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维手术规划系统引导机器人辅助选择性血管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三维手术规划系统引导机器人辅助选择性血管阻断肾部分切除术(RASPN)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8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收治的32例在三维手术规划系统引导下行RASPN的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 M(IQR)]45.0(17.5)岁(范围:30~68岁)。肿瘤位于左侧15例,右侧17例。肿瘤最大径27.5(13.0)mm(范围:14~50 mm)。R.E.N.A.L.评分10.0(1.8)分(范围:7~11分)。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105.5(15.7)ml·min -1·(1.73 m 2) -1[范围:71.1~124.8 ml·min -1·(1.73 m 2) -1]。术前完善三维重建及手术规划,主要包括肿瘤立体定位、明确肿瘤滋养血管、预测集合系统或血管损伤(2 mm间距法,即距肿瘤<2 mm的集合系统或血管可能被损伤)。 结果:32例患者均在三维手术规划系统引导下完成RASPN,无中转开放手术或改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病例。所有患者实现肿瘤快速定位及选择性血管阻断,分支动脉阻断时间24.5(15.4)min(范围:12~60 min),术前规划阻断血管与术中实际阻断血管的符合率为95.0%(57/60),无中转肾动脉全阻断者。2 mm间距法预测集合系统损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3/15和17/17。手术时间185(48)min(范围:76~295 min)。术中估计出血量200(350)ml(范围:20~800 ml),无术中输血病例。1例术中行肾静脉修补。术后出血相关的Clavien-Dindo Ⅱ级和Ⅲa级并发症各1例,无术后尿瘘者。术后住院时间3(0)d(范围:2~10 d)。1例透明细胞癌手术切缘阳性。随访时间15.4(13.9)个月(范围:3~35个月),术后末次肾小球滤过率为103.9(18.5)ml·min -1·(1.73 m 2) -1[范围:75.8~122.3 ml·min -1·(1.73 m 2) -1]。无患者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对于完全内生型肾肿瘤RASPN,三维手术规划系统有助于术者判断肿瘤位置、明确肿瘤滋养血管、预测集合系统或血管损伤,进而精准切除肿瘤、保护术后肾功能、减少围手术期尿瘘及出血并发症,用于术前规划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管介入性兔肾急性节段缺血损伤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通过血管介入技术建立兔肾急性节段缺血损伤模型的可行性,为研究肾局部急性缺血所致病理生理改变和功能损伤提供可靠的实验学方法。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 n=2)和栓塞组( n=6)。栓塞组行右颈总动脉置管后再行左肾下极次级肾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栓塞,对照组只行右颈总动脉置管。记录两组颈动脉置管成功率及栓塞组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成功率。栓塞组按观察时间进一步分为栓塞后12 h组( n=2),栓塞后24 h组( n=2),栓塞后72 h组( n=2)。观察实验兔一般情况,并分别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进行肾脏病理学检查。另有补充组2只,上述4组实验兔死亡时,随机抽取补充。 结果:实验兔行右颈总动脉置管均获得成功(9/9)。栓塞组1只实验兔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失败,原因为体重偏轻,靶肾动脉分支纤细,微导管进入后阻断血流。从补充组随机抽取1只实验兔补充,最终有6只实验兔成功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建成肾急性节段性缺血损伤模型6个,制模成功率为85.7%(6/7)。实验兔一般情况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均存活至实验终点。病理下被栓塞的肾组织出现急性缺血反应,早期以肾小管肿胀、变性为主,然后逐步出现弥漫或灶状的细胞崩解、脱落,最后在第3天时出现完全的肾梗死,呈现渐进的病理过程。结论:通过血管介入建立兔肾急性节段缺血损伤模型的方法可行,而且重复性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能较好地模拟人类肾急性局部缺血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分支阻断技术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部肿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分支阻断技术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PN)治疗肾门部肿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仁济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4例在RAPN术中实施肾动脉分支阻断技术治疗肾门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6例。中位年龄55.5(45~69)岁。肾门部肿瘤位于左肾9例,右肾5例。中位肿瘤最大径3.7(2.0~6.0)cm。肿瘤分期T 1a期8例,T 1b期6例。中位R.E.N.A.L.评分9(6~10)分。中位术前肌酐73(50~92)μmol/L。中位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92.97(74.97~117.24)ml/(min·1.73 m 2)。14例均全麻下行"球冠状"RAPN,肾脏腹侧肿瘤选择经腹腔入路,背侧肿瘤选择经后腹腔入路。术中暴露肾动脉主干、目标分支动脉和肾静脉,结合术前影像阻断目标分支动脉。 结果:本组14例中,13例顺利完成分支阻断RAPN,1例术中中转阻断肾动脉主干,无中转开放术式或根治手术者。中位手术时间120(60~190)min。中位术中失血量120(10~400)ml,无术中输血病例。中位热缺血时间21.5(13~35)min。中位术后住院时间2.5(2~4)d。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1例,MiT家族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后肾腺瘤1例。所有肿瘤切缘均阴性。