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贵高原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驱动基因的表达情况和突变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云贵高原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驱动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突变分布特征,为高发区肺癌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行肺癌8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RAS)、RET原癌基因(RET)、鼠肉瘤病毒v-Raft同源致癌基因(BRAF)、肉瘤致癌因子(ROS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联合检测的2 249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云贵高原地区NSCLC驱动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突变分布特征。结果:云贵高原地区NSCLC驱动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为67.05%(1 508/2 249),其中西双版纳、玉溪、宣威、红河和曲靖地区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6.92%、72.38%、71.88%、71.79%和71.24%;回族、哈尼族、壮族、布依族、满族、土家族和阿昌族患者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4.38%、85.00%、75.00%、100%、100%、100%和100%。NSCLC患者驱动基因的阳性率与性别( P<0.001)、吸烟史( P<0.001)、年龄( P<0.001)、病理类型( P<0.001)及是否宣威地区( P=0.027)有关,与民族( P=0.748)和肺癌家族史( P=0.676)无关。EGFR、RAS、BRAF、HER-2和MET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4.46%、10.98%、1.24%、0.89%和0.76%,ALK、RET、ROS1基因重排率分别为4.67%、1.29%和0.89%。女性患者EGFR突变率为56.67%,高于男性患者(33.19%, P<0.001);男性患者RAS突变率为12.66%,高于女性患者(9.17%, P=0.010)。汉族患者RAS突变率为11.49%,高于少数民族患者(7.17%, P=0.032)。宣威地区患者RAS突变率为24.74%,高于非宣威地区患者(8.15%, P<0.001);而EGFR突变率为40.63%,低于非宣威地区患者(45.25%, P=0.045);ALK重排率为1.56%,低于非宣威地区患者(5.31%, P<0.001);宣威地区未检出HER-2突变患者。无吸烟史患者EGFR突变率为51.10%,高于有吸烟史患者(29.70%, P<0.001);无吸烟史患者ALK重排率为5.35%,也高于有吸烟史患者(3.16%, P<0.001);无吸烟史患者RAS突变率为9.34%,低于有吸烟史患者(14.63%, P=0.008)。 结论:云贵高原地区NSCLC驱动基因表达的阳性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EGFR、RAS突变率与国内平均水平相近,ROS1、ALK和RET基因重排率以及BRAF、HER-2和MET基因突变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EGFR、RAS、ALK基因在云贵高原地区NSCLC患者中阳性率较高,且具有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在选择靶向治疗人群中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气候变化对野蔷薇全球分布影响的模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野蔷薇原产于东亚,是现代月季的原始亲本之一,也是重要的月季种质资源和砧木.由于抗性强和长势旺,野蔷薇在北美洲等引种地已成为入侵物种.为探究野蔷薇适生区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本研究基于1246条分布记录和9个生物气候变量,使用优化后的MaxEnt模型预测了野蔷薇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最冷季平均温、最冷月最低温、最暖季降水量、等温性是影响野蔷薇潜在地理分布的重要生物气候变量.在当前气候条件下,野蔷薇的自然分布区域主要位于黄土高原以东及以南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全新世中期分布格局与当前相似,但高适生区主要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四川盆地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部分地区.而在末次间冰期,适生区总体向南收缩,同时高适生区面积明显扩大,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等地.除自然分布在东亚地区外,由于引种,野蔷薇的全球分布已扩展至欧洲大部分地区及北美洲中东部.2041-2060和2081-2100年间,野蔷薇的分布面积在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SSP2-4.5和SSP5-8.5)的3种升温情境下均会扩大,其平均分布中心(质心)将呈现出向高纬度地区偏移的趋势,表明野蔷薇的分布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野蔷薇分布面积的扩大.上述结果对于理解野蔷薇的生态适应性及预测其未来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引种该物种后需采取的监测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气候变化下中国潜在自然植被生态系统碳储量动态
编辑人员丨2024/7/13
