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铁锁及其总皂苷体内抗炎作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金铁锁(PR)及其总皂苷(PRTS)的抗炎镇痛作用,并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大鼠),模型组(大鼠、小鼠),阳性药组(小鼠:吲哚美辛,元胡止痛胶囊0.585 g·kg-1),金铁锁75%乙醇提取物(PR)高、中、低剂量组(小鼠:0.651 1,0.217,0.072 35 g·kg-1,大鼠:0.450 8,0.150 3,0.050 08 g·kg-1),金铁锁总皂苷(PRTS)高、低剂量组(小鼠:0.233 4,0.025 94 g·kg-1,大鼠:0.161 6,0.017 96 g·kg-1).采用醋酸诱导扭体实验和热板实验来评价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实验,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腹膜炎来评价抗炎作用,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腹膜组织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探寻潜在机制,通过大鼠肠系膜组织免疫组化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PR及PRTS各剂量组减轻小鼠耳肿胀(P<0.01),减少小鼠化学致痛扭体次数(P<0.05,P<0.01);PRTS高剂量组能提高小鼠痛阈值(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R及PRTS各剂量组对急性腹膜炎大鼠腹膜组织病变有所改善,能降低炎症因子IL-6含量(P<0.01),同时降低TNF-α,IL-1β,NF-κB p65在肠系膜组织的表达,PR高剂量及PRTS高剂量组能降低IL-10含量(P<0.05).结论:金铁锁及总皂苷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的释放与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道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金铁锁毛状根构型对其生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毛状根的构型是影响其生长速度和生物量积累的重要因素,为了规模化培养金铁锁毛状根,进一步解决金铁锁资源短缺问题,该研究以金铁锁毛状根为材料,通过改变培养基类型、碳源及碳源浓度,观察和分析了毛状根的生长状态,找出影响毛状根构型的因素.结果表明:最适合金铁锁毛状根生长的培养基为B5+蔗糖30 g·L-1,金铁锁毛状根主根长而粗壮,一级、二级侧根生长量大,根系表面积较大,生长效果最佳.经液体悬浮培养验证,测定毛状根的生长量,与在固体培养基培养的毛状根生长状态基本一致.通过该项研究,优化了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配比,实现了金铁锁毛状根的快速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鲜用理论”基础测定金铁锁中氨基酸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铁锁药材中的氨基酸含量.方法:以0.1 mol/L盐酸提取,105℃水解,以异硫氰酸苯酯为柱前衍生化试剂衍生后进样分析.采用Venusil AA氨基酸分析专用柱,柱温:40℃.流动相A为醋酸钠缓冲液,流动相B为80%乙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建立的氨基酸测定方法方法学验证结果良好,并测定了金铁锁中16种氨基酸含量,其中鲜品和干品的氨基酸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本方法可用于金铁锁药材的氨基酸含量测定,对其药材的质量进行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云贵地区金铁锁EST-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云贵地区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开发金铁锁的EST-SSR引物,并利用筛选出的分子标记对金铁锁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 共获得了17 530条含SSR位点的EST序列;筛选出了14对具有较高多态性的EST-SSR引物,对云贵地区的17份金铁锁进行多样性分析,发现其在位点水平上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350 0~0.795 0,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在群体水平上明显偏低,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4.29%~10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的范围为0.188 2~0.477 7,平均0.323 2;云贵地区金铁锁群体内基因流(Nm)较小(Nm均值为0.302 0),群体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Fst均值为0.452 9).结论 转录组测序丰富了金铁锁EST数据库;云贵地区金铁锁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与其繁殖方式、分布区较长的进化历史有关,群体间遗传分化大可能是地理阻隔截断了不同群体间的基因交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仙茅等有小毒记载的祛风除湿中药毒性的历史认识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国药典(2015版)》收录了43个记载为“小毒”的常用中药,其中仙茅、金铁锁及香加皮均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其药性也都为“小毒”.本文综合历代本草文献和现代研究文献资料,从其毒的历史认识过程,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进行分析,并从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为全面认识这些中药的毒性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β-AS基因多态性的金铁锁核心种质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金铁锁是“云南白药”的重要组分,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特有二级濒危保护植物.