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合并坏疽性脓皮病1例的临床诊疗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合并坏疽性脓皮病(PG)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经过及预后。方法:选择2020年3月14日因"确诊AML2 +个月,发热伴全身多处皮肤红肿水疱20 + d"于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例31岁男性AML合并PG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本例患者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及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皮损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并且依据既往病史、检查结果及对药物的治疗反应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本例患者临床特点、诊断、治疗过程及预后。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坏疽性脓皮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和"pyoderma gangrenosum"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数据库中,检索AML合并PG研究的相关文献。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5月25日。分析并总结纳入文献报道的AML合并PG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根据患者既往病史、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融合基因检测、皮损活组织病理学等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AML合并PG。②该患者予索拉非尼+地西他滨+HAG(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行再诱导化疗,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显示,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占有核细胞4%。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后期予索拉非尼+地西他滨+HAG巩固1个疗程及索拉菲尼+地西他滨+中剂量阿糖胞苷巩固2个疗程,患者病情均呈持续CR状态。③患者明确诊断后针对PG系统性治疗采用甲泼尼龙联合沙利度胺,局部采用创面换药及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1周后,患者皮疹明显好转,表面结痂且无新发皮疹。④患者于2020年12月16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移植过程顺利,未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随访至2022年5月25日,患者AML病情持续缓解且未再出现PG症状。⑤文献复习结果: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文献检索策略进行文献检索,共计纳入筛选出13篇AML合并PG相关文献,纳入13例患者,加上本例患者共计14例。其中,PG发生于AML诊断前、后及同时发生患者分别为4、8、2例;接受糖皮质激素、化疗、抗感染治疗者分别为7、2和1例。9例获得长期随访结果的患者中,6例患者死亡。3例接受allo-HSCT患者中,2例获得长期生存。结论:AML合并PG患者临床较为少见,其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治疗效果不佳,远期预后较差。allo-HSCT可能对控制AML和PG均有一定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皮骨外固定针道护理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检索和评价经皮骨外固定针道护理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整合,为临床针道护理提供最佳护理管理策略。方法:系统检索英国医学杂志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PubMed、CINAHL、ProQuest、中国知网、万方等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有关经皮骨外固定针道护理管理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提取、等级评定及证据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其中指南1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3篇,专家共识2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从针道评估、清洁管理、结痂管理、消毒管理、敷料管理5个方面,总结出10条关于经皮骨外固定针道护理管理的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有关经皮骨外固定针道护理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行针道护理提供了一定的循证依据,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临床情境,综合相关因素有选择地合理应用证据,促进临床护理工作的提升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科外固定支架针位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总结外固定支架针位护理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 JB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BMJ Best Practice、PubMed、Cochrane Library、UpToDate、NICE、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数据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与外固定支架针位护理相关的所有文献,文献类型包括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证据总结、随机对照试验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由课题组成员根据相关文献质量评价标准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判断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提取整合、证据级别评定及汇总.结果 共纳入文献13篇,并汇总13条证据,包括6个方面:外固定支架针位清洗液的选择、护理频次、敷料的选择、针道结痂的管理、是否按摩/按压针道位置及洗浴.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外固定支架针位护理的最佳证据,建议临床医务人员结合临床实际选择性应用最佳证据,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带状疱疹后腹部膨隆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该病毒多侵犯感觉神经,研究发现侵犯运动神经的发生率为3%~5%[1],其主要侵犯头颈部、其次为上肢,本例患者为VZV病毒侵犯运动神经所致,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0岁,因"右侧腰部、腹部皮疹伴疼痛26d"入院.患者2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部阵发性针刺样疼痛,局部出现条带状水肿性红斑,上有蔟状分布的针尖大小水疱.