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可视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手术镇痛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超声可视下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在胸腔镜手术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余姚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均为Ⅰ~Ⅱ级。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超声可视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泵组(对照组,30例)和超声可视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泵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可视下胸椎竖脊肌平面阻滞,观察组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可视下前锯肌平面阻滞,15 min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范围,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镇痛。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1、6、12、24 h的伤口情况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在15 min后测阻滞平面可达T 3~T 7脊神经支配节段,观察组测神经阻滞平面为T 2~T 9脊神经管理节段,两组术后1 h和6 h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18、24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术后恶心、皮肤瘙痒和头晕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胸腔镜术后的镇痛中,与竖脊肌平面阻滞相比,前锯肌平面阻滞可发挥更好的镇痛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在开腹肝脏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LSQLB)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开腹肝脏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丽水市中心医院2021年2月至10月择期行开腹肝脏手术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LSQLB组(L组, n=21)和TAPB组(T组, n=21)。两组均在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L组行超声引导下右侧LSQLB,T组行右侧肋缘下TAPB,随后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患者切皮前(T 0)、切皮即刻(T 1)、肝脏探查时(T 2)、缝皮时(T 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的使用量;记录术后2、8、16、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48 h镇痛泵的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记录术后肌力减退(阻滞侧下肢肌力≤4级)、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L组在T 1、T 2、T 3的MAP和HR低于T组(均 P<0.05),术中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用量少于T组(均 P<0.05),术后2、8、16、24 h的VAS评分低于T组(均 P<0.05),术后48 h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次数少于T组(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肌力减退、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LSQLB用于开腹肝脏手术,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镇痛效果更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右美托咪定联合阿扎司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对女性患者腰椎融合术PONV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联合阿扎司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对女性患者后路腰椎融合术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防治效果。方法:择期后路多节段腰椎融合术的女性患者180例,年龄18~65岁,BMI 18~30 kg/m 2,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Dex+阿扎司琼组(DA组)、Dex组(D组)、阿扎司琼组(A组),术后静脉镇痛配方分别为Dex 1.5 μg/kg+阿扎司琼30 mg+舒芬太尼2 μg/kg、Dex 1.5 μg/kg+舒芬太尼2 μg/kg、阿扎司琼30 mg+舒芬太尼2 μg/k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输注速度为2 ml/h。缝皮时开始连接术后镇痛泵。比较3组患者术后0~6 h、6~12 h、12~24 h、24~48 h、0~48 h恶心、呕吐及补救止吐情况。记录3组患者术后6、12、24、48 h静息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观察3组患者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及低血压、心动过缓、Ramsay镇静评分≥4分、头晕/头痛、腹胀/便秘、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A组比较:DA组术后0~6 h、6~12 h、24~48 h、0~48 h恶心发生率下降( P<0.05),术后6~12 h、0~48 h呕吐发生率下降( P<0.05),补救止吐例数明显减少( P<0.05);D组术后0~6 h恶心、呕吐发生率升高( P<0.05)。与D组比较:DA组术后0~6 h、6~12 h、0~48 h恶心发生率下降( P<0.05),术后0~6 h、6~12 h、0~48 h呕吐发生率下降( P<0.05),补救止吐例数也明显减少( P<0.05)。3组患者术后6、12、24、48 h静息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补救镇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术后48 h内低血压、心动过缓、Ramsay镇静评分≥4分、头晕/头痛、腹胀/便秘、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小剂量Dex联合阿扎司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可降低女性患者后路腰椎融合术PONV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丙泊酚+舒芬太尼组( n=21)、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 n=23)和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 n=19),比较三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血流动力学(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率为94.7%(18/19),明显高于丙泊酚+舒芬太尼组的61.9%(13/21)和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的60.8%(14/23)(χ 2=6.16、6.57,均 P < 0.05);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患者拔管4 h、12 h、24 h、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明显低于丙泊酚+舒芬太尼组和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均 P < 0.05);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拔管时、拔管后5 min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丙泊酚+舒芬太尼组和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均 P < 0.05);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10.5%(2/19)]明显低于丙泊酚+舒芬太尼组[23.8%(5/21)]和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30.4%(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1.94, P < 0.001)。 