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在头皮及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在头皮及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0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与软组织修复重建外科收治5例大面积头皮及软组织缺损伴颅骨外露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57(38.0±2.1)岁,创面面积为16.0 cm×8.0 cm~18.0 cm×12.0 cm。术中行头皮创面清创后,安装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安装后第3天开始对创面进行牵张,每天牵张1 mm,并均分成3次完成,牵张过程中,注意创缘的血运变化及患者的主观感受,当创面牵张至创缘行创面挤捏闭合式试验阴性时,停止进一步牵张,维持最后的牵张状态3 d后,直接拉拢缝合。观察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牵张过程中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牵张5、10、15、20 d剩余创面面积。随访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毛发生长情况。结果:5例患者创面经牵张治疗19~23 d后直接缝合。牵张过程中创缘无张力性水疱形成,创面缝合后创缘愈合良好,无皮肤坏死发生。牵张治疗5~20 d,创面面积逐渐缩小。术后随访时间2~11(4.5±1.5)个月,牵张处的头皮组织弹性、色泽、感觉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相似,新生毛发接近正常,创缘可见线性瘢痕,创面无瘢痕形成。结论: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的应用降低了头皮缺损创面的治疗难度,治疗后新生毛发生长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在小面积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在小面积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采用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治疗的小面积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资料。术中根据缺损创面大小设计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创面,骨间后动脉穿支与指固有动脉、指总动脉吻合,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随访皮瓣修复效果、手部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纳入21例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23~61岁,平均46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7例,机器绞伤11例,烧烫伤3例;缺损部位:掌侧共8例,背侧共13例,缺损范围为1.5 cm×2.0 cm~3.0 cm×9.0 cm,伴有肌腱及骨外露,皮瓣大小为2.0 cm×2.0 cm~3.5 cm×9.0 cm,其中携带肌腱重建手指伸指功能1例,携带神经移植修复手掌侧创面2例,分叶皮瓣游离移植4例,余14例均为单叶游离皮瓣。术后皮瓣均未发生动静脉危象,2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未出现血运障碍。随访6~12个月,皮瓣成活良好,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手部功能活动无受限,携带神经移植者皮瓣两点辨距觉10~12 mm,前臂供区无严重并发症,遗留线状瘢痕。结论: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应用灵活,可以游离分叶移植同时修复邻近2个小创面,可以携带皮神经游离移植修复手掌侧创面,该皮瓣是修复手部小创面的理想皮瓣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髂骨-阔筋膜张肌复合组织瓣在下颌骨合并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髂骨-阔筋膜张肌复合组织瓣在下颌骨合并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下颌骨合并口腔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三维打印制作模型及导板,应用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髂骨-阔筋膜张肌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重建,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阔筋膜张肌修复口内软组织缺损,将阔筋膜直接暴露于口腔内。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口内移植组织瓣的颜色、质地、变化过程,对供、受区创面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7例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27~64岁,平均50.1岁。其中下颌牙龈及颊部鳞状细胞癌5例,下颌体多形性腺癌术后缺损1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缺损1例。根据病变切除后软、硬组织的缺损范围,术中切取阔筋膜张肌组织瓣大小为6.0 cm×3.0 cm~8.0 cm×6.0 cm,髂骨瓣大小为3.7 cm×2.4 cm~9.2 cm×2.5 cm,术后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未出现远端坏死、伤口延期愈合和边缘瘘口等情况。随访观察4~19个月,平均11.7个月,患者下颌骨及口腔软组织形态和功能均恢复良好,直接暴露于口腔内的阔筋膜张肌表面在术后1周内出现黏膜化征象,1个月左右黏膜化基本完成,接近口腔内正常黏膜形态,且后期可自行改建产生较好的口腔黏膜软组织形态;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下肢活动、大腿伸、屈功能均未见异常,其中3例患者术后3~5 d出现供区臀部股外侧皮肤麻木,随访6个月后2例麻木基本消失,1例明显减轻。结论: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髂骨-阔筋膜张肌复合组织瓣用于下颌骨合并口内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可获得较好的形态和功能,且并发症少,对供区损伤相对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串并联双侧股前外侧超长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创面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双侧股前外侧超长穿支皮瓣串并联修复四肢大面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手外科与足踝外科收治9例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36~63岁,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本组患者清创/扩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15 cm~30 cm×25 cm,采用双侧股前外侧超长穿支皮瓣修复。4例患者受区1条主干动脉缺损,行双侧皮瓣串联修复;5例患者受区2条主干动脉缺损,行双侧皮瓣并联修复。共切取18个皮瓣,单个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8 cm~46 cm×9 cm。17个皮瓣供区直接缝合,1个皮瓣供区游离移植下腹部全厚皮片覆盖。记录皮瓣切取耗时、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创面愈合时间,随访时皮瓣情况、皮瓣两点辨别觉距离、受区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外形、供区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皮瓣切取耗时为1.0~4.5 h,18个皮瓣均成活,皮瓣修复后至受区创面愈合时间为18~72 d。随访6~34个月,患者受区外形较佳,无骨髓炎等深部组织感染。2例患者4个皮瓣臃肿,术后6个月行皮瓣修整;2例患者4个皮瓣边缘出现色素沉着;1例患者皮瓣被烫伤,经换药后愈合,随访遗留斑片状瘢痕;其余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无疼痛,血运良好。所有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觉均仅有1个点。17个皮瓣供区只遗留线性瘢痕。