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部分二级及以上医院妇产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018年、2023年北京市部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的妇产科医师2次继续医学教育的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今后完善妇产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规范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164名北京市妇产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了解继续医学教育完成情况、不完成的原因、希望完成途径及希望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方式等方面。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因疫情影响,2023年调查中有79名(48.17%)、76名(46.34%)医师通过线上或线上为主方式完成继续医学教育,且对继续医学教育满意度较2018年显著提高( P<0.05);49名(29.88%)、69名(42.07%)医师认为线上教育优于或等同于传统医学继续医学教育。时间地点灵活、节约经费是线上教育模式的主要优点;无论任何时候“希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均是妇产科医师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目的(124名 vs.127名,75.61% vs. 77.44%);“专业操作技术”和“专业领域新进展”是其最感兴趣的内容。 结论:妇产科医师需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意识,相关部门应建立规范化体系、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采取灵活的教育形式和方式,特别是借助互联网便利优势,网络线上教学方式能够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提高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氟聚厂有机氟混合气体急性中毒事件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1年1月某氟聚厂发生急性化学中毒事件,通过分析企业职业卫生情况,结合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判定该事件为氟聚厂有机氟混合气体吸入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后续明确该事故是由于氟聚厂员工违规操作引起含有高浓度八氟异丁烯的有机氟混合气体排出,导致现场施工人员中毒。为避免同类事件发生,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定期组织监督检查,杜绝违规操作行为,对本单位职工和外包职工做好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突发中毒事件应急救援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伦理委员会建设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我国伦理委员会的建设现状,为推进符合我国社会现状的伦理委员会建设提供借鉴。方法:2022年7—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面向全国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院调查伦理委员会的建设情况,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进行抽样,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2022年,依据东中西部经济带分区,分层抽样选取22家伦理委员会,对其秘书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内容包括伦理审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针对医学伦理培训工作的具体建议、伦理委员会设立独立的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必要性等。采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并应用NVivo 11.0软件进行覆盖率、情感识别及词频分析。结果:有效回收问卷107份,覆盖23个省级行政区。其中,63家伦理委员会实行独立办公室建制;委员中包含1名伦理专家的有49家,以行政领导身份兼任主任委员者80人;107家均完成了伦理审查章程和制度建设;21家尚未建立跟踪审查机制;33家未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教育培训活动,仅有25家机构通过国内外相关伦理认证体系认证。扎根理论分析结果显示,伦理委员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伦理审查效率与质量、伦理培训、多机构建设3个方面,二级节点中参考点数较多的分别是成员能力( 24个)、工作建设(24个)和培训活动(17个)。结论:当前我国的伦理委员会处于稳步发展中,在基础建设、委员构成、审查监督、教育培训及评估认证等方面尚不够完善,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委员结构和不同专业专家参与伦理审查的比例,并强化区域伦理委员会的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挖掘耳鼻咽喉科学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本文以中山大学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96名学生和2019级法医学专业32名学生为教学对象,阐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学教研室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的实践和探索,通过课前教学督导对授课教师的试讲进行评价、课后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5名授课教师的督导评价结果均为优秀。临床医学专业和法医学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思政案例提高学习兴趣、思政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思政教育增强团队协作、思政教育有助于了解职业规范、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表示满意的人数均超过85%,且其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如在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方面,分别有92名(95.8%)和30名(93.8%)学生表示满意, P=1.000]。