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不仅可稳定患者术后血压及心率,还能减轻患者疼痛,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麻醉护理团队主导的多学科疼痛管理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团队主导的多学科疼痛管理(PMDT)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00例肝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疼痛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麻醉护理团队主导的PMDT。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及镇痛泵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时间、麻醉复苏时间、自控镇痛泵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自控镇痛泵药物舒芬太尼和右旋美托咪啶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麻醉护理团队主导的PMDT可以有效缩短肝移植手术麻醉时间,减少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提高镇痛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饮酒对疼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饮酒与疼痛的关系密切。不同的饮酒方式对于急、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影响不同。为明确上述影响,分析酒精戒断后痛觉过敏情况,并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文章从饮酒量、饮酒方式和饮酒频率多个方面进行探讨。长期适度饮酒可通过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的介导来抑制慢性疼痛,但长期过量乙醇摄入使中枢内源性阿片类系统失调,导致急性戒断期诱发痛觉过敏;短时间急性乙醇摄入通过酶的调节达到短时间的镇痛效果,而长期适度或过量乙醇摄入均可通过增强受体磷酸化使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延长。今后需要更加确切的以人群为基础的饮酒与疼痛的研究报道,探讨饮酒对疼痛以及疼痛对饮酒造成的影响及其机制,并为临床治疗酒精依赖、慢性疼痛和戒断性高敏提供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肪酸结合蛋白参与疼痛调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研究表明,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不仅参与脂质代谢,还具有许多其他生物学功能,包括调控疼痛的产生与发展。FABP参与疼痛调控的机制十分复杂,文章就FABP的结构与功能、对疼痛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制以及FABP抑制剂的应用与效果进行总结。不同亚型FABP结构各异,调节疼痛的机制也不尽相同,主要通过激活疼痛相关受体,调节大麻素等疼痛相关分子的代谢影响炎症信号通路,进而影响痛觉的发生与发展。而抑制FABP的功能也成为镇痛药物研发的新靶点,FABP的抑制剂应运而生,并在动物模型中取得了一定的镇痛成效,为开发潜在镇痛靶点提供新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白内障手术患者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临床实践中影响白内障手术患者舒适度的因素,为提高白内障手术患者舒适度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搜集有关文章,2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文章共纳入52篇随机对照研究中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2 911名,将影响白内障患者手术的因素进行分类,依次为护理方式、麻醉药物的种类及作用部位,未归入上述的影响因素按作用时间分为术前影响因素如是否口服镇静药物、术中影响因素如是否辅助吸氧、术后影响因素如术后是否盖眼垫等。将可进行数据分析的影响因素进行处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协同护理可提高白内障手术患者舒适度相对危险度为1.21,95%置信区间( CI):1.13,1.30( P<0.001);与利多卡因相比,其他表面麻醉药在麻醉效果及影响患者舒适度方面无明显差异,均值差为-0.69,95% CI:-1.51,0.14( P<0.001);较平衡盐溶液相比,静脉输注芬太尼组可明显降低患者自控的镇痛装置按压给药的次数,进而反映出静脉输注芬太尼可提高患者舒适度[ MD=-1.77,95% CI:-2.19,-1.39; P<0.001];Tendon囊下麻醉较表面麻醉相比,麻醉效果及患者舒适度方面更好[ MD=-1.02,95% CI:-1.33,-0.71; P<0.001];其他可提升患者舒适度的因素由于研究文献少或统计结果难以合并遂未行Meta分析,但将其结论进行系统综述。 结论::影响白内障手术患者舒适度的因素较多,在临床中可逐步开展,进一步提高手术舒适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杭州市肿瘤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50例)实施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50例)实施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起效时间、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KPS评分。结果:观察组起效时间(0.79±0.22)h,与对照组的(2.56±1.02)h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995, 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98.00%(49/50),高于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的74.00%(37/50)(χ 2=11.960,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0%(2/50),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30.00%(15/50)(χ 2=11.977, P<0.05);观察组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患者治疗后KPS评分(79.45±1.23)分,与对照组KPS评分[(65.34±1.92)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756, P<0.05)。 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具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服用阿司匹林手术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OVF)患者行椎体成形术(VP)围手术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及对手术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到2020年12月北京医院骨科136例行VP治疗OVF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服用阿司匹林组(接受PVP术前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并排除服用其他抗凝药物的患者)71例和未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65例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血肿等发生情况。结果: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中、镇痛药物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阿司匹林组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VAS评分为(7.12±1.33)分、(2.37±1.01)分;镇痛药物评分为(3.01±0.95)分、(1.56±0.65)分、(1.61±0.57)分;活动能力评分为(2.75±0.53)分、(1.32±0.63)分、(1.44±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手术感染、大血管损伤、椎管内血肿神经脊髓压迫、肺栓塞等。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量(12.0±3.5)ml比(11.0±3.6)ml( t=1.60)、单椎骨水泥注入量(4.5±1.9)ml比(4.0±1.7)ml( t=1.40)、骨水泥外溢14例(19.7%)比9(17.0%)( χ2=0.15);神经根刺激症状3例(4.2%)比1例(1.9%)( χ2=0.43);再骨折(含椎体及全身骨折)5例(7.0)比3例(5.7%)( χ2=0.10);椎管外血肿8例(11.3%)比5例(9.4%)( χ2=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OVF行VP治疗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术后疼痛评分、疼痛药物服用、活动能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与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比较,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无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