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重症患者经鼻肠管喂养的护理实践总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重症患者经鼻肠管喂养的护理临床实践证据,为纠正喂养不耐受、营养不达标提供护理依据。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检索2015年1月31日—2019年9月30日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Cochrane Library、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国际指南图书馆、医脉通、PubMed、CINAHL、Embase、UpToDat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涉及重症患者经鼻肠管喂养护理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最佳实践、系统评价、证据总结及原始研究。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和汇总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其中,2篇指南来源于美国重症医学会和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3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4篇证据总结,10篇RCT研究,3篇类实验研究,1篇诊断性试验研究。总结临床适应性证据24条,涉及10个方面内容,即鼻肠管置入指征、导管材质、置入体位、置入方式、确认方法、喂养方法、固定、不耐受、导管堵塞、留置时限等。结论:本研究为重症患者经鼻肠管喂养提供了管理流程与循证证据,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安全实践与深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外科危重症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外科危重症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中国重症营养临床研究小组-NEED研究中69家医学中心收治的354例外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7例,女107例;年龄为58(46,68)岁。根据354例患者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模型,分为无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下降、喂养不耐受持续分别为164、49、141例。观察指标:(1)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患者一般情况。(2)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患者营养治疗情况。(3)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患者生存情况。(4)外科危重症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根据Stata17.0统计软件中Traj插件构建组基轨迹模型,最佳轨迹模型采用贝叶斯信息准则、平均后验概率参数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1)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患者一般情况。354例外科危重症患者中,行肠内营养治疗257例、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治疗97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 Ⅱ)评分为17(13,21)分,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为6(5,8)分,改良危重症营养风险(mNUTRIC)评分为4(2,5)分,合并症数量为2(1,3)个,急性胃肠损伤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293、55、6例,行机械通气、连续肾替代治疗、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分别为224、17、61例。354例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第3天发生率达峰值为25.42%(90/354),7 d内发生率为53.67%(190/354)。354例外科危重症患者中,无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下降、喂养不耐受持续患者APACHE Ⅱ评分,mNUTRIC评分,合并症数量,急性胃肠损伤分级,机械通气分别为16(12,20)分、17(14,25)分、18(13,22)分,3(2,5)分、4(3,6)分、4(3,5)分,2(1,2)个、2(2,3)个、2(2,3)个,Ⅰ级(152例、27例、114例)、Ⅱ~Ⅲ级(12例、22例、27例),95、39、90例,三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6.14、13.11、28.05, χ2=37.96、7.65, P<0.05);进一步分析,与无喂养不耐受患者比较,喂养不耐受下降、喂养不耐受持续患者均有更高的合并症数量和急性胃肠损伤分级( Z=60.32、54.69, χ2=39.72、9.52, P<0.05);与无喂养不耐受患者比较,喂养不耐受下降患者有更高的mNUTRIC评分和机械通气比例( Z=53.41, χ2=7.59, P<0.05)。(2)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患者营养治疗情况。无喂养不耐受患者促胃动力药物使用,幽门后喂养分别为36例,13例,喂养不耐受下降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5例,10例,喂养不耐受持续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6例,19例,三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5.76,6.20, P<0.05)。进一步分析,与无喂养不耐受患者比较,喂养不耐受下降患者有更高的促胃动力药物使用和幽门后喂养比例( χ2=15.60,6.10, P<0.05)。(3)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患者生存情况。无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下降、喂养不耐受持续患者28 d总生存率分别为96.96%、95.92%、87.94%,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0.39, P<0.05);进一步分析,无喂养不耐受与喂养不耐受持续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9.19, P<0.05)。(4)外科危重症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喂养不耐受持续是外科危重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3.92,95%可信区间为1.43~10.79, P<0.05)。 结论:与无喂养不耐受患者比较,喂养不耐受持续的外科危重症患者28 d总生存率下降,喂养不耐受持续是外科危重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幽门后喂养对急性胃肠损伤Ⅱ级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喂养对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Ⅱ级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9年5月参与广东省人民医院3项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随机对照试验的AGIⅡ级重症患者的数据。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以及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病死率等临床预后资料。根据置管24 h后鼻肠管位置将患者分为幽门后喂养组和胃内喂养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预后指标的差异。