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乌素沙地不同恢复年限柠条固沙林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土壤微生物是连接地上植被和土壤养分循环的关键枢纽,然而对于毛乌素沙地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和土壤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还不明确.本研究以流动沙丘为对照(0年),以10、30、50和70年的柠条固沙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将磷脂脂肪酸(PLFA)标记法与灌木、草本植物和土壤因子结合,探究不同恢复年限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调控因子.结果表明: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生态恢复效应指数显著增加.0、10、30、50 和 70 年的总 PLFA 含量分别为 47.75、55.89、63.53、67.23 和 82.29 nmol·g-1.随着生态恢复指数增加,细菌含量和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比均显著增加;革兰氏阴性菌群落含量和真菌与细菌比均显著下降.灌木、草本植物和土壤因子能解释土壤微生物群落72.4%的变异,其中土壤因子的贡献高于植被因子.毛乌素沙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总PLFA含量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土壤含水量、酸碱度、全氮和土壤有机碳为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主要驱动因子.随着毛乌素沙地柠条固沙林恢复年限的增加,主要由土壤因子驱动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无创通气治疗结合临床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结合临床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4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通气治疗,同时予以临床护理,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呼吸(RR)、心率(HR)、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辅助呼吸肌评分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等。结果:患者治疗后RR、HR、GCS评分、辅助呼吸肌评分、依从率及满意度均优于治疗前,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明显高于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无创通气治疗结合临床护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可增强患者依从性,进一步改善患者通气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通气模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和生化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78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CV 39例(PCV组),VCV 39例(VCV组)。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后10 min(T 1)、气腹+头低脚高后10 min(T 2)、气腹+头低脚高后60 min(T 3)、气腹+头低脚高后120 min(T 4)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和生化代谢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包括平均气道压(P mean)、气道峰压(P 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CO 2)、动态肺顺应性(C Ldyn),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生化代谢指标包括碱过剩、血钠、血钾、酸碱度和血糖。 结果:PCV组T 1 ~ T 4 P mean、P peak和P ETCO 2明显低于VCV组[P mean:(7.12 ± 1.37)cmH 2O (1 cmH 2O = 0.098 kPa)比(8.54 ± 1.84)cmH 2O、(9.80 ± 2.26)cmH 2O比(11.63 ± 2.87)cmH 2O、(9.51 ± 2.17)cmH 2O比(11.72 ± 2.90)cmH 2O、(7.04 ± 1.34)cmH 2O比(8.65 ± 1.88)cmH 2O,P peak:(13.41 ± 2.68)cmH 2O比(15.06 ± 3.05)cmH 2O、(20.92 ± 3.11)cmH 2O比(23.45 ± 4.02)cmH 2O、(21.14 ± 3.50)cmH 2O比(23.69 ± 4.26)cmH 2O、(15.03 ± 2.74)cmH 2O比(16.45 ± 3.21)cmH 2O,P ETCO 2:(30.59 ± 1.57)mmHg(1 mmHg = 0.133 kPa)比(32.04 ± 2.11)mmHg、(35.02 ± 4.15)mmHg比(39.88 ± 4.76)mmHg、(35.90 ± 4.22)mmHg比(40.11 ± 4.87)mmHg、(34.33 ± 4.17)mmHg比(37.65 ± 2.69)mmHg],C Ldyn明显高于VCV组[(40.68 ± 3.98)ml/cmH 2O比(35.47 ± 2.56)ml/cmH 2O、(30.25 ± 3.21)ml/cmH 2O比(22.40 ± 2.75)ml/cmH 2O、(29.78 ± 3.06)ml/cmH 2O比(22.60 ± 2.81) ml/cmH 2O、(40.32 ± 4.25)ml/cmH 2O比(33.61 ± 2.81)ml/cmH 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PCV组T 1 ~ T 4 MAP和心率明显低于V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PCV组T 1 ~ T 4碱过剩、血钠、血钾和酸碱度明显高于VCV组,血糖明显低于V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 结论:与VCV相比,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采用PCV可促进患者呼吸力学指标的恢复,并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生化代谢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位交换联合危重症专职管理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儿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体位交换联合危重症专职管理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儿192例,根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体位交换联合危重症专职管理。