授课教师具有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力,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思政教学得到不同专业学生的认可,学生对耳鼻咽喉科课程思政教学较为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核查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设计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质控)核查表(Checklist)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查阅《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等指南及相关文献,设计重症医学科质控Checklist,包括质控数据收集、病历质量核查、特殊诊疗、院感防控督查4个部分。每月由副高以上职称医师担任质控主任,负责全科质控的实施,每日晨交班时完成过去24 h内的数据收集,对当日拟进行的特殊诊疗行为进行讨论、登记,并与护理组长协调,在全天对全科室进行质量把控,监督每位医务人员的不合理行为,对运行病历和出科病历进行检查,巡查各岗人员值班状况。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8年和2019年(实施Checklist)与2017年(未实施Checklist)的数据,包括收治患者情况、科室管理资料、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以及三管感染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标化病死率等主要质控指标。结果:2017、2018、2019年收治患者数分别为373、446、480例,2018年和2019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9.57%、7.62%,2019年较2017年增长了28.69%。3个年度收治患者年龄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2017年比较,2018年和2019年患者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d:8.99±6.12、9.14±7.02比10.20±7.21),VAP、CRBSI和CAUTI发生率均明显降低〔VAP(例/千机械通气日):12.97±3.60、9.62±3.14比17.48±4.89,CRBSI(例/千导管日):3.75±2.19、3.87±1.87比6.19±3.13,CAUTI(例/千导尿管日):3.29±2.18、3.28±1.87比5.61±3.18〕,标化病死率亦明显降低〔(77.27±7.24)%、(70.61±7.49)%比(84.41±9.05)%〕,每月院感防控督查发现的不合理人次明显减少(人次:54.00±6.30、41.08±10.76比72.08±19.68),每月特殊诊疗人次大幅增加(人次:1 056.67±235.27、1 361.75±278.48比722.25±145.96),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93.21±3.68)%、(96.59±2.49)%比(87.86±5.28)%〕和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率〔(91.13±6.36)%、(96.23±2.99)%比(85.58±7.68)%〕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3年所有病案均为甲级病案,且2018年和2019年病案平均得分均明显高于2017年(分:96.82±2.84、96.73±2.94比93.70±3.33,均 P<0.05)。与2018年比较,2019年患者VAP发生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DVT预防率、标化病死率均进一步改善,每月院感防控督查发现的不合理人次进一步下降,每月特殊诊疗人次进一步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重症医学科应用质控Checklist,可以建成有效的质控体系与制度,有助于降低三管感染的发生率和标化病死率,缩短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提高医护人员的质控意识和执行力,促进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的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对跟踪审查的要求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目前我国临床研究跟踪审查的现状,结合《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跟踪审查的要求,提出加强跟踪审查的对策,为规范研究机构伦理跟踪审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方法,系统梳理跟踪审查现状,结合伦理审查工作实践体会,分析我国临床研究跟踪审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原因。结果:《办法》对跟踪审查的要求,包括强调落实跟踪审查、受委托的伦理委员会应负责跟踪审查、明确负责对合作研究的跟踪审查、明确参与研究机构的跟踪审查责任、增加伦理委员会督促提交跟踪审查的职责等。加强跟踪审查的对策包括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督促研究机构加强跟踪审查,研究机构加大力度落实跟踪审查,建立标准化的跟踪审查流程,强化研究者等相关人员的伦理培训,建立伦理委员会与研究者的多渠道沟通咨询方式,加强伦理委员会委员的审查能力,配备相应数量的伦理委员会工作人员,使用信息化手段提质增效。结论:跟踪审查在整个研究开展过程中不可或缺,各方应采取措施确保跟踪审查的质量和效率,规范跟踪审查,促进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头影测量自动定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开发头影测量自动定点模型,以期为智能识别头颅侧位X线片上缺失的标志点并高精度实现头影测量自动定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错 畸形患者的481张头颅侧位X线片,其中男性240张,女性241张,年龄(24.5±5.6)岁。以5名正畸专业研究生为标注人员,手动定位481张头颅侧位X线片中的61个头影测量标志点;以2名正畸主治医师为审核人员,进行定点校准;以2名正畸主任医师为仲裁人员,作出最终决策。