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据挖掘探索任继然治疗温病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索"然字门"中医内科第十代传人任继然治疗温病的用药规律,并分析其学术思想.方法:整理《任氏医案》手稿中记载的治疗外感温病医案,对医案中患者的舌脉象、病因、病位及处方药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录入数据库,使用SPSS Modeler 18.0及SPSS Statistics 26等软件,统计不同温病患者的舌脉象、病因、病位分布情况及高频用药情况,统计所有药物性、味、归经情况,并对药物的关联规则、症-药关联规则进行分析.结果:共整理出任继然治疗温病病案263则(258例,其中5例患者有详细复诊记录及处方调整,各计作2则病案).舌脉象方面,在不同温病中,苔黄均较为常见,其中春温、风温多见脉小数,暑湿、伏暑多见苔黏/黏厚、苔黄、苔垢.病因方面,春温、风温病因以痰邪为主;暑湿、伏暑病因以感受暑邪、湿邪挟痰为主;痧证之病因初起为感受风热之邪,入里后以热毒为主,在肺可挟痰.病位方面,各类温病病位以在肺胃、阳明为多见,也同时见不同病位侧重:春温发病急骤,多初起即见阳明热证,后期易出现肺胃阴伤,病势凶险者可出现营分证,并有上扰清窍之表现;暑湿初起病位在肺胃,然后可侵胃肠;伏暑根据感邪的不同病位复杂;痧证初起在肺卫,然后热毒入肺、入阳明或损及太阴.263则病案涉及处方263首,使用中药166种,其中黄芩、半夏、桃叶、栀子、陈皮、枳壳在各类温病中的使用频次均较高.经统计,166种中药药性以寒、微寒、温、平为主,药味多为苦、辛、甘,药物归经以肺、脾、胃、心经为主.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出4组药物组合,分别为:苦杏仁、浙贝母、桃叶、海浮石、桑叶、连翘、知母;瓜蒌、枳实、竹茹、茯神、黄芩、栀子;陈皮、茯苓、郁金、半夏、黄连;葛根、山楂、藿香、青皮、枳壳、赤茯苓.症-药关联方面,得到置信度大于90%的症-药关联规则9条,如胸闷与枳壳,咳嗽、苔黄与桃叶、浙贝母、栀子,谵语与黄芩、桃叶、半夏等.结论:任继然治疗温病擅长辨病与辨证结合,并根据病因病位及舌脉象、症状调整处方药物,体现了简、便、廉、验的特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从"邪伏子门"探讨宫颈HPV感染 的机制及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宫颈HPV感染在临床上起病隐匿、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且临床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长期宫颈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呈正相关性.根据中医学伏邪理论,提出"邪伏子门"这一新的概念,认为宫颈HPV感染即等同于"病毒邪气伏于子门",简称"邪伏子门".根据HPV正虚邪实的发病机制,及其隐匿、潜伏、缠绵难愈、易于复发等致病特点,认为可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运用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即"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对其进行论治,进一步防治宫颈病变的发生及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据挖掘及复杂网络技术探讨周仲瑛教授治疗哮喘发作期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病案数据挖掘及复杂网络技术探讨周仲瑛辨治哮喘发作期的“机-证-药-方”经验.方法 收集整理周仲瑛教授门诊经治的哮喘发作期病例记录,纳入189例,共612诊次病例,对病例信息化处理后,通过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方法,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建立网络模型,对病机、处方、用药、核心处方等多方面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病机频次最高的是风痰伏肺,病位主要在肺,亦涉及心肝脾胃肾大肠等脏腑,病理因素以风、痰为主,亦有寒、热、湿、饮、瘀、气滞等.周仲瑛教授辨治哮喘发作期的核心药物为炙麻黄、苏子、法半夏、炙甘草、陈皮、白前、射干、桑白皮、僵蚕、苍耳草、露蜂房、杏仁、黄芩、北沙参、南沙参、太子参.结论 周仲瑛教授哮喘发作期的辨治规律:祛风化痰为治疗大法;虚实相因,祛邪不忘扶正;把握病机证素间的兼夹转化,复法合治;小方复合,灵活运用;辨明寒热,分而治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因子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慢性咳嗽治法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7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咳嗽专病门诊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641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因子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总结常用药物组合与证型的关联性,从而获得慢性咳嗽的治法及用药规律.