中位随访时间为17(2~28)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者,术后末次随访肌酐中位值为79(54~129)μmol/L,中位eGFR为84.24(55.53~122.47)ml/(min·1.73 m 2)。 结论:分支阻断技术应用于RAPN治疗肾门部肿瘤,具有术中视野清晰、可精确完整切除肿瘤、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肾功能保护好、疗效确切等优点,适用于经过选择的肾门部肿瘤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分期≥T1b期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T1b期肾癌患者实施后腹腔镜下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6年7月至2020年9月,在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T1b期的肾癌患者35例,分别采用后腹腔镜下肾动脉全阻断(A组)和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B组)保留肾单位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输血率、切缘阳性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总肾小球滤过率(GFR)和患肾单侧GFR(sGFR)。结果:35例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55.7±8.4)岁;体质指数(24.6±3.1)kg/m 2;肿瘤直径(54.7±10.3)mm。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103.5±14.3)比(123.2±14.1)min, P=0.003]。两组热缺血时间、输血率、切缘阳性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患肾sGFR较术前下降程度均高于B组[(23.1±3.6)比(29.1±7.1)ml/min;(25.9±4.7)比(30.7±7.2),均 P<0.05]。 结论:分期≥T1b期肾癌患者实施后腹腔镜下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保留肾单位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够在术后早期很好地保护患者患肾功能,且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选择性肾动脉阻断技术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选择性肾段动脉分支阻断与肾动脉主干阻断行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价其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在2013年10月-2017年2月收治的65例T1期肾肿瘤患者的资料,其中行高选择性肾段动脉分支阻断肾部分切除术29例,行肾动脉主干阻断肾部分切除术36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术前术后肌酐变化、术中失血量、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切缘阳性率等.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明显手术并发症,肾动脉分支阻断组手术时间较肾动脉主干阻断组长,但其术前术后肌酐变化较肾动脉主干阻断组小.两组在术中失血量、热缺血时间和切缘阳性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指数(BMI)、肾肿瘤R.E.N.A.L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T1期肾肿瘤,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技术手术时间较长,但其肾脏组织热缺血区域小,对肾脏影响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RENAL评分≥7分肾肿瘤行后腹腔镜肾动脉分支选择性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RENAL评分≥7分肾肿瘤病人行后腹腔镜下肾动脉分支选择性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胶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RENAL评分≥7分的肾肿瘤病人63例,分别采用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及标准肾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切缘阳性率、输血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肾功能.结果 标准肾部分切除组手术时间较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9,P<0.05).两组热缺血时间、切缘阳性率、输血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组患肾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程度明显低于标准肾部分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7,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肾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RENAL评分≥7分肾肿瘤病人行后腹腔镜下肾动脉分支选择性阻断肾部分切除术可在术后早期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肾功能,且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与肾动脉全阻断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与肾动脉全阻断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肾部分切除术的56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是否完全阻断肾动脉,其中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25例(A组),肾动脉全阻断31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率、手术切缘阳性情况、Clavien分级等,术后3个月复查CT观察肿瘤有无复发及肾积水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由同一组医师操作,均无手术切缘阳性;A组术中无一例中转为全阻断下手术.A、B组ClavienⅡ级各有1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1d、1周和1个月时eGFR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均高于A组(均P<0.01).B组患者术后1d肾动脉阻断时间与eGFR呈负相关(r=-0.65,P<0.01),A组患者术后1d肾动脉阻断时间与eGFR未见相关(P>0.05).