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药物干预防控措施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药物干预(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PIs)措施的经济评价研究进展,为开展基于中国真实世界证据的NPIs措施经济学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中英文数据库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文献进行检索,纳入NPIs措施以及不同NPIs措施组合的经济学评价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叙述性整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篇中英文文献,其中以核酸合并抗原检测/筛查类策略为主的研究7篇,以个人防护类策略为主的研究6篇,个人防护、保持社交隔离、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筛查、社区大规模筛查、症状筛查、密切接触者(密接)追踪、隔离组合策略研究12篇,封锁等抑制策略为主的研究5篇。研究发现个人防护、社交距离和筛查-密接追踪-隔离具有成本效果/效用/效益,但不同的组合方式会导致不同结果,此外,封锁成本较高会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结论:除封锁外的NPIs措施大多具有成本效果,不同情境下不同程度NPIs措施组合的成本效果需要再评估。亟需开展基于我国真实世界的NPIs措施组合以及NPIs措施与疫苗、药物等其他干预组合的经济学评价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急性健康风险及防治建议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专家共识编写组通过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控成效、大气细颗粒物(PM 2.5)的急性健康效应及大气污染防治的健康收益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主要发现如下:近年来我国大气PM 2.5污染总体防控成效显著,2020年我国大气PM 2.5年平均浓度较2013年降低明显,但当前我国大气PM 2.5污染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处于较高水平;短期暴露于大气PM 2.5显著增加我国居民死亡风险,特别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风险,同时还会显著增加上述两类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持续性PM 2.5重污染天气大幅增加人群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且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越长、PM 2.5浓度越高,健康影响更为严重;大气PM 2.5化学组分与健康危害程度存在关联,其中含碳组分、部分无机盐及重金属元素与PM 2.5的健康危害密切相关;大气PM 2.5短期暴露可引起反映人群早期健康损害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相关生物效应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继而造成人体各系统的损害;儿童、老年人和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PM 2.5暴露的健康损害高于一般人群,是大气PM 2.5污染暴露的脆弱人群;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实施显著改善人群健康,无论长期还是短期执行的大气污染防控行动均可改善空气质量,降低由此引起的健康损失,同时个体防护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大气PM 2.5短期暴露的健康损害。鉴于当前我国大气PM 2.5污染状况,基于现有急性健康风险的科学研究,提出三方面建议。(1)大气PM 2.5污染防治政策建议:持续加强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和高效发展;继续推动工业产业升级;着力控制交通领域污染;不断完善大气污染治理现代化体系;逐步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探索纳入保护健康效应评价在内的大气污染防控政策后评价。(2)大气PM 2.5污染防治公众健康防护建议: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相关信息发布;加强大气污染健康危害科普宣传;明确大气污染健康防护指导建议;加强易受大气污染危害脆弱人群的健康防护。(3)大气污染人群健康风险研究建议:加强基于精细暴露的大气污染物监测技术与监测系统研究;系统开展大气污染物与健康效应的全谱识别及关联研究;开展大气污染健康影响的关键毒性组分和早期生物标志物清单研究;开展大气污染物关键毒性组分的毒性机制探究;开展大气污染物复合暴露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开展碳中和与美丽中国战略下减污降碳的健康与经济综合效益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传染病防控用负压隔离治疗舱的设计与研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为满足传染病患者就地隔离治疗、生活和排泄物处理等需求,研制一种传染病防控用负压隔离治疗舱.基于负压隔离原理,设计可快速安装的密闭舱体,内设治疗区、患者进出缓冲间、医护人员进出缓冲间和废弃物临时放置区,综合集成压力监测系统、智能进气系统、智能高效排风过滤系统、智能灭菌系统、照明系统、空气微生物采集器等.研制的传染病防控用负压隔离治疗舱在3 min内建立≥15 Pa的负压,对0.3 μm微粒气溶胶的防护效率≥99.999%,最大消毒空间150 m3,可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和对环境的污染,切断与健康人群的传播途径,达到呼吸道隔离、接触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等隔离要求,满足传染病患者的收治需求,提高疫情期间应急处置和快速响应能力.该治疗舱非使用状态下可拆装放置于置物箱内,占用面积小、轻巧易搬运,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及驱动力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探究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及其驱动机制是区域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生态合理规划的基础,对有效提升地区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以海防林工程区为研究区,多角度探究区域内固碳、土壤保持、产水量的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特征、驱动机制,从而为沿海地区制定合理生态建设规划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在2000-2020年期间生态系统服务水平整体提升,生态建设效果第二期最佳.(2)2000-2020年区域内各生态系统服务间以协同关系为主,土壤保持和产水量协同显著.(3)建设分区、建设分亚区生态系统服务间关系尺度效应主要存在于土壤保持和产水量.(4)权衡协同关系北方主要受气象因子影响,南方受植被、地形地貌因子影响,人类活动对权衡协同关系的影响以负效应为主,驱动因子存在空间异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肿瘤化疗护理职业防护管理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9
