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可地尔通过激活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非糖尿病假手术(Sham)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I/R)组、非糖尿病尼可地尔-缺血再灌注(Nic)组、糖尿病假手术(DM Sham)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DM I/R)组以及糖尿病尼可地尔-缺血再灌注(DM Nic)组,每组10只。通过注射小剂量链脲佐霉素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建立T2DM大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结束后取血清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一氧化氮(NO)水平、心肌组织活性氧簇(ROS)含量以及心肌梗死面积。并进行心脏组织切片HE染色、原位末端凋亡(TUNEL)染色、麦胚凝集素(WGA)染色,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组织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磷酸化水平。实验数据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s检验。结果:与I/R组相比,DM I/R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更大、心肌组织损伤程度更重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DM I/R组相比,DM Nic组大鼠血清中CK-MB以及心肌组织中ROS含量降低,血清中NO水平升高,心肌组织损伤程度降低,并且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此外Akt、GSK3β、eNOS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然而,与Nic组大鼠相比,DM Nic组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血清中CK-MB以及心肌组织中ROS含量升高,Akt、GSK3β、eNOS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但是DM Nic组大鼠与Nic大鼠相比其血清中NO的含量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尼可地尔可能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减轻T2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Rev-erbα/Bmal1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自噬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Nr1D1核受体亚家族1,组D,成员1(Rev-erbα)/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样1受体(Bmal1)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自噬的关系。方法: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6~8周龄,体重200~220 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霉素60 mg/kg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糖尿病造模成功后继续饲养8周。取糖尿病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糖尿病假手术组(DS组, n=6)、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组(DI/R组, n=12)和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Rev-erbα拮抗剂SR-8278组(DI/R+SR组, n=12)。另取非糖尿病大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非糖尿病假手术组(NS组, n=6)和非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组(NI/R组, n=12)。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I/R+SR组于缺血前1 h时经股静脉注射SR-8278 2 mg/kg。再灌注结束即刻采集颈动脉血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nI、CK-MB和LDH水平;然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采用TTC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透射电镜下计数自噬小体,采用RT-PCR检测Rev-erbα和Bmal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Rev-erbα、Bmal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和LC3 Ⅰ的表达水平,并计算LC3 Ⅱ/LC3Ⅰ比值。 结果:与NS组比较,NI/R组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血清cTnI、CK-MB和LDH水平和自噬小体计数升高,心肌组织Rev-erbα及其mRNA表达上调,Bmal1及其mRNA表达下调,LC3 Ⅱ/LC3Ⅰ比值升高,DS组血清cTnI、CK-MB和LDH水平升高,自噬小体计数降低,心肌组织Rev-erbα及其mRNA表达上调,Bmal1及其mRNA表达下调,LC3 Ⅱ/LC3Ⅰ比值降低( P<0.05);与NI/R组比较,DI/R组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血清cTnI、CK-MB和LDH水平升高,自噬小体计数降低,心肌组织Rev-erbα及其mRNA表达上调,Bmal1及其mRNA表达下调,LC3 Ⅱ/LC3Ⅰ比值降低( P<0.05);与DS组比较,DI/R组心肌梗死体积百分、血清cTnI、CK-MB和LDH水平和自噬小体计数升高,心肌组织Rev-erbα及其mRNA表达上调,Bmal1及其mRNA表达下调,LC3 Ⅱ/LC3Ⅰ比值升高( P<0.05);与DI/R组比较,DI/R+SR组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血清cTnI、CK-MB和LDH水平降低,自噬小体计数降低,心肌组织Rev-erbα及其mRNA表达下调,Bmal1及其mRNA表达上调,LC3 Ⅱ/LC3Ⅰ比值升高( P<0.05)。 结论:Rev-erbα/BMAL1信号通路可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水平,参与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竹节参总皂苷调控AMPK/mTOR/ULK1通路介导的铁自噬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竹节参总皂苷(TSPJ)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实验1: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DCM组、TSPJ低剂量组、TSPJ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Met),每组各10只。实验2: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DCM组、TSPJ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TSPJ+AMPK激动剂AICAR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取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DCM模型。各组大鼠给予对应药物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重及糖脂代谢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丙二醛、活性氧簇(ROS)及Fe 2+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铁死亡、铁自噬以及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mTOR/ULK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E/A)均显著降低,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增加,血清LDH、cTnI、CK-MB升高,心肌组织SOD、GSH降低,丙二醛、ROS和Fe 2+增加,转铁蛋白受体1(TFR1)、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COA4)、LC3-II/LC3-I、Beclin-1、磷酸化AMPK及磷酸化ULK1表达水平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磷酸化mTOR表达水平降低。