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CRP/PAB比值与病情严重性、发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膝骨关节炎(KOA)患者C反应蛋白/前清蛋白(CRP/PAB)比值与病情严重性、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原发性KOA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KOA组),根据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组66例(KL分级1~3级)、重度组27例(KL分级4级).另外选取同时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1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KOA组与对照组、KOA患者轻中度组与重度组血清CRP、PAB水平及CRP/PAB比值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CRP、PAB、CRP/PAB比值对原发性KOA患者病情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原发性KOA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KOA组血清CRP水平和CRP/PAB比值高于对照组,PA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CRP水平和CRP/PAB比值高于轻中度组,PAB水平低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PAB、CRP/PAB比值预测原发性KOA患者病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0.797~0.901)、0.751(0.699~0.803)、0.903(0.851~0.955),截点值分别为52.55 mg/L、172.77 mg/L、0.37,特异度分别为0.680、0.571、0.870,灵敏度分别为0.913、0.913、0.845.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2.368,95%CI:1.584~3.539)、有KOA家族史(OR=2.158,95%CI:1.475~3.156)、CRP/PAB比值≥0.37(OR=2.782,95%CI:1.797~4.306)是原发性KOA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CRP/PAB比值升高与原发性KOA的发病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原发性KOA患者病情的潜在生物标记物,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髌下脂肪垫IDEAL-IQ和T2 mapping定量参数与膝骨关节炎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及T2值与KOA程度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招募同日行膝关节X线和MRI检查的受检者(男34例,女65例),依据膝关节X线Kellgren-Lawrence分级(KLG)将受检者分成无KOA组(KLG 0~1级)、轻度KOA组(KLG 2级)和重度KOA组(KLG 3~4级)三组.应用3.0 T MR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tera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quantitation,IDEAL-IQ)、T2 mapping技术测量IPFP的FF及T2值,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FF值及T2值与KOA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对KOA的诊断性能.结果 随着KOA程度进展,IPFP的FF值相应越低,T2值越高.无KOA、重度KOA和轻度KOA三组间FF及T2值差异显著,三组的FF值分别为73.13%±3.98%,67.42%±2.25%,61.92%±3.24%,T2值分别为81.04(79.61,82.44)ms,82.72(81.44,84.46)ms,86.79(85.32,89.12)ms,两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PFP FF值与KLG呈负相关(r=-0.779),T2值与KLG之间呈正相关(r=0.688).应用FF值及T2值诊断有无KO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37、0.837,敏感度分别为71.8%、70.0%,特异度分别为91.7%、82.1%.结论 IPFP的FF值及T2值与KOA严重程度相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IPFP的病理生理改变,有望作为KOA新的评估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膝关节置换术对大骨节病重度膝关节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对大骨节病(KBD)重度膝关节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衢州市中医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有重度膝关节炎的K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NO)水平,并进行西安大略和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评分及生命质量量表(KBDQOL)评分。结果:34例KBD重度膝关节炎患者年龄为(60.4 ± 5.6)岁,范围为50 ~ 72岁;男15例,女19例;病程为(20.3 ± 10.5)年,范围为5 ~ 40年。