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视镜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困难憩室乳头插管3例(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正确地识别壶腹部乳头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成功的先决条件。本文介绍了3例通过前置透明帽直视镜在困难憩室乳头插管中的使用,为该类病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可充气球囊压迫辅助下硬化剂注射治疗3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可充气球囊压迫辅助下硬化剂注射治疗(bc-EIS)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6月12日至9月12日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bc-EIS的38例EGV患者,统计硬化剂使用量、硬化剂注射点数,观察术中注射点是否出血(不出血、渗血、喷血或射血)、是否需要压迫止血(无需压迫止血、针鞘压迫止血、透明帽压迫止血),术后早期(术后72 h~6周)再出血、迟发性(术后6周后)出血情况,并记录达到静脉曲张完全消失的治疗次数。术后随访1、3、6个月,评估bc-EIS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EGV患者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范围)为(53.2±11.3)岁(30~79岁)。bc-EIS术中,每例患者硬化剂使用量(范围)为(20.03±7.49) mL(6~40 mL) ,硬化剂注射点数(范围)为(4.97±1.83)点(2~10点)。第1、2、3次bc-EIS后静脉曲张完全消失率分别为71.1%(27/38)、89.5%(34/38)、100.0%(38/38)。38例EGV患者均未发生术后静脉曲张相关再出血。随访发现2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出现呕血、黑便,内镜诊断为贲门下方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经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bc-EIS术后均未发生发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异位栓塞和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bc-EIS的硬化剂用量较指南推荐量约减少1/2,注射点出血少,特别是1次治疗后静脉曲张完全消失率>7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辅助牵引技术在内镜全层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能完全切除消化道管壁深层的黏膜下肿瘤,具有广阔的临床运用前景,但复杂的手术操作和高危的手术风险限制了它的应用推广。各种辅助牵引技术有望降低EFTR的手术难度及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就各种辅助牵引技术在EFTR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钛夹丝线联合牵引法操作简单、应用较多,但其牵引力小,钛夹有脱落的风险;圈套器牵引法和钛夹-圈套器牵引法具有拉力大的优势,但其推力也受圈套器硬度影响;抓取钳牵引法牵引点灵活易调整,但需使用双钳道内镜、后屈位难操作;透明帽辅助牵引法和全层切除装置辅助牵引法用时较短、容易推广,但其可切除病灶受限,病灶的位置大小均可能影响其成功率;相比之下,缝合环-T型针组织锚辅助法切除范围大,但操作复杂、可行性未得到证实;机器人辅助法虽然有灵活操作、可视化优的长处,但其成本昂贵、难度较高。虽然目前还未有磁锚定技术在EFTR中的应用报道,但其在EFTR的辅助牵引中可能会有不错的运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异体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30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年"就诊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门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双眼视力下降,配镜矫正视力不佳,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双眼圆锥角膜。入院眼科检查示:右眼裸眼视力(UCVA)0.02,左眼0.06;右眼眼压测量不出,左眼为11 mmHg(l mmHg=0.133 kPa);小瞳验光为右眼影动不清,左眼-6.25 DS/-3.50 DC×135=0.4。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双眼结膜无充血,右眼角膜基质浅层瘢痕,左眼角膜透明,双眼角膜Munson征(+),Vogt条纹(-),Fleischer环(-)。Sirius三维眼前节分析检查示:右眼角膜平坦子午线曲率(Flattest meridian keratometry,K1)为55.26 D,陡峭子午线曲率(Steepest meridian keratometry,K2)为64.80 D,平均K值为59.65 D,角膜最薄点厚度(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TCT)为369 μm;左眼角膜K1为45.21 D,K2为46.20 D,平均K值为45.70 D,TCT为466 μm。拟行左眼角膜胶原交联(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手术治疗,择期行右眼角膜移植手术治疗。患者于2019年9月行左眼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Accelerated trans-epithelial 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ATE-CXL)治疗,手术顺利,术后3个月左眼UCVA由0.02提高至0.12,小瞳验光显示为-4.50 DS/-3.50 DC×140=0.8,并验配RGPCL矫正。复查右眼角膜地形图示:K1为58.25 D,K2为64.71 D,平均K值为61.31 D,TCT为352 μm。因患者不接受右眼角膜移植方案,经充分术前沟通后,拟行右眼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经西安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在治疗前被告知手术风险及相关并发症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后于2020年1月行右眼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CXL。患者平躺位,奥布卡因滴眼液点眼表面麻醉,采用VisuMax飞秒激光设备(德国Zeiss公司)进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手术设计制作角膜基质囊袋,设计参数为:激光切割能量均为28,透镜帽直径7.5 mm,厚度105 μm,边切口宽度200°,边切位置270°(角膜正下方),边切宽度13.09 mm(见图1A)。分离角膜基质后,采用核黄素VibeX Xtra(美国Avedro公司)同时浸泡角膜层间以及待植入的同种异体角膜基质透镜10 min。