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针眼圈套器拔除1 200根以上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导线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针眼圈套器(NES)作为经静脉导线拔除(TLE)一线工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NES作为一线工具行导线拔除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数据,观察比较装置类型、导线留置时间、感染适应证对TLE结果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共连续纳入593例[426例男性;年龄(65.9±14.9)岁].所有导线的平均留置时间为92(60,132)个月,人均导线拔除数目为(2.1±0.7)根.手术临床成功率98.0%、无并发症发生率95.4%.15例(2.5%)发生主要并发症,其中12例发生心脏压塞(心房撕裂9例),抢救成功率83.3%(10/12).随着导线留置时间的延长,拔除的完全成功率降低(P=0.00),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增加(P=0.01).未观察到不同装置类型、感染与非感染适应证对拔除成功率和并发症有影响.结论 采用NES拔除导线是安全有效的.心脏压塞是最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静脉移除除颤导线单中心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经静脉移除除颤导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7月至2022年6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内科移除除颤导线患者共48例,分析患者基线资料、导线移除适应证、移除工具、移除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纳入48例患者,其中男41例,女7例,年龄(58.79±14.62)岁,年龄范围18~91岁。其中感染患者38例,除颤导线故障7例,因需要磁共振检查2例,慢性疼痛1例。共移除51根除颤导线,其中双线圈除颤导线33根,单线圈除颤导线18根。其中2根徒手移除,10根使用锁定导丝移除,36根使用机械扩张鞘移除,3根使用机械扩张鞘联合针眼圈套器移除。手术成功导线完全移除50根(完全成功率98.03%,50/51),临床成功1根。1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为心脏压塞(严重并发症发生率2.08%,1/48)。结论:经静脉除颤导线移除技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脏起搏主动与被动电极导线的拔除难度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究心脏起搏主动与被动电极导线在拔除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进行电极导线拔除的病人共109例,去除除颤电极导线患者8例,未使用工具拔除患者54例,剩余47例,共77根电极导线,其中主动电极导线31根,被动电极导线46根,其中22根使用锚定钢丝拔除,55根使用针眼圈套器拔除.比较两种电极导线之间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拔除原因无明显差异.在未进行电极导线使用年限匹配的情况下,主动电极导线的拔除时间明显减少[(46.74±17.95)min vs(56.41±19.61)min,P=0.031],心房主动电极导线的拔除时间较被动电极导线明显缩短[(30.42±10.84)min vs(52.90±19.82)min,P=0.009],在心室电极导线中,两种电极导线的拔除时间无明显差异[(51.50±16.89)min vs(59.36±19.34)min,P=0.137].主动电极导线的使用年限较短[(4.60±3.64)年 vs(10.27±4.26)年,P<0.001],使用锚定钢丝拔除的较多(51.60%vs 13.00%,P<0.001).根据导线年限对进行匹配后,手术时间在心房电极导线[(32.80±10.28)min vs(48.00±18.63)min,P=0.121]和心室电极导线[(56.62±15.51)min vs(62.33±20.59)min,P=0.410]中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主动电极导线与被动电极导线在手术难度及并发症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导线使用年限,而并非本身的导线类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