统计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干预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水平、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发绀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两组PaCO 2水平较干预前降低,pH、PaO 2、SaO 2水平较干预前增高;且研究组PaCO 2水平低于对照组,pH、PaO 2、SaO 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采取体位交换联合危重症专职管理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儿实施干预,可调节其血气状态,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儿及早康复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预防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手术中低氧血症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预防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中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择期行ERCP手术的老年患者116例(年龄≥70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普通鼻导管吸氧组[C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79.8±6.4)岁]和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组[H组,男33例,女25例,年龄(81.4±6.7)岁],每组5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监测麻醉。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中亚临床低氧血症[90%≤血氧饱和度(SpO 2)<95%,持续时间>5 s]、低氧血症(75%≤SpO 2<90%,5 s<持续时间≤60 s)和严重低氧血症(SpO 2<75%或SpO 2<90%,持续时间>60 s)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 0)、麻醉诱导后即刻(T 1)、进镜时(T 2)、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时(T 3)、退镜时(T 4)、术后苏醒时(T 5)不同时点的SpO 2,以及在T 0、诱导后15 min和T 5时点的动脉血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及酸碱度(pH)值。 结果:C组、H组患者术中亚临床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2.0%(7/58)、3.4%(2/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65);H组患者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为8.6%(5/58),明显低于C组的31.0%(18/58)( P=0.003);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严重低氧血症。H组患者在T 1、T 2、T 3、T 4时点的SpO 2分别为(98.2±0.9)%、(98.2±0.9)%、(97.8±1.7)%、(97.7±1.7)%,均高于C组的(96.8±2.1)%、(96.4±3.0)%、(96.1±2.9)%、(96.4±3.4)%(均 P<0.05)。H组患者诱导后15 min的PaO 2为(240.5±46.7)mmHg(1 mmHg=0.133 kPa),高于C组的(170.6±33.4)mmHg( P<0.001);两组患者各时点pH值及PaCO 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ERCP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亚低温顺行机械灌注对犬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亚低温顺行机械灌注对犬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3只比格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灌注组(6只)和常温灌注组(7只)。自颈部离断建立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缺血停循环1 h后,利用基于自体血的灌注液经双侧颈总动脉持续灌注6 h,亚低温灌注组和常温灌注组的灌注液温度分别设定在33℃和37℃。灌注0,1,2,3,4,5,6 h,记录两组血氧饱和度,评价灌注液血氧含量;抽取灌注液,检测灌注液Na +、K +和Ca 2+离子、葡萄糖浓度和pH值。灌注结束后,取两组每一只犬顶叶脑组织,评价脑组织含水量;取额叶皮质区和海马区组织,采用尼氏染色评价锥体神经元细胞结构形态完整性;采用神经元核抗原(NeuN)染色评价锥体神经元结构和形态完整性;采用免疫荧光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染色评价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片段完整性和活跃性。 结果:灌注0,1,2,3,4,5,6 h,亚低温灌注组和常温灌注组血氧饱和度和Na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灌注0,1,2,3,4,5,6 h,亚低温灌注组K +浓度分别为(4.57±0.12)mmol/L、(4.67±0.14)mmol/L、(4.27±0.12)mmol/L、(4.45±0.10)mmol/L、(6.60±0.15)mmol/L、(7.37±0.18)mmol/L、(9.03±0.16)mmol/L,较常温灌注组的(4.84±0.10)mmol/L、(5.31±0.13)mmol/L、(5.44±0.24)mmol/L、(5.70±0.18)mmol/L、(7.79±0.18)mmol/L、(10.44±0.40)mmol/L、(11.40±0.41)mmol/L显著降低( P均<0.01)。灌注0,1,2,3 h,亚低温灌注组Ca 2+浓度分别为(0.72±0.15)mmol/L、(1.55±0.16)mmol/L、(1.62±0.15)mmol/L、(1.88±0.15)mmol/L,较常温灌注组的(0.41±0.13)mmol/L、(0.99±0.12)mmol/L、(1.29±0.13)mmol/L、(1.57±0.11)mmol/L显著提高( P均<0.01),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灌注0,1,2 h,亚低温灌注组的葡萄糖浓度为(5.75±0.19)mmol/L、(5.17±0.15)mmol/L和(4.72±0.15)mmol/L,较常温灌注组的(5.30±0.22)mmol/L、(4.89±0.20)mmol/L和(4.30±0.17)mmol/L显著提高( P均<0.01),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灌注2,3,4,5,6 h,亚低温灌注组pH值分别为7.32±0.06、7.25±0.02、7.23±0.02、7.24±0.02、7.24±0.02,较常温灌注组的7.26±0.01、7.21±0.01、7.17±0.02、7.15±0.02、7.08±0.02显著提高( P<0.05或0.01),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亚低温灌注组脑组织含水量为(74.9±0.4)%,明显低于常温灌注组的(79.9±0.9)%( P<0.01)。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亚低温灌注组前额叶皮质区和齿状回区锥体神经元细胞完整。NeuN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亚低温灌注组较常温灌注组锥体神经元细胞形态结构状态较好,轴突清晰可见,而常温灌注组胞体饱满膨胀,轴突少。GFAP和Iba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亚低温灌注组较常温灌注组胶质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异常活跃,轴突增厚,各方向轴突完整性较好。 