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腹腔脓肿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比较CT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治疗腹腔脓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北碚中医院收治的腹腔脓肿行PCD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CT引导PCD)和对照组(超声引导PCD),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治愈率、穿刺置管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穿刺费用及并发症.两组在穿刺置管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治愈率以及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穿刺成功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7.37%比78.26%,P<0.05);而在穿刺费用上,对照组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CT引导下的PCD穿刺成功率相对较高,而超声引导下的PCD的穿刺费用较低,且应用便利,两种引导穿刺的方式各有优势,应根据个体化进行合理选择,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双J管留置时间对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分析术前留置双J管的时长对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2021 年 2 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 167 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留置双J管后消除明显感染症状,然后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或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根据双J管留置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 d)和研究组(>7 d),分别为 74 例和 93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结果、无石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所有患者的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本次研究共检出 71 株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3.38%),其中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 3 种.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留置双J管前和留置双J管后第 7 天时的尿白细胞水平和血白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均在留置 7d后较留置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 1 个月内无石率相似(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在暂时性低热、发热、血尿、输尿管穿孔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是尿路刺激征和尿路感染在研究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留置双J管的时长对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治愈率无显著影响,但是较长的双J管留置时间会增加患者术后出现尿路刺激征和尿路感染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五步法"大功率绿激光汽化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180 W XPS绿激光"五步法"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PVP)治疗大体积(≥80 ml)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采用180 W XPS绿激光"五步法"PVP治疗的240例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0.18±7.71)岁,其中年龄≥70岁者129例;体质指数(24.91±2.98)kg/m 2,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3(20,26)分,生活质量评分(QOL)5(4,5)分,前列腺体积98.29(86.49,116.32)ml,最大尿流率(Q max)6(4,8)ml/s,残余尿量120(30,200)ml。240例均行180W XPS"五步法"PVP:按顺序汽化左侧叶1~2点、右侧叶10~11点,建立工作通道;由腹侧至背侧分别逐层斜行汽化左侧叶与右侧叶;分别汽化5、7点前列腺组织,建立"中叶旁沟"工作通道;侧向汽化前列腺中叶;汽化修整两侧叶及前列腺尖部。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并评估患者术后12个月IPSS、QOL、Q max、残余尿量变化。 结果:24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9(59,85)min,激光手术时间52(46,62)min。术中包膜穿孔3例(1.25%),均出现在创面修整阶段;联合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止血9例(3.75%),无围手术期输血病例。术后22例(9.17%)行膀胱冲洗6~24 h;术后尿管留置时间3(3,4)d,术后住院时间4(3,5)d。术后26例(10.83%)出现尿失禁,其中急迫性尿失禁22例,压力性尿失禁4例,无真性尿失禁。术后2周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控尿。术后无严重血尿、严重膀胱刺激征患者;术后12个月IPSS 5(4,7)分,QOL 1(1,2)分,Q max 18(15,20)ml/s,残余尿量10(0,30)ml,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P<0.01),无二次手术患者。 结论:180W XPS绿激光"五步法"PVP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显著,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微创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在困难胰管结石中的应用(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评估 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在困难胰管结石中的应用。收集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因困难胰管结石行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的患者资料。共有18例患者纳入研究,每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1.5±0.7)次。碎石操作成功率为88.9%(16/18),16例患者每例SpyGlass碎石(1.3±0.4)次。结石直径为(13.17±3.69) mm,结石个数为(1.70±0.74)个。9例患者结石位于胰头,15例患者伴胰管近端狭窄。1例患者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胰管支架留置时间为(10.5±2.8)个月,术后随访6~30个月,胰管狭窄及胰管结石无复发。SpyGlass内镜直视下行激光碎石在困难胰管结石中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肠代输尿管术治疗输尿管长段狭窄的应用经验和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在上尿路修复和重建中应用肠道的经验,探讨肠代输尿管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38例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6例,女72例。