与DCM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与TSPJ组相比,AMPK激动剂AICAR能够逆转TSPJ对DCM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及AMPK/mTOR/ULK1通路介导的铁自噬作用。 结论:TSPJ能够通过调控AMPK/mTOR/ULK1介导的铁自噬抑制DCM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改善心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次黄苷对大鼠糖尿病认知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次黄苷对大鼠糖尿病认知障碍(DCI)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并经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得到DCI模型,对照组不制作模型;实验组造模成功后给予100 mg/kg次黄苷腹腔注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的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分子的mRNA和蛋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逃避潜伏期减少,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均<0.05).模型组海马神经细胞排列松散,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实验组海马神经细胞排列相对整齐,形态较规则,细胞数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组织TNF-α、IL-1β、IL-6、MDA水平升高,SOD、GSH-Px水平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TNF-α、IL-1β、IL-6、MDA水平降低,SOD、GSH-Px水平升高(P均<0.05).模型组PI3K、AKT、mTOR mRNA及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PI3K、AKT、mTOR mRNA及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 次黄苷能够改善DCI大鼠的认知和学习记忆能力,减轻认知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Akt/mTOR自噬通路介导NLRP3炎症小体失活探讨冲和膏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冲和膏通过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自噬通路介导核苷酸结合寡聚酸结构域样受体蛋白 3(NLRP3)炎症小体失活对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联合皮肤缺损方法构建糖尿病溃疡 SD大鼠创面模型36 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冲和膏组和生长因子组,每组 12 只.另取 12 只SD大鼠构建普通创面模型作为空白组.空白组和模型组不进行药物干预,冲和膏组和生长因子组分别外敷冲和膏、生长因子凝胶,观察记录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给药第 7 天和第 14 天分别取材,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成纤维细胞计数;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创面肉芽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LRP3、含Caspase募集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Pro-Caspase-1 及Akt/mTOR自噬通路相关蛋白Akt、p-Akt、mTOR、p-mTOR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在第 7 天和第 14 天创面病理损伤修复延缓,单位面积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少(P<0.01),炎症因子IL-1β、IL-18、TNF-α水平升高(P<0.01),创面组织中ASC、Pro-Caspase-1、Caspase-1、NLRP3 表达水平升高(P<0.01),Beclin-1、LC3-Ⅱ以及mTOR、p-mTOR、Akt、p-Akt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第 7 天和第 14 天冲和膏组和生长因子组病理损伤明显改善,单位面积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炎症因子IL-1β、IL-18、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创面组织中ASC、Pro-Caspase-1、Caspase-1、NLRP3表达水平降低(P<0.01),Beclin-1、LC3-Ⅱ以及mTOR、p-mTOR、Akt、p-Akt表达水平升高(P<0.01,P<0.05).结论 冲和膏可降低炎症反应,促进成纤维细胞生成,调控Akt/mTOR通路介导NLRP3 炎症小体失活,改善创面自噬水平,从而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脂噬介导的mTOR/TFEB信号通路探讨当归红芪超滤物干预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以当归红芪超滤物干预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脂噬的效应机制.方法 5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7只为空白组,其余43只采用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制备糖尿病肾病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17.9 mg/kg)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1.5、3、6 g/kg),分别灌胃相应溶液,连续12周.检测大鼠随机血糖、体质量及24 h尿蛋白含量,生化检测糖化血清蛋白(GS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含量,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纤维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RT-qPCR检测肾组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mTOR、转录因子EB(TFEB)、p-TFEB、LC3B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随机血糖显著升高(P<0.01),体质量显著减少(P<0.01),24 h尿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GSP、SCr、BUN、TG、TC、LDL-C、FFA含量显著升高(P<0.01),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胞质空泡化、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多且分布杂乱,脂滴数量增加,自噬体数量减少;肾组织mTOR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LC3B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mTOR、p-TFE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TFEB、LC3B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给药12周随机血糖、24 h尿蛋白含量降低,体质量增加,GSP、SCr、BUN、TG、TC、LDL-C、FFA含量降低,HDL-C含量升高;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纤维化、脂滴沉积有不同程度缓解,肾组织mTOR mRNA表达降低,LC3B mRNA表达升高,mTOR、p-TFEB蛋白表达降低,TFEB、LC3BⅡ蛋白表达升高,其中厄贝沙坦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当归红芪超滤物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糖脂代谢紊乱、拮抗肾脏异位脂质沉积、促进脂噬、延缓糖尿病肾病进程,其机制可能与mTOR/TFEB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脂联素调节循环RANKL/OPG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探讨脂联素对外周循环RANKL/OPG的调节作用,及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 使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霉素构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模型小鼠,使用脂联素治疗,使用阿仑膦酸钠治疗作为阳性对照.分组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完成干预后,测量小鼠体重,收集小鼠静脉血并检测空腹血糖水平、葡萄糖耐量试验、血清RANKL/OPG.