供体基质透镜来自同日行SMILE的近视患者,透镜厚度为116 μm,直径6.5 mm。将基质透镜植入患者角膜层间,铺平角膜基质透镜以及角膜帽(见图1B)。采用KXL角膜交联仪(美国Avedro公司),调整紫外线发射头位置,红色十字光标对准角膜中心开始紫外线照射4 min,波长为370 nm,照射强度45 mW/cm 2,照射形式为脉冲式照射(1 s亮,1 s暗),总能量为5.4 J/cm 2。术毕平衡盐溶液(Balanced salt solution,BSS)冲洗层间,复位角膜帽,盖上角膜绷带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层间无异物,基质透镜平复无移位(见图1C)。术后4 d复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右眼角膜帽复位良好,绷带镜在位,角膜基质及透镜轻度水肿。摘除角膜绷带镜,复查角膜地形图示:K1 67.57 D,K2 63.34 D,平均K值65.39 D,TCT 461 μm,角膜最薄厚度较术前增加,厚度差异性较术前减小(见图2)。之后给予氟米龙滴眼液点眼3周,每天4次,每周递减1次;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每天4次,持续1周;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每天4次,持续1个月。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患者无法遵医嘱随访,本中心进行术后6个月电话随访,得知患者右眼UCVA0.02,小瞳验光-19.00 DS=0.8,并配戴RGPCL矫正视力,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术前高分辨前节OCT可见患者角膜不规则变薄,术后1年复查前节OCT可见角膜基质透镜透明、定位居中(见图3);复查角膜地形图示:K1 62.44 D,K2 64.04 D,平均K值63.23 D,TCT为460 μm(见图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全层切除术与透明帽辅助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老年患者胃小间质瘤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与透明帽辅助内镜全层切除术(cap-assisted EFR,EFR-C)治疗老年患者(≥60岁)胃小间质瘤(≤1.5 c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20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EFR(41例)或EFR-C(25例)治疗的胃小间质瘤老年患者资料。比较EFR组和EFR-C组胃小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经济效益及随访情况。结果:EFR组和EFR-C组的肿瘤R0切除率分别是95.1%(39/41)和100.0%(25/25);EFR组手术时间[45.0(32.5,66.5)min比30.0(20.0,42.5)min, U=259.500, P=0.001]及切除时间[30.0(20.0,50.5)min比9.0(6.5,16.5)min, U=127.000, P<0.001]均长于EFR-C组;EFR组热止血钳使用率高于EFR-C组[75.6%(31/41)比12.0%(3/25), χ2=25.159, P<0.001];EFR组术后白细胞计数[8.3(6.6,10.4)×10 9/L比6.3(5.0,7.7)×10 9/L, U=271.000, P=0.001]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6%±8.8%比73.0%±6.8%, t=2.256, P=0.027)均高于EFR-C组;EFR组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多于EFR-C组[(2.8±2.0)d比(1.0±2.0)d, t=3.625, P=0.001)];EFR组住院花费明显高于EFR-C组[(20 595.0±3 653.3)元比(13 209.0±4 458.9)元, t=7.323, P<0.001];随访期间内,2组患者均存活且肿瘤无复发或转移。 结论:EFR和EFR-C治疗老年人胃小间质瘤是安全有效的,与EFR相比,EFR-C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炎症反应较少、医疗费用更低,更适合老年患者胃小间质瘤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内痔的临床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p-assisted endoscopic sclerotherapy,CAES)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内痔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双盲对照临床研究。将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符合纳入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内痔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CAES组( n=40)和PPH组( n=40),分别接受不同的手术方式。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和48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治愈率。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情况和术后1年复发情况。 结果:受试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PPH组相比,CAES组术中出血量[(0.54±0.15)mL比(7.32±2.17)mL]和治疗费用[(6 249.53±435.67)元比(7 832.96±526.74)元]均显著减少( t=19.714, P<0.05; t=14.650, P<0.05),住院时间[(3.53±0.94)d比(5.18±1.36)d]和恢复正常生活时间[(5.26±1.28)d比(7.17±2.09)d]均显著缩短( t=6.312, P<0.05; t=4.929, 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77, P>0.05)。CAES组术后24 h[(2.64±0.70)分比(3.59±0.93)分]、48 h[(1.28±0.31)分比(2.16±0.57)分]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PPH组( t=5.162, P<0.05; t=8.578, P<0.05)。CAES组和PPH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36/40)比97.5%(39/40), χ2=0.853, P=0.356]。术后3个月随访期间,CAES组尿潴留[0.0%(0/40)比15.0%(6/40)]、疼痛发生率[2.5%(1/40)比22.5%(9/40)]均显著低于PPH组( χ2=4.504, P<0.05; χ2=7.314, P<0.05)。80例患者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CAES组复发率为7.5%(3/40),与PPH组5.0%(2/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80, P>0.05)。 