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2DM患者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变化及临床意义探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9例T2DM患者(为T2DM组)和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35例(为常规组)为研究对象,两组均行螺旋CT检查,比较T2DM组、常规组一般资料、CT值和骨代谢指标,分析T2DM患者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明确冠脉病变对T2DM患者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骨代谢指标影响,明确T2DM患者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T2DM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甲状旁腺激素(PTH)、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明显高,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BGP明显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T2DM患者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与BGP呈正比,与BAP、PTH、β-CTX呈负相关(P<0.05).与无冠脉病变患者比较,冠脉病变患者BAP、PTH、β-CTX明显高,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BGP明显低(P<0.05).随冠脉病变累及分支数增加患者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随之明显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与骨代谢指标及冠脉病变均密切相关,有必要为T2DM患者定期进行螺旋CT检查,通过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初步评估患者骨质疏松症及冠脉病变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肾主骨理论探讨肾病与骨质疏松症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索中医肾主骨理论下,肾病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因果关系.方法 使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库筛选肾病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作为工具变量,应用固定效应逆方差加权及多种敏感性分析以评估肾病与OP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 5种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膜性肾病(OR=1.000 6,95%CI:1.000 2~1.000 9,P=0.001 0)、慢性肾小球肾炎(OR=1.000 8,95%CI:1.000 1~1.001 5,P=0.038 0)、糖尿病肾病(OR=1.001 0,95%CI:1.000 1~1.002 0,P=0.031 6)、血清肌酐升高(OR=1.013 0,95%CI:1.000 0~1.026 0,P=0.050 8)可显著增加OP风险,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升高则与OP风险降低相关(OR=0.997 0,95%CI:0.995 3~0.998 6,P=0.000 3).多重敏感性分析证实了结果的稳健性,未发现明显的多效性(MR-Egger截距P>0.05)和异质性(Cohran's Q检验P>0.05).结论 肾病与OP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佐证肾主骨理论,为肾病相关OP预防和治疗提供新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残余腰背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椎体强化术后残余腰背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椎体强化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的病例资料,提取性别、年龄、体质量、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有脊柱外伤史、是否合并Kümmell病、手术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情况、是否合并术后椎体感染、术前和术后1年椎体高度压缩比、术前和术后1年椎体后凸Cobb角及术后1年是否残余腰背痛等信息.根据术后1年患者是否残余腰背痛,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术后残余腰背痛组和术后无残余腰背痛组.先对2组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VCF椎体强化术后残余腰背痛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602例OVCF患者,其中术后残余腰背痛组患者52例、术后无残余腰背痛组550例.2组患者是否有脊柱外伤史、是否合并Kümmell病、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情况、术后1年椎体高度压缩比、术后1年椎体后凸Cobb角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062,P=0.000;x2=6.453,P=0.011;(3.65±0.70)mL,(4.25±0.94)mL,t=-2.249,P=0.031;x2=12.366,P=0.000;(30.93±3.97)%,(23.21±4.02)%,t=6.917,P=0.000;12.41 °±3.69°,6.82°±2.63°,t=0.065,P=0.000].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 Kümmell 病、骨水泥分布不理想、术后1年椎体高度压缩比偏大、术后1年椎体后凸Cobb角偏大是OVCF椎体强化术后1年仍残余腰背痛的危险因素(β=1.682,P=0.031,OR=0.153;β=0.893,P=0.047,OR=2.202;β=0.635,P=0.014,OR=0.359;β=0.721,P=0.040,OR=0.762).结论:合并Kümmell病、骨水泥分布不理想、术后椎体高度和椎体后凸畸形矫正不佳是OVCF椎体强化术后残余腰背痛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1例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采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取得显著改善的诊疗过程。患者为75岁男性,门诊以“糖尿病足”收住入院。