术后3个月复查CT,两组患者均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无肾积水及肾萎缩等.结论 与肾动脉全阻断比较,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相对安全,保护正常肾单位功能的效果更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度低温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中低温(28℃)下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50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计弓部的患者,急诊手术中应用三分支支架重建主动脉弓修复手术,术中选择性脑灌注采用右腋下动脉插管和左颈总动脉腔内置管方法进行单侧合并双侧脑灌注;统计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选择性脑灌注时间、间断停循环时间及术后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135.36±18.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3.82±14.64)min,选择性脑灌注(8.92±1.58)min,总的停循环(4,47±1.7)min.48例术后24 h内完全清醒;2例早期并发间歇性精神障碍,出院前恢复正常;死亡5例(10%),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第4天、第6天出现脑出血,最终死亡;1例因败血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死亡;2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后肾功能未恢复且并发全身感染后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其余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 对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在采用新型三分支支架手术治疗时,由于其间断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时间较短,中度低温(28℃)可满足其需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术中荧光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总结术中荧光应用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PN)的初步经验,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8月我院单一术者完成的15例RPN,术中均应用了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辅助手术操作:术中经静脉注射3.75 mg(1.5 ml)吲哚菁绿水溶液至患者体内,1 min内可在近红外光激发下对手术部位进行显影.肾动脉主干阻断的病例中,术中荧光主要用以区分肿瘤边界,而选择性阻断的病例中,主要用以评估肾脏缺血范围,明确分支阻断效果.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围手术期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均成功实施,无中转开放,所有肿瘤均被完整移除(主干阻断7例、分支阻断7例、无阻断1例),未见切缘阳性;肿瘤的最大径均未超过4 cm,R.E.N.A.L.评分4~10分,平均(6.9±1.9)分;手术时间95~230 min,平均(173.7±32.7) min;主干及分支肾动脉阻断手术中的热缺血时间为14~27 min,平均(20.23±4.04) min;失血量约为50~1000ml,平均(152.67±227.73)ml.其中1例患者原定行分支阻断因术中出血后转为主干阻断,术中出血量约为1 000 ml,未输血.术后1周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率约为-9.82%.结论:术中应用荧光显影技术行RPN治疗肾肿瘤是安全可行的,有进一步推广价值,其优势在于术中荧光有助于区分肿瘤边界,辅助选择性动脉阻断手术实施.然而,限于本研究为单术者、小样本报道,其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D打印技术在腹腔镜超选择性阻断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在腹腔镜超选择性阻断保留肾单位手术(NS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为3D打印指导的超清腹腔镜超选择性阻断保留肾单位手术,共12例;B组为无3D打印指导的超清腹腔镜超选择性阻断保留肾单位手术,共14例.比较手术时间、阻断时间、阻断正确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指标的差异.结果:2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和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1.4±12.5) min和(113.1±15.1) min,阻断正确率分别为100%(12/12)和71.4%(10/14),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8.0±20.3) mL和(150.0±31.6) mL,术后切口引流量分别为(112.0±17.2) mL和(137.0土41.3)mL,以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阻断时间分别为(25.2±2.4) min和(27.4±3.3)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A组和B组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部分切除术中采用超选择性阻断肾动脉分支,对术后术肾肾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3D打印在腹腔镜超选择性阻断保留肾单位手术中,具有很强指导意义,能明显提高阻断的准确率,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出血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