结论:CAES作为一种治疗内痔的新型微创技术具有与PPH相当的治愈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且与PPH相比,CAES具有创伤更小、痛苦更小、康复速度更快及费用更经济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术中并发症及处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作为一种相对新的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目前还处在不断探索的发展阶段。虽然临床研究显示其在矫治屈光不正方面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及稳定性,但是仍有相关术中并发症发生,导致临床效果不一。SMILE手术操作分为飞秒激光制作透镜以及分离、取出透镜,在每一步骤中均可能发生术中并发症。透镜的制作完全依赖飞秒激光,不可避免会发生飞秒激光相关的并发症,如负压脱失、不透明气泡层、黑区;透镜的分离、取出依赖术者的操作经验及手术技巧,因而可能在术中出现角膜帽撕裂、透镜取出困难、透镜组织残留、出血、透镜偏中心等。本文就SMILE术中经常出现的并发症种类、原因、处理原则以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手术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处理能力,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住院患儿静脉输液工具使用及留置现况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住院患儿静脉输液时不同工具的使用情况以及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7月24—31日,选择北京儿童医院医联体范围内49家医院的住院患儿静脉输液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应用自行设计的儿童静脉输液情况横断面调查表及拍摄静脉输液工具的照片进行资料收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期间49家医院共有住院患儿18 316例,输液患儿14 421例,输液比例为78.73%。静脉导管的应用情况为外周静脉短导管(留置针)占87.94%;静脉导管的连接以肝素帽连接为主,占64.23%,6 398例(44.37%)患儿应用的输液工具为聚氯乙烯(PVC)材质且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在敷料选择方面以无菌透明敷料固定为主。导管留置期间存在问题主要是导管或输液接头内有回血发生率、导管夹夹闭位置不正确或未夹闭,导管脱出,且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多于中心静脉导管,其中管道内有陈旧回血、输液接头内有回血发生率,外周留置针和中心导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住院患儿静脉输液率较高,虽然静脉输液工具种类繁多,但对于儿童患者输液工具的选择以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和肝素帽连接为主,导管维护方面尚存在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灶性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合并视盘玻璃疣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25岁。因自幼视力不佳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幼时曾于外院诊断为"双眼黄斑病变"。既往史、家庭史无特殊,无全身其他系统疾病。眼部检查:双眼最佳矫正视力0.02。外眼、眼前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超广角眼底检查,双眼后极部及视盘周围散在类圆形斑状黄白色病灶,视盘边界不规则(图1A)。超广角自身荧光(AF)检查,双眼后极部及下方视网膜散在圆形斑状强AF,部分强AF围绕视盘周围,视盘见多个圆形强AF病灶,双眼对称,病灶数量较眼底像显示更多更清晰,并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损伤所致的斑驳强AF(图1B)。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双眼视盘处圆形病灶较光滑透明,似"鱼卵样",后极部黄斑附近黄白色圆形病灶颜色更黄(图1C)。眼底55° AF检查,视盘及后极部圆形病灶均呈强AF(图1D)。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双眼黄白色病灶处椭圆体带增厚,下方类半圆形强反射物质沉积(图1E);后极部黄斑区视网膜内可见"桥样"连接的暗反射,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浅脱离(图1F);视盘多个空腔样弱反射间隙,边缘呈强反射的"帽状"强反射(cap sign)(图1G)。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双眼视盘盘缘可见与AF检查中视盘圆形强AF病灶对应的圆形强荧光,边界尚清,随造影时间延长无明显荧光素渗漏;后极部散在斑驳状透见荧光,眼底黄白色病灶呈圆斑状弱荧光遮蔽(图2)。临床诊断:(1)双眼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BEST病卵黄破裂期);(2)双眼视盘玻璃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较小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研究对2014年8月—2019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5例直径≤12 mm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NENs)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内镜切除方式分成内镜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组(EMR-C组,35例)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组(ESD组,20例),结果发现:2组手术成功率、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均为100.0%;与ESD组比较,EMR-C组中位手术时间更短(12.00 min比28.35 min, P<0.001),平均住院费用更少(21 165.19元比28 400.35元, P=0.004),并发症总体发生率相近[2.86%(1/35)比0, P=1.000];截至2020年3月,EMR-C组和ESD组复发率分别为28.6%(10/35)和15.0%(3/20)( P=0.418)。提示,对于直径≤12 mm、未侵犯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G-NENs,内镜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均安全有效,但内镜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在手术时间和住院花费方面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