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导诊机器人在门诊患者就诊流程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智能导诊机器人在门诊患者就诊流程中的应用效果与体会.方法 2017年6月1日-7月31日应用智能导诊机器人期间,从门诊护士工作量、分诊效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对应用智能导诊机器人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智能导诊机器人在诊区内日平均交互次数在800次左右,相当于完成分诊护士50%的工作量.患者就诊体验满意度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由96.5%提升为98.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智能导诊机器人能有效分担分诊护士的工作量;护士会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做更加详细的健康教育和就诊指导,同时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优化了预检分诊工作、并提升了门诊的整体形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探讨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分诊导诊护理服务的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提高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分针导诊护理质量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门诊接诊297例患者为观察组,并以2017年8月门诊接诊284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以常规方式进行挂号指导,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门诊分诊导诊.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挂号咨询时间与挂错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门诊护士服务态度、医院就诊环境、分诊导诊服务、隐私尊重与就诊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合理门诊分诊导诊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促使其满意度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建立良好的门诊医患沟通提升患者安全和人文关怀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门诊患者特点和门诊工作特点,需要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善于沟通是医务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在门诊医患沟通方面积极探索,在咨询台、分诊导诊台、诊室、检查治疗室、窗口、志愿服务岗、接待室等重点岗位,加强医患沟通,让患者安静下来,明白过来,温暖起来.实践证明,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消除医患双方的隔阂和误解,提高患者医疗安全,增进人文关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门诊分诊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门诊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门诊分诊处诊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 观察组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对门诊分诊诊治护理的一般情况、心理状态变化和护患纠纷案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就诊等候时间、心理状态评分及护患纠纷案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 观察组对门诊环境和导诊人员服务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在门诊分诊中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可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导诊一体化管理在综合性医院门诊导诊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导诊一体化管理在综合性医院门诊导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在该院门诊实施导诊一体化管理,对实施前后门诊导诊服务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施导诊一体化管理后,该院门诊服务质量各方面(诊疗环境、秩序维护、优质服务、工作纪律、安全隐患、整体服务质量)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各方面(导诊服务人员仪表形象、导诊人员服务态度与积极性、诊疗环境、预检分诊转诊安排、导诊服务及时性与效率、导诊人员实施的健康教育)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 .结论 导诊一体化管理能够改善门诊导诊人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门诊细节服务管理对导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门诊作为临床医疗服务主要组成部分,是患者就诊接触的首要科室,直接影响患者对医疗事业的印象.门诊导诊主要辅助患者进行科室分诊,引导患者就诊,优化患者就诊流程,避免出现挂错号等事件,加强导诊服务质量尤为重要.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维权意识及服务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社会医疗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提高医院临床竞争力,首要任务是提升门诊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医疗机构的认同及信任,推动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的三级综合性医院预检分诊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高效的预检分诊导诊工作,可以及时甄别患者是否进入发热门诊流程,保证就诊效率.方法 准备阶段,包括物品、环境的准备,分诊导诊护士的培训;实施阶段,使用信息化筛查工具,创建科学预检分诊流程,合理分区,规划路线,引导患者就诊.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门诊患者就诊流程通畅,门诊医疗工作高效运行,防止交叉传播.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应该加强门诊预检分诊导诊工作的服务措施,确保患者及时高效就诊,避免交叉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沟通技巧对门诊患者满意度及就诊时间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分导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护患沟通技巧项目在实施前(2019年3月1日至15日)与实施后(2019年4月1日至15日)分导诊服务满意度、分导诊投诉事件发生率、挂号等候时间和辅助检查等候时间.结果:实施后分导诊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分导诊投诉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挂号等候时间和辅助检查等候时间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患沟通技巧应用到门诊分导诊工作中,能提高门诊部就诊患者对分导诊服务的满意度和降低门诊就诊患者的分导诊投诉事件发生率、挂号等候时间和辅助检查等候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以预约诊疗为核心的门诊全流程实时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基于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流量过于集中的现状,某院优化门诊就诊流程,以预约诊疗为核心,完善多途径预约方式,理顺多途径预约挂号排序规则,对号源实时管理.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门诊分诊导诊系统的设计与功能调整,形成公平有序的候诊秩序.上线检查自动预约系统,实现检查分时段、智能化自动预约,有效减少了患者预约排队等候时间.针对有多项检查的患者,系统予以智能自动预约,安排患者一次来院检查,减少了患者多次往返医院.基于门诊大数据建立门诊就诊情况、检查综合信息实时管理系统,设置门诊候诊患者流量动态预警机制、大型检查实时反馈预警机制,对门诊患者就诊过程进行智能化、自动化、全流程实时管理,进一步有效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智能三合一预检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儿童医院门诊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估智能三合一预检的应用对提高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医院门诊预检工作效率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2月6日至16日以传统方法预检的患儿和2020年2月17日至27日以智能三合一方法预检的患儿各100例.传统预检分诊方法由护士进行面对面一对一询问流行病学史和就诊科室,并在测量体温后进行人工分诊.智能三合一预检包括线上快速预检分诊、现场人工核查确认、同步在线健康宣教三部分.预约挂号的患儿就诊前1 h系统自动推送《COVID-19流行病学预检分诊调查表》,要求家长在到达医院前完成填写并网上提交;在距医院入口处100 m以外进行通道管制,现场挂号者由护士引导家长扫描二维码填写《COVID-19流行病学预检分诊调查表》.医院入口处由护士核查导诊单并再次测量体温,导诊单为红色的患儿,预检护士再次进行排查,确认无误后由专人经专用通道陪同至隔离门诊就诊;导诊单为黄色的患儿被引导至发热门诊;导诊单为绿色的患儿由家长带领前往指定区域,进行现场人工预检挂号后再到专科门诊就诊.健康宣教全程与门诊就诊节点关联,系统自动推送相应门诊就诊须知与宣教课程,家长可在手机上阅读并在线咨询.比较两组患儿的预检耗时和分诊符合率.结果:智能三合一预检分诊每例患儿平均耗时(25.6±8.0)s,较传统方法耗时(74.8±36.4)s缩短(t=13.182,P<0.01);分诊符合率为98%,与传统方法(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1,P>0.05).结论:智能三合一方法可快速分流患儿及家属,有效缩短患儿预检时间,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