年龄(35.54±21.35)岁,其中儿童9例,年龄(10.78±4.41)岁。输尿管狭窄位于左侧65例,右侧38例,双侧34例。孤立肾12例。输尿管上段狭窄26例,中段狭窄2例,下段狭窄24例。输尿管全长狭窄14例,输尿管多发狭窄54例。术前留置肾造瘘管22例,留置双J管88例。术前行B超、增强CT、CTU、MRU、顺行和逆行造影检查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为(15.93±4.67)cm。术前血肌酐(93.94±37.13)μmol/L,尿素氮(5.91±1.99)m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83.53±25.18)ml/min。孤立肾患者术前血肌酐(104.83±69.14)mol/L,尿素氮(7.33±2.90)mmol/L,eGFR(64.53±14.46)ml/min。本研究138例,接受回肠代输尿管术(回肠组)123例,术中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14.48±6.28)cm,选取回肠段长度(20.67±11.20)cm,替代输尿管长度(22.97±8.09)cm;Yang-Monti回肠代输尿管术(Yang-Monti回肠组)7例,术中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15.43±4.35)cm,截取回肠段(3.00±0.58)段,每段回肠段长度2.5~3.0 cm,重建回肠段长度(16.83±3.97)cm,重建回肠替代输尿管长度(11.50±5.65)cm;Yang-Monti结肠代输尿管术(Yang-Monti结肠组)8例,术中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6.00±0.93)cm,截取结肠段(2.75±0.46)段,每段结肠段长度1.5~2.0 cm,重建结肠段长度(5.13±1.13)cm,重建结肠替代输尿管长度(4.88±1.46)cm。Yang-Monti回肠组与回肠组术中测量的输尿管狭窄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900);Yang-Monti结肠组与回肠组术中测量的输尿管狭窄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2);Yang-Monti回肠组( P=0.0001)和Yang-Monti结肠组( P=0.0003)与回肠组替代的输尿管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种术式术后留置术区引流管、尿管、输尿管内支架管,术前留置的肾造瘘管术后保留。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发生并发症。Yang-Monti回肠组手术时间(376.40±202.80)min、Yang-Monti结肠组手术时间(626.30±224.20)min,与回肠组手术时间(286.80±97.24)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294, P=0.0001);Yang-Monti回肠组术中出血量(314.30±213.50)ml、Yang-Monti结肠组术中出血量(210.00±96.07)ml,与回肠组术中出血量(183.90±199.70)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971, P=0.7157)。所有患者出院前肌酐(84.45±28.51)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39);尿素氮(5.79±2.61)mmol/L( P=0.6684),eGFR(89.11±25.17)ml/min( P=0.150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孤立肾患者出院前肾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Yang-Monti回肠组和回肠组的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0.00±5.35)d和(9.24±6.45)d( P=0.7599),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3.17±4.79)d和(17.61±10.29)d( P=0.2973),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9.86±9.34)d和(16.02±10.70)d( P=0.35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Yang-Monti结肠组和回肠组的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4.88±7.81)d和(9.24±6.45)d( P=0.0202),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8.88±2.80)d和(17.61±10.29)d( P=0.0188),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4.88±17.04)d和(16.02±10.70)d( 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Yang-Monti回肠组1例术后第2天发生低钾血症,予静脉滴注氯化钾纠正。回肠组5例术后第2天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予纠正。回肠组6例、Yang-Monti回肠组1例术后尿管中发现黏液样分泌物,Yang-Monti结肠组8例术后尿管中发现白色絮状物,予保持尿管通畅。回肠组5例、Yang-Monti回肠组1例、Yang-Monti结肠组1例术后出现尿瘘,其中回肠组1例再次手术调整双J管后治愈,其余均保守治疗并延长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后治愈。13例术后发热,予敏感抗生素后治愈。33例发生尿路感染,26例使用抗生素治疗,10例尿培养阳性,予敏感抗生素治疗;7例未使用抗生素治疗,6例术后尿常规提示白细胞异常,尿培养阴性。8例失访。130例术后随访2~36个月。肌酐(93.00±31.14)μmol/L( P=0.8279),eGFR(83.10±24.32)ml/min( P=0.9138),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素氮(6.82±2.46)m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2)。孤立肾患者手术前后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未发生电解质异常。1例出院后7 d因黏液堵塞尿管发生尿潴留,导致输尿管膀胱吻合口3 cm尿囊肿,更换尿管后消失。并发输尿管结石、肾结石各1例,再次行输尿管镜治疗。13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同侧肾轻度积水。16例尿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其中8例尿培养提示细菌感染,7例予敏感抗生素治疗。 结论:对于上尿路修复重建手术,回肠代输尿管术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安全有效;Yang-Monti回肠或结肠代输尿管术也是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支气管单向活瓣在支气管胸膜瘘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内单向活瓣(EBV)置入治疗支气管胸膜瘘(BP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市肺科医院内镜中心治疗的行EBV置入治疗术的外周型BPF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详细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病因、病变位置、治疗方法及操作过程、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数据,评估EBV置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3例患者中,男26例,女7例;中位年龄54.7(28~86)岁。病因为胸外科术后BPF 18例(54.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6例(18.2%)、肺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自发性气胸12例(36.4%);33例病例共置入瓣膜63枚,单个病例最多使用4枚活瓣,最少使用1枚。病灶位置位于右下叶16例(48.5%),左上叶12例(36.4%);33例行EBV置入封堵治疗患者中,共有22例(66.7%)成功,患者术前的胸管留置时间为(88.5±36.6)d,EBV治疗后胸管留置的时间为(29.6±11.4)d。