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患者血清IL-1β[(16.49 ± 3.86)、(12.08 ± 1.27)pg/ml]、TNF-α[(9.28 ± 1.45)、(6.52 ± 1.26)pg/ml]及NO水平[(63.58 ± 15.82)、(43.84 ± 10.37)μmol/L]均显著低于术前[(21.65 ± 5.08)、(13.06 ± 2.15)pg/ml,(102.16 ± 20.74)μmol/L, P均< 0.05],且术后1年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术后6个月( P均< 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患者WOMAC各维度及综合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 P均< 0.05),且术后1年WOMAC各维度及综合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6个月( P均< 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患者KBDQOL的社会支持评分、活动限制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精神状况评分、总的健康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术前( P均< 0.05),且术后1年患者总的健康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 P均< 0.05)。 结论:KBD重度膝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炎症反应、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较术前均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膝关节MRI的人工智能重建软骨模型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膝关节薄层MRI数据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重建模型对膝关节软骨损伤评价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以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住院且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33例患者(共41膝),男15例,年龄(71±5)岁;女26例,年龄(71±9)岁。左膝19例,右膝22例。术前对患侧膝关节进行薄层MR检查,并对膝关节薄层MRI数据进行AI建模,选取模型中软骨部分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模型摆正,将术中截取的膝关节胫骨平台软骨依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软骨损伤分级进行分级,并与膝关节AI重建软骨模型及膝关节MRI人工识别的ICRS分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I重建软骨模型的软骨损伤分级与术中截取实物标本的软骨损伤分级相比较,AI重建软骨模型对于ICRS分级4级软骨损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91.4%、92.2%和80.3%;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2,AI重建软骨模型与实物标本ICRS分级的一致性良好,Kappa系数为0.81( P<0.001)。人工识别MRI的软骨损伤分级与实物标本相比,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10%、91.60%、97.20%和78.8%,Kappa系数为0.79( P<0.001)。 结论:基于膝关节薄层MRI的AI重建软骨模型对于诊断ICRS分级4级软骨损伤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改良“overlap”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联合改良“overlap”技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接受TKA联合改良“overlap”技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的19例(22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例(6膝),女性14例(16膝),年龄(60.6±12.2)岁(范围:33~77岁),体重指数(25.4±4.1)kg/m 2(范围:20.0~33.0 kg/m 2)。其中11例(12膝)合并外翻畸形,Keblish分型轻度2膝,中度6膝,重度4膝。所有病例通过髌旁内侧入路,采用松解外侧支持带联合“overlap”技术恢复髌骨轨迹。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髌骨脱位、膝关节外翻畸形、屈曲挛缩畸形及伸膝迟滞均得到矫正。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8±35.2)个月(范围:24~136个月)。1例患者术后2周发生假体周围感染;1例术后2个月髌骨脱位复发;1例术后3个月出现膝关节僵硬,行闭合松解术;其余患者均未出现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等征象。末次随访时,KSS临床评分由术前的(36.4±12.7)分升至(83.4±6.3)分( t=-15.15, P<0.01),KSS功能评分由术前的(30.7±11.1)分升至(77.6±8.3)分( t=-14.37, P<0.01),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81.7°±19.6°提高至107.6°±12.5°( t=-4.85, P<0.01)。 结论:TKA联合改良“overlap”技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满意,是可选择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症状、膝关节结构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20年6月—2021年4月行手术治疗的81例KO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49例,年龄44~89(63±9)岁。患者根据Kellgren-Lawrence分级进行分组:2级为轻度组,3级或4级为重度组。患者术前均行患侧膝关节MR检查、RDW检测。