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伏期硬膜外长间歇脉冲注射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潜伏期硬膜外长间歇脉冲注射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初产妇(足月单胎、头位)78例,年龄22~35岁,BMI 18.0~30.0 kg/m 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 n=39):常规硬膜外阶梯式脉冲注射组(C组)和硬膜外长间歇脉冲注射组(L组)。2组均经L 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镇痛泵配方均为0.1%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C组潜伏期脉冲剂量8 ml,间歇时间1 h,活跃期脉冲剂量10 ml,间歇时间1 h。L组潜伏期给予首次脉冲剂量10 ml,1.5 h后测量麻醉平面,当平面低于T 10时即刻给予脉冲剂量10 ml,反之则15 min后再次评估,当间歇时间达到2 h后无论平面是否低于T 10均给予脉冲剂量10 ml,活跃期脉冲剂量10 ml,间歇时间1 h。于宫口开3 cm、宫口开6 cm、宫口开全以及分娩时记录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记录产程时间、镇痛泵药物总用量、下肢Bromage分级。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7分的发生情况。记录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镇痛满意度评分。 结果:最终每组纳入30例产妇。与C组比较,L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镇痛泵药物总用量减少( P<0.01),各时点NRS评分、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下肢Bromage分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镇痛满意度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硬膜外脉冲注射技术进行分娩镇痛时,潜伏期脉冲间歇延长至1.5~2.0 h可产生满意的镇痛效果,相比阶梯式给药可进一步降低镇痛药物用量,减轻对产程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方式对初孕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程控间歇脉冲注射与连续输注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比较程控间歇脉冲注射与连续输注,评价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方式对初孕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方法:足月单胎、头位初孕产妇200例,年龄22~35岁,BMI 22.4~42.6 kg/m 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100):连续硬膜外输注组(CEI组)和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射组(PIEB组)。于第一产程宫口开至1 cm时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负荷量0.1%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液10 ml,PCEA剂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镇痛泵药液配方为0.08%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0 ml。CEI组给予负荷量后即刻给予背景量,输注速率8 ml/h;PIEB组负荷量后60 min,开始脉冲注入给药,80 s注入8 ml,1次/h。胎儿娩出后即刻停止给药。记录产程持续时间、镇痛泵药液用量和产后尿潴留发生的情况。 结果:与CEI组比较,PIEB组第二产程持续时间缩短,镇痛泵药液用量减少,产后尿潴留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与连续硬膜外输注比较,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射分娩镇痛用于初孕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导管持续溶栓联合间歇性脉冲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经导管持续溶栓联合间歇性脉冲抗凝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下肢DVT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尿激酶不同使用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将10万单位尿激酶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48 mL,以4~8 mL/h持续泵入,维持24 h,治疗期间应用低浓度肝素溶液脉冲式冲洗溶栓导管辅助置管溶栓,2~3次/天;对照组30 min内一次性用完,无肝素溶液和地塞米松使用.结果:治疗1、2周时,观察组病人下肢肿胀缓解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治疗2周时,2组肿胀缓解度、疼痛程度和观察组静脉通畅度均明显优于治疗1周(P<0.01).治疗后,2组病人动脉血氧分压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治疗有效率为65.00%(13/20),与对照组的35.29%(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例病人共随访32例,随访时间90~360 d,观察组1例病人轻度肿胀(5.56%,1/18),对照组4例中度肿胀(28.57%,4/14),彩色多普勒超声超或下肢顺行深静脉造影检查显示瓣膜不同程度破坏,髂股静脉及腘静脉部分血栓残存或复发.结论:经导管持续溶栓联合间歇性脉冲抗凝治疗能缓解DVT病人下肢肿胀,改善静脉通畅度,并有助于减少血栓残存及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硬膜外镇痛模式对肥胖产妇镇痛效果和分娩方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两种硬膜外镇痛模式对肥胖产妇镇痛效果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本院肥胖产妇586例,年龄21~43岁,BMI 30~41 kg/m2,ASAⅡ或Ⅲ级,按照镇痛模式分为两组,每组105例:连续硬膜外输注组(CEI组)和间歇脉冲硬膜外输注组(IEB组).两组均事先配置硬膜外注射混合液0.08%罗哌卡因+0.45 μg/ml舒芬太尼200 ml.CEI组:背景剂量6 ml/h,PCEA剂量6ml,注药速率为60 ml/h,锁定时间30 min;IEB组:脉冲频率每小时1次,剂量6ml,注药速率400 ml/h,PCEA剂量6ml,锁定时间30 min.应用SPSS 22.0中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模块,采用1∶1最近邻匹配法、设定卡钳值为0.01进行倾向性匹配分析.