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针眼圈套器拔除1 200根以上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导线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针眼圈套器(NES)作为经静脉导线拔除(TLE)一线工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NES作为一线工具行导线拔除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数据,观察比较装置类型、导线留置时间、感染适应证对TLE结果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共连续纳入593例[426例男性;年龄(65.9±14.9)岁].所有导线的平均留置时间为92(60,132)个月,人均导线拔除数目为(2.1±0.7)根.手术临床成功率98.0%、无并发症发生率95.4%.15例(2.5%)发生主要并发症,其中12例发生心脏压塞(心房撕裂9例),抢救成功率83.3%(10/12).随着导线留置时间的延长,拔除的完全成功率降低(P=0.00),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增加(P=0.01).未观察到不同装置类型、感染与非感染适应证对拔除成功率和并发症有影响.结论 采用NES拔除导线是安全有效的.心脏压塞是最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采用杂交手术拔除电极并植入心外膜起搏器治疗起搏器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伴随心血管植入式电子装置应用的增多,与之相关的起搏器感染也明显增多。电极拔除是治疗起搏器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大部分患者的电极可通过经静脉介入手术的方式拔除,部分病情复杂的患者可通过内外科联合杂交手术的方式拔除。该文报道1例起搏器感染患者,采用杂交手术方式拔除电极,并植入心外膜起搏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预防心脏电子装置植入囊袋感染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预防心脏电子装置植入囊袋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心脏电子装置植入囊袋治疗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FMEA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F-36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6个月后两组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利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预防心脏电子装置植入囊袋感染效果显著,不仅能够降低感染发生,而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18
传统经静脉起搏器(transvenous pacemaker,TVP)挽救了万千患者生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起搏器装置所带来的相关并发症也给患者带来痛苦.无导线心脏起搏器(leadless cardiac pacemaker,LCP)的诞生解除了传统经静脉起搏器电极导线及囊袋所带来的并发症,但它的临床应用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尚存在许多未知和挑战.本综述将进一步介绍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来源和种类、安全性和临床性能,心脏植入电子装置感染后植入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应用,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功能终止的管理以及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未来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心房高频事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心房高频事件(atrial high-rate episodes,AHRE)是指通过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检测到的无症状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在无心房颤动诊断的老年患者中检测到AHRE的比例为10%~30%.AHRE与卒中、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有关.目前对于AHRE的临床意义及是否需长期抗凝等问题尚未完全明确.本文综述了AHRE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并介绍了AHRE的处理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构建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监测该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提供科学、实用、可测量的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回顾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拟定相关指标及其计算公式与资料收集方法,再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及个别专家面谈的方式最终确立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结果:最终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20项三级指标的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6与0.921,肯德尔和谐系数在0.190~0.223之间.结论: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专科特色强,各项指标围绕围手术期护理展开,具有科学性及实用性,有利于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心室辅助装置电磁兼容性评价要点解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心室辅助装置在替代人体心脏功能和作为心脏移植等待期间的过渡支持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消费类电子设备和个人无线终端设备的飞速发展,周围的电磁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起来,因此对心室辅助装置的电磁兼容性作出合理客观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心室辅助装置的预期使用环境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出发,从"通用电磁兼容要求""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的专用抗扰度"和"瞬时高功率抗扰度"三大方面简要分析了心室辅助装置电磁兼容性的评价要点,理清了该类设备电磁兼容方面的评价思路,明确了采用的限值、符合电平和基本性能等关键试验参数,为心室辅助装置的设计、检测、评价和监管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8F-FDG PET/CT在心血管系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心血管系统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早期准确诊断非常重要.18 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广泛,该文总结了18 F-FDG PET/CT在心血管系统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感染和人工血管感染)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心血管植入式电子器械与三尖瓣反流加重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心血管植入式电子器械(CIEDs)患者三尖瓣反流加重的影响因素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有植入CIEDs(单腔或双腔永久式起搏器、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复查心脏彩超的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三尖瓣反流是否加重分为三尖瓣反流未加重组146例和加重组52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心脏彩超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非配对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三尖瓣反流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与未加重组比较,加重组患者男性、术前肌酐清除率、高脂血症及植入时间>12个月的的患者比例升高,术前右心房内径较小、二尖瓣及三尖瓣存在反流的患者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植入时间(OR=1.000,95%CI 1.001~1.003;P=0.013)和高脂血症(OR=2.024,95%CI 6.728~22.360;P=0.022)可能是三尖瓣反流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存在轻度三尖瓣反流(OR=0.018,95%CI 0.049~0.133;P<0.001)可能是三尖瓣反流加重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起搏器植入时间、高脂血症可加重三尖瓣反流,术前三尖瓣反流程度与术后三尖瓣反流加重相关,应注意随访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远程心电监测对于心房颤动筛查与监测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运用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筛查和监测有12导联常规心电图 、24 h动态心电图以及便携式或可穿戴式心电设备 、心脏电子植入装置.便携式或穿戴式心电设备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房颤的检出率.远程心电监测尚存在心电数据标准化 、数据库的存储 、未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