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歇性抗阻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间歇性抗阻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P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低频rTMS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间歇性抗阻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Ⅲ(UPDRS-Ⅲ)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运动功能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价患者肢体肌张力,采用三维动作处理系统采集、分析患者步态运动学数据,采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ESE)、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价患者运动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UPDRS-Ⅲ、MAS、BBS、ESE、MBI评分及各步态空间参数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并且观察组UPDRS-Ⅲ评分[(24.84±5.43)分]、MAS评分[(1.85±0.29)分]、BBS评分[(32.16±4.10)分]、ESE评分[(45.89±6.14)分]、MBI评分[(56.84±6.14)分]及各步态空间参数[步长(45.67±6.01)cm、步幅(78.35±5.12)cm、步频(113.84±15.23)步/分钟、步速(0.95±0.15)m/s]亦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间歇性抗阻训练联合低频rTMS可显著降低PD患者肢体肌张力,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其疗效优于单一的低频rTMS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督导下间歇性高强度运动训练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适能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督导下间歇性高强度有氧训练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适能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4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数字抽签随机分为高强度运动训练的干预组(24例)和不进行任何干预的对照组(23例)。高强度运动训练的干预组所有运动训练均在督导下进行,训练隔日1次,持续10周,每次有氧训练40 min,运动负荷为30 s高强度运动(静息摄氧量+80%储备摄氧量),后30 s低强度运动(静息摄氧量+50%储备摄氧量),并循环往复。干预前后采用心肺运动试验、生物阻抗法、稳态模型法评估体适能、身体成分和胰岛素敏感性(HOMA-2 IS)。 结果:10周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峰值摄氧量[(23.60±4.10)ml·kg -1·min -1比(21.02±4.61)ml·kg -1·min -1, P<0.05]、无氧阈点摄氧量[(14.05±1.64)ml·kg -1·min -1比(12.05±2.26)ml·kg -1·min -1, P<0.01]、无氧阈点氧脉搏[(10.66±2.55)ml/min比(9.30±1.86)ml/min, P<0.05]均提高;Ln(100·HOMA-2 IS)[4.55±0.4比4.2±0.5( P<0.01)]亦改善,而身体成分在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校正年龄和体质指数后,47例患者基线水平的峰值摄氧量和Ln(100·HOMA-2 IS)呈线性相关( r=0.376, P<0.05);但校正体质指数变化后,峰值摄氧量的变化和Ln(100·HOMA-2 IS)变化无线性相关( r= 0.05, P>0.05)。 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10周间歇性高强度运动训练可提高体适能。体适能的提高不仅源自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也与受试者心脏功能的改善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运动康复在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对运动康复在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范围综述,以期为医护人员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范围综述的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从建库至 2023 年12月31日的相关文献,由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结果:纳入 24篇文献,年龄、出血情况、治疗方式及关节损伤程度为运动康复前的主要筛选条件.运动康复类型多为温和性运动,包括抗阻运动、柔韧性训练、有氧运动、本体感觉训练、关节松动和筋膜松解,且多种方式联合应用.强度趋于个体化进行,多为低、中强度,呈渐进式递增,频率和时间多为4~12周,1~3 次/周,30~60?min/次,并呈间歇性训练.效果评价涉及疼痛、出血、关节肌肉功能、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 6 个方面.结论:运动康复在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中有积极效果,目前研究主要针对早期关节病变及出血维持稳定的患者,采用相对温和的运动,关于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老年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运动康复后血管和炎症生物标志物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老年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康复后血管和炎症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方法 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两组进行步行运动干预,即为期3个月的间歇性步行至轻度至中度跛行疼痛的居家和监督运动,第3组作为非步行阻力运动控制组进行轻度阻力训练.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运动表现、循环血管和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的评估.结果 123例症状性PAD患者完成了试验,阻力运动对照组42例,监督运动组38例,居家运动组43例.监督运动组和居家运动组步行达峰时间(PWT)和跛行起居(COT)显著增加(P<0.05),而阻力运动对照组没有增加(P>0.05).对于循环生物标志物,仅在居家运动后,发现羟基自由基抗氧化能力(HORAC)(P=0.00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P=0.031)增加,而E-选择素(P=0.007)和血糖(P=0.014)减少.3组HORAC(P=0.004)、VEGF-A(P=0.004)、E-选择素(P=0.041)的变化有显著差异.结论 居家运动计划症状性PAD患者中不仅可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还可以有效改善血管和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肥胖人群微血管反应性的变化及运动干预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在肥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微血管功能障碍是关键因素.有氧运动不仅是减脂降重的有效方式,且能提高肥胖人群的微血管功能,但也有研究指出,抗阻运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等也能提高肥胖人群微血管反应性.目的:总结肥胖人群微血管反应性的变化特点以及不同运动方式对肥胖人群微血管反应性的干预效应、主要机制,为改善肥胖人群微血管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肥胖、微循环、微血管、毛细血管、微血管反应性、微血管舒张、微血管血流量、运动、训练"为中文检索词;以"obesity,microcirculation,microvascular,capillary,microvascular reactivity,microvascular vasodilatation,microvascular blood flow,exercise,training"为英文检索词,分别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重点检索2000年1月至2022年8月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6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与结论:①静息状态下,肥胖人群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导致微血管反应性下降,但当体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不明显时,微血管反应性可能不发生显著改变.运动过程中尤其在大强度运动中肥胖人群微血管反应性明显下降,导致血流灌注不足.②持续6-12周、每周3-5次、运动强度为60%-80%最大心率的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肥胖人群微血管反应性,但有氧运动改善肥胖人群微血管反应性的"剂量-效应"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持续6-12周、每周3次、运动强度为65%-80%1RM的有氧联合抗阻运动能有效改善肥胖人群微血管反应性,但仅以抗阻运动为干预方式时则需更长的干预时间;持续4-12周、每周两三次、运动强度为最大有氧运动强度及以上的高强度间歇性运动能改善肥胖人群微血管反应性,但由于相关研究较少,因此需进一步研究明确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对肥胖人群微血管反应性的干预效应.③调节NO/内皮素1水平以及不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可能是运动改善肥胖人群微血管反应性的主要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高血压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高血压的关系非常密切,目前研究认为OSAHS是继发性高血压中非常常见的原因,是难治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OSAHS引起高血压的机制比较复杂,多种机制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其中OSAHS患者睡眠紊乱可能是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以及间歇性低氧的重要原因.OSAHS相关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靠多导睡眠监测和血压的测量.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是OSAHS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OSAHS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临床上也应当注意醛固酮拮抗剂、口腔矫正器以及呼吸肌肉训练的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运动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综述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间歇性训练、全身振动训练、灵活性及柔韧性运动等运动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