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具体实施策略.方法 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系统通过整合数字识别、数据清洗、结构化处理和人工智能算法等先进技术,构建了一个全面的疾病管理平台.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模块设计、应用流程及团队协作机制,展示了如何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和个性化随访支持,满足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随访需求.结果 应用数字化新技术构建的管理平台,在多学科精准评估的基础上,个性化定制方案并进行长期动态管理,共纳入428名随访需求患者,依从性提高到了 94%,复诊率达到了 78%,患者满意度达到100%.同时,显著提升了临床与科研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动力,该项目框架还促成了多个项目、多次获得市级奖项等,促进了相关医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结论 通过管理平台的应用,有效地强化了门静脉高压患者的综合管理,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安全,推动了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带教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未来的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实证基础和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脏骤停后高质量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2024)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全球成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的年发病率在10万人中为30.0~97.1例[1].我国OHCA患者每年超过百万,但出院存活率和良好神经功能预后的比例极低[2].CA后脑损伤是导致患者死亡和长期残疾的关键因素[3].目标温度管理(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TTM)是当前国际指南中唯一被推荐的具有神经保护效果的干预措施[4].尽管目标温度的选择在TTM治疗过程中一直存在争议,但最新的证据表明,高质量的TTM治疗对于改善CA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程序设计课程用于本科护生护理信息能力培养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项目管理内涵制定的应用程序设计课程用于建立本科护生护理信息能力的可行性,为护生相关能力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成立培养团队,基于项目管理内涵制定课程材料,对 77名本科护生进行培养,每周 1次,每次 90 min,共 9 次.采用护理信息能力自评量表、学习动机策略问卷评估有用性,采用课程学习评价表、应用程序项目产出和报告评分表评估适用性.结果 培养后,护生在信息角色、基本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无线设备 4 个维度的得分显著提高(分别t=7.148,2.029,5.767,5.729 均P<0.05),自我效能感得分得到显著改善(t=2.944,P=0.004).学生共产出 9个应用程序项目,评分均在 85 分以上.在课程内容、知识、态度和专案管理方面的满意度均分为中上水平.结论 基于项目管理内涵制定的应用程序设计课程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初步取得较好成效和较高满意度.可进一步合作开展随机对照组研究,以探讨长期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CH4排放及相关微生物过程影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稻田是甲烷(CH4)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其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大气CO2浓度升高(e[CO2])对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阐明e[CO2]对稻田CH4排放及相关微生物过程的影响对稻田生态系统的固碳和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 e[CO2]对稻田CH4排放及碳循环相关功能微生物活性、丰度、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梳理了 e[CO2]背景下不同微生物过程在稻田CH4减排中的作用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总体而言,不同e[CO2]平台类型、熏蒸年限、浓度梯度以及增加方式均对稻田CH4排放有着一定影响.e[CO2]促进了稻田CH4排放,但会随着CO2熏蒸年限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说明稻田CH4排放相关微生物对e[CO2]具有一定适应性;e[CO2]对稻田CH4排放的促进作用呈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骤增处理可能会高估稻田CH4排放.e[CO2]对相关微生物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e[CO2]提高了产甲烷菌、甲烷好氧氧化菌和厌氧氧化菌活性及主要功能微生物丰度;e[CO2]使甲烷氧化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发生显著改变,但对产甲烷菌和甲烷厌氧氧化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影响不大.最后,本文对未来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1)可综合探究e[CO2]对稻田CH4排放及产甲烷过程、甲烷好氧和厌氧氧化过程的影响,以更好地揭示气候变化对稻田CH4排放的机理;2)应在长期条件下探究e[CO2]对稻田CH4排放及相关微生物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将更为真实、准确;3)需进行多尺度(时间和空间)、多要素(CO2浓度、温度、大气氮沉降和水分管理措施)以及多方法(观测、数据与模型相结合)等综合研究,以有效降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稻田CH4排放及相关微生物过程对e[CO2]响应评估的不确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中心经口入路机器人手术治疗咽喉部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经口机器人手术(TORS)在治疗咽喉部病变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18年南京鼓楼医院行TORS治疗咽喉头颈部病变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口咽肿瘤6例,咽旁间隙肿瘤3例.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前后疼痛与吞咽困难评分、术后有无出血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果 9例患者均通过TORS完成病灶切除.术后病理良性3例,恶性6例,所有切缘均为阴性.TORS手术时间为55~140(85.56±28.77)min,出血量为10~50(23.33±11.73)mL,术后住院天数为4~7(6.00±1.00)d,恢复饮食时间为1~3(1.78±0.67)d.除1名口咽癌患者术后当天出现伤口渗血,其余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4~86个月,肿瘤患者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结论 依据本中心现有病例经验,合理选择适应证、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管理、术后长期随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实,TORS切除咽喉部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春期卵巢囊肿二次蒂扭转术后复发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卵巢囊肿为妇科常见疾病,可见于育龄期各个年龄段,其中卵巢滤泡囊肿属于卵巢瘤样病变,其缺乏特异性症状.