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度牙周炎患者种植体与天然牙相互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从改善天然牙牙周健康的角度,评价规律复查的重度牙周炎患者后牙区种植修复治疗对天然牙的影响,以及天然牙牙周状态对种植体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3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就诊,并完成后牙单冠种植修复治疗的重度牙周炎者5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37例,年龄(52.2±8.0)岁,种植体共136枚,缺牙区相邻天然牙135颗。回顾性比较种植前后口内余留天然牙的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和松动度变化,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天然牙对种植体PD、BOP和末次复查时边缘骨丧失(MBL)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53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4.5±14.1)个月,最长复查间隔为(8.3±2.7)个月。缺牙区相邻天然牙PD由种植前的4.3(3.6,4.6)mm显著改善至末次复查时的3.6(3.2,4.0)mm( P<0.01),BOP(+)%由种植前的69.6%(94/135)显著改善至末次复查时的46.7%(63/135)( P<0.01),松动度≥Ⅱ度的牙齿占比由15.6%(21/135)显著降至5.9%(8/135)( P<0.01);同区段天然牙的PD≥4 mm%由种植前的21.0%(13.3%,26.0%)显著改善至末次复查时的18.0%(12.0%,25.0%)( P<0.05),BOP(+)%由种植前的29.0%(24.0%,35.0%)显著改善至末次复查的23.0%(18.0%,31.0%)( P<0.05),松动度≥Ⅱ度的牙齿数量由0.0(0.0,1.0)颗显著下降至0.0(0.0,0.8)颗( P<0.05);全口天然牙的功能牙齿单位(FTU)分值由种植前的8.0(6.0,10.0)分显著提升至末次复查时的12.0(12.0,12.0)分( P<0.01),PD≥4 mm%由种植前的11.0%(6.0%,25.0%)显著提升至末次复查时的13.0%(3.0%,21.0%)( P<0.05),种植前BOP(+)%[(17.0±9.7)%]与末次复查时[(14.6±7.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松动度≥Ⅱ度的牙齿数量由1.0(0.0,1.8)颗显著降为1.0(0.0,1.0)颗( P<0.05)。 结论:规律复查的前提下,重度牙周炎患者后牙区种植修复治疗有助于改善余留天然牙的PD、BOP和松动度,同时初诊牙周炎分期分级可影响种植体的PD和BO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白细胞水平对牙周治疗后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牙周炎患者基线时白细胞水平对牙周治疗后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的就诊患者中选取69例不吸烟、伴T2DM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对其全口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等指标进行检查,同时检测血液指标包括白细胞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 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随后进行全口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治疗后3个月重复基线检查。以基线时白细胞水平中位数(6.19×10 9/L)为界限,将白细胞计数低于中位数的患者作为白细胞低组(33例),其余患者作为白细胞高组(36例)。对治疗后糖脂代谢指标变化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性别进行交互作用检验。 结果:SRP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各项牙周指标与基线相比均显著改善。与基线相比,白细胞高组白细胞计数显著下降(6.89±1.53对比7.64±1.51, P=0.008),HbA 1c(7.18±1.09对比7.67±1.35, P=0.001)和LDL(2.67±0.85对比3.28±0.76, P=0.042)也均显著下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白细胞水平与HbA 1c( OR=0.12, P=0.038)和LDL( OR=0.15, P=0.001)下降程度呈正相关;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这一相关性在女性[HbA 1c( OR=0.30, P=0.021)、LDL( OR=0.34, P=0.001)]和重度牙周炎患者[HbA 1c( OR=0.15, P=0.025)、LDL( OR=0.24, P=0.017)]中表现显著。交互作用检验显示,女性与基线白细胞水平共同影响HbA 1c( P=0.036)和LDL( P=0.005)下降水平,其交互作用具有相对超额风险。 