记录镇痛前、镇痛后10、30 min和宫口开全时NRS评分;记录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记录镇痛药物总量、PCEA追加次数、PCEA有效次数和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记录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宫口开全时IEB组NRS评分明显低于CE1组[(3.8±0.7)分vs(4.2±0.7)分,P<0.05].IEB组三个产程时间明显长于CEI组(P<0.05),PCEA追加次数及PCEA有效次数明显少于CEI组(P<0.05).两组分娩方式、镇痛药物总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EB模式为肥胖产妇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不影响分娩方式,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肥胖产妇联合PCEA进行分娩镇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机械泵持续硬膜外注射与电子脉冲泵间歇性注射麻醉剂对分娩镇痛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自发分娩的产妇采用机械泵持续性硬膜外注射(CEI)和电子脉冲泵间歇性硬膜外注射(PIEB)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9月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美国麻醉师学会(ASA)健康评级为I级或II级、要求分娩镇痛的足月(≥37周)产妇8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CEI组和PIEB组,每组各40例.CEI组产妇首先硬膜外腔注射8 ml 0.1% 甲磺酸罗哌卡因联合0.4μg/ml舒芬太尼的初始加载剂量进行首剂剂量,再以2 ml/h的速度进行CEI;PIEA组产妇接受10 ml/h(10q60)的0.1% 甲磺酸罗哌卡因联合0.4μg/ml舒芬太尼进行PIEB镇痛.分娩过程中间隔20 min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分,比较两组麻醉剂用量,统计新生儿Apgar评分并记录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整个分娩期间平均疼痛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IEB组额外使用的麻醉剂用量(31.274±9.615 mg)明显低于CEI组(50.440±12.783 mg),差异有显著性(P=0.001);PIEB组产妇满意度评分(2.151±0.848分)相明显高于CEI组(1.715±0.961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8);两组产妇分娩中的Bromage评分、第二产程时间以及Apgar评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程序化的PIEB镇痛相较于CEI镇痛可改善分娩镇痛效果,缩短产程,减小分娩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罗哌卡因单用或联合纳布啡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射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单用或联合纳布啡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射(PIEB)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镇痛分娩的初产妇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组和RN组,每组40例.硬膜外导管接间歇脉冲电子镇痛泵,R组:0.1%罗哌卡因200 ml;RN组:0.1%罗哌卡因200 ml+0.1 mg/ml纳布啡.单次脉冲剂量5 ml,脉冲频率1次/h,自控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记录两组分娩镇痛前(T0)、镇痛后1 h(T1)、镇痛后2 h(T2)、宫口开全时(T3)以及分娩时(T 4)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记录两组产程时间、患者自控镇痛(PCA)次数及PIEB总用量.记录分娩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1 min和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于T 0和T 3时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Ρ物质和血浆β-内啡肽的浓度.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R组比较,RN组在T1、T2、T3 VAS评分降低(P<0.05).组内与T0比较,两组在T1~T4VAS评分均降低(P<0.01);与T1比较,RN组在T2~T4VAS评分增加(P<0.05),R组在T3VAS评分增加(P<0.05);与T2比较,RN组在T3、T4VAS评分增加(P<0.05),R组在T3VAS评分增加(P<0.05).两组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组PCA按压次数和PIEB用量较R组显著减少(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1 min与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在T3时血浆β-内啡肽浓度较RN组升高(P<0.05);组内比较,R组在T3时血浆β-内啡肽浓度较T0升高(P<0.05).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纳布啡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射分娩镇痛中镇痛效果好,可降低产妇应激反应,不良反应低,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给药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给药技术应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分娩的初产妇80例,ASA分级Ⅰ~Ⅱ级.所有产妇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硬膜外阻滞(EP)组和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组各40例,两组产妇均在穿刺测定麻醉平面后连接具有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式注射(PIEB)模式的自控镇痛泵.于镇痛前、镇痛后15 min、30 min、1 h、2 h、宫口全开时和分娩时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两组产妇PCE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不良反应、新生儿出生1 min时Apgar评分以及产妇的满意度.结果 所有产妇均成功分娩;DPE组产妇镇痛后15 min和30 min的VAS评分分别为(2.1±0.6)分和(1.8±0.5)分,明显低于EP组的(3.9±0.9)分和(3.0±0.