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百令胶囊对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后肺纤维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06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使用乙酰半胱氨酸及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百令胶囊(2.0 g/次,3次/d,口服);对照组及试验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结果 试验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肺纤维化指标改善程度[用力肺活量(0.60 vs.0.06,P=0.000)、最大呼气流量(1.27 vs.0.27,P=0.00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1.17 vs.0.03,P=0.000)、透明质酸(30.50 vs.-17.17,P=0.000)、层粘连蛋白(20.00 vs.6.00,P=0.005)、Ⅲ型胶原蛋白(10.70 vs.-8.30,P=0.000)、Ⅳ型胶原蛋白(16.75 vs.2.10,P=0.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高分辨率CT评分改善程度及治疗有效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后肺纤维化,能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肺纤维化指标,延缓肺纤维化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球主要经济体构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与研究体系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简称“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冠病毒感染持续全球大流行,促使了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和接种在全球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推进。如何有效应对可预期的新冠病毒疫苗上市后不良事件的规模性增长,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层面提前布局,从强化基础、促进合作、加强方法和能力、提高透明度和公众沟通等角度优化原有疫苗安全性监测体系,确保了该体系的良性、高效运行,可为我国相关领域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异体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30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年"就诊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门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双眼视力下降,配镜矫正视力不佳,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双眼圆锥角膜。入院眼科检查示:右眼裸眼视力(UCVA)0.02,左眼0.06;右眼眼压测量不出,左眼为11 mmHg(l mmHg=0.133 kPa);小瞳验光为右眼影动不清,左眼-6.25 DS/-3.50 DC×135=0.4。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双眼结膜无充血,右眼角膜基质浅层瘢痕,左眼角膜透明,双眼角膜Munson征(+),Vogt条纹(-),Fleischer环(-)。Sirius三维眼前节分析检查示:右眼角膜平坦子午线曲率(Flattest meridian keratometry,K1)为55.26 D,陡峭子午线曲率(Steepest meridian keratometry,K2)为64.80 D,平均K值为59.65 D,角膜最薄点厚度(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TCT)为369 μm;左眼角膜K1为45.21 D,K2为46.20 D,平均K值为45.70 D,TCT为466 μm。拟行左眼角膜胶原交联(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手术治疗,择期行右眼角膜移植手术治疗。患者于2019年9月行左眼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Accelerated trans-epithelial 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ATE-CXL)治疗,手术顺利,术后3个月左眼UCVA由0.02提高至0.12,小瞳验光显示为-4.50 DS/-3.50 DC×140=0.8,并验配RGPCL矫正。复查右眼角膜地形图示:K1为58.25 D,K2为64.71 D,平均K值为61.31 D,TCT为352 μm。因患者不接受右眼角膜移植方案,经充分术前沟通后,拟行右眼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经西安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在治疗前被告知手术风险及相关并发症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后于2020年1月行右眼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CXL。患者平躺位,奥布卡因滴眼液点眼表面麻醉,采用VisuMax飞秒激光设备(德国Zeiss公司)进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手术设计制作角膜基质囊袋,设计参数为:激光切割能量均为28,透镜帽直径7.5 mm,厚度105 μm,边切口宽度200°,边切位置270°(角膜正下方),边切宽度13.09 mm(见图1A)。分离角膜基质后,采用核黄素VibeX Xtra(美国Avedro公司)同时浸泡角膜层间以及待植入的同种异体角膜基质透镜10 min。供体基质透镜来自同日行SMILE的近视患者,透镜厚度为116 μm,直径6.5 mm。将基质透镜植入患者角膜层间,铺平角膜基质透镜以及角膜帽(见图1B)。采用KXL角膜交联仪(美国Avedro公司),调整紫外线发射头位置,红色十字光标对准角膜中心开始紫外线照射4 min,波长为370 nm,照射强度45 mW/cm 2,照射形式为脉冲式照射(1 s亮,1 s暗),总能量为5.4 J/cm 2。术毕平衡盐溶液(Balanced salt solution,BSS)冲洗层间,复位角膜帽,盖上角膜绷带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层间无异物,基质透镜平复无移位(见图1C)。