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凝胶敷料在深Ⅱ度烧伤创面磨削痂术后应用效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水凝胶敷料在深Ⅱ度烧伤创面磨削痂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5年11月—2019年8月,淄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深Ⅱ度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磨削痂术后进行相应治疗的水凝胶敷料+凡士林油纱组(84例,男67例、女17例)和单纯凡士林油纱组(84例,男65例、女19例),其年龄分别为(31±16)、(35±17)岁。每3~5天换药1次,对于创面超过21 d未愈合者或未超过21 d但创面位于关节部位后期可能影响功能活动者,取自体躯干或大腿刃厚或中厚皮片行植皮术。术后持续动态观察创面大体情况直至创面愈合;术后前4次换药时评估敷料粘连程度并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估疼痛程度,计算术后3、6、15 d换药时的创面愈合率,计算入院时及术后3、6、15 d换药时创面分泌物/清洗液细菌培养阳性比例,记录换药次数,计算手术植皮率,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时间,随访6个月时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瘢痕增生情况。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Bonferroni校正。 结果:术后观察期间,水凝胶敷料+凡士林油纱组患者内层敷料较容易去除、疼痛轻微,创面湿润且分泌物较少,创面愈合较快;单纯凡士林油纱组患者内层敷料去除时粘连较明显、疼痛感较强、有渗血,创面分泌物多于水凝胶敷料+凡士林油纱组,创面愈合较慢。与单纯凡士林油纱组比较,水凝胶敷料+凡士林油纱组患者术后前4次换药时敷料粘连程度与疼痛NRS评分均明显降低( χ2=52.625, Z=-10.854, P<0.01);术后3、6、15 d换药时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升高( t=10.347、41.150、167.627, P<0.01);创面分泌物/清洗液细菌培养阳性比例在入院时及术后3 d换药时无明显变化( P>0.05),于术后6、15 d换药时明显降低( χ2=15.616、15.226, P<0.01);换药次数明显减少( t=-11.986, P<0.01);手术植皮率明显降低( χ 2=35.850, P<0.01)。水凝胶敷料+凡士林油纱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7.6±2.8)d,明显短于单纯凡士林油纱组的(27.1±3.0)d( t=-21.288, P<0.01)。随访6个月,水凝胶敷料+凡士林油纱组患者瘢痕增生的VSS评分明显低于单纯凡士林油纱组( Z=-11.287, P<0.01)。 结论:与单纯使用凡士林油纱比较,深Ⅱ度烧伤创面磨削痂术后应用涂覆水凝胶敷料的凡士林油纱覆盖保湿作用明显,可明显减轻换药时敷料粘连程度和患者疼痛,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创面感染率和手术植皮率,减少换药次数,缩短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有效减轻瘢痕增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伤口清洗方式与清洗液选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感染是慢性伤口经久不愈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老龄化社会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多,慢性伤口患者数量逐年递增,造成极大的社会负担。正确选择清洗方式及清洗液对慢性伤口愈合起关键作用。本文对清洗的相关概念、分类,不同清洗液的作用机制及对慢性伤口的作用效果进行综述和展望,期望能帮助临床医护人员科学选择清洗方式与清洗液,对临床慢性伤口清洗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疗机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耗材使用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耗材使用现状,为加强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对辽宁省部分医疗机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在105家医疗机构中,能做到多酶清洗液一用一换者占85.71%,仅有少数医疗机构在使用酶洗剂时加温.清洗内镜终末漂洗用水合格率为49.52%.清洗后内镜干燥用洁净压缩空气合格率为67.62%.该地区医疗机构清洗消毒内镜连续使用的消毒剂更换标准不统一.结论 该地区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耗材管理不够规范,需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和强化规范标准执行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骨科外固定支架针位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总结外固定支架针位护理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 JB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BMJ Best Practice、PubMed、Cochrane Library、UpToDate、NICE、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数据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与外固定支架针位护理相关的所有文献,文献类型包括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证据总结、随机对照试验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由课题组成员根据相关文献质量评价标准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判断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提取整合、证据级别评定及汇总.结果 共纳入文献13篇,并汇总13条证据,包括6个方面:外固定支架针位清洗液的选择、护理频次、敷料的选择、针道结痂的管理、是否按摩/按压针道位置及洗浴.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外固定支架针位护理的最佳证据,建议临床医务人员结合临床实际选择性应用最佳证据,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预处理流程增加多酶清洗液浸泡对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手术器械预处理流程增加多酶清洗液浸泡对提高手术复用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1000件手术后复用器械,按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冲洗加消毒供应科冲洗的常规预处理,试验组采用手术室冲洗加消毒供应科多酶酶液浸泡;采用目测法和ATP荧光检测法检测清洗质量,并记录2组预处理时间和器械返洗件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预处理时间短、清洗合格率高、返洗率低,表明其清洗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 改进后的预处理流程有利于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软式内镜床旁预处理自动注液装置应用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究软式内镜床旁预处理自动注液装置与传统床旁预处理方法在软式内镜洗消过程应用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 2019 年 5 月—2021 年 6 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 875 例患者所用的软式内镜入组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软式内镜检查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为 2019 年 5 月—2020 年 5 月使用传统酶液桶进行预处理内镜诊治患者使用的内镜,共有 421根;试验组为 2020 年 6 月—2021 年 6 月使用"软式内镜床旁预处理自动注液装置"进行预处理进行内镜诊治患者使用的内镜,共有 454 根.