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PE组产妇的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5.8±1.7)次和(19.4±4.4)μg,明显少于EP组的(8.2±2.4)次和(23.6±3.8)μ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新生儿出生1 min时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E组产妇的满意度评分为(8.3±1.2)分,明显高于EP组的(7.8±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给药可加快镇痛的起效时间,减少镇痛药物用量,且镇痛效果良好,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脉冲间隔时间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模式对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不同脉冲间隔时间下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模式和持续恒速输注(CEI)模式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单胎妊娠、头位、足月初产妇95例,年龄20~40岁,ASAⅡ或Ⅲ级,孕期37~41周,随机分为三组:传统CEI模式组(C组,n=31)、PIEB模式间隔时间60 min组(P60组,n=32)和PIEB模式间隔时间40 min组(P40组,n=32).在宫口扩张至1~4 cm时,采用硬膜外阻滞行分娩镇痛,注射负荷量后15 min为产妇镇痛开始时间.C组于镇痛开始后立即开启CEI模式,持续以10 ml/h恒速输注.P60组于镇痛开始后60 min开启PIEB模式,单次脉冲10 ml,脉冲间隔时间60 min.P40组于镇痛开始后40 min开启PIEB模式,单次脉冲10 ml,脉冲间隔时间40 min.镇痛泵配方为0.07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100 ml,单次按压量5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镇痛前(t0)、镇痛后1 h(t1)、镇痛后2 h(t2)、宫口开全(t3)和胎儿娩出时(t4)VAS疼痛评分、Bromage评分,记录t1—t4时胸段及腰骶段感觉阻滞平面.记录镇痛药物用量、PCA有效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t1—t4时C组、P60组和P40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t2—t4时P60组和P40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P60组比较,t3、t4时P40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t1时比较,t2—t4时C组胸段阻滞平面明显降低,t3、t4时P60组和P40组胸段阻滞平面明显降低(P<0.05);t2—t4时三组腰骶段阻滞平面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2—t4时P60组和P40组胸段阻滞平面明显升高,腰骶段阻滞平面明显降低(P<0.05).与P60组比较,t3、t4时P40组胸段阻滞平面明显升高,腰骶段阻滞平面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P60组和P40组PC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P60组比较,P40组PC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三组镇痛药物用量、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CEI模式相比,PIEB用于分娩镇痛可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并且40 min间隔时间优于60 min.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脉冲式硬膜外注射与持续硬膜外注射自控分娩镇痛在瘢痕子宫妊娠阴道试产中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2/6/18
目的:观察自动间歇脉冲式硬膜外注射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与持续硬膜外注射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分娩镇痛在瘢痕子宫妊娠阴道试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阴道试产且要求分娩镇痛的瘢痕子宫妊娠产妇100例,按随机数据表法分为两组:50例自动间歇脉冲式硬膜外注射复合PCEA为观察组,50例持续硬膜外注射复合PCEA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所需硬膜外药液总量和自控加药次数及产妇满意度.结果:镇痛前、镇痛后产妇VAS评分,两组中转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小时所需镇痛液(8.5±2.4)ml,明显少于对照组[(11.3±2.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间歇脉冲式硬膜外注射复合PCEA分娩镇痛用于瘢痕子宫妊娠阴道试产用药量更少,镇痛效果更佳且不增加剖宫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2/6/18
-
罗哌卡因联合纳布啡硬膜外间歇脉冲式注射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2/6/18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纳布啡硬膜外间歇脉冲式注射分娩镇痛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阴道分娩的8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2)与对照组(n=42).试验组产妇予以纳布啡复合盐酸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间歇脉冲式注射,对照组产妇予以罗哌卡因行PIEB.比较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后15 min、30 min、1 h、2 h、宫口全开时及分娩时的宫缩疼痛VAS评分,记录两组产妇在分娩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出生时1 min、5 min Apgar评分,采集分娩镇痛前、宫口开全时两组产妇的静脉血,比较疼痛介质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产妇镇痛后15 min、30 min、1 h、2 h、宫口全开时及分娩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宫口全开时的血清P、β-E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纳布啡硬膜外间歇脉冲式注射可减轻阴道分娩产妇分娩疼痛感,下调产妇的疼痛递质表达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2/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