建立数据集:其中341张作为训练集,40张作为验证集,100张作为测试集。研发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自动定点模型CephaNET,通过将原始图像输入特征提取模块和卷积姿态机模块,使用深监督技术,训练CephaNET模型高精度定位标志点;将训练集通过直方图均衡化、裁剪、调节亮度,增强为1 684张,训练模型对比网络输出的高斯热力图与设置的阈值,以识别标志点缺失情况。测试集100张头颅侧位X线片用于检测模型的准确性。评价标准使用缺失标志点[颈点(Cv点)和Bolton点]识别成功率、平均径向误差(MRE)以及2.0、2.5、3.0、3.5和4.0 mm范围内成功检测率(SDR)。 结果:针对1张头影测量X线片,CephaNET模型平均在0.13 s内识别并定位61个常用标志点;Cv点识别成功率为92.7%(38/41),Bolton点识别成功率为94.3%(50/53),平均为93.5%。测试集MRE为(1.19±0.91)mm,2.0、2.5、3.0、3.5和4.0 mm范围内SDR分别为85.4%、90.2%、93.5%、95.4%、97.0%。结论:本项研究研发的自动定点模型可适应头颅侧位X线片标志点缺失的情况,并高精度定位61个常用的头影测量标志点,满足不同头影测量分析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远程康复平台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出院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基于远程康复平台的任务导向性(TOT)训练对脑卒中后出院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门诊方式复诊,每周1次,由康复治疗师制定的TOT训练方案,要求患者在家庭或社区环境中进行系统的上肢和下肢TOT训练,每日2次,每次60 min。治疗组通过远程康复平台复诊,由康复治疗师远程为患者制定的TOT训练方案,要求患者在家庭或社区环境中在康复治疗师的远程指导、监督和实时调整下,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TOT训练。每日2次,每次60 min。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于治疗8周后,要求患者评估对本训练的满意度。结果: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的FMA各项评分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2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FMA各项评分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和8周后,治疗组患者的FMA各项评分和MBI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总满意率为80.00%,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55.00%,2组患者总满意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远程康复平台实施的TOT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出院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内外用药安全总监的工作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13年,美国成立了用药安全总监协会,强调用药安全总监(MSO)为医疗保健团队的组成部分。此后,北美和欧洲部分国家通过相关组织或机构颁布了系列用药安全指南和方案,建立了较为规范的MSO工作模式、内容和流程。MSO发挥了药物安全领导者、药物安全专家、药物安全方案实践者、药物安全研究者和药物安全教育者的作用。借鉴国外MSO模式,我院组成了以药剂科主任和临床药师为成员的具有MSO相似作用的团队,负责全院的用药安全工作,该团队开展了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成为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警戒工作站成员,进行了多学科的药物安全研究,参与了北京市ADR监测中心数据分析,改进了我院药物应急启动预案等。我院用药安全的工作模式为事前预警、实时跟踪和事后反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公立医院纪检组织的组织力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公立医院纪检组织的组织力情况,为提升医院纪检组织组织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结合纪检组织的职责定位和工作实践构建公立医院纪检组织的组织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此设计调查问卷。2023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医院协会医院廉洁建设专业委员会和泛长三角妇产科医院党建联盟成员单位的纪检干部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指标满意度感知评价,以及总体满意度评价。采用修正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IPA)分析问卷数据,衡量各指标对于提升纪检组织组织力的优先级水平。结果:构建的公立医院纪检组织组织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组织密度和功能密度2个一级指标,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制度覆盖、功能覆盖和功能替代率5个二级指标及34个三级指标。回收有效问卷45份,调查对象对医院纪检组织组织力的满意度评价均值为3.718分,引申重要性均值为0.106。IPA象限图显示,与行风部门协同监督程度、协助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能力等6个评价指标分布在优势发挥区,其引申重要性和满意度均较高;推动院内监督贯通协同程度、纪检组织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程度、整合院内各类信息资源开展监督能力和纪检工作的创新点和亮点等7个评价指标分布在高优先改善区,其引申重要性高但满意度低;纪检专职部门信息化建设程度、纪检专职部门工作人员数量配备情况和党支部纪检委员考核激励机制等11个评价指标分布在低优先改善区,其引申重要性和满意度均相对较低;审计部门协同监督程度、推动问题整改和成果运用落地见效等10个评价指标分布在现状维持区,其引申重要性低但满意度高。结论:公立医院纪检组织组织力还需继续提升,未来应通过增强监督合力、整合院内信息资源、建设干部队伍、培养创新思维等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扩大组织影响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