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氧诱导因子稳定剂对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造血功能及铁死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稳定剂罗沙司他对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造血功能及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间在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病(CKD)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5例,A组应用罗沙司他治疗,B组应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的贫血及铁代谢相关指标、脂质代谢相关指标、血清炎症指标及药物并发症情况,并随访半年,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均 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 P<0.05)。B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Hb、S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均 P<0.05),但RBC、HCT、TG、TC、CRP及β2-MG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Hb、RBC、HCT、SF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均 P<0.05),TG、TC、CRP及β2-MG均显著低于B组(均 P<0.05),A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清GPX4、PTGS2 mRN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 P<0.05),而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GPX4、PTGS2 mRN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GPX4、PTGS2 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均 P<0.05)。 结论:罗沙司他能有效调节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状态,提高铁代谢,抑制铁死亡,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并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且治疗安全性高,在治疗肾性贫血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剂量使用更昔洛韦致全血细胞减少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42岁女性患者因发热10 d、怀疑巨细胞病毒感染,予更昔洛韦15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和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2.25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用药前白细胞计数(WBC)12.71×10 9/L,血小板计数(PLT)262×10 9/L,红细胞计数(RBC)2.99×10 12/L,血红蛋白(Hb)84 g/L。2 d后因患者出现水肿,将更昔洛韦用法调整为15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1次/d,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25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2次/d。用药第11天,实验室检查示WBC 3.01×10 9/L,PLT 92×10 9/L,RBC 2.39×10 12/L,Hb 68 g/L。用药第13天,WBC 1.98×10 9/L,PLT 86×10 9/L,RBC 2.44×10 12/L,Hb 69 g/L。查阅患者既往住院病历资料,患者曾因使用更昔洛韦发生轻度骨髓抑制,考虑为更昔洛韦致全血细胞减少。停用该药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200 μg皮下注射、1次/d和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10 000 U皮下注射、1次/周,5 d后实验室检查示WBC 3.82×10 9/L,PLT 197×10 9/L,RBC 3.12×10 12/L,Hb 92 g/L。本例患者3年前曾行肾移植术,根据其肌酐清除率水平计算,该患者使用更昔洛韦属于超剂量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微血管并发症探究罗沙司他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糖尿病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罗沙司他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糖尿病肾脏病(DKD)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及对铁代谢、微炎性状态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北京老年医院89例DKD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重组人促红素和左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44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素、左卡尼汀和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45例(研究组),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于治疗前和治疗1、3个月后检测实验室指标,其中贫血相关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铁代谢指标包括血清铁、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炎性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记录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1年,记录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42/45)比77.27%(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60, P<0.05)。两组治疗前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1和3个月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MCV、血清铁、铁蛋白和TSAT明显高于对照组,IL-8、CRP和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研究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3例。研究组DR和DP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比14.63%(6/41)和2.33%(1/43)比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75和4.81, P<0.05)。 结论:罗沙司他联合左卡尼汀治疗DKD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效果可靠且安全,可有效缓解贫血症状,提高铁代谢水平,减轻炎性反应,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罗沙司他胶囊对比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罗沙司他胶囊和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rh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40例肾性贫血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使用罗沙司他胶囊治疗,对照组使用rhEPO治疗,研究进行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转铁蛋白饱和度(T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RBC、Hb、Hct、SF、TRF、TS、TG、TC、LD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的RBC、Hb、Hct、SF、TRF、TS均高于对照组,而试验组的TG、TC、LD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 结论:罗沙司他胶囊可以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还可降低血脂水平,改善患者铁的利用率,其药效起效快,耐受性好,安全性较高,对肾性贫血患者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罗沙司他胶囊结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腹膜透析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罗沙司他胶囊结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腹膜透析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2例腹膜透析肾性贫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罗沙司他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及铁代谢指标变化、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80.49% vs. 95.12%,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及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血清铁蛋白(SF)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白介素-8(IL-8)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Hb、Hct、Ret)、铁代谢指标(SF、TSAT)、IL-8、SOD水平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Hct、Ret、SF、TSAT、IL-8和SOD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0% vs.4.88%, P>0.05)。 结论:罗沙司他胶囊结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腹膜透析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罗沙司他对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罗沙司他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肾性贫血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201例MHD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药物分为罗沙司他组(94例)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组(107例)。