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氏补益肾元、祛风解毒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述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邹氏肾科于20世纪80年代开创了"从风论治肾病"的思路,提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以风邪为首要外在发病之因,肾元不足为内在发病之本,补益肾元、祛风解毒为治疗大法.临证根据患者不同证型灵活选择祛风解表法、祛风渗湿法、祛风清热法、祛风活血法、祛风平肝法,并加入补益肾元药物生黄芪、山萸肉等.基于补益肾元、祛风解毒的治疗思路,邹氏肾科团队开发了雷公藤复方制剂肾炎合剂,后几经改良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制剂肾炎灵颗粒/肾炎灵片,并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和实验研究.研究证实,肾炎灵颗粒/肾炎灵片可明显改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对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诱导肾系膜细胞凋亡、阻滞系膜细胞增殖以及改善脂质代谢、血流变和抗氧自由基等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益气养阴方治疗慢性肾脏病气阴两虚证述要
编辑人员丨2024/7/6
邹氏肾科于20世纪80年代率先提出了"慢性肾炎脾肾阳虚证逐渐减少,气阴两虚证逐渐增多"的新观点,并找出了变化的原因,创新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慢性肾脏病气阴两虚证动态变化规律,制定了慢性肾脏病辨证分型新标准.1986年,邹氏肾科于第二届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研讨会(南京会议)上提出将气阴两虚证作为一个独立证候应用于中医肾病的辨治,并总结了气阴两虚证的辨证要点,认为慢性肾脏病气阴两虚证以气阴两虚为本,兼有水湿、湿热、血瘀、湿浊等标证.邹氏肾科创始人邹云翔教授据此创制了益气养阴方,其功效为补益肾元、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渗湿利水,后逐渐形成邹氏肾科治疗慢性肾脏疾病补益肾元、和络渗湿法.经临床验证并新药研发,邹氏肾科团队将此方开发为黄蛭益肾胶囊,2002年此药获国家三类新药证书(国药准字Z200200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邹氏肾科核心医术"补益肾元"理论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邹氏肾科由邹云翔教授创建于1954年,1955年邹云翔教授于首部中医肾病学专著《中医肾病疗法》中提出治疗慢性肾脏病要旨——"补益肾元",此后邹氏团队历经数十年临床实践,逐步构建邹氏肾科"补益肾元"理论体系,形成以此为核心的治肾医术.该理论体系基于对肾与"肾元"的生理病理认识,创新性提出了慢性肾脏病"肾劳"新病名;首先提出"肾元不足"的发病主因,以及"药物伤肾""风毒伤肾"等病因新观点;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机特点是以肾虚为主,虚实夹杂,归纳出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机动态变化规律,提出慢性肾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肾元衰竭、浊毒潴留;制定了以本虚标实为特征的慢性肾脏病全国辨证标准.在治疗方面,该理论体系提出治肾总则为:治病求本,补益肾元;以肾为主,兼顾五脏;运行血气,久病和络;标本缓急,分清主次;和法缓治,以平为期.建立治肾四大新法,即基于"补益肾元",联合清热利湿、活血渗湿、泄浊通络、祛风解毒四法.挖掘出补益肾元很有效的冬虫夏草、紫河车、鲍鱼三个单味药,以及菟丝子-制首乌、生黄芪-山萸肉、金蝉花-大黄三组对药,并开发国家中药新药"黄蛭益肾胶囊""参乌益肾片".邹氏肾科核心医术"补益肾元"理论体系的构建,指导肾病临床诊疗,在推广应用与成果转化中提高了临床疗效,惠及了广大肾脏病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内经》所蕴含的中医肾病证治思路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邹氏肾科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根据《内经》相关理论结合团队临床实践对常见肾病的中医证治思路进行探讨,认为肾气不足为肾病发病之因,肾元衰竭是发病之本.临床中需注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治病必求于本.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从脾肾、从肝肾、从肺论治肾病,常用治法有健脾温肾、扶正渗利、清肝解毒、养肝滋阴、平肝潜阳、疏肝活络、疏风宣肺、清热宣肺、清热利咽、和法缓治、活血化瘀、疏滞泄浊等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邹氏肾科对慢性肾脏病中医临床研究的沿革及展望(上)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肾脏病(CKD)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 个月),包括肾GFR 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 或不明原因的GFR 下降( <60 ml·min-1 ·1. 73 m-2 ) 超过3 个月, 即为CK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邹氏肾科对慢性肾脏病中医临床研究的沿革及展望(下)
编辑人员丨2023/8/5
5 CKD中医新药的研究5.1 开发治疗慢性肾炎新药——黄蛭益肾胶囊(国药准字Z20020086) 笔者1981年在导师邹云翔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气阴两虚证研究,邹老予益气养阴秘方,后命名为“黄蛭益肾胶囊”.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进行了多中心研究,总有效率为77.4%;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试验中,未发现该药有明显不良反应[16].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稳定内环境,双向调节细胞内环核苷酸、以及TXA2-PGI2系统的平衡,抑制血小板聚集、释放,纠正高凝状态,改善免疫功能,调整性激素代谢紊乱,祛除毒素等环节,从而减轻肾小球的病理改变,加速祛除原位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并且保护了残存的肾单位,使得慢性肾衰竭进程得到延缓[1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内经》反佐疗法在内科疑难杂病中的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总结了邹氏肾科医术三代专家对《内经》"反佐疗法"的认识,认为反治法、寒热反佐、配伍反佐、服药反佐、外治反佐、炮制反佐皆属于反佐疗法.并结合验案介绍了在实际临证过程中反佐疗法的应用原则和体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金匮要略》角度的国医大师邹燕勤运用大黄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出现损伤大于3个月以上的肾脏疾病总称.国医大师、邹氏肾科传人邹燕勤教授平素熟读经典,认为经典是中医临证的基石,可以为临床方药的运用提供理论基础.邹燕勤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隶属本虚标实,而湿浊瘀毒是疾病进展,缠绵难愈的重要病理因素,而大黄具有泻浊排毒之效,故临证常运用大黄治疗慢性肾脏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临证用药经验.但若大黄临床使用不得法,则会适得其反,因此从《金匮要略》角度出发,分别在大黄的用药剂量、药物炮制、给药方式、用药配伍等方面,对邹燕勤教授运用大黄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邹氏肾科对孟河医派核心学术思想"和缓学说"的传承与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孟河医派的核心学术思想为"和缓学说",临床往往于平淡轻灵醇正之中见神奇之效.邹氏肾科于1954年创建,其创始人邹云翔教授是孟河医派第三代传人,其承前启后发展者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是孟河医派第四代传人.69年来,邹氏肾科始终努力传承守正孟河医派核心"和缓学说"的学术思想,持续深入学习孟河医派代表人物费伯雄先生的医理、医旨、辨证、医论、治法、方药等理论与临证经验,秉承"和缓学说"的精髓,在邹氏肾科的临床、教学、研究中开创了35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新理论、新治法、新方药,开发国家准字号治肾新药2个,创立了治疗内科杂病的多种和缓大法,以及多法合用、配伍反佐等实用方法,为孟河医派的发展和护卫群众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