结论:白细胞水平较高的伴T2DM牙周炎患者SRP后3个月可显著改善糖脂代谢水平,在女性重度牙周炎人群中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标本兼治的牙周组织再生策略在天然牙保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重度牙周炎患牙往往存在 创伤、局部解剖异常、膜龈异常等加重菌斑滞留或牙周破坏的因素。对于这些重症患牙,本文提出标本兼治的牙周组织再生策略,即通过分析病因并在解除根本性致病因素的基础上对患牙实施牙周组织再生手术治疗。本文通过回顾文献,对上述加重牙周破坏的因素进行详细阐述,同时结合病例展示,进一步论述了标本兼治策略对重度牙周炎患牙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釉基质蛋白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作用的再认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在牙骨质形成前沉积在发育中的牙根表面,并可能在牙骨质形成中发挥作用,釉原蛋白(amelogenins,Am)是EMP中的主要组分和活性成分。研究显示EMP在牙周组织再生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EMP可通过影响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作用于各类牙周组织再生相关细胞,发挥促进血管形成、抗炎抑菌和加速组织愈合等功能,从而达到牙周组织再生的临床效果(新生牙骨质、牙槽骨并有牙周膜功能性穿通)。单独使用EMP或EMP联合植骨材料或屏障膜,可用于骨内缺损、上颌颊侧和下颌Ⅱ度根分叉病变的再生性手术治疗;EMP还可以辅助治疗退缩类型为1或2类的牙龈退缩,使暴露的根面重新获得真正的牙周组织再生。随着学界对EMP的牙周再生原理和当前临床应用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可进一步展望EMP未来的发展。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重组的人Am以替代动物来源的EMP,研究EMP与其他胶原生物材料的联合应用,以及探讨在重度牙周软硬组织缺损和种植体周病变中EMP的具体应用方式,都是未来EMP相关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下颌磨牙垂直型骨吸收牙周炎患者多学科治疗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重度牙周炎患者多伴有后牙区的垂直性骨吸收,传统观念认为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容易忽略创伤性 力的作用。本文报道1例下颌磨牙垂直型骨吸收的重度牙周炎患者,采用牙周翻瓣清创术联合正畸的多学科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提示在重度牙周炎患者中消除局部刺激因素,也能获得稳定的骨再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伴牙槽嵴吸收的牙周炎患者上前牙龈乳头缺陷程度影响因素初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有牙槽嵴吸收时上前牙不同程度龈乳头缺陷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至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且经治疗后牙周炎控制稳定并定期进行牙周维护的14例牙周炎患者的64个上前牙龈乳头,通过标准化临床图像及锥形束CT影像资料综合分析,评价邻接触点至骨嵴顶的距离(distance from contact point to bone crest,CP-BC)、邻面釉质牙骨质界至骨嵴顶的距离(distance from proximal cemento-enamel junction to bone crest,pCEJ-BC)、骨嵴顶水平的根间距(distance between roots,RD)、骨嵴顶水平龈乳头高度(height of gingival papilla,PH)、骨嵴顶水平颊舌向骨宽度(width of bone crest,BCW)等指标与龈乳头充满和轻中重度缺陷的关系。结果:纳入研究的64个上前牙龈乳头,充满率为28%(18/64),缺陷率为72%(46/64),其中轻、中、重度缺陷率分别为36%(23/64)、27%(17/64)和9%(6/64)。当CP-BC≥7.0 mm或pCEJ-BC≥4.5 mm时,龈乳头均为中、重度缺陷;而当CP-BC<5.0 mm或pCEJ-BC<1.5 mm时,龈乳头为充满或轻度缺陷。上前牙CP-BC与pCEJ-BC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812( P<0.01),线性拟合系数为0.93( R 2=0.659)。64个上前牙龈乳头不同程度缺陷时,其骨嵴顶水平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骨嵴顶水平BCW随龈乳头缺陷程度增加略有增加,龈乳头充满与中重度缺陷时BC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骨嵴顶水平PH随龈乳头缺陷程度增加略有减少,龈乳头充满与中重度缺陷时P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伴牙槽嵴吸收的牙周炎控制稳定患者的龈乳头缺陷率高,且主要与龈乳头根方骨嵴顶的吸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无牙颌患者唾液中牙周致病菌感染状况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无牙颌患者唾液中牙周致病菌的感染情况及与有天然牙的牙周炎人群的异同。