术后4 d复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右眼角膜帽复位良好,绷带镜在位,角膜基质及透镜轻度水肿。摘除角膜绷带镜,复查角膜地形图示:K1 67.57 D,K2 63.34 D,平均K值65.39 D,TCT 461 μm,角膜最薄厚度较术前增加,厚度差异性较术前减小(见图2)。之后给予氟米龙滴眼液点眼3周,每天4次,每周递减1次;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每天4次,持续1周;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每天4次,持续1个月。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患者无法遵医嘱随访,本中心进行术后6个月电话随访,得知患者右眼UCVA0.02,小瞳验光-19.00 DS=0.8,并配戴RGPCL矫正视力,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术前高分辨前节OCT可见患者角膜不规则变薄,术后1年复查前节OCT可见角膜基质透镜透明、定位居中(见图3);复查角膜地形图示:K1 62.44 D,K2 64.04 D,平均K值63.23 D,TCT为460 μm(见图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椎体转移癌切除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68岁,身高168 cm,体重53 kg。因"双下肢无力伴大小便失禁9月余"入院。患者9月余前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后逐渐出现二便控制能力下降、双下肢肌力逐渐减至0级。背部疼痛剧烈,不能翻身,睡眠障碍。患者腰椎磁共振检查提示椎体多发转移癌(T 7-9,肾透明细胞癌转移),胸椎管狭窄,胸段脊髓受压。拟行椎体肿瘤切除术+胸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椎管减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二维结合三维超声早孕期筛查及诊断胎儿腭裂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早孕期超声筛查及诊断胎儿腭裂的可行性,分析总结二维及三维超声对正常胎儿和腭裂胎儿腭的成像技术和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接受孕早期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检查的胎儿10 519例,将胎儿NT测量标准切面上的腭线作为筛查标记,常规进行观察。对腭线异常胎儿,增加二维超声冠状面的鼻后三角和轴平面的上颌牙槽突弓作为诊断切面,并采集三维容积数据以及面部三维多模式成像进行离线分析,确定或排除胎儿严重腭裂畸形。对纳入本研究的所有病例,在早孕期引产后或中孕期进行结构畸形筛查以及产后(或引产后)评估。结果:在10 519例胎儿中,10 204例(97.01%)成功获取标准NT平面并观察到腭线,其中腭线正常10 169例。35例腭线异常胎儿中13例通过增加二维超声切面和三维容积离线分析确诊为唇腭裂,并经引产证实:包括单侧唇腭裂7例,双侧唇腭裂3例,正中唇腭裂2例,不规则唇腭裂1例。无假阳性结果报告。22例经增加二维超声切面和三维容积离线分析后排除唇腭裂。全部胎儿均经中孕筛查和(或)生后追踪证实。漏诊单纯继发腭裂1例。结论:腭线是早孕期胎儿腭裂的良好筛查指标。对腭线异常胎儿,增加鼻后三角和上颌牙槽突弓轴平面,并采集三维容积数据进行离线分析,可确定或排除有无严重腭裂畸形。本研究对胎儿严重类型唇腭裂畸形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产前遗传咨询以及出生缺陷防控有重大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癌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手术标本病理改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了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手术标本的病理形态特点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通过回顾临床病史资料及石蜡组织病毒核酸检测验证,选取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标本,观察脏器的病理变化,并初步探讨与临床表现的联系。结果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肺部可出现间质性肺炎改变,透明膜不明显,但也可能为疾病早期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预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预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为新冠肺炎的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8日至3月10日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15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常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肝功能、心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胸部CT影像学、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RNA等标志物。分析并比较不同预后两组新冠肺炎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另选取2019年8月1日至11月30日本院收治的其他病毒性肺炎患者55例为对照组。比较新冠肺炎组和对照组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结果:入组215例患者中存活206例,死亡9例。生存组年龄明显低于死亡组,住院时间较死亡组明显延长。①临床特征方面:死亡组出现呼吸困难、咽痛、寒战、畏寒等症状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脏疾病、外科手术史等比例均明显高于生存组。