结论:与常温顺行机械灌注相比,亚低温顺行机械灌注能够通过持续稳定供能供氧、平衡离子稳态和灌注液酸碱度、减轻组织水肿、维持锥体神经元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低代谢等,对犬脑组织进行保护,减缓缺血性脑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精细化护理对COPD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呼吸机耐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3 d后,研究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显著低于常规组,动脉血氧分压(PaO 2)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酸碱度(pH)和氧分压(SaO 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呼吸机耐受情况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提高了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效果和呼吸机治疗耐受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外膜肺氧合在严重创伤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严重创伤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V-V ECMO治疗的严重创伤后重度ARDS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行ECMO支持的时机、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及ECMO运行情况。采用 t检验分析结果差异。 结果:13例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均接受了V-V ECMO治疗,ECMO前氧合指数为42~58。ECMO辅助前机械通气时间为2.92 d(1~5 d)。13例患者均成功下机。2例术后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术后因脑出血死亡。最终10例患者存活。在成功脱机的13例受试者中,V-V ECMO辅助了148.8 h(72~264 h)。在10例存活的受试者当中,1例出现截瘫,1例发生肌无力,两者都与原发性创伤有关,1例发生肾功能不全,6周后恢复。ECMO辅助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酸碱度(PH)(7.14±0.05比7.32±0.02, t=-6.30, P<0.01)、血氧分压(PO 2)[(47.54±1.38) mmHg比(111.77±7.75) mmHg, t=-8.646, P<0.01]、血二氧化碳分压(PCO 2)[(61.54±4.25) mmHg比(44.31±2.91) mmHg, t=9.174, P<0.01]、氧合指数(47.54±1.38比194.92±32.65, t=-4.601, P<0.01)、Lac[(6.75±1.53) mmol/L比(3.65±0.71) mmol/L, t=3.649,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CMO辅助前后降钙素原(PCT)[(28.91±9.55) ng/ml比(23.24±8.69) ng/ml, t=2.987, P<0.05]和机械通气参数吸氧浓度(FiO 2)[(100±0.00)%比(69.62±4.14)%, t=7.340, P<0.01]、呼气末正压(PEEP)[(14.92±0.69) cmH 2O比(11.31±0.41) cmH 2O, t=6.446, P<0.01]、平台压(Plt)[(33.38±1.12) cmH 2O比(25.54±0.67) cmH 2O, t=13.63, P<0.01]、驱动压(DP)[(18.46±0.83) cmH 2O比(14.23±0.48) cmH 2O, t=5.561,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V-V ECMO是治疗严重创伤后重度ARDS的有效方法,建议符合指征尽早使用,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引起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钠血症性脑病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61岁女性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行肠道准备,分6次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A剂24袋+B剂24袋溶入3 000 ml温水、口服,500 ml/30 min)。肠道准备期间,患者5.5 h尿量约4 500 ml,腹泻8次,呕吐2次。患者于当日14:00昏迷,伴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实验室检查示血钠从治疗前140 mmol/L下降至120 mmol/L,血钾从治疗前4.0 mmol/L下降至2.7 mmol/L,氯化物87.2 mmol/L、碳酸氢根11.5 mmol/L;血气分析示酸碱度7.29 mmHg(1 mm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压31 mmHg、氧分压105 mmHg、剩余碱-10.4 mmol/L,头颅CT及MRI检查均未见异常,考虑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导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钠血症性脑病。立即给予吸氧、持续心电监护、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4 h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处于昏睡状态。治疗第3天,患者意识清醒,血清电解质恢复正常,未再出现癫痫发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尘肺病患者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与呼吸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尘肺病患者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与呼吸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于2021年1月,随机选取2012至2020年在合肥市职业病防治院住院的男性尘肺病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接尘非尘肺病工人作为对照组,每组492人。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职业史、临床检查等资料,分析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降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期别尘肺患者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 1%)、1秒率(FEV 1/FVC)、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酸碱度(pH)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FVC%、FEV 1%、FEV 1/FVC、PaO 2随着期别的升高而下降(tau-b=-0.24、-0.34、-0.37、-0.17, P<0.05),PaCO 2、pH随着期别的升高而上升(tau-b=0.10、0.08, P<0.05);不同期别尘肺患者LYM、LMR、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LYM和LMR随着期别的升高而下降(tau-b=-0.11、-0.13, P<0.05);不同类型尘肺病患者FVC%、FEV 1%、FEV 1/FVC、PaO 2、pH以及LMR、NLR、PL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尘肺病患者LMR与FVC%、FEV 1%、FEV 1/FVC、PaO 2均呈正相关( rs=0.342、0.324、0.203、0.207, P<0.05);NLR与FVC%、FEV 1%、FEV 1/FVC、PaO 2均呈负相关( rs=-0.193、-0.202、-0.164、-0.177, P<0.05);PLR与FVC%、FEV 1%、FEV 1/FVC、PaO 2均呈负相关( rs=-0.194、-0.193、-0.106、-0.113,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尘肺病患者LMR与FVC%、FEV 1%、PaO 2均呈正向关联( P<0.05)。 结论:尘肺病患者LMR与肺功能和血气分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LMR可作为尘肺病情评估的敏感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