方法: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一队列体检人群中,选取无牙颌患者27例(无牙颌组),根据年龄(年龄差≤5岁)、性别、吸烟状况及糖尿病、高血压患病情况为无牙颌患者匹配同一队列中不同程度的牙周病患者,分别为无或轻度牙周炎(轻度组)、中度牙周炎(中度组)和重度牙周炎(重度组)患者,每组27例。对108例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牙周临床检查(包括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出血指数、临床附着丧失、失牙数);并应用PCR技术检测其唾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纳菌( Tannerella forsythia,Tf)、齿垢密螺旋体( Treponema denticola,Td)、直肠弯曲菌( Campylobacter rectus,Cr)和变黑普氏菌( Prevotella nigrescens,Pn)的检出率及相对含量,比较4组受检者唾液中牙周致病菌的检出情况。 结果:无牙颌组78%(21/27)的患者中可以检出1种或多种牙周致病菌。其中Cr检出率最高[56%(15/27)],其他依次递减为Tf[44%(12/27)]、Pn[26%(7/27)]、Pg[22%(6/27)]和Td[11%(3/27)]。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中分别有4、2和4种牙周致病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无牙颌组( P<0.05);同时,该3组中分别有3、2和4种牙周致病菌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无牙颌组( 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牙周致病菌检出种类数均显著高于无牙颌组( P<0.05),其红色复合体(包括Pg、Tf、Td)检出率[均为96%(26/27)]也显著高于无牙颌组[48%(13/27), 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中红色复合体相对含量占5种牙周致病菌总量的比例(均为83%)显著高于无牙颌组(37%)( P<0.01)。 结论:无牙颌组中的大多数患者仍可检出牙周致病菌,但其唾液中的牙周致病菌种类与含量低于口内有天然牙的牙周炎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藏族人下颌切牙根管横截面形态的显微CT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使用显微CT扫描技术研究藏族人下颌切牙根管系统横截面的解剖形态。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口腔科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下颌切牙136颗[牙齿来源于藏族患者,年龄(51.9±16.4)岁(25~80岁)],对离体牙样本进行显微CT扫描和三维重建,其中下颌中切牙84颗,下颌侧切牙52颗,扫描层厚23 μm。记录下颌切牙从釉质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至根尖的牙根长度,按长度将牙根分为根上1/3、根中1/3和根尖1/3,并记录根管数量。单根管下颌切牙测量根管每毫米横截面的最大径、最小径和面积,并计算最大径与最小径的比值和圆度进行形态分析;多根管下颌切牙记录从CEJ至根尖的横截面上根管分叉及汇合位置。结果:藏族人下颌中切牙单根管的横截面最大径与最小径比值在根中1/3最大[1.99(1.31,2.79)],与根上1/3及根尖1/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0, P=0.003);圆度在根中1/3最小[0.47(0.31,0.66)],与根上1/3及根尖1/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0, P=0.001);多根管发生率为40.5%(34/84),在根中1/3检出率为32.1%(27/84)。藏族人下颌侧切牙单根管的横截面圆度在根尖1/3最大[0.61(0.49,0.71)],与根上1/3及根中1/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P=0.001),多根管发生率为34.6%(18/52),均在根尖1/3检出。 结论:藏族人下颌中切牙的根管横截面形态在根中1/3狭长,多根管好发;下颌侧切牙根管横截面形态在根尖1/3接近圆形,但形态仍不规则,且有根尖分叉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牙周联合正畸早期介入治疗重度牙周炎松动牙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重度牙周炎造成的牙松动、移位常伴 创伤,而持续的 创伤又可进一步加剧牙松动。牙周联合正畸早期介入治疗可起到固定松动牙、便于去除菌斑、控制炎症的目的。在牙周再生性手术修复牙槽骨缺损过程中,可通过正畸压入移动获得角形骨缺损,为牙周再生手术创造有利条件。本文报道1例牙周联合正畸早期介入治疗重度牙周炎松动牙的全过程,纵向观察4年,在保存重度牙周炎松动牙、恢复牙周组织健康、重建咬合功能等方面均效果满意,为牙周联合正畸保存天然牙提供临床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重度牙周炎为表现的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2例以重度牙周炎为表现的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由于治疗时机和方案不同,2例患者治疗效果差异较大。本文结合文献复习,从LCH的发病率、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