所有供区远端肢体血运正常,膝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肌力均无受限。结论:串并联形式的双侧股前外侧超长穿支皮瓣解剖恒定、血供可靠、组合方式灵活,是一次修复肢体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我们共收治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缺损面积为3.0 cm×2.0 cm~5.0 cm×2.0 cm,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本组7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5~12个月,平均10.1个月,皮瓣外形、色泽、质地与拇指皮肤接近,皮瓣感觉恢复至S 2 3例,S 3+ 4例。根据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定患指功能:优4例,良3例。 结论: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可缝合神经重建修复区域感觉,是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好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小腿中下段外伤骨折术后部分皮肤软组织坏死创面修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树兰(杭州)医院手足外科小腿中下段骨折术后出现皮肤软组织坏死的缺损创面患者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21~53岁,平均35岁。用3种小腿部岛状皮瓣修复,其中腓肠神经营养筋膜蒂(肌)皮瓣修复9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7例、腓动脉穿支皮瓣6例。创面缺损面积3.0 cm×3.8 cm~12.0 cm×9.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刃厚皮片游离植皮。结果:21例患者供区缝合创面及植皮均一期愈合,皮瓣均成活;1例患者腓肠神经营养筋膜蒂岛状肌皮瓣坏死。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质地良好,无溃疡、外观满意。结论:小腿部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骨折术后部分皮肤软组织坏死缺失创面,是较理想的修复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轮辐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轮辐伤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经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CDS)定位,对10例儿童足跟部轮辐伤所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并一期皮瓣去脂。其中Ⅰ级轮辐伤3例,Ⅱ级轮辐伤5例,Ⅲ级轮辐伤2例,皮瓣面积4 cm×8 cm~5 cm×13 cm,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10例皮瓣均完全存活,术后无血管危象、皮瓣坏死等情况发生,1例创面愈合不良通过换药后愈合。所有患儿均随访6~37个月,平均15.3个月,2例因皮瓣臃肿、中度瘢痕增生于术后半年行皮瓣修整手术。末次随访受区3例出现轻度瘢痕增生。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优8例、良2例,感觉恢复至S 3+ 3例、S 3 5例、S 2 2例。 结论: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轮辐伤创面手术安全有效,能有效缩短皮瓣切取时间并降低供区并发症,具有血供可靠、供受区损伤小、疗效显著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携带穿支血管推进皮瓣在肢体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创面邻近知名血管穿支推进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7月—2017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骨科应用创面邻近知名血管穿支推进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7~68岁。腕部缺损3例、手背皮瓣供区缺损4例、指端缺损9例、踝部缺损5例、小腿缺损5例;腕部创面大小为2.0 cm×2.5 cm~2.5 cm×4.0 cm,手背创面大小为1.2 cm×1.6 cm~1.4 cm×2.0 cm,指端创面大小为0.8 cm×1.2 cm~1.0 cm×1.3 cm,小腿及踝部创面大小为2.5 cm×3.0 cm~3.5 cm×5 cm。术前应用多普勒探测穿支血管,以穿支血管为中心设计推进皮瓣。术中分别以桡动脉、掌背动脉、指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腓动脉等知名血管穿支为皮瓣之血管蒂,于一侧切开皮瓣,找出穿支血管,然后找出主干血管,应用会师法切取皮瓣,游离后将皮瓣向前推移覆盖创面。25例患者皮瓣供区直接缝合;1例踝部缺损患者供区创面约2 cm×2 cm,行皮片移植修复。结果:26例皮瓣均存活,其中25例皮瓣于术后第14天拆线,创口一级愈合;另1例小腿推进皮瓣远端边角约0.5 cm×1 cm术后出现坏死,经换药后痂下愈合。术后随访1~3年,皮瓣无臃肿,外观满意,质地良好,与周围皮肤质地相近,周围关节活动无受限,手部皮瓣两点辨别觉6~8 mm,腕部及下肢皮瓣感觉恢复S 3~S 5,供区远端皮肤感觉S 4~S 5。 结论:采用创面邻近知名血管穿支推进皮瓣修复肢体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皮瓣存活率高、外观良好、与周围皮肤质地相近,感觉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耳前筋膜蒂下颌缘皮瓣在面中上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耳前皮下筋膜蒂下颌缘皮瓣修复面中上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面中上部皮肤肿瘤患者,根据缺损部位及范围,应用耳前筋膜蒂下颌缘皮瓣一期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较大范围缺损。随访修复后的外观及功能情况。结果:共纳入10例皮肤肿瘤患者,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55~86岁。下颌缘皮瓣均成活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术后随访3~22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无眼睑闭合困难、口角歪斜等并发症。结论:耳前筋膜蒂下颌缘皮瓣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切取较长蒂部及较大面积皮瓣,蒂部最大可旋转180°,修复面中上部皮肤肿瘤术后组织缺损创面,外观及功能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远期随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远期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15例,其中8例合并指骨骨折,5例合并屈肌腱损伤,9例合并指掌侧固有动脉、指掌侧固有神经损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0 cm×2.5 cm~2.4 cm×3.0 cm。切取以足底内侧动脉深支为血管蒂、携带隐神经终末皮支的足内侧穿支皮瓣,皮瓣的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或指总动脉吻合,选取1条伴行静脉或浅静脉与指背静脉吻合,皮支神经与指掌侧固有神经或指总神经缝接。供区直接缝合或采用全厚皮片植皮。随访内容包括皮瓣的色泽、外形、稳定性和TPD,评价患指的功能优良率及供区有无明显瘢痕、感觉异常和异常行走步态。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72个月,平均48.5个月。皮瓣色泽、厚度和正常指掌侧皮肤相近,皮瓣耐磨、稳定性好,持物有力,TPD为9~12 mm,12例末次随访于指骨间关节处出现指横纹。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优1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3.3%。供区未出现痛性瘢痕及感觉异常,足踝功能良好,行走步态正常。结论: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术后远期随访皮瓣厚度、色泽、质地与手指掌侧皮肤相近,能获取良好的效果,是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供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