EBV置入后成功取出的时间为(102.2±31.3)d;经EBV治疗外周型BPF的术后随访6个月,主要并发症是活瓣分泌物附着29例(90.6%),轻度肉芽增殖13例(40.6%)。另外有中重度肉芽增殖5例(15.6%),活瓣移位或脱落1例(3.1%),出血1例(3.1%)。结论:本研究中EBV置入封堵治疗成功率为66.7%,经支气管镜EBV置入治疗外周型BPF术是一种效果较理想且并发症相对较轻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妇科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期间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糖尿病、术前感染史、不良卫生习惯、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管及术后卧床时间为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不良卫生习惯、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管为影响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 P<0.05)。 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感染发生率有很大的降低空间,而导致妇科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较多,通过缩短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管时间及改正不良卫生习惯、选择更优的手术方式等有效应对措施是降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关键所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尿道前列腺铥激光剜切术与经尿道前列腺铥激光解剖性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铥激光剜切术(ThuVEP)与经尿道前列腺铥激光解剖性剜除术(Thu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ThuVEP或ThuLEP治疗的1 638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huVEP组916例,年龄(68.8±12.9)岁;ThuLEP组722例,年龄(67.3±10.2)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 max)、残余尿(PVR),以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等的差异。 结果:ThuVEP组和ThuLEP组患者的年龄、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QoL评分、Q max、PV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huVEP组和ThuLE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剜切或剜除时间、组织粉碎时间、剜切或剜除组织重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huVEP组拔管后轻微肉眼血尿的发生率为7.8%(56/916),低于ThuLEP组的9.4%(65/722)( P=0.026);ThuVEP组术后1个月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5.2%(38/916),低于ThuLEP组的11.9%(86/722)( P<0.001)。ThuLEP组中有3例(0.4%)患者因术后严重血尿导致二次手术止血,而ThuVEP组无患者发生该严重并发症。 结论:ThuVEP与ThuLEP的手术疗效相当,ThuVEP能够显著减少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且在止血效果方面更加具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改良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淮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换血治疗的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5例为研究对象,换血时建立两条通路,一条动脉通路为放血通路,另一条外周静脉为输血通路(该通路由留置针连接佳士比3000输液泵专用输血皮条,此皮条过滤器上端呈Y型,有两根平行的输血穿刺器,分别插入红细胞血袋和血浆血袋,共用一个过滤器输血。每输入100 mL红细胞,夹闭红细胞血袋端皮条,开放血浆血袋端皮条,再输入50 mL血浆,交替进行),两条动静脉形成换血回路,由3个输液泵控制(第1泵为放血泵,第2泵为输血泵,第3泵为肝素钠输注泵),真正实现了全程全自动换血。观察换血前后血常规、血总胆红素、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血培养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25例患儿中,换血时间90~120 min。换血前后呼吸、心率、血压、电解质、血气分析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小板均明显下降[换血前后总胆红素(485.8±126.5)μmol/L比(207.9±68.4)μmol/L;换血前后血小板(301.6±118.3)×10 9/L比(125.3±60.2)×10 9/L, t=-6.924、-7.986,均 P<0.01];换血后白细胞较换血前下降[换血前(12.57±6.11)×10 9/L,换血后(8.98±3.24)×10 9/L, t=-2.922, P<0.05];换血后微量血糖高于正常值,与换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换血前(4.9±0.7)mmol/L,换血后(7.1±1.5)mmol/L, t=3.866, P<0.01];换血后24 h内微量血糖恢复正常范围,72 h血小板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所有病例换血后血液细菌培养均阴性。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结论:改良输液泵控制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在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断和预防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吻合口漏是直肠前切除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尽管吻合器械及外科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吻合口漏发生率并无显著下降。随着更多关于吻合口漏早期诊断的研究发表,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如发热、首次排粪时间、腹部CT、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钙素原(PCT)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其他细胞因子和生物标志物(IL-6、TNF-α、乳酸、pH值、尿新蝶呤/肌酐比率)等为外科医生评估吻合口漏发生风险提供了参考,增加了吻合口漏早期诊断的可能。尽管如此,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仍然是最终目标。对于吻合口漏的预防,术中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技术为医生评估吻合口灌注提供了一种简单且安全的客观手段;转流性造口的应用可能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经肛管引流可以减少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引流管是否均可以明确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还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此外,对于经肛引流管留置时间,放置的位置尚未形成统一意见。目前对于吻合口漏的研究仍未采用统一的定义,相关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大,仍然期待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型前瞻性及随机对照研究来明确直肠癌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