然后采用单因素分析AGIⅡ级重症患者ICU死亡的因素,将 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ICU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果: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90对患者,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幽门后喂养组的ICU病死率、28 d病死率及院内病死率均低于胃内喂养组,分别为4.4% vs 15.6%,14.4% vs 27.8%,6.7% vs 17.8%,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幽门后喂养是减少ICU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 OR=0.295,95% CI:0.091~0.959, P=0.042),APACHE Ⅱ评分是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111,95% CI:1.025~1.203, P=0.010)。 结论:幽门后喂养可降低AGI Ⅱ级重症患者ICU病死率,是改善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检索并汇总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有关证据。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网、相关机构网站及数据库中关于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相关证据,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及系统评价评估工具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检索时限为2015年1月1日—2020年11月11日。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4篇,系统评价3篇,原始文献2篇。汇总了关于早期肠内营养评估、重启时机、体位、喂养方案(摄入量、经胃/幽门后喂养、鼻饲速率、营养制剂)、监测(胃残余量、胃窦运动指数)、药物预防、人员配置及培训7个方面的18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证据,可为护理管理者科学地制订肠内营养计划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听诊辅助床旁盲插鼻肠管技术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听诊辅助床旁盲插螺旋型鼻肠管技术在高龄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且符合鼻肠管置管指征的高龄患者81例,实施听诊辅助床旁盲插螺旋型鼻肠管技术方案,腹部X线判定导管尖端位置。主要观察指标为置管成功率和一次置管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置管尝试次数和置管耗时,安全性指标为置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Logsitic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置管成功率为90.1%(73/81),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5.2%(69/81),置管尝试次数为(1.2 ± 0.2)次,耗时为40.0(27.0,45.0) min,其中,鼻-胃段耗时为20.0(15.0,25.0) min,胃-空肠段耗时为18.0(12.5,20.0) min,鼻-胃段耗时高于胃-空肠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 -2.78,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意识状态影响置管成功率( OR = 19.25,95% CI 1.24 ~ 299.63, P<0.05)。此外,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0%(30/81),未发生严重置管并发症。 结论:在高龄患者中实施听诊辅助床旁盲插鼻肠管提供早期营养支持有效并且安全,该技术的成功率受患者的意识状况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幽门后喂养在高龄重症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幽门后喂养用于高龄重症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山东省泰山疗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高龄重症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鼻胃管喂养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幽门后喂养营养支持,两组喂养时间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病情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喂养后14 d,观察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分别为(62.75±4.22)g/L、(35.38±2.63)g/L、(2.09±0.13)g/L、(221.52±26.62)g/L,均高于对照组的(54.53±4.16)g/L、(32.34±2.83)g/L、(1.85±0.10)g/L、(197.85±25.73)g/L( t=7.969、4.520、8.406、3.673,均 P<0.05);喂养后3、7、14 d,观察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分别为(14.04±2.17)分、(10.95±2.21)分、(8.95±2.2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98±2.45)分、(13.75±2.25)分、(10.75±2.25)分( t=3.405、5.100、3.279,均 P<0.05);观察组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为(10.52±1.07)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4.26±1.05)d( t=14.331, P<0.05);观察组呕吐、胃潴留、显性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03%(1/33)、12.12%(4/33)、0.00%(0/33)、12.12%(4/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8%(6/33)、33.33%(11/33)、12.12%(4/33)、33.33%(11/33)(χ 2=3.995、4.227、4.258、4.227,均 P<0.05)。 结论:高龄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方式选用幽门后喂养,可使患者营养状况、病情获得更好地改善,且降低胃潴留、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安全性及预后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laparoscopic pyloromyotomy,LP)与开腹幽门肌切开术(open pyloromyotomy,OP)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安全性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根据中文关键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及英文关键词"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laparoscopic"、"pyloromyotomy",分别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万方、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关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的最后日期是2020年8月。按《Cochrane Reviewer Handbook》风险评估标准评估文献质量,比较LP、OP两种不同术式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完全恢复进食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使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研究,共计672例患儿,按手术方式分组,LP组339例,OP组333例。