入院后启用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动态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监测情况,逐步调整胰岛素泵基础量及餐时量,患者血糖控制较前改善,联合餐前口服阿卡波糖(100 mg,3次/d)降低餐后血糖水平,监测空腹血糖维持在4.0~6.0 mmol/L,餐后2 h血糖维持在6.0~8.0 mmol/L,过渡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午餐前10 U皮下注射联合阿卡波糖(100 mg,3次/d)降糖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同时给予糖尿病足系统治疗,包括抗感染、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斑、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纠正骨质疏松、左足创面清创换药等,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左足创面愈合达出院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甲双胍与振动干预对糖尿病伴发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和糖代谢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formin,MF)与振动干预对糖尿病伴发骨质疏松大鼠(diabetic osteoporosis,DOP)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糖代谢的改善作用。方法:购入125只大鼠,按随机号码表法选出100只大鼠进行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构建,建模成功大鼠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模型对照组(MC组)、二甲双胍组(MF组)、振动组(V组)、二甲双胍+振动组(MV组)。正常饲养的25只大鼠为空白对照组(C组)。各组大鼠按不同方案进行为期20周干预治疗。干预结束后进行各类样本采集、BMD检测、HOME-IR检测。结果:与C组前测BMD值相比,MC组、MF组、V组、MV组前测BMD明显降低,分别为(0.21±0.03)、(0.20±0.04)、(0.20±0.03)、(0.19±0.05)g/cm 2( P<0.05),该结果说明DOP模型构建成功。经过20w干预后,MF组、V组、MV组BMD值分别为(0.23±0.07)、(0.24±0.05)、(0.27±0.01)g/cm 2,均显著高于其前测值和MC组后测值(0.18±0.05)g/cm 2( P<0.05)。对比患者干预后骨代谢变化发现:干预后MF组、V组、MV组的尿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OP)分别为(17.07±2.33)、(16.95±4.22)及(15.43±3.75)mg/g,MF组、V组、MV组的脱氧胶原吡啶交联(deoxypyridinoline,DPD)分别为(3.26±0.09)、(3.13±0.10)及(2.95±0.10)mmol/L,MF组、V组、MV组的TRACP分别为(152.51±10.89)、(149.67±11.05)及(143.90±10.6)μg/L,患者各项骨代谢指标均显著低于前测值和MC组后测值( P<0.05)。对比干预后患者的糖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发现:干预后MF组、V组、MV组的FPG分别为(15.32±4.98)、(16.34±5.76)及(19.76±5.71)mmol/L,MF组、V组、MV组的FINS分别为(25.46±6.21)、(27.92±5.33)及(29.85±7.22)mmol/L,MF组、V组、MV组的HOME-IR分别为(17.39±1.37)、(20.27±1.36)及(26.81±1.83)mmol/L,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MC组( P<0.05)。 结论:二甲双胍与振动干预作用于糖尿病伴发骨质疏松大鼠能显著降低血糖,缓解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骨量流失,增加骨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铁超载继发糖尿病、性腺功能减退症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该文报道1例50岁女性铁超载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糖尿病、闭经、全身皮肤色素沉着、骨质疏松等内分泌器官损害。肝、胰腺、垂体、脑室等多处组织铁沉积,肝脏CT和MRI分别表现为“白肝”和“黑肝”。颅脑MR磁敏感成像检查提示脑室内脉络丛区域弥漫性顺磁性物质沉积。糖尿病合并色素沉着的患者需警惕铁超载综合征,完善铁代谢指标以免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寻常型天疱疮伴难辨认卡波西水痘样疹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56岁,因间断全身红斑、糜烂伴疼痛3年余,加重3周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皮红斑、糜烂、结痂,伴有轻度瘙痒及疼痛,后逐渐泛发全身,就诊外院,行皮肤活检,病理示基底层上方棘层细胞松解,表皮内裂隙,基底细胞呈墓碑样排列(图1),诊断寻常型天疱疮。予泼尼松60 mg/d口服,皮疹未控制,后予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10 g/d静脉滴注、泼尼松30 mg/d口服治疗,皮损逐渐控制。出院后泼尼松改至70 mg/d,10 d后减至65 mg/d,头皮、颈部再次出现红斑、糜烂,遂就诊本院。体检: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头、颈、躯干多发红斑、糜烂,口腔散在浅糜烂面。实验室检查:抗桥粒芯蛋白1抗体200.99 U/ml(阴性<14 U/ml,不确定14 ~ 20 U/ml,阳性≥ 20 U/ml),抗桥粒芯蛋白3抗体70.07 U/ml(阴性<7 U/ml,不确定7 ~ 20 U/ml,阳性≥ 20 U/ml),诊断:寻常型天疱疮。予甲泼尼龙64 mg/d口服;环磷酰胺首次400 mg,此后每2周600 mg,静脉滴注3次,皮损明显好转。出院后调整为口服泼尼松龙60 mg/d。患者于我院门诊规律复诊,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3个月后减至50 mg/d,后每半月减2.5 mg/d,减至40 mg/d后每月减2.5 mg/d,减至35 mg/d后每1.5个月减2.5 mg/d,减至30 mg/d后每2个月减2.5 mg/d),并间断给予甲氨蝶呤10 mg/周,2次泼尼松龙减量至25 mg/d皮损复发。3周前患者全身出现多发红斑、糜烂,遂再次就诊。既往史:高血压、2型糖尿病、陈旧性肺结核、腰椎结核术后、重度骨质疏松症,否认特应性皮炎病史。皮肤科检查:全身多发红斑,大部分皮疹糜烂、结痂,眼睑可见较多脓性分泌物,口腔黏膜未见糜烂。再次实验室检查:抗桥粒芯蛋白1抗体>200 RU/ml(阳性≥ 20 RU/ml,阴性<20 RU/ml),抗桥粒芯蛋白3抗体>200 RU/ml(阳性≥ 20 RU/ml,阴性<20 RU/ml)。收住入院,予利妥昔单抗500 mg静脉滴注及醋酸泼尼松30 mg/d治疗。2周后患者仍有新发水疱伴糜烂及渗出,醋酸泼尼松加至60 mg/d,再次予利妥昔单抗500 mg静脉滴注及丙种球蛋白20 g/d静脉滴注3 d,全身红斑颜色变暗,糜烂面较入院时明显干涸、结痂。在皮损好转过程中(第2次利妥昔单抗输注14 d),患者头皮、面部、颈部在原有红斑、糜烂基础上突然出现疼痛性丘疱疹,部分融合成片,表面可见脐凹样水疱及破溃后糜烂面、结痂(图2),皮损于24 h内出现,伴有一过性体温升高,最高达37.4 ℃。