在患者取出内镜后,进行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和残留蛋白检测,随后按照《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中预处理流程在诊疗室直接进行床旁预处理.床旁预处理结束后,再次进行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检测和残留蛋白检测,并统计对照组与试验组所有软式内镜预处理中的酶液使用量、预处理操作时间.结果 对照组在床旁预处理后的ATP水平为(828.10±62.36)RLU,清洗消毒后的ATP水平为(94.12±26.90)RLU,显著高于试验组预处理后的(513.78±59.41)RLU和清洗消毒后的(44.67±16.52)RLU,对照组预处理后微生物残留率也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而对照组和试验组在预处理前后以及清洗消毒后的残余蛋白检测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在床旁预处理时酶液使用量为(121.43±17.23)mL,显著高于试验组的(100±0.00)mL;且对照组的预处理时间(3.69±0.55)min也明显长于试验组(2.25±0.53)min(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在清洗消毒后的清洗消毒合格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软式内镜床旁预处理自动注液装置为床旁预处理操作提供了便利,能实现全自动出杯落杯,一用一换定量使用清洗液,避免清洗液浪费,提高床旁预处理效率,防止交叉感染,在临床环境中使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护理决策支持系统在失禁相关性皮炎全程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构建护理决策支持系统并分析其在失禁相关性皮炎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便利.方法:运用文献分析、理论分析、专家小组讨论和实证研究等方法,构建失禁相关性皮炎全程管理护理决策支持系统,于2021年1月-12月将其应用于42个临床科室的2 559名护士,实现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从评估、诊断、与压力性损伤鉴别、计划、实施、评价的全程管理模式.比较护理决策支持系统使用前后护士对失禁相关性皮炎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护士对失禁相关性皮炎预防模块的措施执行率、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由0.15%下降至0.12%(P<0.05),护士对失禁相关性皮炎知识的认知水平由(75.32±0.19)分提升至(87.41±0.10)分(P<0.05),护士对失禁相关性皮炎预防模块的措施执行率在病因管理、大小便收集、清洗时机、清洗液和用物及使用皮肤滋润剂方面均有提高(P<0.05).结论:护理决策支持系统可以辅助、补充、指导、管理临床护理工作及有效决策,推进失禁相关性皮炎预防护理措施执行,降低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促进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愈合,提高护理质量及护患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59所内镜中心相关医院感染风险因素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我国内镜诊疗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探讨内镜诊疗过程中可能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环节,为相关的防治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内镜中心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内镜中心基本情况、设备情况、经血传播性疾病管理和清洗消毒流程.结果 59所内镜中心单条内镜日均最高诊疗量为4.4人次;超声清洗器和自动清洗消毒机配备率分别为74.6%和45.8%;内镜中心手工清洗内镜、隔夜内镜次日使用前重新清洗消毒、清洗液一次性使用、使用一次性擦拭布进行预处理、区分胃肠镜清洗槽、按钮等配件单独保存和使用一次性活检钳的比例分别为52.5%、91.5%、84.7%、74.6%、96.6%、76.3%和88.1%;胃肠镜诊疗无区分措施的内镜中心比例为5.1%;诊疗前不筛查患者经血传播性疾病的内镜中心比例为45.8%.结论 我国内镜中心诊疗任务重,医护人员特别是清洗消毒人员配备不足;内镜中心设备配备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但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流程中存在许多风险环节,应在标准预防基础上加强风险环节监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东省HER-2基因检测室间质控存在的问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依托广东省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分子病理组对广东省内医院开展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方法检测HER-2基因进行室间质控,全面了解HER-2基因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的关键节点,以更好地指导乳腺癌靶向治疗.方法 选择HER-2不同阳性模式的石蜡切片作为质控片,同一表达模式病例采取连续切片,首尾2张各做FISH检测以确保质控片质量的一致性.各参加实验室采用各自的荧光原位杂交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探针和消化酶等.质控结果由质控小组成员采取双盲形式进行结果判读. 结果 从我省参与HER-2基因检测质控的26家实验室汇报的结果来看,各实验室使用的试剂均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试剂,3种试剂探针本身对质控结果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个别实验室仍存在一些细节操作及判读的问题,其中标本①结果吻合率96.15%,一家单位误判为簇状扩增,标本②结果吻合率84.62%,标本③结果吻合率100%;消化液使用了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2种酶的消化效果无特别明显差异,对质控片进行镜下观察发现有2家单位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通道下轮廓显示不清,提示存在消化过度的问题. 结论 各实验室应严格按照各实验室操作流程,保证染色过程中的温度、缓冲液及清洗液的浓度和pH值、探针的配置等参数准确.只有通过不断健全室间质控系统,科学设计基础与临床实验流程步骤和评价标准,配合孰知各项实验内容的检测团队,定期进行监查活动,才能确保提高我省HER-2检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自动染色机在制备涂胶载玻片中的改良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日常免疫组化染色中防止组织切片在染色过程中脱落,是免疫组化的重要环节[1].因此,操作前必须将载玻片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itriethoxyssicane,APES)进行预处理.本科室利用全自动染色机制作涂胶载玻片,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载玻片规格:25.4 mm×76.2 mm× (1~1.2) mm;(2)APES试剂:10 mL(工作浓度1:50);(3)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4)全自动HE染色机(Leica St5020型,德国Leica公司);(5)丙酮;(6)蒸馏水(自配);(7)重铬酸钾清洗液.(8)实验对照组的组织标本类型:选用质地较硬,易掉片的子宫颈锥切组织、子宫平滑肌瘤组织、带血块的子宫内膜组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