Meta统计分析结果显示,LP组手术时间及全部并发症、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与O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WMD=0.243,95% CI为-2.335~2.8201, P=0.853 ; RD=-0.013, 95% CI为-0.056~0.030, P=0.553; RD=0.025,95% CI为-0.002~0.051, P=0.066)。LP组患儿术后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较OP组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WMD=-1.553, 95% CI为-1.891~-1.175, P<0.001; WMD=-3.536, 95% CI为-3.975~-3.097, P<0.001 )。但LP组幽门环肌切开不完全率较OP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D=0.044 ,95% CI为0.005~0.083, P=0.029)。 结论:与OP相比,LP治疗CHPS恢复经口全量喂养更快,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但LP幽门环肌切开不全率较高,应予以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部轨迹听诊法在机械通气患者床旁鼻肠管放置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部轨迹听诊法在机械通气患者床旁鼻肠管放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9月30日收住重症医学科需经幽门后喂养患者,行床旁超声引导下放置鼻肠管。对超声显像不清的4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听诊法,研究组采用腹部轨迹听诊法,将两组听诊结果与X线定位结果进行对照,一致者代表腹部听诊方法有效,并评价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耗时、置管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2%(22/24例),经二次调整总置管成功率达96%(23/24例);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67%(16/24例),经二次调整总置管成功率达92%(22/24例);研究组平均置管耗时为(20.79±2.27)min,对照组为(36.35±2.5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置管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腹部轨迹听诊法能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患者床旁鼻肠管放置时间,且能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床旁鼻肠管放置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可在临床重症患者留置鼻肠管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管内低温治疗联合早期幽门后喂养对首发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管内低温治疗联合早期幽门后喂养对首发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决策首发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期最优营养支持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科ICU行血管内低温治疗的78例首发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和临床资料,根据血管内低温治疗联合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分组,分为早期幽门后喂养组52例与早期肠外营养组26例,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疾病预后、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幽门后喂养组血管内低温治疗后30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11.25 ± 4.92)分,高于早期肠外营养组的(8.40 ± 5.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5, P<0.05);治疗后早期幽门后喂养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分别为(59.56 ± 5.09)、(131.06 ± 19.58) g/L,均高于早期肠外营养组的(56.52 ± 7.94)、(122.07 ± 17.72)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3、-1.91,均 P<0.05);早期幽门后喂养组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为(7.33 ± 0.96)分,低于早期肠外营养组的(9.42 ± 2.11)分,其机械通气时长及ICU住院时长分别为(17.46 ± 10.47)、(28.89 ± 12.59) d,少于早期肠外营养组的(25.77 ± 15.20)、(37.07 ± 17.1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28、2.83、2.52,均 P<0.05);2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ICU住院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血管内低温治疗联合早期幽门后喂养有助于改善首发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有效控制肺部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长,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危重症患者鼻空肠营养管管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急危重症患者是营养风险的高危人群,由于药物(如镇静镇痛/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机械通气、疾病原因等多种因素,急危重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动力下降 [1]。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在降低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及减少医疗费用等方面优于肠外营养,是急危重症患者的首选营养支持方式 [1,2,3]。其中,空肠营养可降低喂养不耐受、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EN效率,包含空肠营养在内的幽门后喂养常作为胃喂养不耐受的急危重症患者的首选营养支持途径 [4]。目前,鼻空肠营养已成为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之一。国内外肠内营养指南对肠内营养的实践工作给予了综合性的指导建议。然而,临床实践中鼻空肠营养管的置管、喂养及拔管管理等关键问题的实施仍需继续探究。针对鼻空肠营养管管理实践中的关键问题,急危重症患者鼻空肠营养管管理专家共识组结合我国国情和实践经验,基于文献循证,经专家会议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定稿,形成急危重症患者鼻空肠营养管管理专家共识。文献来源于各国指南制定组织网站及Cochrane、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词包括"Critical care/ Critical ill""Enteral Nutrition/Naso-jejunal Tubes/Post-Pyloric Feeding"、"急危重症/危重症"、"肠内营养/空肠营养/幽门后喂养",检索时间截至2024年1月31日。本共识的证据等级分三级,见表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