两组其他症状和体征、基础疾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不同预后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死亡组白细胞计数〔WBC(×10 9/L):10.6(4.0,13.4)比4.9(3.9,6.3)〕、中性粒细胞计数〔NEU(×10 9/L):9.7(3.4,12.2)比2.9(2.1,4.2)〕、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14.66(5.19,18.48)比2.34(1.47,3.34)〕、C-反应蛋白〔CRP(mg/L):130.21(35.74,210.86)比17.90(3.11,50.23)〕、降钙素原〔PCT(mg/L):1.46(0.45,13.12)比0.04(0.02,0.07)〕、乳酸脱氢酶〔LDH(μmol·s -1·L -1):4.80(3.34,7.37)比3.77(2.99,5.12)〕、肌酐〔Cr(μmol/L):72.9(69.6,627.5)比68.4(55.5,81.9)〕、D-二聚体〔mg/L:0.86(0.56,3.32)比0.39(0.33,0.58)〕和胸部CT磨玻璃不透明影〔77.8%(7/9)比35.0%(72/206)〕、局部斑片状影〔55.6%(5/9)比17.5%(36/206)〕、双侧片状影〔100.0%(9/9)比49.5%(102/206)〕比例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均 P<0.01),淋巴细胞计数〔LYM(×10 9/L):0.6(0.5,0.8)比1.3(1.0,1.6)〕、Na + 〔mmol/L:136.1(131.0,136.8)比138.8(136.5,140.4)〕、Cl - 〔mmol/L:97.7(92.7,100.9)比102.7(100.2,104.3)〕、二氧化碳CO 2 (mmol/L):23.0(20.6,28.5)比29.2(27.7,30.9)〕水平均明显低于生存组(均 P<0.05)。③新冠肺炎组和对照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新冠肺炎组WBC、NEU、LYM、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Cl -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NLR、CRP、K +、CO 2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结论:新冠肺炎早期症状以发热、咳嗽、胸闷、乏力为主,高龄和有基础疾病可能是影响新冠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死亡组和生存组实验室检查指标(WBC、NEU、LYM、CRP、PCT、LDH、Cr)在疾病早期就已经表现出明显异常,对早期预测患者病情有重要意义;同时实验室检查指标(WBC、NEU、LYM、PLT、RDW-CV、RDW-SD、CRP、Cl -、K +、CO 2)在新冠患者与其他病毒性肺炎患者的鉴别诊断中也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肾透明细胞癌术后30年十二指肠转移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因间断上腹痛、便血多次住院,行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溃疡,既往肾透明细胞癌术后30年,冠心病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经内科治疗出血停止,停服阿司匹林并规律抗溃疡治疗,但病情反复,复查胃镜十二指肠溃疡病灶逐渐增大,最终经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确定为肾癌转移,PET-CT检查支持十二指肠转移癌诊断。患者无手术机会,未行放化疗治疗,接受对症、支持等保守治疗。肾癌术后30年出现十二指肠转移较少见,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恶性肿瘤基础病患者出现十二指肠溃疡要注意转移癌可能,应全面检查、及时诊断并积极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透明隔间腔的MR影像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透明隔间腔的透明隔腔(CSP)和韦尔加腔(CV)的MRI特点并对其进行影像学分型,以便在选择手术入路时作为辅助参考。方法:纳入2019年1—4月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常规5.0 mm层厚头颅MR扫描的患者200例,观察透明隔间腔的出现概率和形态学特点,进行影像学分型。针对临床最为常见的CSP类型,纳入2018年3月—2019年3月难治性癫痫患者75例,行1.0~2.0 mm薄层MR扫描,经图像融合和三维重建,分别在横断面、冠状面图像中测量CSP长、宽、高的最大径,计算平均值。结果:200例头颅常规MR扫描,可以观察到CSP者189例(94.5%),提示存在显性CSP者占大多数。CSP通常显示在经室间孔层面及其上方1个层面,位于胼胝体膝部的后方和穹窿柱的前上方。将CSP进行MR影像学分型:闭合型(Ⅰ型)、间隙型(Ⅱ型)、扩张型(Ⅲ型)、囊肿(Ⅳ型)和畸形变异(Ⅴ型)5个类型,分别占比4.5%(9/200)、91.5%(183/200)、1.5%(3/200)、1.5%(3/200)和1.0%(2/200)。CV按影像学可分为:单独出现或者与CSP融合,各占比1.0%(2/200)和1.5%(3/200)。最常见的CSP间隙型(Ⅱ型)的三维形态学测量,MRI可见的长、宽、高,均值为2.3 mm、1.5 mm、3.6 mm。结论:CSP在MRI呈现多种形态,体积大小差别不一。术前通过MRI判断CSP是否存在以及CSP分型,可以作为选择透明隔分离方式和手术路径的重要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流行性流感防范框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20年3月11日,WHO正式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规模已形成大流行。截至3月31日,疫情波及超过178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病例超过78万例。2011年,WHO已建立大流行性流感防范框架(PIPF),以平等、透明、公正地共享H5N1流感病毒及其他可能引起人间大流行的流感病毒,进而获取疫苗、共享其他相关利益,推动全球流感大流行防范和应对工作。由于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传播力与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似,符合“引起人间大流行”的基本要素,且流行规模已超过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因此可以将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纳入PIPF,同时实战验证并改进PIPF。建议WHO、其他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充分利用PIPF体系应对疫情,在全球层面更好地协调各个国家的行动;同时,我国也应在框架下全面做好国内疫情防控和国际疫情协同的规划与布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