儿童期、青春期可表现为附件扭转.对于复发性卵巢滤泡囊肿,短效避孕药可有效促使滤泡囊肿消退,有效阻止滤泡囊肿的再次形成.报道1例短效避孕药治疗青春期卵巢囊肿二次蒂扭转术后复发的病例,该患者两次入院均为卵巢囊肿蒂扭转,均行手术治疗,两次手术治疗后短期内再次复发,均为多房、巨大囊肿,较为少见.考虑患者年龄及短期内两次卵巢囊肿手术史,出于生育力保护及长期管理的观念,二次术后复发后未选择再行手术治疗,给予该例患者口服短效避孕药5个月,期间囊肿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后规律随访复查,未见卵巢囊肿再次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雪豹栖息地廊道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雪豹(panthera uncia)是高山流石滩等山地生境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对维持高山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雪豹种群数量有所恢复,但多种因素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化仍对雪豹的种群生存造成威胁.建立廊道可将分散的栖息地斑块连接起来,提高雪豹抵抗干扰的能力,并为雪豹的长期生存提供重要保障.本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张掖分局保护片区及其15 km缓冲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张掖分局保护片区雪豹分布点数据,选取气候、地形和土地利用等环境变量,运用MaxEnt模型对雪豹栖息地适宜度进行分析并划定生态源地,而后基于最小代价路径原理识别雪豹廊道.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雪豹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3 432.066 km2,分布在片区内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7 086.195 km2,占适宜栖息地总面积的52.756%.崎岖度、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和季节降雨变异系数是影响雪豹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通过分析,最终划定9个生态源地用于后续廊道识别规划.在研究区域内共识别10条潜在生态廊道,廊道最长为18.725 km,最短为0.368 km,平均廊道长度为5.676 km.其中3条廊道连接片区内雪豹适宜栖息地斑块,5条廊道连接该片区与青海片区雪豹栖息地.基于上述结果,我们建议在提升片区内雪豹适宜栖息地之间整体连接度的同时,与青海省共同开展跨界保护工作,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与管理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海南省东方市社区居民疾病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2021年海南省东方市社区居民的疾病构成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分析了 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海南省东方市疾病监测数据库196 761例社区居民的病历资料.对该人群进行了年龄标准化后,分析和描述了前十位疾病构成.结果 196761例社区居民中,男性91 621例(占46.56%),女性105 140例(占53.43%),男女比为0.87;以≥45岁居民居多,占46.13%(90763/196761).疾病谱前3位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32.69%(64 327/196 761)]、循环系统疾病[7.86%(15 470/196 761)]和消化系统疾病[7.21%(14 191/196 761)];前10位系统疾病中,男性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高于女性(3.11%vs 2.30%),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高于男性(3.01%vs 1.20%).呼吸系统疾病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17%)、急性支气管炎(1.84%)和慢性支气管炎(1.44%)为主,其在<5岁组的患病率(38.59%)和伤残损失寿命年率(656.01/10万)最高;循环系统疾病以高血压病(1.72%)、脑梗死(0.71%)和慢性缺血性心脏病(0.49%)为主,其在≥60岁组的患病率(17.13%)和伤残损失寿命年率(2 175.49/10万)最高;消化系统疾病以胃炎和十二指肠炎(1.10%)、其他非感染性胃肠炎和结肠炎(0.43%)以及龈炎和牙周疾病(0.38%)为主,其在≥60岁组的患病率(6.98%)和伤残损失寿命年率(1 710.75/10万)最高.结论 2021年海南省东方市社区居民以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且疾病负担主要归因于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东方市应针对疾病谱特征优化和调配医疗资源,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促进和防治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综合医院2020年-2022年信息系统数据统计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以某综合医院为例,分析不同用途信息数据统计需求现状,为统计信息化多方位服务医院综合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某院信息系统数据统计申请需求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某院3年来共记50个科室提出725条统计需求,主要为职能部门和临床部门申请,数据内容主要围绕门急诊业务及住院业务,医院级管理统计需求逐年递减,3年占比分别为27.78%,26.64%和24.09%,科室级管理统计需求逐年递增,3年占比分别为10.18%,13.49%和15.91%,科研统计需求3年申请数量分别为53,55和61,呈整体递增.统计频率以单次临时统计为主,长期的定时统计多为管理需求,统计流程总体完成率为90.21%.结论 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统计需求度及完成率较高,医务人员对于医疗数据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特别是通过对系统内核心业务数据的利用与挖掘,医院精细化管理及临床科研素养有所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构建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为多元化照护银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在多元化照护银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组织10名多学科团队专家开展2轮专家小组会议,共同讨论并初步构建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邀请老年长期照护领域的21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完善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结果 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包括多元化照护人员、多样化照护内容、多元化储存兑换内容3个一级指标及所属的10个二级指标和58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科学合理,为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奠定了理论框架,有利于推动多元化照护银行的落地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