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RDW等基本特征;(2)比较2组患者症状的加拿大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以及膝关节结构指标软骨缺损评分、骨髓病变评分、髌骨指数、髌下脂肪垫体积、髌腱长度、软骨体积等的差异;(3)2组患者的RDW与WOMAC评分、膝关节结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重度组患者的年龄、RDW均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77、 Z=-2.08, P值均<0.05),2组患者性别、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重度组患者WOMAC评分、软骨缺损评分、骨髓病变评分分别为(107±15)、(36±3)、(25.8±4.8)分,均高于轻度组的(83±9)、(28±4)、(23.2±2.7)分,重度组患者的软骨体积为(13.78±1.90)cm 3,低于轻度组患者的(15.18±2.04)cm 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68、-9.89、-3.10、3.18, P值均<0.05)。(3)轻度组患者的RDW与髌骨指数、软骨体积呈负相关( r=-0.45、-0.42, P值均<0.05),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重度组均无相关性( P值均>0.05)。 结论:在轻度KOA患者中,RDW与患者的髌骨指数、软骨体积呈负相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和非手术治疗方式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膝骨关节炎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膝骨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方式。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市五家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治疗方式、影像学资料以及12条目简短生命质量量表(SF-12)评分,分析HRQoL的影响因素及非手术治疗方式。结果:共纳入2 034例患者,男530例(26.1%),女1 504例(73.9%),年龄(59.17±10.22)岁。在躯体生活质量方面,与男性相比,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生理总评分较低(β=-0.521, P=0.036);与年龄<55岁者相比,年龄≥64岁者生理总评分较低(β=-0.636, P=0.026);与受教育年限≤9年的人群相比,受教育年限≥13年的人群生理总评分较高(β=1.063, P<0.001);与轻度临床症状者相比,中度临床症状者生理总评分较低(β=-0.860, P=0.002),而重度临床症状者则更低(β=-1.126, P<0.001)。与未经治疗者相比,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治疗者生理总评分较高(β=0.731, P=0.005)。在心理生活质量方面,与久坐工作人群相比,轻度体力工作人群的心理总评分较低(β=-0.712, P=0.015);与Charson合并症指数为0的人群相比,Charson合并症指数≥2的人群心理总评分较低(β=-1.183, P=0.007)。在过去的12个月中,使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氨基葡萄糖/软骨素制剂、物理治疗、关节腔穿刺注射药物、中医治疗以及运动治疗的患者分别为648例(31.9%)、143例(7.0%)、406例(20.0%)、680例(33.4%)、343例(16.9%)、681例(33.5%)、170例(8.4%)。使用单一治疗和联合治疗的患者分别为451例(22.2%)、889例(43.7%)。 结论:北京市膝骨关节炎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方式以非甾体抗炎药、理疗和中医治疗为主,联合治疗的使用比例高于单一治疗。躯体生活质量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症状严重程度及治疗方式相关,而心理生活质量与职业劳动性质和合并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度与重度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中度与重度内侧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且随访2年以上的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重度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56.36±5.06)岁;中度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54.16±6.3)岁。术前和术后2年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Kellgren-Lawrence分级、髋-膝-踝角、负重力线比率、关节线汇聚角、内侧关节间隙宽度、胫骨平台后倾角、内侧半月板外凸和内侧半月板外凸比;于关节镜下评估股骨内髁和内侧胫骨平台软骨的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分级;以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WOMAC)骨关节炎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内侧副韧带假性松弛程度评价临床疗效。采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内侧副韧带假性松弛的预测因子。结果:术后两组Kellgren-Lawrence分级、髋-膝-踝角、负重力线比率、内侧关节间隙宽度均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关节线汇聚角术后改善、内侧半月板外凸和内侧半月板外凸比无改善,手术前后重度组均大于中度组( P<0.05)。股骨内髁软骨:重度组由ICRS分级3级2例、4级26例改善至2级11例、3级12例、4级5例,中度组由2级12例、3级18例、4级2例改善至2级30例、3级2例;胫骨平台软骨:重度组由3级2例、4级26例改善至2级17例、3级8例、4级3例,中度组由2级11例、3级18例、4级3例改善至2级27例、3级5例。重度组术后WOMAC评分由(50.71±8.07)分降低至(3.86±1.84)分、中度组由(44.09±6.63)分降低至(3.34±2.24)分,重度组VAS评分由(7.14±1.21)分降低至(3.34±2.24)分、中度组由(6.38±1.24)分降低至(0.44±0.62)分,术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重度组0°位和30°位内侧副韧带假性松弛程度由术前Ⅰ度25例、Ⅱ度3例改善至0度28例,由术前Ⅰ度25例、Ⅱ度3例改善至0度24例、Ⅰ度4例;中度组由术前0度31例、Ⅰ度1例改善至0度32例,由术前0度28例、Ⅰ度4例改善至0度32例( P<0.05)。