对比两组治疗12周前后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分布宽度(RDW)、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铁代谢、血脂、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甲状旁腺激素(PTH)等实验室指标,根据Hb是否达标对罗沙司他组分为未达标组(39例)和达标组(5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罗沙司他组Hb达标率的因素。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Hb较治疗前均升高,但罗沙司他组的Hb达标率高于rhEPO组(58.5% vs.40.2%, P<0.05),且罗沙司他组治疗后的血清EPO低于rhEPO组(5.57 mU/mL vs.16.76 mU/mL, P<0.05)。罗沙司他组治疗后的总铁结合力较治疗前升高,而铁蛋白减低,RDW、hs-CRP水平下降,总胆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升高(均 P<0.05),而rhEPO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未达标者组相比,达标组患者治疗前的Hb较高,促红素抵抗指数(ERI)与PTH较低(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RI( OR=0.750,95% CI:0.583~0.996)、PTH( OR=0.981,95% CI:0.973~0.988)是罗沙司他治疗后MHD患者Hb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罗沙司他产生较低水平的EPO,有效改善MHD患者贫血,减轻微炎症,在调节铁代谢和血脂代谢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改善促红素抵抗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利于提高罗沙司他的Hb达标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致大疱性出血性皮肤病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70岁女性患者因终末期肾病、肾性贫血、导管相关性感染,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左卡尼汀、重组人促红素、头孢他啶。因疑似导管局部细菌荚膜形成、长期留置导管堵塞,同时应用头孢他啶+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泵入导管解除堵塞。用药第4天,患者出现全身轻度瘙痒,第5天左上肢及下腹部皮肤出现张力性血疱,暗红色,直径0.01~2 cm,形状近似半球状或不规则状,血疱边界清楚,触摸有轻微疼痛感;Nikolsky征阴性。诊断为大疱性出血性皮肤病(BHD),考虑由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引起。当天停用2药,予无肝素血液透析。皮肤症状逐渐缓解,停药9 d后,血疱均干涸、结痂。2周后随访,全部血痂均已自行脱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罗沙司他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伴微炎症状态的疗效及对血清Hepcidin、炎症标志物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罗沙司他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肾性贫血伴微炎症状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idin)、炎症标志物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56例MHD肾性贫血伴微炎症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观察组采用罗沙司他治疗,对照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素(rhEPO)治疗,连续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贫血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铁代谢指标[血清铁(SI)、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铁蛋白(SF)、Hepcidin],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33(IL-3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丙二醛(MDA)]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3%(71/78),高于对照组[74.36%(58/78)]( P<0.05)。治疗后,两组Hb、Hct和血清SI、TSA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 P<0.05),血清SF、Hepcidi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 P<0.05),且均以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33水平及外周血NL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33水平及外周血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G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 P<0.05),血清MD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以上指标变化不明显(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炎症标志物、氧化应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1%(5/78),与对照组的14.10%(11/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罗沙司他治疗MHD肾性贫血伴微炎症状态能有效减轻患者机体内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纠正铁代谢紊乱,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对铁代谢和血脂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罗沙司他对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铁代谢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由本院收治的105例肾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Epo组(38例)和观察组(34例),其中对照组接受铁剂治疗,Epo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罗沙司他治疗,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贫血相关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铁代谢指标[包括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和血脂指标[包括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和Epo组(94.12% vs. 76.32% vs. 69.70%,均 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的贫血相关指标、铁代谢指标和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SF、TRF、TSAT、TG和TC均较治疗前上升,LDL-C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观察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SF、TRF、TSAT、TG和TC均高于对照组和Epo组,LDL-C低于对照组和Epo组(均 P<0.05)。 结论:罗沙司他能够提高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使用该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贫血情况、铁代谢和血脂代谢均能得到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罗沙司他联合多糖铁复合物、生血宁治疗重组人促红素效果不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讨罗沙司他联合多糖铁复合物、生血宁治疗重组人促红素效果不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重组人促红素效果不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口服罗沙司他,体质量>60 kg,每次120 mg,每周3次,体质量45~60 kg,每次100 mg,每周3次;口服多糖铁复合物,每次300 mg,每天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生血宁,每次0.25~0.50 g,每天3次.2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2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铁代谢、肾功能、贫血指标、中医证候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入组34例,脱落1例,最终33例纳入分析;试验组入组35例,脱落1例,最终34例纳入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33例/34例)和81.82%(27例/33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核转录因子-κB(NF-κB)分别为(24.09±3.06)和(35.23±4.11)ng·L-1,干扰素 γ(IFN-γ)分别为(41.39±4.13)和(50.10±5.27)ng·L-1,转铁蛋白饱和度(TAST)分别为(38.62±5.91)%和(31.16±4.73)%,血清铁蛋白(SF)分别为(28.13±5.77)和(22.47±4.65)μmol·L-1,血清铁(SI)分别为(15.66±3.76)和(13.19±2.94)μmol·L-1,24 h尿蛋白排泄率(24 h UPE)分别为(1.85±0.41)和(2.91±0.62)g·24 h-1,血尿素氮(BUN)分别为(5.16±0.67)和(6.89±0.97)mmol·L-1,血红蛋白(Hb)分别为(91.38±11.23)和(83.19±8.54)g·L-1,血细胞比容(Hct)分别为(29.01±7.40)%和(24.56±5.69)%,主症评分分别为(5.29±1.05)和(7.15±1.53)分,次症评分分别为(3.11±0.46)和(4.98±0.77)分,总评分分别为(8.40±1.49)和(12.13±2.30)分,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4.71%和9.09%,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沙司他联合多糖铁复合物、生血宁治疗重组人促红素效果不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好,可减轻炎症反应,调节铁代谢,改善肾功能,且药物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