意外形及功能,股后部供瓣区亦未遗留明显畸形,儿童生长发育未受明显影响.结论 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充分、供区较隐蔽、可供切取范围广、手术操作简单、不牺牲下肢主要动脉、皮瓣供区可一期缝合,是修复儿童腘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吻合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吻合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重建皮瓣生理性回流及感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13例足跟部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最大面积4×7cm,最小2×3cm,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所携带的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皮支于显微镜下与足底受区大隐静脉或局部静脉及胫神经或腓浅神经作端端或端侧缝合,重建皮瓣的生理性回流及感觉功能,皮瓣切取面积2×4cm~5×8cm,观察皮瓣成活及功能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5个月),13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出现静脉瘀血、肿胀、张力性水疱及溃疡.术后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恢复满意,足感觉及运动功能良好.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系统踝一后足评分系统(总分100分)进行评分,最高得分94分,最低80分,平均90分.按照Glickman-Mackinnon方法评定的皮瓣感觉恢复情况,皮瓣两点辨别觉4~8mm,其中S1级皮瓣9块,S2级皮瓣4块.结论:吻合小隐静脉及重建腓肠感觉神经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可明显改善皮瓣回流及保护性感觉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皮瓣成活率及成活质量,临床效果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在跟腱周围皮肤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术后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跟腱周围皮肤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跟腱周围皮肤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前MR和病理,规范化行恶性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6.0 cm×4.0 cm~8.0 cm×6.0 cm.所有病例的皮肤与软组织缺损均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缺损,术前常规多普勒明确腓动脉最低肌间隔穿支位置,把腓肠神经体表投影作为轴心线并以小隐静脉营养血管为蒂设计适合缺损范围的筋膜皮瓣,逆行转位覆盖创面.结果 21例皮瓣除1例因静脉淤血发生远端1/3坏死,余20 例皮瓣均完全成活,远期全部皮瓣色泽优良,外观臃肿不明显,质地柔软耐磨,穿鞋行走及提踵无受限.所有病例均无局部复发,1例透明细胞肉瘤和1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因转移死亡,余随访至今.结论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是修复跟腱周围皮肤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理想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