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环境污染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迅速上升,肿瘤患者的化疗需求也随之上升,但众所周知,化疗药物种类繁多,性质特殊,多具有细胞毒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期接触抗肿瘤药物也会对从事肿瘤化疗临床护理工作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威胁,而掌握全面的化疗职业防护知识和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或规避职业暴露风险,因此,本文将通过回顾国内外化疗职业防护管理相关研究,从职业防护内容、化疗药物的职业危害及防护现状、化疗防护管理措施几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肿瘤化疗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避免或减少在临床工作中的职业暴露,保障其身心健康,提高医院和社会综合劳动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医院信息管理现状与问题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通过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的转变,提高医院信息管理水平.方法:通过政策解读、分析医院信息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医院信息管理水平的对策.结果:医院通过统筹信息管理、各部门分工协作、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开展信息管理成效评价等措施,运用PDCA循环改进的理念,可持续提升医院信息管理水平.结论:高质量的信息管理可以促进医疗服务能力和医院运行效率不断提高,进而达到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推动医院数字化转型及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经济学研究进展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经济学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对我国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经济学发展提出建议.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关于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相关文献,并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分析和总结.结果 国外文献主要关注职业伤害的成本测算和预防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国内文献聚焦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而对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视角下的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研究关注不足.结论 建议我国重视医务人员职业伤害以及因医务人员职业伤害产生的成本损失,从经济学角度积极开展研究,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为临床医疗提供最佳策略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农田防护林不同树种三维模型构建与风场模拟
编辑人员丨2023/8/19
防护林是干旱沙区绿洲的生态屏障,能够有效防治风沙灾害.单木作为构成防护林的基础单元,其结构特征是影响防护效益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无叶期典型树种新疆杨、箭杆杨、小美旱杨为研究对象,借助地面激光雷达,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在建立单木真实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充分探究单木结构及其周围空气动力学特征,并建立单木结构参数与风场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结合AdQSM与MeshLab构建树木模型的方法精度高.单木周围风场大致分为6个区域,包括植株迎风面的衰减区、植株顶端的加速区、植株背风面的涡旋区、平静区、过渡区、恢复区.单木周围压力场呈现迎风面压力大、背风面压力小的梯度变化.水平方向上,在相对风速降低20%-50%的范围内,新疆杨、箭杆杨、小美旱杨的有效防护距离分别为0.21H-1.51H、0.20H-0.91H、0.25H-1.64H(H为对应树高),对应的有效防护面积分别为18-294、15~227、18~261 m2.垂直方向上,新疆杨和小美旱杨在0.3H高度处的风速衰减率最大,箭杆杨则体现在0.5H高度.综合单木结构参数与风场指标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明确透光疏透度和体积孔隙度对防护效应的影响占主导地位.风场指标中,基于胸径、树木表面积、透光疏透度建立的透风系数回归模型最优;各等级有效防护距离和有效防护面积中,筛选的回归变量不尽相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儿科成像检查中的辐射风险及防护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6年4月22日举行了关于“儿科成像检查中的辐射风险交流”的国际会议.会议主题是儿科成像检查中的辐射风险通报,支持效益和风险方面卫生保健研讨的信息,并对儿科成像中的辐射暴露、辐射损害的预防和控制、知情同意、诊断成像、辐射安全文化教育、风险因素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交流.笔者对本次会议相关的报告及专家建议和共识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在儿科成像检查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截止2013年底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的资源数据,依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和《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林木营养物质积累、固碳释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大气环境及森林防护等7个方面对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得出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价值量为973.47亿元/a,以涵养水源(274.06亿元/a)、净化大气环境(203.96亿元/a)和固碳释氧(173.95亿元/a)价值为主;3种植被恢复类型中以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模式的生态价值最高,封山育林模式的价值最低;在3个林种类型中,生态林的生态效益价值大于经济林和灌木林;在不同区域的生态效益价值评估中,以延安市的生态效益价值量为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