取疱液行单纯疱疹病毒(HSV)PCR检查:HSV-1阳性,HSV-2阴性;刮取水疱基底部行Tzanck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图3);2型HSV IgG抗体检测2次,出水疱时样本临界值指数(cut off index,COI)为3.36(<1.0),出水疱6 d即治疗5 d后COI为2.25;1、2型HSV IgM抗体样品吸光度值/临界值<0.50(<1.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衰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发病机制涉及机体的炎症反应;而炎症通路亦是衰老的机制。AID的临床观察显示出老年性疾病年轻化的证据。本文综述AID合并衰老相关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等相关文献进展,并简要阐述相关机制,促进两个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h9、Th17及Th22相关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9(Th9)、Th17及Th22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9(IL-9)、IL-17及IL-22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OP)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2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和平医院内分泌科及长治市潞州区东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04例T2DM并发OP患者作为并发组,另选取同期60例单纯T2DM患者作为单纯T2DM组。采用双能X线检测两组L1~4椎体骨密度(BMD)值;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中Th9、Th17及Th22细胞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IL-9、IL-17、IL-22水平。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T2DM并发OP患者外周血中IL-9、IL-17、IL-22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并发O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并发OP患者血清中IL-9、IL-17、IL-22与骨密度均呈负相关( r=-0.337,-0.459,-0.310,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RAP-5b、BMI、L1~4BMD、Th9、Th17、Th22细胞及血清IL-9、IL-17、IL-22是T2DM患者并发OP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Th9、Th17及Th22细胞可能通过分泌IL-9、IL-17、IL-22促进T2DM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干预IL-9、IL-17、IL-22的高表达有望成为治疗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潜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利拉鲁肽和骨化三醇对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糖脂代谢及骨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利拉鲁肽和骨化三醇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对患者糖脂代谢、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方法: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烟台山医院门诊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30例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就诊序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预分组。对照组给予利拉鲁肽和骨化三醇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利拉鲁肽和骨化三醇治疗,各65例,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糖脂代谢[糖化血红蛋白(HAb1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餐后2 h血糖(2hPG)、高密度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骨密度、骨代谢[骨钙素(OC)、25-羟基维生素[25(OH)D]、Ⅰ型胶原C末端肽(S-CTX)、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原(PI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变化情况,并对比2组用药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BG(7.48±1.02)mmol/L、TG(2.01±0.31)mmol/L、PINP(43.72±4.86)ng/ml、HAb1c(7.43±0.65)%、S-CTX(0.27±0.09)ng/ml、2hPG(9.08±1.34)mmol/L、LDL-C(2.58±0.27)mmol/L,低于对照组(7.86±0.97)mmol/L、(2.29±0.34)mmol/L、(46.55±4.19)ng/ml、(7.81±0.62)%、(0.32±0.10)ng/ml、(10.52±1.41)mmol/L、(2.89±0.31)mmol/L( t=2.177、5.968、3.556、3.481、2.996、5.968、6.080, 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股骨粗隆、腰椎正位、股骨颈和前臂4个部位骨密度(0.76±0.09)、(0.75±0.10)、(0.76±0.11)和(0.75±0.09)g/cm 3及OC(20.87±2.33)μg/L、b-ALP(19.70±2.35)U/L高于对照组(0.70±0.10)、(0.68±0.09)、(0.69±0.10)和(0.70±0.10)g/cm 3及(18.45±3.66)μg/L、(18.09±2.14)U/L( t=3.596、4.195、3.796、2.996、4.497、4.084,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92%高于对照组84.61%( χ2=5.876, 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0, P>0.05)。 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利拉鲁肽和骨化三醇治疗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调节糖脂代谢,且对提高患者骨密度、调节骨代谢水平也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