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NF/TrkB信号通路在17β雌二醇减轻多次丙泊酚麻醉致发育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信号通路在17β雌二醇减轻多次丙泊酚麻醉致发育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新生SD大鼠80只,7日龄,体重11~17 g,雌雄不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20):对照组(C组)、丙泊酚组(P组)、17β雌二醇+丙泊酚组(EP组)和17β雌二醇+丙泊酚+BDNF/TrkB信号通路阻断剂组(K组)。P组、EP组和K组每天腹腔注射丙泊酚80 mg/kg,共注射5 d,C组腹腔注射等量脂肪乳剂。EP组和K组大鼠丙泊酚注射前30 min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600 μg/kg,K组大鼠腹腔注射BDNF/TrkB信号通路阻断剂K252a 100 μg/kg。于出生后30~34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随后处死大鼠分离海马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确定海马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DNF、p-TrkB和裂解的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Bcl-2和Bax的mRNA表达,计算Bax mRNA/Bcl-2 mRNA比值,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结果。 结果:与C组比较,P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BDNF和p-TrkB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海马细胞凋亡率和Bax mRNA/Bcl-2 mRNA比值增加( P<0.05),海马CA1区病理学损伤加重。与P组比较,EP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BDNF和p-TrkB表达上调,cleaved caspase-3表达下调,海马细胞凋亡率和Bax mRNA/Bcl-2 mRNA比值降低( P<0.05),海马CA1区病理学损伤减轻。与EP组比较,K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BDNF和p-TrkB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海马细胞凋亡率和Bax mRNA/Bcl-2 mRNA比值增加( P<0.05),海马CA1区病理学损伤加重。 结论:BDNF/TrkB信号通路参与了17β雌二醇减轻多次丙泊酚麻醉致发育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UHPLC-Q-Orbitrap MS/MS的扶正抗癌Ⅱ方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干预结肠癌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探讨扶正抗癌Ⅱ方(FZKAⅡ方)干预结肠癌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肼高分辨串联质谱(UHPLC-Q-Orbitrap MS/MS)法检测得到FZKAⅡ方水提液的质谱总离子流图,通过自建的数据库、对照品的裂解规律、特征碎片离子、文献报道和Compound Discover 3.2 软件的分析对化合物进行鉴定.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和Swiss ADME平台筛选FZKAⅡ方的化学成分,Swiss 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数据库收集成分靶点,DisGeNET,GeneCards,OMIM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利用String 11.5 数据库筛选FZKAⅡ方干预结肠癌的关键靶点;利用Omicshare平台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潜在的作用机制.采用AutoDock Vina v4.2.6 软件对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利用PyMOL 2.4.1 软件对分子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 鉴定出FZKAⅡ方化学成分 128 个,其干预结肠癌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芹菜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染料木素,核心靶点有 SRC、糖原合成酶激酶 3B(GSK3B)、细胞色素 P450 1B1(CYP1B1)、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蛋白酪氨酸激酶 2(PTK2),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癌症通路,癌症中的MicroRNAs、蛋白聚糖,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等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均小于-7 kcal/mol.结论 FZKAⅡ方通过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治疗结肠癌,该方法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重组酪氨酸酚裂解酶发酵工艺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氏病的首选药物,生物酶法合成左旋多巴具有工艺简单、条件温和、立体选择性高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本论文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表达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TPL(Fn-TPL)的重组大肠杆菌为基础,采用单因素实验通过对5L发酵罐发酵工艺优化以及补料策略的研究,确定了分批发酵的工艺参数:pH 6.5,诱导温度30℃,诱导剂乳糖20 g/L.在5L发酵罐中,进一步研究了10 mL/h、20 mL/h、30 mL/h三个速率的恒速流加对菌体生物量和TPL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补料速率为20 mL/h时,生物量最高为30.43 g dcw/L,体积酶活最高为9 420 U/L,较摇瓶发酵培养活力提高了3.3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酪氨酸酚裂解酶的固定化与转化条件的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欧文氏菌(Erwinia herbicola)来源的酪氨酸酚裂解酶的重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BL21为研究对象,研究固定化大肠埃希菌生产L-酪氨酸的条件.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载体材料、明胶浓度、反应时间、苯酚浓度和辅助剂(二氧化硅、硅藻土和碳酸钙)等因素对L-酪氨酸生产的影响,发现明胶浓度、反应时间、苯酚和碳酸钙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进而通过正交实验探索最优条件.结果表明,生产L-酪氨酸的最优条件:载体为4%海藻酸钠与6%明胶的混合载体,苯酚浓度0.08 mol/L,反应时间8 h,于载体中添加0.8%碳酸钙.此条件下,连续反应9次后L-酪氨酸的产量达到64.5 g/L,比优化前提高了451.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组酪氨酸酚裂解酶催化制备左旋多巴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生物酶催化法替代化学合成法制备左旋多巴是一条绿色、经济的合成路线.将来源于弗氏柠檬酸菌酪氨酸酚裂解酶的编码基因与pKK2233载体连接,构建表达载体pKK223 TPL,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构建了高活性的基因工程菌;研究了影响酪氨酸酚裂解酶酶活力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探索了减少副产物生成、提高底物转化率的催化条件.结果表明:在pH 7.5、20℃条件下,控制邻苯二酚质量浓度不超过12 g/L、丙酮酸钠质量浓度不超过7.5 g/L、以0.4 mol/L乙酸铵为氨来源、0.1 mmol/L K+为激活剂时,可有效减少副产物的生成,提高酪氨酸酚裂解酶的稳定性,经过12 h反应,左旋多巴产量达到122.8 g/L,邻苯二酚的最大转化率达到98.7%,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