分别从各组小鼠股骨提取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分化并茜素红染色,检测Opg、Rankl基因的表达量.获得小鼠腰3椎体,检测各组小鼠骨微细结构变化.结果 脂联素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体重明显下降,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下降,葡萄糖耐量试验明显接近正常水平,血清OPG水平上升,血清RANKL水平下降,血清RANKL/OPG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明显减弱,显著上调RANKL/OPG;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明显增强,显著下调RANKL/OPG.脂联素治疗后能显著提高单位长度成骨细胞数量、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结论 脂联素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体重,降低空腹血糖,部分恢复机体的血糖调节能力,促进Opg基因的表达,抑制Rankl基因的表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改善骨微细结构,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Eicosapentaenoic acid代谢产物促进胰岛α细胞转分化为胰岛β细胞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代谢产物促进胰岛α细胞向β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连续5 d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霉素(streptozocin,STZ)构建1型糖尿病(T1DM)小鼠模型,2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97%EPA饮食干预组、75%鱼油(50%EPA+25%DHA)饮食干预组,每周检测随机血糖;模型到期后,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胰腺中胰岛β细胞再生情况.提取td-Tomato荧光蛋白特意标记α细胞的小鼠(GCGicre小鼠与Ro-sa26tdTomato小鼠杂交获得)胰岛,加入1 mmol·L-1 STZ诱导β细胞凋亡,添加EPA代谢产物,培养48 h后,利用荧光染色观察胰岛素和tdTomato荧光的表达.在小鼠胰岛α细胞系αTC1培养基中添加EPA代谢产物,48 h后,利用荧光染色观察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表达.结果 EPA和鱼油饮食干预均可明显降低T1DM小鼠的血糖水平,改善葡萄糖稳态,且胰腺中出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定位细胞;EPA代谢产物引起已发生β细胞凋亡的小鼠胰岛中发生tdTomato荧光蛋白和胰岛素共定位;EPA代谢产物可促进胰岛αTC1细胞系细胞分泌胰岛素.结论 EPA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促进胰岛α细胞转分化为β细胞,进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缓解T1DM小鼠的高血糖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硫化氢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自噬和血管形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糖尿病(DM)大鼠皮肤创面自噬及血管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健康8周龄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选取12只作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将建模成功24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DM)组和NaHS(H2S供体)干预(DM+NaHS)组,每组12只.手术切除各组大鼠背部皮肤建立皮肤创伤模型,DM+NaHS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NaHS(56 μmol/kg),DM组和control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21 d.手术第0、7、14、21天检测皮肤创面愈合情况.手术第21天,取皮肤创面组织,应用H2S荧光探针C-7Az检测皮肤组织H2S含量;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血管形成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创面组织CD31表达;采用CD31和beclin-1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自噬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创面组织胱硫醚γ-裂解酶(CSE)、CD3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P62、Bcl-2、Bax、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表达;碘化丙啶(PI)及cas-pase-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创面组织细胞凋亡,通过CD31和TUNEL荧光双重染色检测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DM组相比,DM+NaHS组皮肤创面愈合率、H2S含量及CSE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但低于control组水平(P<0.01).HE染色显示,DM组创面表层薄,毛细血管少,创面宽;DM+NaHS组创面表层增厚,可见大量毛细血管,创面宽度减小.与DM组相比,DM+NaHS组创面组织CD31表达显著增加(P<0.01),caspase-3和PI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CD31+/beclin-1+和CD31+/TUNEL+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DM组相比,DM+NaHS组LC3-Ⅱ/LC3-Ⅰ、beclin-1和Bax表达水平降低(P<0.01),P62和Bcl-2表达升高(P<0.01),p-PI3K/PI3K、p-Akt/Akt和p-mTOR/mTOR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H2S可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自噬及凋亡,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肌肽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AKT/mTOR通路及自噬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究肌肽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7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ON组,n=14)和高糖高脂组(n=56).CON组普通饲料喂养,高糖高脂组采用高糖高脂喂养,并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损伤模型,将制备损伤模型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n=12)及肌肽低(Car-L,n=13)、中(Car-M,n=13)、高剂量组(Car-H,n=13),分别按照0、100、300和900 mg/(kg·d)肌肽灌胃.测量大鼠体质量及血糖,实验结束时收集大鼠24h尿液、血清及肾脏,分别测量尿量、尿蛋白含量、血肌酐(Scr)、肾脏质量及HE染色,TBA法检测肾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NBT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mTOR、微管相关轻链蛋白1轻链3(LC3)、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出现毛色暗淡、毛发潮湿等现象;体质量下降,血糖、尿蛋白含量、24h尿量、Scr、肾脏质量均上升;肾小球肿胀变形,肾小管狭窄;SOD活性下降、MDA含量上升;肾脏组织中p-AKT/AKT和p-mTOR/mTOR比值降低,LC3Ⅱ/Ⅰ比值和p62蛋白表达增高(P<0.01).与DM组相比,肌肽各组的大鼠毛发恢复光泽、体质量回升,血糖、尿蛋白含量、24h尿量、Scr、肾脏质量有所下降;肾小球肿胀变形、肾小管狭窄程度有所缓解;SOD活性上升、MDA含量下降(P<0.01);肾脏组织中p-AKT/AKT和p-mTOR/mTOR比值升高、LC3 Ⅱ/Ⅰ比值降低、p62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肌肽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肌肽抑制氧化应激,激活AKT/mTOR通路,进而恢复自噬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