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是减缓大气CO2浓度升高的重要途径,了解气候变化下潜在自然植被生态系统碳储量(ECS)有利于区域土地管理政策的制定.该研究基于遗传算法对LPJ-GUESS模型的敏感参数进行校准,使用降尺度的气候数据驱动模型,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Sen's斜率估计方法和偏相关分析法,分析2001-2100年中国ECS的时空格局、趋势变化特征及气候主导因子.结果表明:1)校准后的LPJ-GUESS模型模拟ECS的纳什效率系数和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751、0,901,表明LPJ-GUESS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中国ECS.2)2001-2020年,中国潜在自然植被ECS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总量为156.06 Pg,其中植被、凋落物、土壤碳储量分别占34.2%、1.9%、63.8%.相比于2001-2020年,2081-2100年ECS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ECS总量预计增加0.51-11.16 Pg;2001-2020年和2021-2100年,中国潜在自然植被ECS的增加速率分别为8.5 g·m-2·a-1、3.7-21.0 g·m-2·a-1.3)2021-2100年中国东南部、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等地区ECS显著增加(37-44g·m-2·a-1),云贵高原南部、两广丘陵等地区ECS显著减少(45-72g·n1-2·a-1).4)不同区域的气候主导因子不同:气温在中国西北地区主导ECS变化;受区域干旱程度影响,ECS与降水量的相关性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辐射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主导ECS变化;在中国47.9%-56.1%的区域CO2浓度主导ECS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中国海菜花属植物隐种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4/4/13
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命之树的各个分支中都存在大量的隐种多样性,占据未被发现的生物多样性的极高比例.准确地评估濒危类群的隐种多样性水平,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物种形成在生物多样性式样及过程中的异质性作用,而且也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及管理.海菜花属(Ottelia)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为泛热带水生植物类群,我国云贵高原及其邻近区域为该属重要的物种多样性中心之一.由于该属具有高度的表型可塑性,缺少明确的鉴别特征,致使其属下分类一直未能很好解决,这极大限制了相关保护措施的制定.因此,本研究在对我国海菜花属植物广泛采样的基础上,利用多位点联合贝叶斯方法对其进行物种划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菜花属植物至少包括14种,分子证据支持将海菜花种下3个变种提升为种,同时海菜花(O.acuminata)和靖西海菜花(O.jingxiensis)内存在隐种现象.喀斯特地区的异质性生境及西南地区水系间的地理隔离可能是我国海菜花属特有类群快速分化的主要原因.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将各分类群(包括存疑类群)分别作为独立单元就地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云贵地区部分少数民族中学生文化适应应对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调查云南贵州部分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文化适应压力应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通过方便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云贵地区1 562名少数民族中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估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文化适应压力量表(语言压力、歧视和偏见、文化丧失状态3个维度)评估少数民族中学生文化适应压力、文化适应压力应对方式量表(顺应、固守、放弃、回避4个维度)测量少数民族中学生文化适应压力应对方式;对性别、年级、居住类型等人口学变量及各量表、分量表进行描述,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多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考察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状况健康占68.8%,轻度心理问题占30.3%,中度心理问题占0.9%;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4,P>0.05),在年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7,P<0.01),在农村、城镇和大中城市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5,P>0.05);不同民族中学生的文化适应压力应对在顺应、固守、放弃、回避4种方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02,P<0.01;F=4.956,P<0.01;F=4.243,P<0.01;F=8.084,P<0.01),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各因子和4种应对方式均呈现显著相关,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顺应、固守、放弃、回避4种压力应对方式对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性影响,应对方式能够有效预测中学生心理健康(β=-0.130,0.063,0.188,0.292).结论 云贵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文化适应压力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顺应应对方式有积极影响效应,固守、放弃、回避应对方式有消极影响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云贵高原部分地区老年肌少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横断面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目前中国关于肌少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集中在部分省会城市和发达地区,而云贵高原地区老年人肌少症的研究则刚起步,对肌少症的发生发展机制、影响因素和防治方法的认识还存在不足.目的:基于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标准(AWGS2019)对世居云贵高原地区老年人进行肌少症筛查和发病风险评估,分析云贵高原部分地区老年人肌少症的患病率及风险因素.