结果:慢性咳嗽治疗主以祛风宣肺为主,常用药物有炙麻黄、黄芩、前胡、厚朴、炙紫菀、炙款冬花、细辛、青风藤等;兼湿热郁肺者,佐以清热化湿,常用药有薏苡仁、佩兰、白豆蔻、广藿香等;兼有肺阳亏虚者,佐以温阳健脾,兼寒饮伏肺者,佐以温阳化饮,此2证常用药有白术、茯苓、桂枝、炙甘草、细辛等;兼有痰湿阻肺者,佐治以理气燥湿、化痰止咳,常用药有紫苏子、紫苏梗、炒白芥子、炒莱菔子等;兼肺阴亏虚者,佐治以养阴清热、润肺止咳,常用药有麦冬、芦根、白茅根等.结论:慢性咳嗽以祛风宣肺为基本治法;遣方用药须兼顾宣降共施,寒温并用,肺脾同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侯炜教授辨治脑胶质瘤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总结侯炜教授治疗脑胶质瘤遣方用药的规律,传承侯炜教授诊治脑胶质瘤的经验.方法 提取侯炜教授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门诊电子病历数据,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总结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结合深度访谈剖析侯炜教授对脑胶质瘤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认识,明确核心用药,探索辨治规律.结果 共纳入病历249份,处方中用药频次较多的有白花蛇舌草、天麻、钩藤、川芎、丹参,用药性味偏平、甘,归经多为肝、脾经,挖掘强关联的药物组合20条,新处方4首.结论 侯炜教授治疗脑胶质瘤以"培本固元,祛除伏邪"为治疗原则,在天麻钩藤饮的基础上加减化裁,以平肝熄风、补益肝肾、健补脾气为主要治法,兼以化痰、祛瘀、抗癌解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柳宝诒医案》浅探柳宝诒以药制药学术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对《柳宝诒医案》中使用以药制药炮制法的医案进行统计分析,探析龙砂医家柳宝诒以药制药的规律与经验.方法:统计使用以药制药炮制法的医案门类,以及使用了以药制药法炮制的药物频次.结果:全书共37个医案门类,使用以药制药法的药物种类共计65种.以药制药法使用频次在9次以上,排在前10位的医案门类分别是疝气、呕哕、肢体痛、妇人、痰饮、小儿、伏温、肝风、咳血、肝火.使用以药制药法频次排在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金铃子、阿胶、黄连、青皮、牛膝、黄柏、白芍、生地黄、瓜蒌皮、黄芩.结论:柳宝诒在使用以药制药炮制法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有:使用广泛,用法多样;祛邪为先,护胃为要;以药引经,增效减毒;效用为主,以制为配;煎汤代水,增效扩效等,对中药的配伍、使用、炮制、服药等方面均有一定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艾儒棣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组方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艾儒棣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艾儒棣教授门诊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的处方并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的用药及配伍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312张处方进行分析,其中出现频次在60次以上的中药有牡丹皮、生甘草、川射干、紫苏叶、龙骨、地肤子、石决明等,核心组合模式有14组,进行新方分析后得到潜在新方11个.结论:艾儒棣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主张"扶正祛邪,重建平衡".临证用药源于"玄府"理论,多用"宣通开窍"之品;源于"正宗"流派,多重视脾胃;源于"伏邪"理论,多用清透、通络之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从伏邪理论探讨宫颈HPV感染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从"伏邪"理论为切入点,深入探究伏邪理论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中的应用,为中医防治宫颈HPV感染提供新的临床思路.[方法]从伏邪的源流、致病特点出发,结合宫颈HPV感染的发病机制,探讨伏邪理论与HPV感染的相关性,并附医案一则加以验证.[结果]宫颈HPV感染具有隐匿性、迁延难愈性、易火化等特点,受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与中医"伏邪"有相似之处.宫颈HPV感染的根本病机是正虚邪实,以肾气亏虚、脾失健运、肝失所养为本,伏毒、痰、瘀为标.在具体治疗上,应本着扶正祛邪的原则,扶正以固肾培元、调补阴阳,兼以健脾养肝为要,祛邪以祛湿解毒、化痰消瘀为法;同时运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对宫颈HPV感染进行分期论治.所举医案中患者辨为肝郁脾肾虚、浊瘀阻滞型,以疏肝健脾补肾、活血利湿止带为主要治法,临床效果明显.[结论]从"伏邪"理论论治宫颈HPV感染,为中医药防治宫颈HPV感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