关节线汇聚角( OR=0.08,95% CI:0.007,0.948, P=0.045)、内侧半月板外凸( OR=0.11,95% CI:0.100,1.32, P=0.082)和内侧半月板外凸比( OR= 0.66,95% CI:0.422,1.030, P=0.067)是内侧副韧带假性松弛的独立预测因子( P<0.10)。 结论: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中度与重度内侧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均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恢复膝关节内侧稳定性,短期临床疗效好。术前较大的关节线汇聚角、较严重的内侧半月板外凸和较大的内侧半月板外凸比提示内侧副韧带假性松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交叉韧带在保膝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前交叉韧带(ACL)的解剖功能状态、功能缺陷预测,以及ACL在膝关节骨关节炎(OA)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和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在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网、PubMed等数据库中,分别以“骨关节炎”“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胫骨高位截骨术”“前交叉韧带”和“osteoarthritis”“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high tibial osteotomy”“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等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23年8月之前公开发表的、有关ACL的解剖功能及ACL在膝关节OA保膝治疗中应用的研究文献,共检索到453篇,剔除研究设计存在缺陷、内容不符、质量低、证据等级不高、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最终纳入37篇,其中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35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ACL在膝关节运动学和稳定性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膝关节OA患者存在ACL功能缺陷,但能够代偿膝关节前后不稳;当存在膝关节旋转不稳时,建议患者接受ACL翻修或重建手术。临床可在膝关节X线片上测量胫骨后倾角、胫股关节冠状半脱位、髋-膝-踝角、胫骨近端最大磨损点百分比等放射学指标来评估ACL的功能状态,进而更好地进行术前计划。ACL功能缺陷并不总是HTO或UKA的禁忌证。在伴有ACL功能缺陷的膝关节重度OA患者中,对于年轻的、有运动需要或活动要求高的患者,可以选择UKA联合ACL重建方案治疗;而对于年龄较大(>65岁)、膝关节无旋转不稳定、对活动要求不高的患者,可以选择UKA方案治疗。对于膝关节内侧轻、中度OA年轻患者,可选择HTO治疗方案;而对伴有ACL功能缺陷、运动要求高的膝关节OA患者,可选择HTO联合ACL重建方案治疗。结论:ACL功能缺陷不一定是UKA或者HTO的禁忌证。对伴有ACL功能缺陷的膝关节OA患者,需要综合患者的年龄、运动需求、膝关节稳定性,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等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的早中期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髌股关节置换术的严重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4例(80膝),男9例(12膝)、女55例(68膝);年龄(60.50±8.82)岁(范围27~82岁)。术前膝关节X线片提示髌股关节退变均为Kellgren-Lawrence Ⅳ级,内外侧胫股间室无明显退变。单侧髌股关节置换48例,双侧髌股关节置换16例,其中同期双侧髌股关节置换9例、分次行双侧髌股关节置换7例。对术后随访5年以上的患者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牛津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OKS)评估临床疗效;测量手术前后膝关节髌骨轴位X线片上髌骨倾斜角和站立位双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上髋-膝-踝角;观察有无切口感染、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磨损及胫股间室严重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结果:64例患者随访(4.31±1.79)年(范围1.5~8.2年),随访5年以上者25例(32膝)。膝关节VAS评分、HSS评分及OKS评分分别由术前(5.91±0.82)分、(68.06±6.03)分和(21.22±3.46)分改善至术后1年(0.88±1.01)分、(90.09±3.30)分和(39.06±3.37)分,术后5年(0.41±0.76)分、(94.53±2.99)分和(42.13±3.17)分,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89.38,81.47,56.73; P<0.001)。髌骨倾斜角由术前8.21°±3.14°降低至术后5年的3.58°±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96, P<0.001);术前髋-膝-踝角为179.01°±1.43°、术后5年为178.77°±1.67°,手术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71, P=0.096)。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假体松动、假体磨损及胫股间室严重骨关节炎而行膝关节翻修的情况。 结论:髌股关节置换治疗重度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早中期随访临床疗效良好,可以明显缓解膝关节疼痛症状并改善膝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