至当地医院予伐昔洛韦、膦甲酸钠、鼠神经生长因子、加巴喷丁等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治疗,局部水疱结痂,遂出院.出院后疼痛未见明显好转,继而患者出现右腹部膨隆,患者无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遂来本院住院治疗.体格检查:右侧腰部、腹部可见多发暗红色斑,上覆痂皮,皮疹沿皮神经走向呈条带状分布,双侧腹部不对称,右上腹膨出,立位时尤甚,触之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局部皮肤敏锐度减退,肠鸣音正常.诊断:带状疱疹后腹部膨隆.入院腹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治疗予更昔洛韦、膦甲酸钠、汉防己甲素片、呋喃硫胺抗炎、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配合针灸等治疗,患者水疱结痂脱落,加用强的松10mg,1次/d,抗炎.后患者疼痛、腹部膨出好转出院,电话随访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泪囊鼻腔吻合术10年后切口缝线致炎性肉芽肿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例患者女,64 岁. 主因右眼内眼角皮肤肿物逐渐增大半年余,于 2017 年 9 月 9 日来我院就诊. 患者 10 年前曾因右眼流泪流脓于当地诊为右眼慢性泪囊炎,并行右眼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 术后泪囊区皮肤切口愈合良好,溢泪流脓症状消失. 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右眼泪囊区近内眦处出现一米粒样大小肿物,并逐渐增大,质硬、边界清、色暗红、无疼痛无破溃,曾于外院行诊断性穿刺,为实性肿物,诊断泪囊区肿瘤(性质待查),为进一步诊断及治疗,遂收入院,入院后全身一般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眼科检查:视力右眼 0. 4,左眼:0. 5;眼压:右 11. 0 mmHg,左:13. 5 mmHg(1 mmHg =0. 133 kPa). 右眼泪囊区近内眦处可见直径为 6 mm 大小肿物,质硬,无明显压痛,肿物顶部可见 1 mm × 1 mm 大小的穿刺针眼的结痂,无破溃(图 1). 上下泪点位正、形圆,右眼冲洗泪道:自上下泪点进针,冲洗液均全部入咽,无脓性分泌物溢出. 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清,前房中深,KP(-),房水闪光(-),虹膜纹理清晰无萎缩或粘连,瞳孔等大形圆,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楔形浑浊. 眼底检查未见特殊. 鼻内窥镜下见右侧鼻腔粘膜无明显充血,泪囊鼻腔吻合口通畅. 入院诊断:①右眼泪囊区皮下肿物(性质待查);②右眼泪囊鼻腔吻合术后;③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完善术前检查,于 2017年 9 月 11 日在全麻下行右眼泪囊区皮下肿物切除术. 术中于泪囊区肿物处作长约 5 mm 皮肤切口,探查见肿物呈肉芽状,肉芽组织内有 5-0 白色丝线线结存留,取出线结(图 2).彻底切除肉芽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病理回报:(右眼泪囊区)炎性肉芽组织(图 3). 以 8-0 缝线间断缝合切口计 2针. 术后诊断:右眼泪囊区缝线肉芽肿. 经消炎对症治疗,1周后痊愈出院(图 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溴夫定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移植患者Ramsay-Hunt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45岁男性患者,右耳疼痛进行性加重9 d,口角歪斜7 d,耳疱疹1 d.既往肾移植术后8个月.皮肤科情况:全右耳肿胀,外耳郭及外耳道散发疱疹、丘疱疹,触之剧痛,口角歪斜,伸舌左偏,右侧额纹消失.诊断:Ramsay-Hunt综合征.治疗:溴夫定125 mg每日1次口服共10 d;甲钴胺注射液0.5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共14 d;醋酸泼尼松10 mg口服,10 d后疼痛完全消失,疱疹全部结痂脱落,口角歪斜等症状略有缓解.出院后继续中医针灸治疗2个月;4个月后面部基本恢复对称,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无明显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皮肤Rosai-Dorfman病伴眼损害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报道皮肤Rosai-Dorfman病伴眼损害1例.患者男,56岁,背部多发性丘疹、结节1年,无明显自觉症状.1年前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巩膜炎".皮肤科情况:背部多发性丘疹、结节,粟米至黄豆大小,压之有针刺样疼痛.病理检查:表面结痂,角化过度,角化不全,真皮中上部可见一结节状浸润区域,由大量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构成,局灶细胞增生活跃、可见核分裂像,免疫组化:组织细胞S-100(+),CD68(+),CD3(T细胞+),kaapa(B细胞+),lamda(B细胞+),CD138(浆细胞+),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编码核糖核酸(EBER)(-),AB-PAS(-),ki-67(20%+).诊断为:皮肤Rosai-Dorfman病.口服沙利度胺治疗,目前随访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一例垂体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合并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总结1例垂体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合并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的护理.颅内感染需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复杂的药物治疗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增加治疗及护理的难度,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从病房消毒隔离管理、气道管理、皮肤护理、体液管理、营养支持等5个方面,经过55 d的精心护理,患者意识清楚,痰液及脑脊液培养均转为阴性,全身松解表皮已结痂愈合,四肢功能恢复,好转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补阳还五汤为主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我们在临床运用补阳还五汤为主治疗亨特氏综合征(Ramsay-Hunt综合征)1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患者男,55岁.患者1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头面部疼痛,疼痛呈阵发性针刺样,每次持续约5~6分钟,左侧头皮部逐渐出现散在红斑、水疱,疱液澄清,患者未重视,未到医院就诊,自服"泰诺""阿莫西林"3天,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疼痛呈持续性针刺样,红斑、水疱遍布左侧头皮,无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无听力下降,2021年1月10日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带状疱疹",予"伐昔洛韦分散片"0.3g,2次/日、"喷昔洛韦乳膏"外用抗病毒,"加巴喷丁"0.3g,3次/日止痛,"弥可保"0.5mg,3次/日营养神经,治疗3日后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2021年1月13日到该医院皮肤科再次就诊,继续予"伐昔洛韦分散片""喷昔洛韦乳膏"抗病毒,"加巴喷丁"止痛,治疗后头皮部红斑、水疱逐渐消退,部分水疱结痂,但疼痛无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