方法: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和云南省昆明市招募老年研究对象1 327名(男性 650名,女性677名),采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标准(AWGS2019)评估筛查肌少症并采集受试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和体力活动水平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筛查肌少症的可能影响因素,其中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将通过单因素筛查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并计算优势比和95%置信度区间.结果与结论:①云贵高原地区老年人肌少症检出率为14.62%(男性12.73%,女性16.49%);②年龄增长(OR=1.158,95%CI:1.133-1.185)、女性(OR=2.416,95%CI:1.629-3.586)、空腹血糖≥7.0 mmol/L(OR=1.653,95%CI:1.071-2.551)、吸烟(OR=1.595,95%CI:1.043-2.438)和低体力活动水平(OR=1.778,95%CI:1.154-2.737)均是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体质量指数则是肌少症的保护因素(OR=0.708,95%CI:0.583-0.859);③结果表明,年龄增长、女性、空腹血糖≥7.0 mmol/L、吸烟和低体力活动水平均增加了肌少症的患病风险,而体质量指数的增加则可以降低肌少症的患病风险,提示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在增龄过程中除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外,还应该尝试维持一个略高的体质量指数水平,以降低增龄过程中罹患肌少症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云贵地区中三叠世近鲱形类贵州中华真颌鱼(Sinoeugnathus kueichowensis)的分类学修订
编辑人员丨2023/9/30
小型近鲱形类(Halecomorphi)贵州中华真颌鱼(Sinoeugnathus kueichowensis)发现于中国云贵地区中三叠世拉丁期海相地层中,曾被归入弓鳍鱼目(Amiiformes)真颌鱼科(Eugnathidae).基于模式标本和15块新标本的详细观察,对该属种进行了重新描述和分类学修订.对这些标本的研究揭示了该属种在早前研究中一些未被描述或识别错误的形态特征,包括斧状的眶前骨,两个宽大的次眶骨,上颌骨具有感觉管和三对额外肩胛骨.首次将中华真颌鱼纳入近鲱形类分支系统学研究中;结果显示,中华真颌鱼与云南罗平安尼期的复兴鱼(Subortichthys)构成姐妹群,两者与欧洲圣乔治山地区拉丁期的Allolepidotus和始真颌鱼(Eoeugnathus)一起组成预言鱼目(Ionoscopiformes)底部的一个单系群(命名为复兴鱼科).中华真颌鱼的分类学修订为了解预言鱼目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古地理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报告1例云贵高原地区由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患者男,38岁,农民.左小腿异物刺伤后皮肤出现丘疹、溃疡、增生伴疼痒8年.皮肤科检查:左小腿踝部至膝关节之间见大片界限清楚的红褐色斑块,边缘隆起,表面凹凸不平,呈肉芽肿样或疣状增生,并有溃疡、瘢痕形成或黄色厚痂覆盖,痂皮下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渗出,味腥臭.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可见慢性肉芽肿样改变,真皮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混合浸润,形成微脓肿,PAS染色其内可见成簇棕色厚壁孢子.取真菌培养菌落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rDNA ITS区测序鉴定为Fonsecaea monophora.诊断: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AFLP分析的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谱系地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是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濒危物种.采用AFLP分子标记对分布于中国11个省的24个伯乐树居群192个个体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伯乐树有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Shannon指数(Ⅰ)分别为0.2728和0.4070.伯乐树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远大于居群内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GST=0.7138,基因流N=0.2005.通过聚类分析、STRUCTURE分析和BAPS分析发现,24个伯乐树居群可形成4大地理居群组和进化谱系;云贵高原东部地区居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可能是伯乐树在中国的扩散中心和冰期避难所,伯乐树在冰期后由此向外进行居群扩散;南岭地区各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普遍高于其他地区,与邻近地区各居群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为伯乐树演化历史上的另一个冰期避难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云贵高原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优势克隆群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2005-2012年我国云贵高原(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临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离株分子分型和群体结构.方法 收集2005-2012年我国三个伤寒副伤寒高发省份分离自临床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离株145株.采用两种酶切(XbaI和SpeI)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 phoresis,PFGE)分型分析.分析描述我国云贵高原近8年来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优势克隆群及克隆群变迁.结果 145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采用XbaI酶切可以得到38个PFGE型;采用SpeI酶切可以得到42个PFGE型;利用两种酶切结果联合分析,可以得到71个型别,其中2个型别所含菌数均超过10株.结论 有些型别仅分布于某个省份某一年份,有些型别却可以在某一省份长期存在并逐年传播,成为优势型别.不同省份间优势型别有所不同,呈现一定的地域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