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售酱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市售酱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水平,为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在兰州、白银、通渭三地选择居民消费量大的超市、农贸市场、零售商店进行酱腌菜的随机抽样,样品包括定型包装与散装,对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采用GB 5009.33-2016中的盐酸萘乙二胺法进行测定.结果 三市酱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兰州地区合格率明显低于其他两地.本调查共监测酱腌菜198份,其中187份样品亚硝酸盐含量符合国家标准,11份超标,总合格率为94.4%.亚硝酸盐含量最高达41.3 mg/kg,为国家标准的2.1倍,散装酱腌菜超标情况高于定型包装,农贸市场销售商品超标率高于超市及零售商店.结论 市售酱腌菜中亚硝酸盐整体情况较好,但仍有超标现象,尤以农贸市场散装酱腌菜超标情况最为突出,建议监管部门加大监督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法测定酱腌菜中4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酱腌菜中4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 (甲酯、乙酯、丙酯、丁酯) 同时测定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经盐酸-乙腈提取, 提取液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 氮气吹干后用无水乙醇溶解, 0.45μm尼龙滤膜过滤, 采用DB-5毛细管柱分离,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FID) 检测.结果 采用外标法测定, 4种对羟基苯甲酸酯在标准曲线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 (r) ≥0.998, 检出限为0.05 mg/kg~0.10 mg/kg, 加标回收率为86.0%~97.1%, 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4.2%~9.1%.采用本检测方法对市售的20份酱腌菜样品进行检测, 发现1份辣白菜样品中检出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其含量为52.3 mg/g.结论 该方法灵敏、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 适用于酱腌菜中4种对羟基苯甲酸脂类防腐剂的同时快速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天麻的盐水腌制干燥技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适时采收的新鲜天麻的块茎,采用盐水腌制干燥技术,使其在产地能够快速干燥,避免腐烂和霉变,从而获得天麻药材.方法:在云南彝良、贵州德江、陕西城固采挖新鲜的天麻块茎,在产地和北京进行自然晾干、盐水腌制试验.盐水腌制试验是指在除去泥土后立即放置于0.03~0.10 g·mL-1 NaC1水溶液的容器中腌制6~15d,使用清水脱盐后置于阴凉通风处或阳光下晾干.进行外观性状的描述,测定水分、天麻素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在简易库贮藏一年后进行外观的观察.结果:3个产地采挖的新鲜天麻块茎自然晾干过程中,均发生了表面变黑、麻体腐烂或发霉等变质现象,不能获得有使用价值的天麻药材.采用盐水腌制法加工的天麻,外观、水分含量和天麻素含量均达到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对天麻的质量要求,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亚硝酸盐浴硝酸盐的测定》《酱腌菜卫生标准》《绿色食品酱腌菜》有关盐渍品中亚硝酸盐的限量指标.结论:在产地和北京采用盐水腌制法,能使新鲜天麻的块茎得到快速干燥,贮藏1年后未见变质现象,能保证天麻的药材质量,可以替代硫磺熏蒸技术,为中药天麻的产地加工提供了新的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川省成人居民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四川省成人居民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为通过合理膳食指导防治代谢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四川省5个调查点,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每个调查点抽取150户家庭,对家庭中18岁及以上成人共计1 152人进行问卷调查、医学体检,用食物频率法开展膳食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不同膳食模式下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通过因子分析,得到4种四川省成人膳食模式:粗粮大豆模式、肉食果蔬模式、街头逛吃模式、极简饱腹模式.各类膳食模式下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腹型肥胖(x2=8.271,P=0.041)、高血压(x2=13.540,P=0.004)、低HDL-C(x2=9.341,P=0.025)在不同膳食模式中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因子得分的增加,极简饱腹模式的高血压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x2=15.484,P<0.001).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但仍提示应食物多样、平衡膳食,主食粗细搭配,多吃大豆和蔬菜水果,减少酱腌菜等高盐食品的摄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18年桐乡市酱腌菜中4种食品添加剂含量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桐乡市酱腌菜中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和安赛蜜的含量水平,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在桐乡市各生产厂家、超市、农贸市场随机抽取205份样本,均质后经沉淀处理,按GB 5009.28-2016和GB/T 5009.140-2003检测,按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评价.结果 205份酱腌菜中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和安赛蜜平均含量为1.13 g/kg、0.02 g/kg、0.16 g/kg、0.03 g/kg,中位数分别为3.04 g/kg、0.00 g/kg、0.36 g/kg、0.00 g/kg,最高含量分别为5.21 g/kg、0.86 g/kg、1.62 g/kg、0.28 g/kg,超标率分别为33.7%、0.0%、33.2%、0.0%,不同来源的酱腌菜中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和安赛蜜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定型包装和超市散装酱腌菜中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和安赛蜜添加水平总体不高,但农贸市场零售散装酱腌菜中苯甲酸、糖精钠添加情况比较严重,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酱腌菜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含量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市售部分酱腌菜中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的含量,调查酱腌菜中主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和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35批酱腌菜中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进行检测,依据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调查数据进行判定分析.结果 苯甲酸、糖精钠和山梨酸检出率分别为86.66%、97.82%和29.03%,其中苯甲酸的合格率为75.55%,而糖精钠的合格率仅为13.33%.结论 从酱腌菜的种类来说,糖蒜的苯甲酸和糖精钠超标率都较高,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QuEChERS结合GC-MS/MS测定酱腌菜中11种N-亚硝胺类化合物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QuEChERS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酱腌菜中11种亚硝胺类化合物含量的高效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使用乙腈提取,经4g无水硫酸镁和1g氯化钠脱水,150mg PSA、150mg GCB和900mg无水硫酸镁净化,采用HP-Innowax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定量分析,并通过计算基质与溶剂标准曲线间斜率的比值来评估基质效应.结果 11种N-亚硝胺类化合物在0.5~50μg/L线性范围内,线性决定系数均>0.999,NDBA、NMPhA、NEPhA、NDPhA呈较强的基质效应,应采用空白基质配标法,低、中、高三个水平(1、3、10μg/kg)加标试验的平均回收率为94.8%~105.1%,RSD(n=6)为1.6%~5.8%.结论 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适用于酱腌菜中11种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