其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医药生产的需求,亟需通过对其种质资源进行研究,构建金铁锁核心种质.为金铁锁种质改良、分子育种等奠定基础.该研究采用了关键酶基因(β-AS)作为核基因标记对金铁锁进行了谱系地理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居群中,总共检测到3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 =0.905)较高,居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GST=0.280).AMOVA结果显示,金铁锁居群内遗传多样性较低(22.57%),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77.43%.单倍型分布结合网状进化分析结果显示,Hap1为普通单倍型,且位于网状图的中心位置,可判断为祖先单倍型.Hap2,Hap4,Hap15,Hap16共享单倍型,剩余的为居群特有单倍型.在此基础上,为了最大限度的保存金铁锁的遗传多样性,依据药用植物核心种质构建的标准提出了金铁锁核心种质的构建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西南地区6种植物的核型研究及其系统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植物细胞学研究方法对主要采自中国西南地区横断山的6种植物:扁核木(Prinsepia utilis)、小叶金露梅(Potentilla parvi olia)、峨眉繁缕(Stellaria omeiensis)、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山卷耳(Cerastiumpusillum)和独尾草(Eremurus chinensis)进行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研究表明:(1)6个种的核型公式和不对称性如下:扁核木2n=2x=30=1M+20m+9sm,2A;小叶金露梅2n=2x=28=21m+7sm,2B;峨眉繁缕2n=8x=72=1M+71m,1B;金铁锁在同居群下有倍性变化,2n=2x=14=14m,1A和2n=4x=28=28m,1A;山卷耳2n=2x=24=24m(2sat),1A;独尾草2n=2x=14=2m+ 2sm+ 8st+ 2t,4B.(2)讨论了染色体资料在这些物种分类和系统上的意义,支持扁核木为李亚科下的扁核木属;位于委陵菜属木本系的小叶金露梅主要以二倍体和四倍体为主,而草本系的委陵菜属植物多为多倍体.(3)该研究首次报道峨眉繁缕为八倍体,是繁缕属发现的最高倍性的物种;对比金铁锁属与蝇子草属的染色体研究发现,金铁锁属可能是由它们的共同祖先通过非整倍化产生;该研究首次发现山卷耳存在染色体数目2n=24的情况,且有1对随体;独尾草的研究进一步证明该物种可能为二型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金铁锁根中2个新的麦芽酚苷类化合物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经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ODS反相硅胶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并运用NMR、HR-ESI-MS等波谱学方法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 从金铁锁根80%乙醇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麦芽酚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麦芽酚-3-O-[6-O-(4-O-α-L-吡喃鼠李糖基)-Z-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和麦芽酚-3-O-[6-O-(4-O-α-L-吡喃鼠李糖基)-E-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结论 化合物1和2为新的麦芽酚苷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金铁锁酚苷A和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金铁锁三萜皂苷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金铁锁是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目前,利用合成生物学构建酿酒酵母细胞工厂高效生产药用植物中有效化合物的研究已在逐步完善,为实现微生物发酵生产药用中药萜类有效成分提供了基础.掌握金铁锁有效成分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径,是进行金铁锁定向育种和利用合成生物学进一步开发人工细胞工厂发酵生产金铁锁总皂苷等活性成分的基础.该文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 ,在酿酒酵母细胞中进行金铁锁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异源重建,以解析金铁锁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的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金铁锁转录因子ptMYC2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金铁锁是"云南白药"等多种中成药的重要组成,其有效成分为三萜皂苷,MYC类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三萜类次生代谢积累中有重要作用.为研究ptMYC2基因在金铁锁三萜皂苷合成代谢途径的调控机制,该研究基于金铁锁转录组测序数据,克隆得到ptMYC2转录因子的两个全长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两条转录因子的同源性、理化性质、疏水性、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结构域、靶基因结合位点等进行初步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两条转录因子所编码的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不存在跨膜区域,均是非分泌蛋白质,且不存在信号肽;两条转录因子的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结构域分析显示,两个基因都含有bHLH家族结构域;预测得到金铁锁三萜皂苷合成途径中HMGR、FPS、SE、β-AS等基因的启动子可能存在与MYC2结合的E-box特异性结合位点.该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ptMYC2基因在金铁锁三萜皂苷合成代谢途径的调节机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